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剂量螺旋CT筛选检查早期肺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周文滨 《北方药学》 2012年第8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筛选检查早期肺癌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进行早期肺癌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5月~2011年5月确诊的42例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低剂量螺旋CT诊断结果,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本组患...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筛选检查早期肺癌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进行早期肺癌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5月~2011年5月确诊的42例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低剂量螺旋CT诊断结果,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42例,低剂量螺旋CT诊断出38例,诊断的准确率为90.48%;4例没有诊断出,漏诊率为9.52%。在诊断正确的38例患者当中,首次诊断确诊30例(78.95%),余8例(21.05%)经过动态复查确诊。结论:低剂量螺旋CT对于筛选检查早期肺癌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而且检查费用较低,可用于对早期肺癌的检查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螺旋CT 肺癌 早期筛选检查 初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功能B.I Stress实现早期失效筛选
2
作者 赵来钖 盛娜 +1 位作者 李焕春 刘宏伟 《中国集成电路》 2019年第3期31-34,共4页
随着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满足车规质量标准的IC无疑是各集成电路设计生产企业必争的高端高利市场领域。但是车规领域的质量需求门槛极高,需要设计,加工,筛选共同的努力才能达到车规IC的品质需求。本文介绍一种通过在测试筛选阶段加入基... 随着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满足车规质量标准的IC无疑是各集成电路设计生产企业必争的高端高利市场领域。但是车规领域的质量需求门槛极高,需要设计,加工,筛选共同的努力才能达到车规IC的品质需求。本文介绍一种通过在测试筛选阶段加入基于功能的Burn-in(B.I)Stress,实现对IC逻辑器件早期失效的筛选。建立车规级筛选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RN-IN 早期失效筛选 STRESS B.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转换标志物检测在2型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筛选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刘虹丽 张帆 +5 位作者 洪小瑜 卢东晖 韩令川 戴亚丽 蓝薇 彭卫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9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骨转换标志物在2型糖尿病(T2DM)骨质疏松筛选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2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就诊的66例2型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患者(DOP组)、54例T2DM非合并骨质疏松患者(T2DM组)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骨转换标志物在2型糖尿病(T2DM)骨质疏松筛选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2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就诊的66例2型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患者(DOP组)、54例T2DM非合并骨质疏松患者(T2DM组)为研究对象,另选取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名健康受试者为HP组。测定骨密度、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等指标,分析骨转换生化指标与病程的关系。结果与HP组比较,DOP与T2DM组骨密度降低(P<0.05),1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上升(P<0.05);P1NP与左侧股骨颈、股骨近端处骨密度呈负相关(r=-0.377、-0.415,P<0.05),β-CTx与股骨近端处骨密度呈负相关(r=-0.303,P<0.05);另外患者血糖控制是否良好、是否并发其他疾病与P1NP、β-CTx水平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骨转换标志物有助于T2DM伴骨质疏松症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换标志物 2型糖尿病 骨质疏松 早期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丙酮尿症
4
作者 周长文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1991年第4期52-55,共4页
苯丙酮尿症是以智能发育不全为主要特征的遗传性代谢缺陷.患儿出生时一般正常,如不及早治疗,3~4个月时即出现渐进性智能发育不全.未治患儿85%可发展到白痴水平,3/4在3岁前死亡.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各国、各地区及各民族的差异较大,我国... 苯丙酮尿症是以智能发育不全为主要特征的遗传性代谢缺陷.患儿出生时一般正常,如不及早治疗,3~4个月时即出现渐进性智能发育不全.未治患儿85%可发展到白痴水平,3/4在3岁前死亡.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各国、各地区及各民族的差异较大,我国的发病率为1/10000.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纯合子发病.通过早期筛选病婴,然后进行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酮尿症 早期筛选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榆种源的造林试验
5
作者 赵春友 陈炼彪 谢奇 《新疆林业》 1990年第5期32-35,共4页
本试验为了解白榆种内地理种源遗传变异的幅度和模式,作为划分类型和种源区的种子调拨依据,鉴定种源间及种源内个体间的差异,为选择最优种源类型及单株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是发掘、保存白榆基因资源,丰富本地区基因库的一个重要手段。 ... 本试验为了解白榆种内地理种源遗传变异的幅度和模式,作为划分类型和种源区的种子调拨依据,鉴定种源间及种源内个体间的差异,为选择最优种源类型及单株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是发掘、保存白榆基因资源,丰富本地区基因库的一个重要手段。 1980年我所在中国林科院林研所的指导帮助下,1981年春,在伊犁林科所飞机场苗田和察布查尔平原林场两地,进行了37个种源的苗期和造林试验。通过苗期试验,经分析测评,早期筛选出焦作、乐陵、文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榆 造林试验 基因资源 林科所 早期筛选 优良个体 划分类型 遗传变异 察布查尔 苗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