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社会化的跨文化比较
1
作者 上官子木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19-125,共7页
早期社会化的跨文化比较上官子木社会化是社会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所谓社会化是指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每个人自出生起就要不断地接受来自社会的各种教育,包括学习各种社会知识、技能及规范,从而成为符合社会要求、适应... 早期社会化的跨文化比较上官子木社会化是社会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所谓社会化是指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每个人自出生起就要不断地接受来自社会的各种教育,包括学习各种社会知识、技能及规范,从而成为符合社会要求、适应社会生存的社会人,这个教化过程就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早期社会化 幼儿园 跨文化比较 儿童社会化 个性化 幼儿教师 日本 国民性 语言能力 个体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门何以难出贵子:农村学子的文化再生产机制及其突破
2
作者 杜岩岩 徐亦宁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3-85,共13页
农村学子在早期社会化过程中,通过内化底层阶级的认知模式以及父母等“重要他人”所传递的特质,完成底层文化的再生产。具体表现为:受文化资本传递与经济资本欠缺的影响,自然知识内化于个体精神图式中,导致农村学子形成了较狭窄的知识面... 农村学子在早期社会化过程中,通过内化底层阶级的认知模式以及父母等“重要他人”所传递的特质,完成底层文化的再生产。具体表现为:受文化资本传递与经济资本欠缺的影响,自然知识内化于个体精神图式中,导致农村学子形成了较狭窄的知识面;受乡村语言表达方式与家庭教育文化的影响,农村学子形成了“限制型语言符码”;当同伴圈中出现“逾矩”行为时,农村学子易因“人情面子”进行亚文化再生产;受家长制与乡村社会中资本欠缺的影响,农村学子缺乏对自我角色的清晰认知,并在人际关系中失衡,形成较低的社会适应能力;当父母抱有低教育期待时,农村学子对自身学业竞争力产生怀疑,容易产生较低的未来预期。为促使“寒门出贵子”,应从塑造乡村知识场域着手,建立不同阶层社会交往机制,促使农村学子发挥主体能动性,主动融入学校教育等方面,以阻断底层文化再生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学子 底层文化 底层文化再生产 早期社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侵犯受害儿童早期经验研究及其对幼教的启示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向葵 于肖楠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0-54,共5页
本文探讨了侵犯受害儿童的社会行为表现及影响因素 ,西方关于侵犯受害儿童的早期社会化的研究表明 ,被成人侵犯和虐待的早期经验使儿童的情绪失控 ,导致后来既富有攻击性又被同伴欺侮 。
关键词 儿童受侵犯事件 早期社会化 社会行为 幼教 西方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文化”复制与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新取向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霁雪 陶宇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8-71,57,共5页
救助管理站临时性的食宿供给、护送返乡以及福利院保障式的救助保护已经不能应对流浪儿童增长迅猛、回流率高、教育困难的严峻局面。从家庭早期社会化不足造成儿童流落街头这一事实来看,对于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应当关注的是家庭社会化... 救助管理站临时性的食宿供给、护送返乡以及福利院保障式的救助保护已经不能应对流浪儿童增长迅猛、回流率高、教育困难的严峻局面。从家庭早期社会化不足造成儿童流落街头这一事实来看,对于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应当关注的是家庭社会化功能的接续,而"家文化"认同则是儿童早期社会化的核心,从学理与实践两方面对"家文化"复制可行性进行分析后,笔者认为"家文化复制"可能是构建适合流浪儿童再社会化可行的理论创新,也是帮助流浪儿童重建自我成长路径中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浪儿童 救助保护 早期社会化 “家文化”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孩子,该让你上网不? 被引量:1
5
作者 戚攻 《社会》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36-38,共3页
正像人们已经意识到的那样 ,网络世界的确具有非权威性、平等性、公开性以及文化多元的特征 ,而这一切对孩子早期的社会化将意味着什么 ?为人父母者真是欲作选择好困惑 ,他们不竟发出这样的疑问———
关键词 早期社会化 孩子们 网络世界 数字化时代 孩子上网 现实社会 网络文化 网络社会 中国社会转型期 计算机辅助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家长对教育事业的参与简介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华 《外国中小学教育》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教育事业 家长参与 教育技术 发展组织 经济合作 早期社会化 早期教育 成员国 教育手段 教育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五”期间天津市少年犯罪趋势预测及防治对策(二)
7
作者 孔令志 王建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40-45,共6页
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消费是否适度,对少年的社会化也有着直接影响。前一阶段某些层次的高消费,则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人们不切实际的消费欲望,产生了更高的相对需要。少年的生理内驱力十分旺盛,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都很强烈,众多的... 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消费是否适度,对少年的社会化也有着直接影响。前一阶段某些层次的高消费,则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人们不切实际的消费欲望,产生了更高的相对需要。少年的生理内驱力十分旺盛,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都很强烈,众多的少年需要吃好、穿好、玩好,而且在互相摹仿中“好”的标准无限升高,而家庭的收入则往往难以满足。据对少管所的抽样调查,少数人员在家里每月所得零花钱为零的,占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犯罪 社会化过程 少年儿童 少管所 抽样调查 天津市 犯罪行为 家庭教育 流失生 早期社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