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目标指导治疗对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机制 被引量:8
1
作者 乔松 蔡国龙 +4 位作者 严静 虞意华 张召才 颜默磊 胡才宝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2-224,共3页
目的研究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对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将100例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EGDT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EGDT治疗组予以早期目标指导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液... 目的研究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对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将100例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EGDT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EGDT治疗组予以早期目标指导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液体复苏治疗,分别测定液体复苏前及复苏后第3、7、14天血清肌钙蛋白I(cTn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A-PACHEⅡ评分等。分析cTnI与hs-CRP的相关性。结果液体复苏前,EGDT治疗组与对照组cTnI水平分别为0.59±0.66和0.54±0.48μg/L,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且均高于正常值(P>0.05)。经EGDT治疗后,EGDT治疗组7、14d时的cTnI水平分别为0.16±0.22和0.09±0.13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39±0.43和0.29±0.29μg/L)且恢复正常(P<0.05),hs-CRP有相同变化趋势(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s-CRP与cTnI呈正相关(复苏前及复苏后3、7、14d分别为r0=0.818,r3=0.858,r7=0.795,r14=0.739,P<0.05);与复苏前比较,复苏后EGDT治疗组APACHEⅡ评分明显降低(P<0.05)。EGDT治疗组生存率(76%)明显高于对照组(52%,P<0.05),生存时间延长(P<0.05)。结论EGDT可能通过炎症抑制对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肌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目标指导治疗 脓毒症 休克 脓毒性 肌钙蛋白I C反应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目标指导治疗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病率、严重度及死亡率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陈仲清 金英慧 +3 位作者 陈辉 付卫军 杨翃 王瑞婷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92-1895,共4页
目的研究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病率、严重度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休克早期、有发展为MODS倾向的患者随机分为EGDT组(给予EGDT)和对照组(给予传统经验治疗)。记录两... 目的研究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病率、严重度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休克早期、有发展为MODS倾向的患者随机分为EGDT组(给予EGDT)和对照组(给予传统经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入ICU时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血乳酸浓度、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SOFA),第2、4天血乳酸浓度,住院期间最高SOFA评分,同时计算SOFA评分差值,器官衰竭数目,并统计ICU死亡率。结果EGDT组MODS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2)。EGDT组MODS患者的第2、4天血乳酸浓度、住院期间最高SOFA评分,SOFA评分差值、器官衰竭数目明显低于对照组(P=0.045,0.016,0.009,0.010,0.002)。EGDT组MODS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7)。EGDT组中严重感染与非严重感染伴发MODS患者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47,0.044)。结论EGDT可以减少MODS发病率,减轻MODS严重度,以及不仅可以降低严重感染伴发MODS患者死亡率,同时也可以降低非严重感染伴发MODS患者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目标指导治疗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死亡率 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式早期目标指导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脏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张远超 喻莉 +2 位作者 武晓灵 龙鼎 杨军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式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在治疗感染性休克时对患者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11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改良式EGDT组,n=57)和对照组(传统EGDT组,n=59),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分别测定液体复苏前(T0)... 目的:探讨改良式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在治疗感染性休克时对患者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11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改良式EGDT组,n=57)和对照组(传统EGDT组,n=59),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分别测定液体复苏前(T0)及治疗后24 h(T1)、48 h(T2)及72 h(T3)血c Tn I、BNP、AST、ALT、TBA、BUN及Cr水平。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构成和治疗前APACHEⅡ评分及其他监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T1、T2、T3时点的血c Tn I、BNP水平和T2、T3时点的血AST、ALT、TBA、Cr及BUN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EGDT能更显著地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血c Tn I、BNP、AST、ALT、TBA、Cr及BUN水平,对心肌、肝脏及肾脏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式早期目标指导治疗 感染性休克 脏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目标指导治疗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全身氧代谢与胃黏膜酸度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国福 汪海源 +3 位作者 吴兴茂 张首梅 吉凯强 臧彬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6-298,共3页
目的评价以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mvO2)及尿量(UO)为目标的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方案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全身氧代谢与胃黏膜酸度(Phi)的影响。方法脓毒性休克患者40例,予以重症监护治疗的同时,通过EGD... 目的评价以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mvO2)及尿量(UO)为目标的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方案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全身氧代谢与胃黏膜酸度(Phi)的影响。方法脓毒性休克患者40例,予以重症监护治疗的同时,通过EGDT方案使患者达到CVP8~12mmHg(机械通气者CVP12~15mmHg)、65mmHg<MAP<90mmHg、SmvO2>70%、UO>0.5ml·kg-·1h-1,监测复苏前后全身氧代谢与Phi的变化。结果达标后,氧供(DO2)较达标前有明显增加(P<0.05),氧摄取率(ERO2)显著下降(P<0.05),而氧耗(VO2)变化不明显(P>0.05);达标前VO2与DO2有显著正相关性(r=0.36,P<0.05),达标后VO2与DO2仍存在显著正相关(r=0.35,P<0.05)。随着治疗的进展,达标后的Phi较基础值有所升高(P<0.05),但追踪患者转归(28d病死率),存活组较死亡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EGDT方案能够提高脓毒性休克患者的DO2,但能否改善全身氧代谢还不能确定。此方案亦能够提高Phi,明显改善胃肠道的微循环灌注。监测Phi对于判断病人预后、指导治疗方案、减少病人的病死率可能具有更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目标指导治疗 脓毒性休克 全身氧代谢 胃黏膜酸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