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椎板切除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疗效观察
1
作者 吕鹏飞 汪文龙 +3 位作者 张硕 白海滨 吴四军 刘正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18-1221,共4页
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由于外力压迫导致颈脊髓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其是成人脊髓损伤的最常见原因[1]。手术减压是已知治疗严重退行性脊髓型颈椎病的唯一有效选择[2]。脊髓减压可以通过前路或者后路手术实现,前路手术主要包括椎间盘切除... 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由于外力压迫导致颈脊髓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其是成人脊髓损伤的最常见原因[1]。手术减压是已知治疗严重退行性脊髓型颈椎病的唯一有效选择[2]。脊髓减压可以通过前路或者后路手术实现,前路手术主要包括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椎体切除融合术等,后路手术主要包括单纯椎板切除术、椎板切除融合术和椎板成形术等[3]。近年来,随着脊柱内镜技术的发展,各种治疗颈椎疾患的微创术式不断应用于临床,如镜下部分椎板切除术、镜下椎间孔切开术、内镜辅助减压术、镜下椎板减压术等,均取得满意的疗效[4]。自2020年起,Zhu等[5]使用了一种全新的手术方式———单侧双通道内镜下椎板切除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laminectomy,UBEL)来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并取得了良好的早期临床效果。从2022年以来,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脊柱外科同样开始应用该技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减压手术,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UBEL的早期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椎板切除术 脊髓功能障碍 手术减压 早期治疗效果 后路手术 脊柱外科 减压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惊厥治疗与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抑郁发作的早期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任艳萍 张俊岩 +4 位作者 吴涵 罗炯 杨春林 马辛 姜玮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9-243,共5页
目的比较磁惊厥治疗(magnetic seizure therapy,MST)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对抑郁发作早期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入组45例抑郁发作患者,分别接受MST和MECT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 目的比较磁惊厥治疗(magnetic seizure therapy,MST)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对抑郁发作早期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入组45例抑郁发作患者,分别接受MST和MECT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 Item,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 Scale,CGI)进行临床症状评估,采用重复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the 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及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进行认知功能评估。评估时间点包括基线、治疗3次后、治疗6次后。结果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间治疗前后HAMD-17、HAMA、CGI-S、CGI-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组间>0.05),其中HAMD-17、HAMA、CGI-S评分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P时间<0.05)。两组RBANS总分,均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升高(P时间<0.05);各时点,MST组RBANS总分高于MECT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组间<0.05),且随时间延长,MST的治疗效应组间增大(P交互<0.05)。治疗3次和治疗6次后,HAMD减分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ST治疗抑郁发作早期治疗疗效果与MECT相当,MST治疗6次后可改善患者的部分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惊厥治疗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抑郁发作 早期治疗效果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地区妇女乳腺癌、宫颈癌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赵文娟 李永新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5-126,共2页
目前,乳腺癌与宫颈癌已成为中国女性面临的两大主要健康杀手,而且近年来有不断增高和年轻化的趋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发布:城市地区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占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的前三位,而每年新增的宫颈癌患者则突破了1... 目前,乳腺癌与宫颈癌已成为中国女性面临的两大主要健康杀手,而且近年来有不断增高和年轻化的趋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发布:城市地区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占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的前三位,而每年新增的宫颈癌患者则突破了13万约占全球总数的1/3。但是,通过检查能够早期发现,并且早期治疗效果良好:早期乳腺癌及早期宫颈癌90%以上能治愈,而原位癌几乎100%能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乳腺癌 筛查结果分析 宫颈癌 大连地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早期乳腺癌 早期治疗效果 中国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窥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邵睿 祝斌 刘晓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59-462,共4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为3.7%~5.1%[1],有0.5%~1%的患者需手术治疗[2],其不仅耗费了巨大的医疗资源,而且会导致较高的致残率与误工率[3]。自Yeung提出YESS(Yeung endoscopic spine system)[4]和Hoogland提出TESSYS(transf...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为3.7%~5.1%[1],有0.5%~1%的患者需手术治疗[2],其不仅耗费了巨大的医疗资源,而且会导致较高的致残率与误工率[3]。自Yeung提出YESS(Yeung endoscopic spine system)[4]和Hoogland提出TESSYS(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urgical system)[5]以来,内窥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逐渐兴起,其不仅能取得和传统手术相同的效果,而且具有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患者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早期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术式等优点[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早期治疗效果 并发症发生率 医疗资源 传统术式 内窥镜下 腰椎间盘突出症 传统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钳蝎疾病的综合防治
5
作者 孙强东 《中国农村科技》 2000年第10期29-29,共1页
蝎是传统的药用动物,易患黑霉病、干枯病和螨病等。 (一)黑霉病的防治 黑霉病又称黑斑病,是由于生活环境湿度过大、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发病后主要表现为:全身柔软,不能卷曲,精神萎糜,行动缓慢,食欲减退或不食。几天后,腹面生出黑... 蝎是传统的药用动物,易患黑霉病、干枯病和螨病等。 (一)黑霉病的防治 黑霉病又称黑斑病,是由于生活环境湿度过大、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发病后主要表现为:全身柔软,不能卷曲,精神萎糜,行动缓慢,食欲减退或不食。几天后,腹面生出黑色小斑点。早期治疗效果较好。方法一:取含量为0.25克的金霉素一片,碾碎后溶进400毫升的清水中,强迫病蝎饮用,每天2至3次,直至痊愈;方法二:取含量为0.1克的灰黄霉素2片溶于300毫升的清水中,迫使病蝎饮用,每天2至3次,连饮3日;方法三:制取霉菌素水溶液(每毫升含5000单位)少许,让病蝎饮用,每日一次,连饮3~5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钳蝎 黑霉病 干枯病 早期治疗效果 取含量 真菌感染 药用动物 黄霉素 黑斑病 金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绒山羊胸膜肺炎的防治
6
作者 杨光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0年第7期17-17,共1页
影响绒山羊的健康的因素很多,饲养管理因素、气候因素、运输因素、免疫因素、疾病因素等。其中疾病因素是比较多见的,不但会影响羊的生长发育,也会对羊的生命构成威胁。如羊的胸膜肺炎,该病早期治疗效果是比较理想的,后期的治疗效果较差... 影响绒山羊的健康的因素很多,饲养管理因素、气候因素、运输因素、免疫因素、疾病因素等。其中疾病因素是比较多见的,不但会影响羊的生长发育,也会对羊的生命构成威胁。如羊的胸膜肺炎,该病早期治疗效果是比较理想的,后期的治疗效果较差,有时治疗无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肺炎 疾病因素 绒山羊 饲养管理因素 气候因素 早期治疗效果 生长发育 免疫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窝咳
7
作者 孔启峰 《农业知识》 2004年第18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犬窝咳 流脓性 瘟热 混合感染 阵发性干咳 纹理增强 疼痛性 气温变化 免疫接种 早期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雏鸡霉形体病防治
8
作者 烟素英 《今日畜牧兽医》 1999年第1期28-28,共1页
鸡霉形体病又称慢性呼吸道病,主要感染1~2月龄的雏鸡,本病传播缓慢,病程很长,对鸡群危害极大。
关键词 霉形体病 雏鸡 肌肉注射 慢性呼吸道病 早期治疗效果 双氢链霉素 孵化率 红霉素 2月龄 带菌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农村散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防制
9
作者 刘家彦 常永春 杨志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5年第6期3-4,共2页
1994年7月初到8月初的一个月时间,辽宁省某地区三个县的散养中雏(2个月龄左右)流行一种病,经调查,临床观察和剖检病死雏,诊断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经统计,17户没有中雏,凡有中雏的除3户57只雏正常外,都在同一期先后患病。但其死亡率因采... 1994年7月初到8月初的一个月时间,辽宁省某地区三个县的散养中雏(2个月龄左右)流行一种病,经调查,临床观察和剖检病死雏,诊断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经统计,17户没有中雏,凡有中雏的除3户57只雏正常外,都在同一期先后患病。但其死亡率因采取措施早晚和治疗方法不同差异很大,平均死亡率为34.25%。我们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 鸡传染性 农村散养 临床观察 平均死亡率 散养鸡 治疗方法 辽宁省 早期治疗效果 卵黄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