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张八岭地区西冷岩组早期构造变形特征 被引量:4
1
作者 鲁如魁 高天山 +2 位作者 张志树 刘家云 吴海权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31-138,共8页
安徽张八岭地区西冷岩组早期构造变形复杂,主要表现为褶皱以及与褶皱变形密切相关的韧性剪切变形。野外调查表明,该地层中至少发育3期褶皱变形,其中F1为北西向韧性剪切褶皱;F2为向南南西倾伏的纵弯褶皱;F3为近东西向的宽缓褶皱。F1与F2... 安徽张八岭地区西冷岩组早期构造变形复杂,主要表现为褶皱以及与褶皱变形密切相关的韧性剪切变形。野外调查表明,该地层中至少发育3期褶皱变形,其中F1为北西向韧性剪切褶皱;F2为向南南西倾伏的纵弯褶皱;F3为近东西向的宽缓褶皱。F1与F2联合制约了西冷岩组岩层展布的总体格局。显微构造,特别是岩石的磁性组构特征证明了区内曾发生过多期构造变形,且有两期最为显著,即早期的水平剪切和随后发生的侧向挤压。本文重点阐述上述褶皱变形的几何学特征,并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张八岭地区 西冷岩组 早期构造变形 几何学 运动学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三维地震属性分析识别阿尔金断裂新生代早期构造活动 被引量:4
2
作者 贾丹 肖安成 +4 位作者 唐永 吴磊 沈亚 徐波 吴占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851-2858,共8页
阿尔金断裂是青藏高原最显著也是最重要的地质构造单元之一,其新生代起始活动时间的认定一直都是大家关注的热点,对研究高原的形成和应力传递均有着重要的意义。前人的研究成果证实阿尔金断裂新生代的开始活动时间大约在35.5Ma,在柴达... 阿尔金断裂是青藏高原最显著也是最重要的地质构造单元之一,其新生代起始活动时间的认定一直都是大家关注的热点,对研究高原的形成和应力传递均有着重要的意义。前人的研究成果证实阿尔金断裂新生代的开始活动时间大约在35.5Ma,在柴达木盆地其对应的沉积层位为下干柴沟组上段。本文以盆地内部近阿尔金断裂带的红柳泉-七个泉地区为例,开展了钻井约束下的三维地震资料属性提取及分析工作,并进行同期岩相古地理研究。结果表明在下干柴沟组上段从XG2时期起,研究区岩相古地理从深湖相开始分异,逐渐发育为控制岩性差异的同沉积水下隆起,这些隆起带渐次演化为与左旋剪切相关的雁列褶皱带,对应于与阿尔金早期隆升相关的构造演化过程。表明阿尔金断裂新生代活动的沉积响应最早在约40Ma开始,该方法对于和构造隆升相关的沉积记录识别比直接的地质学方法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 早期构造活动 三维地震属性 岩相古地理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的形成以及早期板块构造 被引量:101
3
作者 翟明国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35-1349,共15页
地球上最早的地壳岩石是高钠的花岗质(TTG)岩石,但是否有更老的洋壳存在过、以及陆壳是怎样形成的,涉及到地球动力学几乎所有的问题。其中板块构造是在什么时候开始的,就是个延续了数十年热度不减的前沿科学问题。流行的说法是板块构造... 地球上最早的地壳岩石是高钠的花岗质(TTG)岩石,但是否有更老的洋壳存在过、以及陆壳是怎样形成的,涉及到地球动力学几乎所有的问题。其中板块构造是在什么时候开始的,就是个延续了数十年热度不减的前沿科学问题。流行的说法是板块构造始于新元古代,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在新太古代就已经开始,或者认为自从地球上有了水的记录,就开始有板块构造。在众多的判别板块构造的标志中,蛇绿岩残片和古老的高压变质岩无疑是两个最具影响力的问题。前者可以确定有远古的古老洋壳存在过并成为缝合带中的残片,后者可以指示曾有地表的岩石单元被俯冲到深部,是俯冲、消减与碰撞的岩石学证据。本文在讨论和比较了太古宙绿岩带与蛇绿岩,以及早前寒武纪高温高压(HTHP)麻粒岩/高温—超高温(HT-UHT)麻粒岩与造山带高压变质带之后,认为尚不能作为板块构造的证据。本文还对华北的新太古代末的稳定大陆形成以及古元古代活动带的裂谷-俯冲-碰撞进行了论述。提出华北克拉通在新太古代末的绿岩带-高级区格局可能标志着热体制下有限的横向活动构造,微陆块被火山-沉积岩系焊接,随后发生变质作用和花岗岩化,完成稳定大陆的克拉通化过程。其构造机制可能是适度规模且多发的地幔柱构造控制下小尺度的横向构造运动的机制。华北克拉通的古元古代活动带有与绿岩带-高级区不同的构造样式,表壳岩带状分布,经受了强烈的变形以及中级变质作用,伴随花岗岩的侵入,虽然没有蛇绿岩和高压变质带,但已表现出板块构造的雏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 变质岩 太古宙绿岩带 古元古代活动带 早期板块构造 华北克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早期滞壳构造及其向板块构造体制演变
4
作者 杨昊坤 李江海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62-871,共10页
板块构造是现今地球上主导的构造体制,而地球早期是何种构造体制,以及板块构造运动何时开始,学界仍在争论不休。明确这一问题对于理解地球发展历史、演化规律以及预测地球的未来至关重要。早期学者普遍采用均变论观点,认为早期构造运动... 板块构造是现今地球上主导的构造体制,而地球早期是何种构造体制,以及板块构造运动何时开始,学界仍在争论不休。明确这一问题对于理解地球发展历史、演化规律以及预测地球的未来至关重要。早期学者普遍采用均变论观点,认为早期构造运动与现今板块构造相似。然而随着地质资料的积累以及研究技术的进步,从“滞壳构造”到现代板块构造转变的观点逐渐被接受。所谓的滞壳,是指地球表面环绕地球一圈的单一板块。文章在滞壳构造的背景下,介绍了前人提出的地球早期构造体制模式假说,主要有热管构造模式、深成粘盖模式、地幔反转模式、盖—板构造模式等。随后对地球从滞壳构造向板块构造转化时间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笔者认为目前主流学术观点已形成大体一致的框架,即中新太古代发生从滞壳构造模式向板块构造模式转化,现代板块构造样式可能在新元古代最终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早期构造体制 滞壳构造 板块构造 构造体制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煤环境的演替及其对盆地构造活动性的响应──以塞文盆地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华 《岩相古地理》 CSCD 1994年第3期18-27,共10页
本文以法国中央高原斯蒂芬期(C3)塞文(Cevennes)断陷聚煤盆地为例,据其不同阶段岩相古地理展布特征与早期构造在空间上的配置关系,指出了成煤环境在时间上的演替这一动态过程与盆地的构造活动性之间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 塞文 煤盆地 岩相古地理 早期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曲构造
6
作者 江克一 王喜奎 张宗祥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1983年第1期33-38,共6页
几年来在辽宁东部和山西中条山、康滇地轴、内蒙狼山对一些矿床、矿田和区域构造研究表明,老变质岩系普遍存在着回曲构造这样一种构造型式。这是两次(幕、期、阶段)主要塑性流动褶曲作用形成的一种迭加褶曲构造, 回曲构造尽管可以受到... 几年来在辽宁东部和山西中条山、康滇地轴、内蒙狼山对一些矿床、矿田和区域构造研究表明,老变质岩系普遍存在着回曲构造这样一种构造型式。这是两次(幕、期、阶段)主要塑性流动褶曲作用形成的一种迭加褶曲构造, 回曲构造尽管可以受到后期构造旋回影响,但没有改变这种构造格局,在地质图上能够很好地反映出来,有利于地层研究、普查和找矿勘探,对地球早期构造活动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质 褶曲 构造旋回 康滇地轴 地层研究 早期构造 构造格局 中条 变质岩系 矿床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沂沭断裂带早期活动讨论 被引量:4
7
作者 顾德林 胡玲 杨福深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3-67,共5页
沂沭断裂带展布区域内不同地块的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和构造变形特征表明,在新元古代之前,区内发生过强烈的构造运动,但各地块的构造形迹不是在同一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现存的沂沭断裂带各断裂均为脆性断裂,无继承性活动的迹象。因... 沂沭断裂带展布区域内不同地块的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和构造变形特征表明,在新元古代之前,区内发生过强烈的构造运动,但各地块的构造形迹不是在同一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现存的沂沭断裂带各断裂均为脆性断裂,无继承性活动的迹象。因此,认为沂沭断裂带形成于新元古代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沂沭断裂带 新元古代 早期构造活动 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云水库北部变质岩构造遥感图像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允良 张德云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1982年第1期41-46,116,共7页
密云水库北部是以前震旦纪变质岩系为主分布地区。该区变质岩系的褶皱和断裂构造十分复杂,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统一认识。通过对该区航空像片和卫星像片等遥感图象特征的研究,使本区变质岩构造的形态特征、分布。
关键词 构造 变质岩系 特征图像 断裂构造 分布规律 遥感图像 条带状 前震旦纪 卫星像片 早期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前寒武纪成矿系统与重大地质事件的联系 被引量:46
9
作者 翟明国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59-1773,共15页
前寒武纪是指显生宙最古老的地质时代——寒武纪之前的地质时代,它占了地球演化历史的近90%。地球陆壳的80%~90%以上是在前寒武纪形成的,记录了复杂和惊心动魄的地质构造过程,还赋存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前寒武纪最重要的地质事件有陆壳... 前寒武纪是指显生宙最古老的地质时代——寒武纪之前的地质时代,它占了地球演化历史的近90%。地球陆壳的80%~90%以上是在前寒武纪形成的,记录了复杂和惊心动魄的地质构造过程,还赋存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前寒武纪最重要的地质事件有陆壳的巨量增生、前板块机制/板块机制的构造转折、由缺氧到富氧的地球环境的剧变。华北克拉通是全球最古老陆块之一,前寒武纪各阶段全球性重大地质事件几乎都被记录下来,并表现出一些特殊性。与全球其它克拉通相比,华北陆壳生长-稳定化过程具有多阶段特征,太古宙末-古元古代环境剧变记录复杂多样,古元古代与板块体制建立和超大陆演化相关的俯冲碰撞和伸展裂解等地质记录丰富,中-新元古代经历持续伸展并接受巨量裂谷沉积。这些重大地质事件都伴随大规模成矿作用,形成了华北克拉通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独特的优势矿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寒武纪 重大地质事件 成矿系统 华北克拉通 早期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南缘舞阳地区铁山庙组BIF的微区特征及地质意义
10
作者 李红中 张连昌 +1 位作者 翟明国 王长乐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395-396,共2页
铁建造(Iron Formation,简称IF,TFe】15%)的概念由James(1954)首次正式提出,它最早是指美国Superior地区前寒武纪地层中的一类富铁的沉积岩(Van Hise&Leith,1911)。条带状的铁建造成为BIF(Banded Iron Formation),它曾被称为铁英岩... 铁建造(Iron Formation,简称IF,TFe】15%)的概念由James(1954)首次正式提出,它最早是指美国Superior地区前寒武纪地层中的一类富铁的沉积岩(Van Hise&Leith,1911)。条带状的铁建造成为BIF(Banded Iron Formation),它曾被称为铁英岩、条带状赤铁石英岩和碧玉铁质岩等。BIF建造构成了铁矿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阳 BIF 华北克拉通 铁英岩 条带状 微区 石英岩 前寒武纪 碧玉铁质岩 早期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