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时授精和早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1
作者 王慧 陈志恒 +4 位作者 杨丽 梁云浩 武慧姣 姜煜 刘帅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207,共6页
目的 探讨短时授精及短时授精联合早补救胞浆内单精子注射(early rescue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E-RICSI)对IVF患者临床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生殖中心接受新鲜胚胎移植患者的临... 目的 探讨短时授精及短时授精联合早补救胞浆内单精子注射(early rescue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E-RICSI)对IVF患者临床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生殖中心接受新鲜胚胎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授精方式分为:短时IVF组(n=204),常规IVF组(n=208),E-RICSI组(n=13)和常规ICSI组(n=92)。分别比较短时IVF组与常规IVF组、E-RICSI组与常规ICSI组的受精情况、胚胎发育情况、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结果 与常规IVF组和常规ICSI组相比,短时IVF组和E-RICSI组在胚胎发育、临床妊娠、流产、异位妊娠、活产、新生儿性别及出生体质量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短时IVF组的受精率(79.11%vs. 84.39%,P <0.001)和2PN受精率(63.98%vs. 70.83%,P <0.001)显著低于常规IVF组;E-RICSI组的受精率(65.49%vs. 91.68%,P <0.001)和2PN受精率(57.75%vs. 88.35%, P <0.001)显著低于常规ICSI组。结论 虽然与常规IVF和ICSI相比,短时授精和E-RICSI的受精率有所降低,但对胚胎发育、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并没有影响。短时授精结合早补救ICSI是预防完全受精失败的有效且安全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授精 早期拆除颗粒细胞 临床妊娠率 活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