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康复运动对急性心肌梗死PTCA支架术后康复及预防再狭窄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梅静 郭晓萍 +3 位作者 孙家安 齐书英 杨莉 汝雷生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19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运动对急性心肌梗死PTCA支架术后患者体力恢复及再狭窄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300例急性心肌梗死PTCA支架术后的患者(无严重合并症)被随机分为运动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运动组实施系统的早期康复运动护理。对照组...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运动对急性心肌梗死PTCA支架术后患者体力恢复及再狭窄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300例急性心肌梗死PTCA支架术后的患者(无严重合并症)被随机分为运动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运动组实施系统的早期康复运动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活动情况及再狭窄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运动组术后步行距离及上台阶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PTCA支架术后心血管事件及再狭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运动可促进急性心肌梗死PTCA支架术后患者早期体力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再狭窄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PTCA 支架 早期康复运动 再狭窄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西格玛管理法提高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运动依从性的实践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欣敏 王永红 高岚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法在提高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运动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3~6月的86例脑卒中设为对照组,由责任护士完成早期运动评估、制定和实施康复计划、效果评价;将2018年8~12月的86例设为观察组,由六西格玛管理小组...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法在提高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运动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3~6月的86例脑卒中设为对照组,由责任护士完成早期运动评估、制定和实施康复计划、效果评价;将2018年8~12月的86例设为观察组,由六西格玛管理小组寻找脑卒中患者早期运动依从性低的原因,针对原因制定个性化早期运动方案,由个案康复管理师在床旁进行指导和效果评价。比较两组早期运动依从性。结果出院时观察组早期康复运动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六西格玛管理法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早期运动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早期康复运动 六西格玛管理法 依从性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成人机械通气患者早期康复运动最佳证据总结及临床评价 被引量:52
3
作者 付贞艳 张霞 +6 位作者 胡雁 江智霞 陈德友 王雨 李晓娟 苟贤娟 权明桃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24-730,共7页
目的:总结ICU成人机械通气患者早期康复运动最佳证据,并对证据进行临床评价.方法:按金字塔“6S”模型对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临床指南、系统评价、专家共识和证据总结进行检索,并根据文献质量评价要求,采用AGREEⅡ和JBI 2015质量评价工具分... 目的:总结ICU成人机械通气患者早期康复运动最佳证据,并对证据进行临床评价.方法:按金字塔“6S”模型对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临床指南、系统评价、专家共识和证据总结进行检索,并根据文献质量评价要求,采用AGREEⅡ和JBI 2015质量评价工具分别对纳入指南、系统评价和专家共识进行质量评价,并邀请危重症领域专家按FAME结构对总结的证据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包括2篇指南、3篇系统评价、2篇专家共识及1篇含证据总结的临床实践,总结ICU成人机械通气患者早期康复运动最佳证据24条,包括识别康复运动需求、制定计划、运动开始时间、运动前、运动时、运动方式、运动持续时间、安全监测标准8个方面的内容,经FAME评价,所有证据通过率均在70%以上,经讨论后纳入23条证据进入临床实践.结论:本研究共总结早期康复运动最佳证据24条,根据特定临床情景纳入23条最佳证据进入临床实践,建议临床医护人员根据临床情景特异性引入适合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机械通气 早期活动 早期康复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圣愈汤联合早期康复运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恢复期肢体及语言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齐敬东 刘裔荣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093-2096,共4页
目的:探讨圣愈汤联合早期康复运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恢复期肢体及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病例,均为2013年3月—2015年7月收治的住院96例入选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例)和研究组(n=48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圣愈汤联合早期康复运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恢复期肢体及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病例,均为2013年3月—2015年7月收治的住院96例入选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例)和研究组(n=48例),对照组采用早期康复训练;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用圣愈汤治疗,持续治疗3月。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时对肢体和语言功能评定,记录生活质量量表(SF-36),同时对比两组间临床疗效,并评价安全性。结果:两组在不同时间点FMA(上肢、下肢)、FAC、听理解、复述、说、朗读、阅读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两组治疗1月、治疗3月FMA(上肢、下肢)、FAC升高,听理解、复述、说、朗读、阅读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治疗1月、治疗3月FMA(上肢、下肢)、FAC较高,听理解、复述、说、朗读、阅读较高(P<0.05);对照组在神经功能、心理职能、社会功能及生活功能上,低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有效率75.00%低于研究组有效率91.67%(P<0.05)。结论:圣愈汤联合早期康复运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的疗效较好,有助于提高肢体及语言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愈汤 早期康复运动 缺血性脑卒中 恢复期 肢体功能 语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恐动症患者早期运动康复方案的构建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雯欣 涂惠 +4 位作者 郭婷 张娜 陈祎慧 谢丽丽 于浪琴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92-1797,共6页
目的:构建基于接纳承诺疗法的PCI术后恐动症患者早期运动康复方案,为恐动症患者康复策略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心血管疾病术后恐动症患者早期运动康复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月31日,提取关键干预信息... 目的:构建基于接纳承诺疗法的PCI术后恐动症患者早期运动康复方案,为恐动症患者康复策略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心血管疾病术后恐动症患者早期运动康复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月31日,提取关键干预信息;在关系框架理论和恐惧-回避模型的指导下制定基于接纳承诺疗法的PCI术后恐动症患者早期运动康复方案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对15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形成最终方案。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两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75、0.935,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13、0.318(均P<0.001),变异系数分别为0~0.17、0~0.14。最终构建的方案包括4个阶段、10个项目及27项具体措施。结论:基于接纳承诺疗法的PCI术后恐动症患者早期运动康复方案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及全面性,可为临床尽早开展恐动症干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恐动症 接纳承诺疗法 早期运动康复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推拿联合早期运动康复对膝半月板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陶胜国 齐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424-2426,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推拿联合早期运动康复对膝半月板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膝半月板损伤患者5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实验组采取中医推拿联合早期运动疗法,对照组采取早期运动疗法。所有患者于系统康复前后行Lysholm评... 目的:探讨中医推拿联合早期运动康复对膝半月板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膝半月板损伤患者5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实验组采取中医推拿联合早期运动疗法,对照组采取早期运动疗法。所有患者于系统康复前后行Lysholm评分、膝关节分级以及膝关节活动度评定,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与膝关节分级优良率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且(均P=0.001);另外,康复治疗前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无显著差异(P>0.05),采取康复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月板损伤后早期系统的运动康复训练可最大限度地防止肌肉萎缩、关节粘连,缩短疗程,有利于半月板的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运动康复 半月板损伤 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早期运动康复训练联合神经节苷脂对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吴伟民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5期59-61,共3页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应用早期运动康复训练联合神经节苷脂的治疗方法对恢复其肢体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1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5例,分别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对照组)和早期运动康复训练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组),对两组患...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应用早期运动康复训练联合神经节苷脂的治疗方法对恢复其肢体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1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5例,分别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对照组)和早期运动康复训练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标准所制订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简式Fugl-Meyer所制订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进行分析,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FMA评分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经为期2周的治疗后,两组患者以上评分均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早期运动康复训练联合神经节苷脂的治疗方法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早期运动康复训练 神经节苷脂 肢体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介入对下肢长骨粉碎性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9
8
作者 万绍勇 胡万亮 +3 位作者 刘丹 王晓梅 张文宏 宋江浩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介入对下肢长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下肢功能恢复、关节活动度的影响作用。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手术治疗后的90例下肢长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采用康复措施的时间、方法不同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常规组...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介入对下肢长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下肢功能恢复、关节活动度的影响作用。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手术治疗后的90例下肢长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采用康复措施的时间、方法不同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常规组,每组45例,早期康复组于术后第1—7天在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常规组患者于术后1个月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情况、关节活动度。结果:早期康复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常规组,但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早期康复组术后第3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时的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6个月、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高于第3个月(P<0.05);末次随访时早期康复组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功能评价优良率为91.11%,高于常规组的73.33%(P<0.05);早期康复组下肢肿胀率为6.67%、疼痛发生率为8.89%,分别低于常规组的24.44%、31.11%(P<0.05);早期康复组平均伸曲度数为108.5°±12.4°,高于常规组的99.1°±13.6°(P<0.05)。结论:早期运动康复方案对下肢长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下肢功能恢复、关节活动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运动康复 下肢长骨粉碎性骨折 下肢功能恢复 关节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