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南美白对虾早期幼体消化酶活力的研究
被引量:17
- 1
-
-
作者
朱春华
李广丽
文海翔
-
机构
湛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
出处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4-57,共4页
-
文摘
以酶学分析方法对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 Boone)幼体及仔虾 4种消化酶的活力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南美白对虾早期幼体消化酶活力表现差异,类胰蛋白酶、胃蛋白酶的活力为无节幼体(N)<溞状幼体(Z)<糠虾幼体(M)<仔虾(P),类胰蛋白酶的活力比胃蛋白酶高2倍左右;淀粉酶的活力Z-M期表现较高,以后随幼体发育淀粉酶活力明显降低;脂肪酶活力在早期幼体发育阶段变化不大,且活力较低。
-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早期幼体
消化酶
活力
-
Keywords
Penaeus vannamei Boone, Larval, Digestive enzymes
-
分类号
S917.4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Q55
[生物学—生物化学]
-
-
题名氨氮对锈斑蟳早期幼体的急性毒性
被引量:3
- 2
-
-
作者
廖永岩
崔日辉
盘莹莹
梁建潮
何碧华
李金外
-
机构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
出处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21-526,共6页
-
基金
广东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基金资助(0409018)
广东海洋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基金资助(1056610011)
-
文摘
在pH 8.5、水温(28.5±0.5)℃、盐度30条件下,用500 ml烧杯设置10、20、40、801、60 mg/L5个氨氮(总氮)质量浓度梯度和1个对照组(天然海水),研究氨氮对锈斑蟳早期幼体(Z1)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氨氮暴露12 h,40 mg/L以下质量浓度组毒性作用不显著,但80 mg/L以上质量浓度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氨氮暴露24 h,20 mg/L以下质量浓度组毒性作用不显著,但40 mg/L以上质量浓度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氨氮暴露36~96 h,0、10 mg/L组间差异不显著,但20 mg/L以上质量浓度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12、24、36、48、60、72 h氨氮暴露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85.566、36.171、22.880、12.485、8.299、4.313 mg/L。锈斑蟳早期幼体培育的安全质量浓度为0.431 mg/L。
-
关键词
锈斑蟳
氨氮
急性毒性
早期幼体
溞状幼体
-
Keywords
Charybdis feriatus
ammonia-N
acute toxicity
early larva
zoea
-
分类号
S968.25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氨氮对红星梭子蟹早期幼体的急性毒性
被引量:4
- 3
-
-
作者
何碧华
廖永岩
李金外
崔日辉
盘莹莹
-
机构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
出处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03-407,共5页
-
基金
广东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基金资助项目(040918)
广东省海洋渔业科技推广专项科技攻关与研发项目(A201008J01)
-
文摘
在盐度30、pH 8.5、温度28.8~29.8℃、投喂扁藻和轮虫的条件下,设置10、20、40、80、160mg/L共5个氨氮梯度和1个对照组(天然海水),进行了氨氮对红星梭子蟹早期幼体(第Ⅰ期溞状幼体,Z1)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发现,氨氮暴露12~72h,红星梭子蟹早期幼体活力组间差异显著(P<0.05),当氨氮继续暴露至84~96h,早期幼体活力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氨氮暴露12~96h,红星梭子蟹早期幼体存活率组间差异显著(P<0.05),但对照组与10mg/L试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红星梭子蟹早期幼体的氨氮暴露12、24、36h时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80.94、27.96、14.43mg/L,红星梭子蟹早期幼体暴露36h的氨氮安全质量浓度为1.44mg/L。
-
关键词
红星梭子蟹
氨氮
急性毒性
早期幼体
溞状幼体
-
Keywords
Portunus sanguinolentus
ammonia-N
acute toxicity
early larva
zoea
-
分类号
S968.25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中国龙虾的人工繁殖及早期叶状幼体培育的研究
被引量:7
- 4
-
-
作者
陈昌生
纪德华
刘俊明
-
机构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
出处
《福建水产》
2003年第3期5-10,共6页
-
文摘
中国龙虾的繁殖季节在4-9月,每尾雌虾可抱卵2-3次,抱卵盛期在6-7月份。在水温26-29℃的条件下,雌虾抱卵后在18-22d内孵出叶状幼体,叶状幼体破膜时间一般为19:30-23:00,高峰期出现在21:00-22:30之间,初孵幼体平均体长为1565.79±24.57μm。在静水、无投饵条件下的生存指数SAI值可作为检测叶状幼体活力的一个指标,其大小为30.50-80.67。SAI值的变化与时状幼体的变态率和存活率呈正相关。经方差分析,各实验批次的Ⅰ期叶状幼体存活率与变态率差异不明显,Ⅱ期幼体之后呈显著性差异,叶状幼体生长发育的适宜盐度为33-35。
-
关键词
中国龙虾
人工繁殖
早期叶状幼体培育
亲虾培育
病害防治
-
分类号
S966.12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孵化温度对中华鳖幼体早期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 5
-
-
作者
许建红
杜卫国
-
机构
浙江省湖州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杭州师范学院生物学系
-
出处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6-17,共2页
-
文摘
在温度分别为 2 6、30、32、34℃ ,湿度为 - 12KPa的条件下孵化中华鳖 (Trionyxsinensis)卵 ,孵化期分别 6 6 1、4 5 2、4 2 0和 39 4天将各温级中孵出幼体在实验室恒温 (2 9± 1℃ )饲养 ,测定其早期生长。结果表明 :孵化温度明显影响中华鳖幼体的早期生长 ,其中 2 6℃组生长最快 ,30、32℃组居中 。
-
关键词
中华鳖
孵化温度
幼体早期生长
鳖
-
分类号
S966.5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S961.23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