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多点可穿戴设备定量评估早期帕金森病运动障碍特征研究
1
作者 丁晨琛 刘卫国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08-1714,1722,共8页
目的:基于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Ⅲ,UPDRSⅢ)的指定动作评估多点可穿戴设备辅助早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诊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共纳入54例受试者,分为早期PD组(n=30,UPDRSⅢ&... 目的:基于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Ⅲ,UPDRSⅢ)的指定动作评估多点可穿戴设备辅助早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诊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共纳入54例受试者,分为早期PD组(n=30,UPDRSⅢ<30分)和正常对照组(n=24),并在多点可穿戴设备下完成UPDRSⅢ要求的指定动作。使用10个惯性传感器收集受试者在完成动作时胸、腰、膝关节、肘关节、踝关节及双足部等部位的角速度、加速度等信息。比较各组间指定动作的运动参数,采用支持向量机和十折交叉验证计算可区分两组的最佳模型并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早期PD组与正常对照组完成各UPDRSⅢ指定动作的可穿戴设备运动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言语动作区分两组的准确性最高,为0.907。与上半身动作组相比,下半身动作组与全身动作组的一致性、敏感性及准确性均较高,能特异性地识别早期PD患者的运动障碍。结论:多点可穿戴设备能客观评估早期PD患者运动障碍特征,可作为早期PD辅助诊断和量化评估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帕金森病 运动障碍 多点可穿戴设备 定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早期帕金森病Thy 1-SNCA模型小鼠运动学习障碍的时间特征
2
作者 付文欣 王铁 +4 位作者 杨汝宁 曲明芹 高歌 杨慧 贾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1-890,共10页
目的本实验通过建立早期帕金森病(Parkinson s disease,PD)小鼠模型,以探究PD模型出现运动学习障碍的时间特征。方法选用6月龄Thy 1-SNC A转基因(transgenic,TG)小鼠作为早期PD模型,与同龄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进行对比分析。通过... 目的本实验通过建立早期帕金森病(Parkinson s disease,PD)小鼠模型,以探究PD模型出现运动学习障碍的时间特征。方法选用6月龄Thy 1-SNC A转基因(transgenic,TG)小鼠作为早期PD模型,与同龄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旷场实验、爬杆实验和Y迷宫等行为学手段来评估小鼠的运动功能和空间工作记忆能力,并以经典的匀加速转棒实验作为运动学习的行为学范式,来评估其运动学习能力。结果6月龄的Thy 1-SNC A TG小鼠在运动功能和空间记忆能力方面并未显示出异常,却呈现出明显的运动学习障碍。结论在早期PD模型小鼠上存在着特定的运动学习障碍,可作为早期PD的一个重要诊断指标;同时匀加速转棒测试可作为检测PD运动学习障碍的一种重要的行为学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早期帕金森病模型 运动学习障碍 运动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极拳对早期帕金森病平衡能力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0
3
作者 黄豪 张文召 +1 位作者 杨朴 何玉秀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1-282,共2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主要发生于中年以上人群以黑质纹状体通路退变为主要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由于PD的病情呈现出进行性加重,患者逐渐出现行动迟缓、平衡能力下降,发生跌倒的几率增加,使患者的活动能力...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主要发生于中年以上人群以黑质纹状体通路退变为主要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由于PD的病情呈现出进行性加重,患者逐渐出现行动迟缓、平衡能力下降,发生跌倒的几率增加,使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等方面受到严重影响[1].研究表明,太极拳在提高老年人的肌肉适能、平衡能力和防止跌倒等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2-3].本研究探讨太极拳对早期PD患者平衡能力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帕金森病 平衡能力 运动能力 太极拳 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进行性加重 黑质纹状体 行动迟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脾阴法对早期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行为学、纹状体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董其谦 王修敏 郑国庆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2期358-360,共3页
目的:探讨养脾阴法对早期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行为学及纹状体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采用小剂量(4μg/4μL)6-羟多巴胺单侧内侧前脑束注射法制备早期帕金森病大鼠模型,2周后据阿朴吗啡诱导的不自主运动,筛选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 目的:探讨养脾阴法对早期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行为学及纹状体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采用小剂量(4μg/4μL)6-羟多巴胺单侧内侧前脑束注射法制备早期帕金森病大鼠模型,2周后据阿朴吗啡诱导的不自主运动,筛选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养脾阴组,另设假手术对照组,灌胃相应药物共8周。记录阿朴吗啡诱导的大鼠向健侧旋转的圈数,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纹状体多巴胺(DA)、二羟苯乙酸(DOPAC)及高香草酸(HVA)的含量。结果:术后第4周、第8周养脾阴组大鼠向健侧旋转的圈数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减少(P<0.01)。术后第8周模型组大鼠纹状体DA、DOPAC、HVA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养脾阴组纹状体DA、DOPAC、HVA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或P<0.01),但较假手术组降低(P<0.05或P<0.01)。结论:养脾阴法可能对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脾阴法 早期帕金森病 大鼠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立吉林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
5
作者 赵武伟 张致峰 +3 位作者 何晓军 苏敬敬 孔令山 谢惠君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3年第6期338-341,共4页
目的观察司立吉林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方法早期帕金森病患者22例,随机分为安坦治疗组(11例)和司立吉林治疗组(11例);年龄分别为(61.6±8.3)岁和(60.8±5.0)岁。两组患者入组时均经纹状体99mTc-TRODAT-1单... 目的观察司立吉林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方法早期帕金森病患者22例,随机分为安坦治疗组(11例)和司立吉林治疗组(11例);年龄分别为(61.6±8.3)岁和(60.8±5.0)岁。两组患者入组时均经纹状体99mTc-TRODAT-1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以及帕金森病量表评分,随后开始施行药物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3个月帕金森病量表评分结果,以及治疗13个月后纹状体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99mTc-TRODAT-1特异性摄取值百分率的变化。结果(1)治疗13个月后,两组患者患病肢体对侧及同侧纹状体对99mTc-TRODAT-1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特异性摄取值下降百分率分别为:安坦组(28.9±13.0)%、(31.8±15.6)%,司立吉林组(30.39±14.7)%、(32.6±16.6)%,两组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2)帕金森病量表评分显示,治疗6个月时,安坦组评分为(23.7±4.3)分,司立吉林组为(13.1±5.5)分;治疗13个月时两组评分分别为(27.0±4.3)和(9.8±4.8)分,司立吉林组明显优于安坦组(均P<0.05)。结论司立吉林对于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而且不加重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立吉林 早期帕金森病 多巴胺能神经元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由水成像对早期震颤型帕金森病白质纤维束的研究
6
作者 丁凯玥 申雨 +5 位作者 白岩 魏巍 王鑫惠 周一航 刘硕 王梅云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8,共8页
目的震颤型帕金森病(tremor-dominant Parkinson's disease,TDPD)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良性亚型,研究早期TDPD的改变对了解疾病进展和进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自由水成像(free water imaging,FWI... 目的震颤型帕金森病(tremor-dominant Parkinson's disease,TDPD)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良性亚型,研究早期TDPD的改变对了解疾病进展和进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自由水成像(free water imaging,FWI)探索早期TDPD的脑白质纤维束微观结构的改变及其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联,从而为早期TDPD的诊断和治疗干预提供新视角。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通过分析Hoehn-Yahr(H-Y)分期1或2的39例早期TDPD患者与38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的FWI,识别两组间脑白质纤维束自由水的体积分数(free water,FW)、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平均扩散率(mean diffusivity,MD);提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FW、FA、MD值并与国际运动障碍学会统一帕金森病评估量表Ⅲ(the Movement Disorder Society 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Ⅲ,MDS-UPDRSⅢ)评分、MDS-UPDRS震颤评分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H-Y分期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DPD早期阶段的病理机制与临床症状的关联性。结果在早期TDPD患者中,相对于HC,多条白质纤维束的FW显著升高(P<0.05),表现在胼胝体膝部(t=1.909,P=0.049)和双侧内囊前肢等区域(左侧t=2.194,P=0.049;右侧t=2.064,P=0.048)。TDPD患者白质纤维束的M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对于HC,FA值显著降低(TFCE校正前P<0.05),包括胼胝体膝部(t=-1.832,P=0.029)和双侧上纵束等区域(左侧t=-2.012,P=0.034;右侧t=-1.881,P=0.021),提示白质纤维束可能存在神经变性过程。此外,左侧内囊前肢的FW值与MDS-UPDRS震颤评分(β=32.798,P<0.001)和MDS-UPDRSⅢ评分(β=98.496,P=0.012)呈显著正相关,是影响临床运动症状的重要因子。二元逻辑回归分析表明,右侧上纵束的FW值是预测H-Y分期的重要因子(β=0.97,P=0.04)。结论FWI技术可以敏感地检测早期TDPD脑白质纤维束微观结构的改变,研究表明TDPD患者的脑白质微结构发生了广泛的神经炎性改变,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及临床症状的评价提供新的价值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颤型帕金森病 早期帕金森病 扩散张量成像 自由水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樽海鞘算法优化的帕金森病早期诊断模型研究与并行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马超 谭旭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726-2731,共6页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性慢性疾病,由于其病因尚不明确,导致早期诊断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优化核极限学习机方法用于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研究利用混沌理论和高斯变异方法改进樽海鞘算法(salp swarm algorithm,SSA),提出一种...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性慢性疾病,由于其病因尚不明确,导致早期诊断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优化核极限学习机方法用于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研究利用混沌理论和高斯变异方法改进樽海鞘算法(salp swarm algorithm,SSA),提出一种基于进化机制的智能诊断模型ISSA-KELM。改进的SSA算法同步实现特征选择和KELM核函数的参数优化,有效地解决了模型的参数设定和最优特征选择问题,并基于OpenMP平台多线程调度处理模型,在保证模型分类精度最大化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计算效率。实验结果表明,提出模型在分类精度上高于已有方法,计算效率也得到极大提高,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验证了本模型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有助于辅助临床医生在诊断中作出更准确的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选择 樽海鞘算法 帕金森病早期诊断 核极限学习机 并行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单侧症状帕金森病患者脑黑质DTI和SWI的特点及其预后评估价值 被引量:7
8
作者 舒红格 胡军武 +2 位作者 朱元清 王秋霞 李丽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4-348,共5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单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脑黑质的DTI及SWI特点,探讨PD的亚临床期和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功能磁共振的临床价值。方法以10例原发单侧症状PD患者为PD组,并将导致其出现症状的症状对侧黑质作为早期PD组,... 目的研究原发性单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脑黑质的DTI及SWI特点,探讨PD的亚临床期和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功能磁共振的临床价值。方法以10例原发单侧症状PD患者为PD组,并将导致其出现症状的症状对侧黑质作为早期PD组,将症状同侧黑质作为亚临床期PD组,另选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1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分别予以磁共振DTI和SWI检查,测量计算双侧黑质区域的ADC值、FA值和CP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早期PD组的黑质FA值较亚临床期PD组和健康对照组FA值明显下降(分别为t=-2.424,P=0.038和t=5.112,P=0.001);亚临床期PD组黑质FA值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6.214,P=0.002);对照组双侧黑质FA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7,P=0.301)。早期PD组、亚临床期PD组黑质部位ADC值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0.140,P=0.893和t=0.334,P=0.748)。早期PD组、亚临床期PD组与对照组黑质的CP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79,P=0.007,t=-2.132,P=0.041);PD组双侧黑质C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2,P=0.749);对照组双侧黑质C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52,P=0.883)。结论 PD患者早期和亚临床期就存在黑质铁异常沉积,并可能存在神经元的缺失或轴突功能受损。黑质部位FA及CP值分析可作为PD早期或亚临床诊断的线索之一,两者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早期帕金森病 亚临床期帕金森病 黑质 扩散张量成像 磁敏感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体协调训练对早期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肺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洁萍 彭娟 +2 位作者 张斐雪 樊必双 胥方元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66-971,共6页
目的 观察肢体协调训练对早期原发性帕金森患者肺功能的效果。方法 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本院原发性帕金森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30)和试验组(n=30),分别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药物联合肢体协调训练治疗,共12周。治疗前后... 目的 观察肢体协调训练对早期原发性帕金森患者肺功能的效果。方法 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本院原发性帕金森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30)和试验组(n=30),分别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药物联合肢体协调训练治疗,共12周。治疗前后,采用肺功能仪测量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和肺活量(VC),采用心肺运动试验(CPET)测量峰值摄氧量(VO_(2peak))、无氧阈(AT)、峰值功率(WR_(peak)),采用呼吸驱动仪测量最大吸气压(MIP)和最大呼气压(MEP)。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FEV_(1)、FVC、PEF、VC、VO_(2peak)、AT、WR_(peak)、MIP、MEP均提高(t> 2.087, P <0.05),且均优于对照组(t> 2.079, P <0.05)。结论 肢体协调训练可改善早期原发性帕金森患者肺功能,提高有氧运动能力,增强呼吸肌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原发性帕金森病 肢体协调训练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DA批准新药
10
作者 陈玲 邹栩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I0005-I0005,共1页
关键词 批准新药 FDA VELCADE 多发性骨髓瘤 早期帕金森病 缓释片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