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子宫颈腺癌盆腔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易启华 陈琳 +3 位作者 郑莹 陈思敬 徐流凤 董诗萌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06-609,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子宫颈腺癌盆腔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为临床是否切除盆腔淋巴结提供参考。方法:收集418例早期子宫颈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结果:患者发病年龄18~69岁,孕次0~1... 目的:探讨早期子宫颈腺癌盆腔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为临床是否切除盆腔淋巴结提供参考。方法:收集418例早期子宫颈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结果:患者发病年龄18~69岁,孕次0~11次,产次0~5次,体质量指数15.15~32.42 kg/m^2。临床表现以接触性出血及阴道不规则流血多见,分别占43.78%(183/418)及31.10%(130/418)。临床分期以ⅠB1期为主,有244例(58.37%);组织学类型以子宫颈腺癌普通型为主,有219例(52.39%)。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17.46%(73/418)。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前未行新辅助化疗、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肿瘤直径、子宫颈间质浸润深度、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宫旁浸润、切缘浸润、阴道浸润、宫体浸润、输卵管转移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FIGO临床分期Ⅱ期(OR 3.658,95%CI 1.950~6.680)、子宫颈间质浸润深度≥1/2(OR 4.962,95%CI 2.110~11.669)、淋巴脉管间隙浸润(OR 2.279,95%CI 1.190~4.363)、宫体浸润(OR 2.124,95%CI 1.115~4.047)、输卵管转移(OR 6.429,95%CI 1.473~28.063)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早期子宫颈腺癌患者中,FIGO临床分期Ⅱ期、子宫颈间质浸润深度≥1/2、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宫体浸润、输卵管转移的子宫颈腺癌患者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大,应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子宫颈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盆腔淋巴结转移 高危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