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语调早期加工的脑机制 被引量:16
1
作者 任桂琴 韩玉昌 +1 位作者 周永垒 任延涛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1-248,共8页
采用ERP方法,结合LORETA源定位分析技术,考察了汉语语调早期自动加工的脑机制。结果发现:(1)对于附着在二声调汉字后的语调,无论以单字词的形式,还是以句子的形式呈现,都没有诱发MMN;(2)当过滤掉实验刺激的言语信息后,词音高和句子音高... 采用ERP方法,结合LORETA源定位分析技术,考察了汉语语调早期自动加工的脑机制。结果发现:(1)对于附着在二声调汉字后的语调,无论以单字词的形式,还是以句子的形式呈现,都没有诱发MMN;(2)当过滤掉实验刺激的言语信息后,词音高和句子音高条件均诱发了MMN,且这两个条件下的MMN波幅差异不显著;(3)LORETA分析发现,句子音高条件在右半球顶叶的多个区域存在显著激活。该结果拓展了以往的研究结论,为声学假设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语调 早期加工 MMN ERP LORE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动追踪下汉语反预期平比句的不可逆性及其早晚期差异
2
作者 李小平 葛明贵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1,共7页
目的:初步探讨汉语反预期平比句的不可逆性以及这种不可逆性是否只出现在语句加工的晚期。方法:综合运用眼动和行为指标,选取32名被试,采用单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比较反预期平比句及其逆转句的合理性。结果:反预期平比句被判定为合理的... 目的:初步探讨汉语反预期平比句的不可逆性以及这种不可逆性是否只出现在语句加工的晚期。方法:综合运用眼动和行为指标,选取32名被试,采用单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比较反预期平比句及其逆转句的合理性。结果:反预期平比句被判定为合理的几率显著高于其逆转句;在眼动指标上,反预期平比句与其逆转句在首次通过时间上无显著差异,但是其总注视时间与注视次数显著低于其逆转句。结论:反预期平比句逆转后可理解性降低,呈现出某种程度的不可逆性,但是这种现象仅仅发生在语句加工的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预期平比句 可逆性 早期加工 晚期加工 眼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