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邱爽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6-173,共8页
作为一种植根于欧洲地域和文化传统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不可避免地面临理解和接受的双重障碍。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历史进程、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和传播途径等进行了充分讨论,但相对忽视其作为异质... 作为一种植根于欧洲地域和文化传统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不可避免地面临理解和接受的双重障碍。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历史进程、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和传播途径等进行了充分讨论,但相对忽视其作为异质文化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困境,因此,需要借助跨文化视角,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史与跨文化传播中的语义逻辑相结合进行考察。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依据语义规律进行了多种传播方式和策略的探索,这一探索最终被毛泽东总结和升华为建立具有“中国特点、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理论体系。这一传播方案与理论成果的确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迈向新高度,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持续发展。以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策略为视角考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历程,既可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理研究,也能够为新时代中国的对外传播和国际形象塑造提供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 早期传播 跨文化 语义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中国化:焦点议题及其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分析的一种再认识 被引量:5
2
作者 杨敏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21,共12页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进程中,阶级阶层分析可以说是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焦点所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原典以及后来的具体实践一再表明,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分析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开创,列宁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的深入研究使之丰富和深...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进程中,阶级阶层分析可以说是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焦点所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原典以及后来的具体实践一再表明,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分析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开创,列宁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的深入研究使之丰富和深化,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家推进其创新性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从列宁对俄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阶级阶层分析,到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家对中国社会的阶级阶层分析,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分析实现了"民族形式"的更新。在这一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与阶层分析也越来越显示出一体相融的特征,阶级分析中内含了阶层分析,阶层分析则展现了阶级分析面向现实的鲜活品质,这两个侧面始终相依不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对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分析这一领域的再认识仍有广阔的空间,值得我们进一步钩沉、发掘和深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分析 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早期理论建设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爽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2-25,共4页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传入使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其理论中关于社会构造、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变革的分析,从社会表象中揭开了社会本质特征,解决了中国在道路选择上的困惑。以唯物史观为基本原则,以社会...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传入使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其理论中关于社会构造、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变革的分析,从社会表象中揭开了社会本质特征,解决了中国在道路选择上的困惑。以唯物史观为基本原则,以社会主义为发展趋向,以无产阶级革命为手段,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提出了中国革命基本理论和实践方式,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中国共产党 理论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中国化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国庆 李巾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0-64,共5页
为了全面考察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中国化的进程,探索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中国发展的规律,运用历史分析和归纳研究的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作了概括论述。研究表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早期社会学基础理论研究... 为了全面考察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中国化的进程,探索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中国发展的规律,运用历史分析和归纳研究的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作了概括论述。研究表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早期社会学基础理论研究,毛泽东对中国社会结构、人民内部矛盾的深刻分析,“社会学需要赶快补课”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学研究四个主要阶段,这四个阶段是一脉相承、不断推进的,通过研究,以期对和谐社会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发展有所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中国特色社会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论战”与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被引量:2
5
作者 宋连胜 侯建明 丁刚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16,共4页
20世纪20年代发生的"社会主义论战",对于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社会主义论战"过程中,马克思主义者指明中国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非资本主义,进一步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论,较为明确地... 20世纪20年代发生的"社会主义论战",对于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社会主义论战"过程中,马克思主义者指明中国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非资本主义,进一步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论,较为明确地划清科学社会主义与基尔特社会主义及其他社会主义的界限。同时,也不切实际地认为中国在当时应当立即消灭资本主义而实行社会主义,对中国国情和革命性质的认识还不够准确,对当时世界革命形势的判断过于乐观。可贵的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不断寻求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正确答案,逐步改正不切实际的认识,制定出引导中国革命通向社会主义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迈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极为重要的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论战 马克思主义 早期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瞿秋白的《现代社会学》: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典范之作 被引量:3
6
作者 路宽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9-115,共7页
瞿秋白的《现代社会学》是对布哈林《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转译性作品,其在转译过程中采取了富有中国特色与中国风格的独特方法;该书的主要内容是辩证唯物主义,因而它是中国首部系统传播辩证唯物主义的著作。此外,该书还是马克思主义在... 瞿秋白的《现代社会学》是对布哈林《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转译性作品,其在转译过程中采取了富有中国特色与中国风格的独特方法;该书的主要内容是辩证唯物主义,因而它是中国首部系统传播辩证唯物主义的著作。此外,该书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渠道由日本转向俄国的标志性著作之一。对《现代社会学》的文本性质、主要内容、译介特点和文本贡献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有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史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瞿秋白 《现代社会学 马克思主义 早期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大钊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创建 被引量:2
7
作者 吴汉全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3-96,共4页
五四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处于创建阶段。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创建提供了理论指导 ,同时对西方的社会学进行研究 ,用马克思主义考察中国社会问题 ,从而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创建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五四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处于创建阶段。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创建提供了理论指导 ,同时对西方的社会学进行研究 ,用马克思主义考察中国社会问题 ,从而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创建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开创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李大钊 中国 社会现象 社会问题 西方社会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反思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研究理路——基于“丁费之论”的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刘迟 田卉娇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6-103,共8页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命题。在费孝通和丁克全的学术论见中,呈现了关于这一命题的贯彻与运用。无论是丁克全所提出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内容的构建探索,还是费孝通强调的基于调查实践推进的中国社会学建设之...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命题。在费孝通和丁克全的学术论见中,呈现了关于这一命题的贯彻与运用。无论是丁克全所提出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内容的构建探索,还是费孝通强调的基于调查实践推进的中国社会学建设之路,都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研究思考,是志在用社会学学科服务于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研究行动。“丁费之论”中蕴含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研究理路,对于接续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学术传统、反思和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理论与实践关系 实践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要素的知识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罗贤娇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5-12,72,共9页
知识社会学就知识或思想与社会存在的关系所作研究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素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通过马克思主义和知识社会学的一些基本原理的运用,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素除包括学界已有共识的基本构成... 知识社会学就知识或思想与社会存在的关系所作研究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素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通过马克思主义和知识社会学的一些基本原理的运用,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素除包括学界已有共识的基本构成要素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客体要素外,还应包括媒介前述主客体关系的关系要素,即利益要素(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民族复兴的利益需求)、视角要素(由特定历史条件决定的主体看待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视角)、行动要素(为了实现民族利益而将特定视角下形成的理论认识付诸改造中国的实践行动)和竞争要素(不同主体利益、视角和行动之间的竞争)。正是通过这些要素的综合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以在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循环中不断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 知识社会学 构成要素 关系要素 社会存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三大体系”建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0
作者 刘永明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1,共9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即确立了科学主体的地位,并在20世纪40年代确立了其民族科学大众的根本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三大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三大体系”有... 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即确立了科学主体的地位,并在20世纪40年代确立了其民族科学大众的根本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三大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三大体系”有其丰富的内涵但三者发展并不平衡“;三大体系”建设具有开创性和范式性,对后来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早期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独秀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开创
11
作者 吴汉全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7-115,共9页
陈独秀是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思想,为建立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他还就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个人与社会关系、社会运行规律、社会自杀问题、马尔萨斯人口... 陈独秀是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思想,为建立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他还就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个人与社会关系、社会运行规律、社会自杀问题、马尔萨斯人口论等社会学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产生提供学术的基础。陈独秀的社会学思想以中国社会为研究重点,注重研究中国的社会组织、社会阶级结构、社会阶层等理论课题,这为开创阶段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奠定了研究的框架体系。陈独秀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先驱,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社会学思想 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开创者 五四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笔谈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少杰 翟岩 +2 位作者 营立成 陈氚 吴时辉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1期63-93,共31页
主持人语:近年来,随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创新的呼声日益增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也引起了更多的学者关注。如何评价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学术传统和学术地位?如何判断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同实证主义社会学传统... 主持人语:近年来,随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创新的呼声日益增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也引起了更多的学者关注。如何评价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学术传统和学术地位?如何判断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同实证主义社会学传统以及其他社会学传统之间的关系?如何认识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的各种当代社会学新思潮?对待这些问题的认识和回答仍然存在很多分歧,甚至在某些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名义发表的文献中,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也不是很清楚。然而,明确地回答这些问题,是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研究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社会学传统 当代社会学 实证主义社会学 中国特色社会学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学科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共二大: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 被引量:13
13
作者 徐方平 曾银慧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6-60,共5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题中颇有争议的一个话题。学界对"中国化"起点之所以产生分歧,主要原因在于对"中国化"标准缺乏共识。制定"中国化"标准首先要弄清楚它的概念。所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题中颇有争议的一个话题。学界对"中国化"起点之所以产生分歧,主要原因在于对"中国化"标准缺乏共识。制定"中国化"标准首先要弄清楚它的概念。所谓"中国化"的衡量标准指的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成果,作为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具备四项条件:理论传播、中共创立、实践活动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形态。中共二大具备了这四项条件,因此,成为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马克思主义中国 中共二大 历史起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早期知识精英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性传播 被引量:34
14
作者 王刚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8-67,114,共11页
选择性传播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具有某种普遍性。中国早期知识精英中的清政府派赴国外的一些外交人员,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无政府主义者,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不管他们出于何种目的和采取何种传播渠道,都对马克思... 选择性传播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具有某种普遍性。中国早期知识精英中的清政府派赴国外的一些外交人员,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无政府主义者,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不管他们出于何种目的和采取何种传播渠道,都对马克思主义作了选择性的传播。这种选择性传播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造成了一定影响,包括马克思主义各部分内容中国化的不同步,具体实践上的偏差,时间上交错,多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空间上并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早期知识精英 马克思主义 选择性传播 马克思主义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贡献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一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6期1-7,共7页
毛泽东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进行了多项农村调查。这些农村调查的成果,在三、四十年代有一部分遗失了,发表的也不多,基本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流行。直到1982年人民出版社出版《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才比较全地收入了毛... 毛泽东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进行了多项农村调查。这些农村调查的成果,在三、四十年代有一部分遗失了,发表的也不多,基本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流行。直到1982年人民出版社出版《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才比较全地收入了毛泽东农村调查保存下来的成果,并且向全国、全世界发行。从而使人们能看到毛泽东在社会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寻乌调查》 农村调查 调查会 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 委员 农村社会学 社会调查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 被引量:13
16
作者 郑杭生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0-96,共7页
在纪念马克思逝世 12 0周年和诞辰 185周年的今天 ,国际国内的大背景、大环境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 ,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又一次更尖锐地摆在面前。本文提出 :一、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键是要正确区分根本观点和... 在纪念马克思逝世 12 0周年和诞辰 185周年的今天 ,国际国内的大背景、大环境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 ,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又一次更尖锐地摆在面前。本文提出 :一、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键是要正确区分根本观点和具体论断 ;二、在具体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键是要搞清楚善于破坏旧世界与善于建设新世界的关系 ;三、在社会学学科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键是要搞清楚社会学的两种形态 ,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学的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 中国特色 马克思主义 发展 阶级阶层 阶级划分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十年研究述评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军林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3-28,共6页
近十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主要表现在传播原因、传播人物、传播途径、传播内容、传播特点等方面。此项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也有很大的潜力可挖,需要在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研究方法和发掘新的研... 近十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主要表现在传播原因、传播人物、传播途径、传播内容、传播特点等方面。此项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也有很大的潜力可挖,需要在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研究方法和发掘新的研究角度等方面继续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 早期传播 研究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的历史进程 被引量:2
18
作者 孔朝霞 秦永芳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7年第4期7-9,共3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奠基阶段。本文在对"早期探索"的涵义加以界定后,系统回顾和分析了党在幼年时期、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以及遵义会议四个历史时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奠基阶段。本文在对"早期探索"的涵义加以界定后,系统回顾和分析了党在幼年时期、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以及遵义会议四个历史时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革命道路的一系列曲折又艰难的探索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 早期探索 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洛维的社会学马克思主义命题析论 被引量:3
19
作者 童潇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19,共9页
布洛维的社会学马克思主义主要议题有:马克思主义讨论四立场论、马克思主义核心理论不适用论、马克思主义"社会"概念缺失论、国家社会主义批判论、社会学马克思主义边界主题论、"想象的真实乌托邦"论等。这种理论... 布洛维的社会学马克思主义主要议题有:马克思主义讨论四立场论、马克思主义核心理论不适用论、马克思主义"社会"概念缺失论、国家社会主义批判论、社会学马克思主义边界主题论、"想象的真实乌托邦"论等。这种理论表面上援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若干原理观点,但在实质上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两个完全不相等同的范畴。从对马克思主义立场、内容、形态,从社会与公民社会的区别与联系,从国家社会主义的正功能与反功能,从乌托邦与社会建设四个方面看,这种理论在相当程度上曲解了马克思主义,并对马克思主义及社会学做出了并不很令人信服的改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论域内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可以成为对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社会学马克思主义 布洛维 马克思主义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达的《社会学大纲》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德志 《社会科学辑刊》 1987年第4期27-31,共5页
李达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也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先驱者之一。近半个世纪,他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和研究,直到最后一息。他的大量哲学著述,以缩影的形式反映了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基... 李达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也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先驱者之一。近半个世纪,他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和研究,直到最后一息。他的大量哲学著述,以缩影的形式反映了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因此,对李达的研究,已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社会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 社会学 唯物史观 发展史 历史唯物论 旧哲学 黑格尔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