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儒学的批判与吸收
1
作者 张卫波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108,共10页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大革命时期,面对激烈的文化冲突和争论,为了构建中华民族新文化,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儒学进行了猛烈批判。与此同时,又对儒学所蕴含的大同学说等内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借鉴和吸收。不过,由于...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大革命时期,面对激烈的文化冲突和争论,为了构建中华民族新文化,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儒学进行了猛烈批判。与此同时,又对儒学所蕴含的大同学说等内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借鉴和吸收。不过,由于成长经历、教育背景、知识结构、情感好恶等因素影响,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儒学的认识并非完全一致。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等年龄比较大的党员,对儒学的态度相对温和一些;毛泽东、周恩来、恽代英等青年党员对孔子的崇敬心理尚未完全褪去;在批判儒学已经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鲜明标识的情况下,郭沫若、范文澜等不仅对儒学有比较深入的研究,而且还对马克思主义与儒学之间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儒学的认识存在这种差异并非偶然,实际上是当时思想文化界对儒学种种态度在党内的体现,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中国共产党 儒学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化的基本认知与理论探索
2
作者 周建超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38,共10页
随着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于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的困境和出路进行了深入思考,集中体现在:一是以社会革命的方式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为中国现代化创造前提条件;二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 随着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于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的困境和出路进行了深入思考,集中体现在:一是以社会革命的方式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为中国现代化创造前提条件;二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唯一正确方向;三是初步勾画了符合世界现代化潮流和中国国情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现代化目标蓝图;四是发动以工农大众为主体的联合斗争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依靠力量。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推进中国现代化在前提条件、发展方向、目标蓝图和主体力量等方面的探索实践,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先进分子探索国家现代化出路的被动局限,驱散了历史的迷雾,摆脱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困扰,开启了以革命导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道路,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积累了历史经验,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中国共产党 中国现代化 中国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文明观及其时代价值
3
作者 刘凯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11,共10页
回顾党的百余年历史,构建文明型国家的历史自觉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人探寻现代化道路的艰辛历程之中。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文明观生成于近代中国摆脱文明蒙尘的复杂历史语境,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核心内涵的基础上,以开放的进步主... 回顾党的百余年历史,构建文明型国家的历史自觉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人探寻现代化道路的艰辛历程之中。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文明观生成于近代中国摆脱文明蒙尘的复杂历史语境,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核心内涵的基础上,以开放的进步主义为价值取向、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方法论、以坚守文明主体性为根基、以世界主义视野为情怀,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文明观的基本内涵与价值目标。“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些新时代的重大文明论断是对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文明理想的继承与守正,也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创新与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中国共产党 文明观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义和团运动的话语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刘长林 储天虎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8-55,共8页
中共成立以前的政治派别与社会集团,多贬斥、诋毁义和团,通过论说义和团来实现某种政治目的与社会意图。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学和话语系统,对义和团运动的起因、性质、失败原因、历史地位进行了系统论说,推倒了强加在... 中共成立以前的政治派别与社会集团,多贬斥、诋毁义和团,通过论说义和团来实现某种政治目的与社会意图。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学和话语系统,对义和团运动的起因、性质、失败原因、历史地位进行了系统论说,推倒了强加在义和团头上的诬蔑之词,从民族解放运动角度给予义和团运动以高度评价,强化了民众对于中国革命性质、对象、动力与任务的共同认识,以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论说义和团运动的话语框架为后来的共产党人所继承。这种话语体系的根本转换不是对义和团运动简单意义上的重新评说,而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进行舆论动员、构造集体认同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中国共产党 义和团运动 话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复兴话语析论 被引量:6
5
作者 俞祖华 王疆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7-209,共13页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复兴思想,是对近代以来民族复兴梦想的继承、对外部民族复兴榜样的借鉴、对接续民族复兴使命的体认以及对激进民主主义者“中华民族之复活”思想的发展。他们使用了“中华民族”“中国民族”语词,使用了“中华民...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复兴思想,是对近代以来民族复兴梦想的继承、对外部民族复兴榜样的借鉴、对接续民族复兴使命的体认以及对激进民主主义者“中华民族之复活”思想的发展。他们使用了“中华民族”“中国民族”语词,使用了“中华民族之复活”“中国复兴”提法,并阐释中华民族复兴的内涵:以民族解放相号召,争取“恢复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以“创造少年中国”相激励,期盼“中国的返老还童”;以探究民族特性相倡导,希望提振国人的民族精神;以人类大同相期许,冀愿“于世界文明为第二次之大贡献”。他们致力于探寻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道路”,提出以革命扫除民族复兴的两大障碍,以社会主义发展现代工业;谋划聚合民族复兴的“中国力量”,包括培植民族复兴的“中心势力”(政党)、增强民族复兴的民众势力、激扬民族复兴的青春活力、打造民族复兴的强大军力、挺立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争取民族复兴的国际外力等;确立指引民族复兴的“科学指南”,指出“马克思的学说真是拯救中国的导星”。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复兴话语坚持了“五个统一”: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解放与为人类谋大同的统一,两大历史任务即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与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统一,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借鉴外国民族复兴经验与推进中国化理论创新、探寻中国道路的统一,观念层面探索复兴之路与行动层面投身复兴事业的统一,有思想深度之思辨语言与有情感热度之诗化语言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中国共产党 中华民族 民族复兴 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历史分期 被引量:5
6
作者 陈桂香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3-128,共6页
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接受、认识、评价以及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历史过程。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应该是指从俄国"十月革命"到1927年"八七"会议这一... 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接受、认识、评价以及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历史过程。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应该是指从俄国"十月革命"到1927年"八七"会议这一历史时期的马克思主义观。它的形成发展包括三个阶段,即从俄国"十月革命"到"五四运动"前的初步接受期、从"五四运动"到党的"二大"的形成确立期、从党的"二大"到"八七会议"的转变发展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观 早期中国共产党 历史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观 被引量:1
7
作者 朱进有 曹富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1-24,共4页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观表现在如何正确认识、理解、宣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等问题上。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他们划清了马克思主义与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之间的界限,比较准确地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性质,比较系统...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观表现在如何正确认识、理解、宣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等问题上。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他们划清了马克思主义与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之间的界限,比较准确地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性质,比较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他们确立了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指导思想的基本信念,提出了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的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中国共产党 学习观 马克思主义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传统文化观 被引量:3
8
作者 张丽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6-52,共7页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传统文化观,就是以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青年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传统文化的基本观点,它集中表现在对传统文化观两个基本问题的科学回答上。对"什么是传统文化"的问题,早期中国共产党人...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传统文化观,就是以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青年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传统文化的基本观点,它集中表现在对传统文化观两个基本问题的科学回答上。对"什么是传统文化"的问题,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从发生论、本质论、结构论、特征论、价值论进行解读。对"怎样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从批判与继承、兼容并蓄、创新发展等方面作了回答。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传统文化观具有重大历史作用:通过探讨中华传统文化转型,初步建构了中国现代新文化格局;结合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文化传统,初步阐发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原则;聚合工人阶级物质力量与马克思主义精神力量,初步孕育了中共政党文化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中国共产党 传统文化观 历史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中国共产党联邦制思想的历史考察及评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文红玉 王智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7-66,共10页
为应对近代中国严峻的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在早期试图援引联邦模式来构思国家结构。由于联邦模式同近代中国政治发展总趋势之间存在的相悖性,在20世纪40年代末中共放弃了此前的联邦制主张,而是以单一制框架建构国家政权体系。早期中共... 为应对近代中国严峻的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在早期试图援引联邦模式来构思国家结构。由于联邦模式同近代中国政治发展总趋势之间存在的相悖性,在20世纪40年代末中共放弃了此前的联邦制主张,而是以单一制框架建构国家政权体系。早期中共关于联邦问题的思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在国家结构上的探索,实践证明以联邦模式挽救近代中国的道路并不可行,但其对于中国政治现代化仍有积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中国共产党 联邦制 国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自省精神及其创新性发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兴杰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4-50,共7页
自省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重要的修身途径。以毛泽东、周恩来、谢觉哉、恽代英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自省文化,吸收国外伦理学说,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自律自省思想,在学习、生活和革命工作中省察克己、涵养私德,探... 自省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重要的修身途径。以毛泽东、周恩来、谢觉哉、恽代英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自省文化,吸收国外伦理学说,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自律自省思想,在学习、生活和革命工作中省察克己、涵养私德,探索救国救民之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自省方式有写日记、排日程、箴戒自儆、以友辅仁等,凸显了党的先进性。习近平关于自省自律的重要论述是中国共产党人自省精神在新时代的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省 自律 修身 早期中国共产党 习近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生死观解析——以李大钊、瞿秋白、毛泽东为中心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文珊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3-96,F0003,共5页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传统生死观和马克主义生死观的影响下,形成了具有鲜明革命特色的生死观。其基本内涵包括热爱珍惜生命、倡导"大我"观念、正确揭示个体人生目标以及突出死亡价值意义,其外在表现特征是理论与实践高度统...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传统生死观和马克主义生死观的影响下,形成了具有鲜明革命特色的生死观。其基本内涵包括热爱珍惜生命、倡导"大我"观念、正确揭示个体人生目标以及突出死亡价值意义,其外在表现特征是理论与实践高度统一。研究和宣传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死观对处于新时代的当代国人有着重要的教育和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观 早期中国共产党 李大钊 瞿秋白 毛泽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的历史考察
12
作者 蒋艳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1-34,共4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自觉和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自信。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积极探索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自觉和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自信。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积极探索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经了一个长期复杂的演变过程。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基于近代中国的社会现实,在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中选择了社会主义,在国家富强、人民民主、自由发展、社会公正等方面初步形成了基本价值共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确立的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源头和最初样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中国共产党 社会主义 基本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愿大家好的主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主义
13
作者 王毅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26,I0001,共14页
从理想层面看,毛泽东等先进知识分子向往世界主义;在现实政治表达中,他们的世界主义言说又透露出强烈的民族意识。世界主义的追求与民族命运的关怀在他们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后得以和谐共存:从资本主义侵略的国际性出发,对内进行社会革命... 从理想层面看,毛泽东等先进知识分子向往世界主义;在现实政治表达中,他们的世界主义言说又透露出强烈的民族意识。世界主义的追求与民族命运的关怀在他们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后得以和谐共存:从资本主义侵略的国际性出发,对内进行社会革命,反对国际帝国主义及其代言人封建军阀,改造中国;对外联合其他被压迫民族推进世界革命,改造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中国共产党 世界主义 中国 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蒙与革新: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体育实践及理论探索 被引量:8
14
作者 闵瑞欣 冯鹭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9-133,共5页
对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体育实践及理论探索进行梳理与分析,旨在研究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民族解放与体育教育的实践意义与历史贡献,探讨红色体育的思想教育启蒙和文化创新实践。研究表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不仅进行了丰富多样的体育实践活动... 对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体育实践及理论探索进行梳理与分析,旨在研究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民族解放与体育教育的实践意义与历史贡献,探讨红色体育的思想教育启蒙和文化创新实践。研究表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不仅进行了丰富多样的体育实践活动,还留下了具有深远影响的理论著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体育事业留下了宝贵的革命传统和奋斗精神,为中国革命史、体育史和教育史抒写了精彩的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中国共产党 体育实践 理论探索 红色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观及其新时代启示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向军 张丽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0,共10页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中国具体实际,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文化,怎样对待文化”的问题,形成了内容丰富、特色独具的文化观.在“什么是文化”问题上,他们阐述了文化的本质内涵、文化的基本特征、文化的价值...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中国具体实际,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文化,怎样对待文化”的问题,形成了内容丰富、特色独具的文化观.在“什么是文化”问题上,他们阐述了文化的本质内涵、文化的基本特征、文化的价值意义;在“怎样对待文化”问题上,他们强调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对西方文化的批判性借鉴、对先进文化的坚持和发展.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观,对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形成发展起了奠基性作用,对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推动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中国共产党 文化观 新时代 文化自信 以人民为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体育观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雪松 《体育文化导刊》 1991年第3期2-5,共4页
自一九一五年新文化运动的发韧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共产主义先行者陈独秀等人就以体育为号召,宣扬民主启蒙运动,反对封建文化的束缚,为唤起民众觉醒,增强民众体质振臂呐喊,在全社会激起了空前反响。
关键词 早期中国共产党 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 民主启蒙 体育观 民众觉醒 中国共产党成立 封建文化 共产主义 体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上海探索群众路线的意义、特点和历史经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袁士祥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3-28,共6页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上海探索群众路线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文章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上海探索群众路线的基本情况梳理中,归纳、分析出三个特点,即群众路线思想是与我们党一起孕育、同时诞生的,1919年到1922年这一...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上海探索群众路线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文章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上海探索群众路线的基本情况梳理中,归纳、分析出三个特点,即群众路线思想是与我们党一起孕育、同时诞生的,1919年到1922年这一历史时期,是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的初步形成时期,"深入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思想,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上海最为重要的共识。论文提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上海探索群众路线的主要历史经验:思想重视是早期党的群众路线思想能够确立的关键、身体力行是党员和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楷模、组织建设为开展群众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证、建章立制是党的群众路线思想能够"落地生根"的基础和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中国共产党 在上海 群众路线 意义 特点 历史经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
18
作者 刘圣效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125-128,124,共5页
在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是同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国文化革命运动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是逐步扩大的。 早在“五四”文化革命运动中,由于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出现了一些具有初步共产... 在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是同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国文化革命运动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是逐步扩大的。 早在“五四”文化革命运动中,由于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出现了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初步运用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观察中国革命运动的同时,也开始运用唯物史观考察包括文学在内的各种精神现象,力图对它作出新的说明并提出新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革命文学” 早期共产党 新文学 沈泽民 文学家 上层建筑 李大钊 邓中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早期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理论探索 被引量:9
19
作者 齐鹏飞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10,共10页
知识分子问题,历来是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建立到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早期的_中国共产党人就开始对知识分子问题进行了虽则初步然而又是卓有成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探索。一中国共产党在创建之... 知识分子问题,历来是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建立到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早期的_中国共产党人就开始对知识分子问题进行了虽则初步然而又是卓有成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探索。一中国共产党在创建之始,就已经注意到知识分子问题并予以相当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问题 理论探索 早期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早期 青年学生 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中国知识分子 无产阶级 知识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早期反帝话语:特征、影响与启示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建萍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2-39,共8页
中国共产党早期反帝话语在"社会主义"和"世界革命"潮流中兴起,根植于中国革命勃兴的历史背景下。其鲜明的时代性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性使之成为"革命"话语中颇具感召力和生命力的代表,成为... 中国共产党早期反帝话语在"社会主义"和"世界革命"潮流中兴起,根植于中国革命勃兴的历史背景下。其鲜明的时代性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性使之成为"革命"话语中颇具感召力和生命力的代表,成为中国共产党理论形态科学性和思想先进性的标识符号,传递着中国共产党政治正当性和思想引领性的意蕴。中国共产党早期,通过重点批判自由主义思潮和国家主义派"盲目排外"思潮,实现在思想舆论层面的话语引导,有效地发挥了对知识分子的政治动员。当然,现实政治复杂性带来的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矛盾冲突问题,成为当时无法回避的矛盾焦点,隐含着中国共产党早期反帝话语范式的某种局限性。考察中国共产党早期反帝话语在思想界的建构,对当代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早期 反帝话语 特征 影响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