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南东段早古生代造山带研究 被引量:215
1
作者 舒良树 于津海 +3 位作者 贾东 王博 沈渭洲 张岳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581-1593,共13页
对华南东段早古生代的沉积环境、火山岩、超镁铁岩—镁铁岩年代、韧性变形运动学、早古生代造山带特色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震旦纪一奥陶纪期间(680-440Ma)的沉积岩以泥砂质碎屑岩为主体,岩层中浅海相沉积构造发育;缺乏鲍玛... 对华南东段早古生代的沉积环境、火山岩、超镁铁岩—镁铁岩年代、韧性变形运动学、早古生代造山带特色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震旦纪一奥陶纪期间(680-440Ma)的沉积岩以泥砂质碎屑岩为主体,岩层中浅海相沉积构造发育;缺乏鲍玛层序,不含火山熔岩和爆发火山碎屑岩;原定的一些玄武岩实为杂砂岩。结合沉积岩地球化学成果.认为本区早古生代为被动大陆边缘浅海一半深海沉积环境。对区内部分镁铁岩和火山岩作SHRIMP岩浆锆石U—pb定年,年龄集中在860-800Ma之间。韧性变形运动学研究表明,武夷山南东麓从北西向南东逆冲推覆,北麓从南向北逆冲推覆,剖面上呈花状构造样式。之后发生了韧性走滑剪切作用。对糜棱岩的云母矿物作40Ar-39Ar定年,年龄集中在430-390Ma之间。与国内外典型加里东期造山带相比,华南早古生代造山带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造山机制大致可与西欧比利牛斯造山带相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古生代造山带 沉积环境 运动学 年代学 属性 华南东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西─赣南早古生代造山带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任胜利 李继亮 周新华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55-157,共3页
闽西─赣南早古生代造山带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任胜利,李继亮,周新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关键词早古生代造山带,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闽西─赣南我国东南部的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矿产资源... 闽西─赣南早古生代造山带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任胜利,李继亮,周新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关键词早古生代造山带,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闽西─赣南我国东南部的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矿产资源丰富,各类地质问题长期以来为中外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古生代造山带 年代学 岩石地球化学 闽西─赣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北地区的构造格局与演化:从500Ma到180Ma 被引量:76
3
作者 周建波 曾维顺 +2 位作者 曹嘉麟 韩杰 郭晓丹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98-1316,1329,共20页
中国东北变质基底为由含矽线石榴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石墨大理岩和各种长英质片麻岩组成的孔兹岩系。采自额尔古纳、兴安、佳木斯和兴凯地块的矽线石榴片麻岩样品的锆石U-Pb测年均指示高级变质发生在500Ma左右。来自松辽地块古生... 中国东北变质基底为由含矽线石榴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石墨大理岩和各种长英质片麻岩组成的孔兹岩系。采自额尔古纳、兴安、佳木斯和兴凯地块的矽线石榴片麻岩样品的锆石U-Pb测年均指示高级变质发生在500Ma左右。来自松辽地块古生代沉积物碎屑锆石的证据也表明约500Ma构造岩浆事件的存在。跨越整个中国东北不同地块的泛非期高级变质岩形成了超过1 300km北西向展布的晚泛非期'中国东北孔兹岩带',以顺时针p/T轨迹的孔兹岩带与同期岩浆杂岩共同构成了一巨型的约500Ma前后的造山带,笔者这里命名为'中国东北早古生代造山带'。这证明了中国东北各地块在500Ma之前已经拼合,并与西伯利亚克拉通具有构造亲缘性,曾是晚泛非期(500 Ma)西伯利亚南缘Sayang-Baikal造山带的组成部分。450Ma之后,已经拼合的中国东北地块群从西伯利亚裂解,向南朝现今的中国东北漂移;230Ma前后,东北地块群沿索伦—西拉沐伦—长春缝合带与华北板块碰撞;210~180 Ma,由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导致佳木斯地块与西部松辽地块最终拼贴,沿佳木斯—兴凯地块西缘和南缘形成一弧形高压带(包括佳木斯—兴凯地块西缘黑龙江蓝片岩带和佳木斯—兴凯地块南缘长春—延吉带),这里简称'吉林—黑龙江高压变质带',之后东北地区进入了环太平洋构造域演化阶段并持续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早古生代造山带 索伦—西拉沐伦—长春缝合带 吉黑高压变质带 东北复合地块 大地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疆北部奥陶——志留系岩石组合的古构造、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47
4
作者 何国琦 李茂松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9-110,共12页
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准噶尔盆地周边地区存在有几乎连续分布的早古生代造山带 ,这个事实有可能改变历来只强调北疆晚古生代造山作用的传统认识。震旦纪是准噶尔及其相邻古陆裂解的开始阶段 ,经寒武纪至早奥陶世 ,古洋已发展到最大规... 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准噶尔盆地周边地区存在有几乎连续分布的早古生代造山带 ,这个事实有可能改变历来只强调北疆晚古生代造山作用的传统认识。震旦纪是准噶尔及其相邻古陆裂解的开始阶段 ,经寒武纪至早奥陶世 ,古洋已发展到最大规模。在区域性古陆裂解和伸展的背景下 ,推测准噶尔古陆经常位于海平面以下。晚奥陶世北疆的古洋开始收缩 ,古陆缘区转化成活动陆缘 ,准噶尔古陆先后与伊犁古陆和西伯利亚古陆汇聚和碰撞造山 ,在这两条早古生代造山带的近准噶尔古陆一侧 ,可能发育晚奥陶世至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北部 奥陶-志留系 岩石组合 古构 古地理 早古生代造山带 地层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志留系唐家坞组物源分析:来自碎屑锆石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的制约 被引量:4
5
作者 杨梅 洪天求 +2 位作者 徐锦龙 李秀财 罗雷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2-56,共15页
分布于皖南泾县地区的唐家坞组为志留系顶部最晚沉积,其沉积时代和物质来源仍存在争议。对其进行了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锆石U-Pb年代学等综合研究。岩相学特征表明:研究砂岩以波状消光的石英和变质岩屑为主,磨圆度和分选程度较好;... 分布于皖南泾县地区的唐家坞组为志留系顶部最晚沉积,其沉积时代和物质来源仍存在争议。对其进行了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锆石U-Pb年代学等综合研究。岩相学特征表明:研究砂岩以波状消光的石英和变质岩屑为主,磨圆度和分选程度较好;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砂岩的成分成熟度较高,物源区主要以长英质组分为主,并发生了强烈的化学风化或沉积循环;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最年轻的单颗粒锆石年龄为424 Ma,可作为唐家坞组沉积时代的下限。结合地层接触关系,限定唐家坞组沉积时代应为志留纪晚期,可能接近华南早古生代造山事件的结束时间。79颗碎屑锆石U-Pb年龄获得主要年龄峰值为981 Ma和756 Ma,次级年龄峰值为2 476 Ma、517 Ma和453 Ma,结合区域上年代学信息,暗示了唐家坞组砂岩的主要物源区为早—中新元古代岩浆岩、新元古代裂谷层序以及震旦纪—奥陶纪沉积岩,同造山期岩浆岩或变质岩也为唐家坞组提供了物源。华南早古生代陆内造山作用导致中奥陶世之前的盆地沉积物、部分盆地基底以及造山期侵入其中的岩浆岩发生强烈的隆升,从而为陆内前陆盆地沉积提供了主要物源,表明华南早古生代造山带与扬子地块东南缘前陆盆地两个构造单元存在盆山物质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家坞组 物源 碎屑锆石 地球化学 早古生代造山带 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