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昆仑大同岩体岩浆成因绿帘石矿物学研究及其对岩体形成构造环境的制约 被引量:10
1
作者 廖世勇 姜耀辉 杨万志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9-55,共7页
大同岩体位于西昆仑北带,形成于早奥陶世,对于研究西昆仑造山带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但对其形成的构造环境的认识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尝试通过岩浆成因绿帘石的研究,为该岩体形成的构造环境提供新的制约。大同岩体中岩... 大同岩体位于西昆仑北带,形成于早奥陶世,对于研究西昆仑造山带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但对其形成的构造环境的认识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尝试通过岩浆成因绿帘石的研究,为该岩体形成的构造环境提供新的制约。大同岩体中岩浆成因绿帘石呈自形-半自形,具有明显的成分环带,并发育褐帘石核,同时绿帘石熔蚀现象明显,常为新鲜黑云母包裹,或与新鲜的钾长石呈港湾状或不规则形态接触。绿帘石的Ps值(绿帘石端员组分的摩尔分数)介于0.26~0.31之间,并具有较低的TiO2含量,w(TiO2)<0.2%。绿帘石结晶于深部岩浆房(>1.0GPa),并在岩浆上升过程中发生熔蚀。绿帘石熔蚀速率计算结果显示,大同岩体岩浆上升速率不小于900m/a,从而表明岩体是快速上升侵位的产物,形成于拉张环境。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我们认为西昆仑地区早古生代早期存在一期俯冲挤压背景下的间歇拉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绿帘石 早古生代演化 大同岩体 西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钦防海槽迁移与沉积-构造转换面 被引量:21
2
作者 许效松 尹福光 +3 位作者 万方 梁宗华 韦宝东 张金端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4期1-10,共10页
广西的钦州 防城一带 ,素以钦防海槽称之 ,系指加里东期构造运动后 ,扬子与华夏陆块间的“残留海”。其两侧为古隆起所夹持 ,西为大明山古隆起 ,东为云开大山古隆起 ,其间划分为四个构造单元 ,由东向西依次为∶博白坳陷、六万大山隆起... 广西的钦州 防城一带 ,素以钦防海槽称之 ,系指加里东期构造运动后 ,扬子与华夏陆块间的“残留海”。其两侧为古隆起所夹持 ,西为大明山古隆起 ,东为云开大山古隆起 ,其间划分为四个构造单元 ,由东向西依次为∶博白坳陷、六万大山隆起、钦州坳陷和十万大山坳陷。现构造形迹的排列 ,反馈钦防海槽在早古生代至中生代间深海盆或浅海深水盆地在构造和沉积上有自东向西迁移的特点。晚古生代盆地迁移过程至少有八个沉积 构造转换面可记录盆地的构造演化∶第 1转换面为早奥陶世与晚寒武世间的沉积界面 ;第 2转换面为早志留世与晚奥陶世间的沉积界面 ;第 3转换面为早泥盆世早期与晚志留世间的海侵上超面 ;第 4转换面为中泥盆世的海侵上超面 ;第 5转换面为中二叠世与晚二叠世间的沉积界面 ;第 6转换面为早三叠世的海侵面 ;第 7转换面为中晚三叠世与早三叠世间的沉积界面 ;第 8转换面为早侏罗世与晚三叠世间的沉积界面。前两个界面为盆山转换面 ,与华南加里东构造运动过程相耦合 ,为挤压的构造背景 ;第 3界面为水下间断面 ,下泥盆统与上志留统为不连续沉积 ,在构造上应是挤压机制下的破裂不整合 ,也是加里东期构造运动的响应 ;第 4界面为海西期的海侵上超面 ,与盆地走滑拉张同步 ;第 5界面则反馈于印支期造山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防海槽 盆地迁移 沉积-构造转换面 古生代-中生代构造演化 广西 沉积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