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1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脉搏血氧灌注指数与血乳酸浓度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早期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冰 赵晓晓 +2 位作者 贺玉娟 张卫星 冯希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7-390,共4页
目的探讨脉搏血氧灌注指数(PI)与血乳酸浓度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早产儿12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其中46例患有ROP的... 目的探讨脉搏血氧灌注指数(PI)与血乳酸浓度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早产儿12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其中46例患有ROP的患儿为ROP组,另外82例未患ROP者为非ROP组。入院后记录早产儿基本资料,采用Masimo Radical-7(USA)SpO_(2)血氧饱和度检测仪连续监测早产儿PI,采用ABL90FLEX血气分析仪监测早产儿血乳酸浓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PI及血乳酸浓度对ROP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早产儿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分娩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早产儿出生后P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组间)=15.393,P_(组间)<0.001);ROP组早产儿出生后1 h、12 h、24 h PI较非ROP组明显下降,出生后48 h至96 h轻度下降,两组早产儿PI于出生后96 h后趋于平稳;ROP组早产儿出生后96 h内各时间点PI均低于非ROP组早产儿(均为P<0.05);两组不同时间与组别间存在交互效应(F_(交互)=5.061,P_(交互)<0.001)。两组早产儿出生后血乳酸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组间)=91.158,P_(组间)<0.001);ROP组早产儿出生后1 h血乳酸浓度较非ROP组明显上升,出生后12 h、24 h血乳酸浓度较非ROP组轻度升高;ROP组早产儿出生后各时间点血乳酸浓度均高于非ROP组(均为P<0.05);两组不同时间与组别间不存在交互效应(F_(交互)=0.567,P_(交互)>0.05)。早产儿出生后1 h、12 h、24 h的PI及出生后1 h血乳酸浓度预测ROP的AUC分别为0.77、0.82、0.83、0.82,出生后1 h、12 h、24 h的PI及出生后1 h血乳酸浓度联合预测ROP的AUC为0.94,高于单一指标的预测价值。结论PI及血乳酸浓度对ROP有较好的早期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指数 血乳酸浓度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标志物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预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徐群燕 任伟宏 邵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98-902,共5页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发生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视网膜血管增殖性疾病,是全世界儿童失明的主要原因。目前,随着对ROP的深入研究发现,在疾病早期视网膜新生血管可随时自发消退。因此,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在ROP患儿中显得尤为...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发生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视网膜血管增殖性疾病,是全世界儿童失明的主要原因。目前,随着对ROP的深入研究发现,在疾病早期视网膜新生血管可随时自发消退。因此,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在ROP患儿中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基于现有的筛查方式,存在筛查时间长、婴幼儿配合度不高等问题,这可能会导致部分ROP患儿漏诊,因此需要进一步寻找更可靠的预测方法。本文简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ROP的筛查及预测方法,系统分析了不同类型生物标志物在ROP中的预测价值,以期为建立合理的ROP预测模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早期预测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tyh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
3
作者 李慧娟 唐杰 程锐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2-871,共10页
目的探究碱基错配修复基因Mutyh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中的潜在作用。方法取Mutyh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构建氧诱导的视网膜病变模型,检测视网膜氧化应激水平,观察感光细胞及线粒体超微结构,检测相应生物标志物;体外应用过氧化氢刺激... 目的探究碱基错配修复基因Mutyh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中的潜在作用。方法取Mutyh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构建氧诱导的视网膜病变模型,检测视网膜氧化应激水平,观察感光细胞及线粒体超微结构,检测相应生物标志物;体外应用过氧化氢刺激小鼠感光细胞系661W,构建氧化应激模型,检测感光细胞氧化应激水平及线粒体功能。结果Mutyh在小鼠氧诱导的视网膜病变模型及661W氧化应激模型中表达量升高,Mutyh动物敲除和细胞敲减实验均显示感光细胞和线粒体损伤加重,而体外过表达Mutyh能够修复感光细胞和线粒体损伤。结论Mutyh有潜力成为ROP的生物标志物,通过提升Mutyh的表达,可能对ROP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氧化应激 氧诱导的视网膜病变 感光细胞 MUTY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亚玲 唐建楠 +2 位作者 陈妙虹 杜曰山一 张国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4,共11页
人工智能(AI)作为计算机科学的一门分支,在智能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突破。AI在眼底疾病如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应用中具有巨大潜力。在ROP的诊疗中,国内外已经开展了多项AI研究,在... 人工智能(AI)作为计算机科学的一门分支,在智能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突破。AI在眼底疾病如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应用中具有巨大潜力。在ROP的诊疗中,国内外已经开展了多项AI研究,在ROP的诊断和预后方面有较高的准确率。通过远程医疗技术,AI可提高ROP患儿的筛查效率,减少并发症,减轻社会、医疗工作及患者的负担。尽管AI在ROP筛查系统中展现出潜力,但其在临床实践中尚未实现广泛应用,大部分研究仍处于试验阶段,面临多种挑战。而且关于ROP智能治疗指导的AI研究仍然不足。同时,AI在ROP远程医疗技术方面仍面临图片质量和拍摄方位的严格要求及数据安全性的潜在风险。未来可以进一步建立和完善ROP智能诊疗算法和预测模型,并将这项技术引入婴儿床边,以减少ROP的致盲率。本文突出了AI在降低ROP致盲率方面的潜力,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期为实现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远程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后生长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G-ROP)筛查标准》(简化版)在严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邓铂林 董文韬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23-626,共4页
目的评估简化版产后生长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G-ROP)筛查标准检测严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准确性,并与现行的筛查标准及本研究推荐的筛查标准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进行的ROP筛查的早产儿1... 目的评估简化版产后生长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G-ROP)筛查标准检测严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准确性,并与现行的筛查标准及本研究推荐的筛查标准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进行的ROP筛查的早产儿128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受检者均在散瞳后使用双目间接眼底镜或广角数码儿童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按常规操作进行眼底检查。详细收集受检者出生体重、出生孕周、性别以及眼底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根据《中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指南(2014年)》对眼底病变进行诊断及治疗(筛查标准为BW<2000 g,或GA<32周)。简化版G-ROP筛查标准定义为:出生体重<1051 g,或出生孕周<28周;推荐的筛查标准定义为:出生体重1500 g,或出生孕周≤30周。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筛查标准检测严重ROP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共302例(23.5%,302/1286)受检者符合简化版G-ROP筛查标准,其中159例(52.6%,159/302)为严重ROP。共134例(45.7%,134/293)严重ROP被漏诊。ROC分析结果显示,简化版G-ROP筛查标准检测严重ROP患儿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37.54%与88.52%,AUC为0.630;《中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指南(2014年)》筛查严重ROP患儿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8.90%与18.40%,AUC为0.587;推荐筛查标准检测严重ROP患儿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1.80%与47.00%,AUC为0.694。推荐筛查标准较《中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指南(2014年)》减少380例(29.5%,380/1286)受检者,仅7例(2.4%,7/293)严重ROP患儿漏诊。结论简化版G-ROP筛查标准对严重ROP检测的准确性欠佳。将筛查标准调整为BW≤1500 g,或GA≤30周更适合我国ROP的筛查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产后生长 筛查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成像技术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婷 王迪 +1 位作者 梁姗姗 张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34-738,共5页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疾病,可能会导致患者视网膜脱离和永久性视力丧失。及时筛查和诊断ROP,并给予相应治疗,对于预防早产儿失明和降低致盲率至关重要。近年来,接触式和非接触式眼底照相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疾病,可能会导致患者视网膜脱离和永久性视力丧失。及时筛查和诊断ROP,并给予相应治疗,对于预防早产儿失明和降低致盲率至关重要。近年来,接触式和非接触式眼底照相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光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ROP影像学特征的辨识能力。基于这些技术的发展,眼科专家们更新了ROP的影像学诊断标准。本文就光学成像技术在ROP筛查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检眼镜 眼底照相机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血清自噬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涛 丁苏明 +2 位作者 詹昶 崔雯雯 唐卫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4,90,共7页
目的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患儿血清自噬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九江市妇幼保健院筛查ROP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出生第4-6周时筛查ROP并分为ROP组和对照组,检测出生第3天和1、2、3周... 目的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患儿血清自噬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九江市妇幼保健院筛查ROP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出生第4-6周时筛查ROP并分为ROP组和对照组,检测出生第3天和1、2、3周时血清中自噬标志物LC3-Ⅱ、Beclin-1、P62的水平,比较2组间血清自噬标志物的差异,分析血清自噬标志物对ROP的诊断效能。结果ROP组与对照组出生第3天时的血清LC3-Ⅱ、Beclin-1、P6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P组患儿出生第1、2、3周时的血清LC3-Ⅱ、Beclin-1水平低于对照组,P6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出生第1、2、3周时的血清LC3-Ⅱ、Beclin-1、P62水平均对ROP具有诊断价值;与ROP组中未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吸氧治疗以及未合并脓毒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患儿比较,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吸氧治疗以及合并脓毒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出生第1、2、3周时的血清LC3-Ⅱ、Beclin-1水平较低,P62水平较高(P<0.05);ROP组中重度患儿出生第3天和1、2、3周时的血清LC3-Ⅱ、Beclin-1低于轻度患儿,P62水平高于轻度患儿(P<0.05)。结论ROP患儿出生第1周起血清自噬标志物水平发生显著变化且对疾病具有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自噬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量阿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6
8
作者 龙洋 万伟伟 +1 位作者 刘宏卓 万文萃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观察减量阿柏西普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疗效。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18年12月至2020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ROP患儿38例76眼,根据监护人意愿将患儿分为雷珠单抗组21例42眼和减量阿柏西普组17例34眼... 目的观察减量阿柏西普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疗效。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18年12月至2020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ROP患儿38例76眼,根据监护人意愿将患儿分为雷珠单抗组21例42眼和减量阿柏西普组17例34眼。分别单次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025 ml(0.25 mg)或阿柏西普0.0125 ml(0.5 mg)。使用Retcam眼底照相观察注射后1、2、4周及2、3、6个月患者治疗应答情况,并计算2个组单次治疗有效率;使用Icare PRO磁性回弹式眼压计测量药物注射后1、10、30 min眼压;观察6个月随访期内眼部及全身并发症情况。结果单次雷珠单抗和减量阿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后6个月随访期内有效率分别为90.5%(38/42)和88.2%(30/34),2个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P=0.75),均未见眼部及全身并发症。术后1 min和10 min雷珠单抗组术眼眼压高于减量阿柏西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个组均在术后30 min恢复至基线水平。雷珠单抗组4眼单次注射治疗无效,其中2眼再次注射后有效,1眼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后有效;1眼因急进型后极部ROP于治疗后1周进展为5期ROP,接受玻璃体切割术后,后极部视网膜复位良好。减量阿柏西普组治疗无效4眼,其中3眼再次注射阿柏西普后有效,1眼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后有效。随访期内2个组均未见眼部及全身并发症。结论减量阿柏西普治疗ROP安全、有效,且对眼压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治疗 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应用 抗体 单克隆/治疗应用 阿柏西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g以下超低体重儿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治疗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唐松 张国明 +2 位作者 赵东升 郭金莲 谭文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14-1117,共4页
目的分析和评价1 000 g以下极低体重新生儿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17例出生体重在1 000 g以下(含1 000 g)经双目间接眼底镜或RetCamII筛查的极低体重新生儿,并对其眼底检查结果、ROP患病情况及不同手... 目的分析和评价1 000 g以下极低体重新生儿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17例出生体重在1 000 g以下(含1 000 g)经双目间接眼底镜或RetCamII筛查的极低体重新生儿,并对其眼底检查结果、ROP患病情况及不同手术治疗方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217例新生儿中发现ROP患儿132例,发病率为60.8%,另外85例新生儿中发现其他眼部病变的10例(4.6%),完全正常75例(34.5%)。同时在ROP患儿中有96例行各种手术治疗,占ROP患儿的72.7%,手术方式中视网膜光凝治疗的有66例,玻璃体腔注药(AVASTIN)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的有20例,单纯玻璃体注药治疗的有4例,另有6例行玻璃体手术治疗。结论极低体重新生儿的ROP患病率远高于1 000 g以上的新生儿,且患儿需手术治疗的ROP重症率极高,常需要联合多种治疗手段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尹虹 黎晓新 +1 位作者 赵明威 梁建宏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8-210,共3页
目的比较激光治疗各区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波长810nm的二极管激光治疗的42例(73眼)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患儿中Ⅰ区病变10例19眼(平均胎龄30周),Ⅱ区病变32例54眼(平均胎龄30.33周);治疗时矫正胎龄分别为... 目的比较激光治疗各区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波长810nm的二极管激光治疗的42例(73眼)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患儿中Ⅰ区病变10例19眼(平均胎龄30周),Ⅱ区病变32例54眼(平均胎龄30.33周);治疗时矫正胎龄分别为(37.4±3.89)周和(39.41±6.44)周,Ⅰ区病变与Ⅱ区病变的出生体重、胎龄及治疗时矫正胎龄无统计学意义;Ⅰ区病变2例4眼(4/19,21.05%)进行二次激光,Ⅱ区病变3例5眼(5/54,9.26%)进行再激光;Ⅰ区病变中3例5眼(5/19,26.31%)进展为4期,而Ⅱ区病变的患儿病变全部得到控制;激光时年龄与胎龄负相关而与矫正胎龄正相关。结论二极管激光治疗Ⅰ区病变和Ⅱ区病变是安全有效的;Ⅰ区病变激光治疗的预后较差。激光时年龄与胎龄及矫正胎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二极管激光 Ⅰ区病变 Ⅱ区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松峰 邓光达 +2 位作者 刘敬花 马燕 卢海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55-657,共3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了2012年11月至2014年5月于北京同仁医院治疗的17例(31眼)ROP患儿,在48 h内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对注射后无反应...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了2012年11月至2014年5月于北京同仁医院治疗的17例(31眼)ROP患儿,在48 h内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对注射后无反应者,重复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或联合激光光凝治疗,术后1 d、1个月内每周随访观察复诊。结果所有治疗眼中,单纯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27眼,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4眼。28眼进行了一次治疗,3眼经过了二次注射治疗;4眼进行补充视网膜激光治疗。所有的ROP治疗均有效,随访期内未见有复发病例。结论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对ROP的治疗效果可靠,尤其对于病情严重、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全身麻醉的患儿,其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内注射 雷珠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急进性后部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11
12
作者 万文萃 刘宇莹 +3 位作者 尹向可 杨果果 荣军博 金学民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54-557,共4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商品名Lucentis)治疗急进性后部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aggressive posterior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AP-ROP)的疗效。方法将自2014年3月至12月我院经广角照相系统(retcamⅢ)行ROP筛查后诊断为AP-ROP的2...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商品名Lucentis)治疗急进性后部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aggressive posterior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AP-ROP)的疗效。方法将自2014年3月至12月我院经广角照相系统(retcamⅢ)行ROP筛查后诊断为AP-ROP的26例36眼纳入研究。所有患眼均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0.05 mL)治疗,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视网膜病变转归情况。结果 36眼中病变位于1区者20眼,病变位于2区者16眼;合并虹膜新生血管者2眼,合并玻璃体积血者10眼。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后,未见角膜水肿、晶状体混浊、眼内炎等眼部并发症及全身不良反应发生。行一次玻璃体内注射治愈者32眼,治愈率为88.89%。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后1周内,合并虹膜新生血管的2眼新生血管均消退。2眼发生牵引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结论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AP-ROP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进性后部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雷珠单抗 玻璃体内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vacizumab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苏满想 张国明 刘春民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7-230,共4页
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都是小儿致盲的主要原因。预防ROP失明的关键在于及时发现阈值或阈值前病变,并在"时间窗"内进行冷凝或光凝治疗,尽管如此,仍有部分患眼会... 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都是小儿致盲的主要原因。预防ROP失明的关键在于及时发现阈值或阈值前病变,并在"时间窗"内进行冷凝或光凝治疗,尽管如此,仍有部分患眼会发展到4期、5期ROP。4期、5期ROP术后解剖结构和视力的预后都不容乐观。因此,ROP的治疗方法仍有待进一步发展,近年来有报道用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治疗ROP,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文就Bevacizumab在ROP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扼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VACIZUMAB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腔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4
作者 欧阳丽娟 皮练鸿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5-138,共4页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全世界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可以有效地终止大部分患儿病变的进展。阈值期和高危阈值前期ROP是ROP是否需要治疗的分水岭。目前ROP主要的治疗方式为激光治疗,...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全世界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可以有效地终止大部分患儿病变的进展。阈值期和高危阈值前期ROP是ROP是否需要治疗的分水岭。目前ROP主要的治疗方式为激光治疗,新型的药物抗血管内皮生成因子(Anti-VEGF)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就ROP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治疗进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许晓璇 胡裕翔 +2 位作者 程艺 晏立 吴晓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83-886,共4页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一种进行性视网膜血管异常生长、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的致盲性眼病。传统一线治疗激光光凝,存在治疗相对滞后、不可逆周边视野缺损等局限性。近年来,以哌加他尼钠、贝伐单抗、雷珠单...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一种进行性视网膜血管异常生长、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的致盲性眼病。传统一线治疗激光光凝,存在治疗相对滞后、不可逆周边视野缺损等局限性。近年来,以哌加他尼钠、贝伐单抗、雷珠单抗、阿柏西普和康柏西普等为代表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已广泛用于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尤其在ROP治疗中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并成为其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焦点和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基础及抗VEGF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李丹 董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6-400,共5页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发展中及发达国家儿童致盲的主要因素。近年来,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使得ROP发病机理更加清晰地被认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为ROP患儿带来了越发光明的世界。本文综述了ROP的...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发展中及发达国家儿童致盲的主要因素。近年来,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使得ROP发病机理更加清晰地被认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为ROP患儿带来了越发光明的世界。本文综述了ROP的发病机理、相关的血管生成因子、血小板体积、抗VEGF药物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发病机理 血管生成因子 平均血小板体积 抗VEGF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间接检眼镜激光治疗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宗华 董文丽 陈思扬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71-1173,共3页
目的评价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间接检眼镜激光光凝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间接检眼镜光凝治疗的ROP患儿103例(197眼)临床资料,随访37~856d,观察治疗后视网膜血管区与无血... 目的评价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间接检眼镜激光光凝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间接检眼镜光凝治疗的ROP患儿103例(197眼)临床资料,随访37~856d,观察治疗后视网膜血管区与无血管区病变消退或进展情况,记录视网膜血管扩张、迂曲、消退情况及角膜、虹膜、瞳孔、晶状体情况。结果 179眼ROP病变消退,治愈率90.86%。病变消退组的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治疗时矫正胎龄分别为(29.40±2.08)周、(1293.52±311.99)g、(37.12±3.03)周,病变进展组分别为(29.17±1.85)周、(11291.36±290.57)g、(36.67±2.42)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Ⅰ区病变74眼,病变消退60眼(81.08%),病变进展14眼(18.92%);Ⅱ区病变123眼,病变消退119眼(96.75%),病变进展4眼(3.25%),Ⅰ区病变进展率明显高于Ⅱ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1.838,P=0.001)。阈值前病变1型94眼,其中90眼(95.74%)病变消退,4眼(4.26%)病变进展;阈值期病变103眼,其中89眼(86.41%)病变完全消退,14眼(13.59%)病变进展,阈值前病变Ⅰ型病变进展率明显高于阈值期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P=0.043)。结论双目间接检眼镜激光治疗阈值前期1型和阈值期ROP病变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与病变区域、病变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光凝 阈值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多中心临床试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蓉 王雨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2-296,共5页
视网膜消融是公认的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有效方法,寻求最佳的治疗时机意义重大。在评估早期治疗的优越性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中,以美国国立眼科研究所发起的早期治疗ROP研究临床试验的规模最大,影响... 视网膜消融是公认的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有效方法,寻求最佳的治疗时机意义重大。在评估早期治疗的优越性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中,以美国国立眼科研究所发起的早期治疗ROP研究临床试验的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该试验得出的客观和翔实的结果,已成为目前ROP临床工作重要的循证医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早期治疗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胞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冷凝治疗
19
作者 郭金莲 张国明 +2 位作者 曾键 黄丽娜 刘玉琦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4-424,共1页
关键词 三胞胎 早产儿 视网膜病变 冷凝治疗 眼镜 巩膜压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1型阈值前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丰月 盖春柳 +1 位作者 杨宏伟 于文婷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78-481,共4页
目的观察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1型阈值前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眼科检查确诊并接受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的1型阈值前病变ROP患儿,所有患儿在... 目的观察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1型阈值前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眼科检查确诊并接受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的1型阈值前病变ROP患儿,所有患儿在确诊后72 h内行雷珠单抗0.25 mg/0.025 mL玻璃体内注射,首次注药后2 d、1周、2周以及接下来根据患儿病情决定随访频率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2例(20眼)ROP患儿接受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所有眼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均有疗效,3例(5眼)出现ROP复发,平均复发时间在治疗后8.8周。1例患儿在双眼注射雷珠单抗后出现单眼复发,所有复发眼接受二次复发时间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末次随访时除1例(2眼)外,其他患眼均达到Ⅲ区血管化。除少量局限的视网膜出血外,未发现与注药治疗相关的局部及全身并发症。结论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1型阈值前病变ROP效果明确,可使视网膜血管继续生长,但存在一定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1型阈值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内注射 雷珠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