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了2012年11月至2014年5月于北京同仁医院治疗的17例(31眼)ROP患儿,在48 h内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对注射后无反应...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了2012年11月至2014年5月于北京同仁医院治疗的17例(31眼)ROP患儿,在48 h内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对注射后无反应者,重复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或联合激光光凝治疗,术后1 d、1个月内每周随访观察复诊。结果所有治疗眼中,单纯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27眼,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4眼。28眼进行了一次治疗,3眼经过了二次注射治疗;4眼进行补充视网膜激光治疗。所有的ROP治疗均有效,随访期内未见有复发病例。结论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对ROP的治疗效果可靠,尤其对于病情严重、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全身麻醉的患儿,其优势明显。展开更多
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都是小儿致盲的主要原因。预防ROP失明的关键在于及时发现阈值或阈值前病变,并在"时间窗"内进行冷凝或光凝治疗,尽管如此,仍有部分患眼会...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都是小儿致盲的主要原因。预防ROP失明的关键在于及时发现阈值或阈值前病变,并在"时间窗"内进行冷凝或光凝治疗,尽管如此,仍有部分患眼会发展到4期、5期ROP。4期、5期ROP术后解剖结构和视力的预后都不容乐观。因此,ROP的治疗方法仍有待进一步发展,近年来有报道用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治疗ROP,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文就Bevacizumab在ROP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扼要综述。展开更多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全世界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可以有效地终止大部分患儿病变的进展。阈值期和高危阈值前期ROP是ROP是否需要治疗的分水岭。目前ROP主要的治疗方式为激光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全世界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可以有效地终止大部分患儿病变的进展。阈值期和高危阈值前期ROP是ROP是否需要治疗的分水岭。目前ROP主要的治疗方式为激光治疗,新型的药物抗血管内皮生成因子(Anti-VEGF)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就ROP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展开更多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一种进行性视网膜血管异常生长、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的致盲性眼病。传统一线治疗激光光凝,存在治疗相对滞后、不可逆周边视野缺损等局限性。近年来,以哌加他尼钠、贝伐单抗、雷珠单...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一种进行性视网膜血管异常生长、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的致盲性眼病。传统一线治疗激光光凝,存在治疗相对滞后、不可逆周边视野缺损等局限性。近年来,以哌加他尼钠、贝伐单抗、雷珠单抗、阿柏西普和康柏西普等为代表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已广泛用于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尤其在ROP治疗中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并成为其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焦点和热点。展开更多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发展中及发达国家儿童致盲的主要因素。近年来,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使得ROP发病机理更加清晰地被认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为ROP患儿带来了越发光明的世界。本文综述了ROP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发展中及发达国家儿童致盲的主要因素。近年来,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使得ROP发病机理更加清晰地被认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为ROP患儿带来了越发光明的世界。本文综述了ROP的发病机理、相关的血管生成因子、血小板体积、抗VEGF药物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展开更多
目的评价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间接检眼镜激光光凝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间接检眼镜光凝治疗的ROP患儿103例(197眼)临床资料,随访37~856d,观察治疗后视网膜血管区与无血...目的评价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间接检眼镜激光光凝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间接检眼镜光凝治疗的ROP患儿103例(197眼)临床资料,随访37~856d,观察治疗后视网膜血管区与无血管区病变消退或进展情况,记录视网膜血管扩张、迂曲、消退情况及角膜、虹膜、瞳孔、晶状体情况。结果 179眼ROP病变消退,治愈率90.86%。病变消退组的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治疗时矫正胎龄分别为(29.40±2.08)周、(1293.52±311.99)g、(37.12±3.03)周,病变进展组分别为(29.17±1.85)周、(11291.36±290.57)g、(36.67±2.42)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Ⅰ区病变74眼,病变消退60眼(81.08%),病变进展14眼(18.92%);Ⅱ区病变123眼,病变消退119眼(96.75%),病变进展4眼(3.25%),Ⅰ区病变进展率明显高于Ⅱ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1.838,P=0.001)。阈值前病变1型94眼,其中90眼(95.74%)病变消退,4眼(4.26%)病变进展;阈值期病变103眼,其中89眼(86.41%)病变完全消退,14眼(13.59%)病变进展,阈值前病变Ⅰ型病变进展率明显高于阈值期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P=0.043)。结论双目间接检眼镜激光治疗阈值前期1型和阈值期ROP病变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与病变区域、病变程度有关。展开更多
视网膜消融是公认的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有效方法,寻求最佳的治疗时机意义重大。在评估早期治疗的优越性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中,以美国国立眼科研究所发起的早期治疗ROP研究临床试验的规模最大,影响...视网膜消融是公认的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有效方法,寻求最佳的治疗时机意义重大。在评估早期治疗的优越性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中,以美国国立眼科研究所发起的早期治疗ROP研究临床试验的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该试验得出的客观和翔实的结果,已成为目前ROP临床工作重要的循证医学证据。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1型阈值前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眼科检查确诊并接受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的1型阈值前病变ROP患儿,所有患儿在...目的观察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1型阈值前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眼科检查确诊并接受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的1型阈值前病变ROP患儿,所有患儿在确诊后72 h内行雷珠单抗0.25 mg/0.025 mL玻璃体内注射,首次注药后2 d、1周、2周以及接下来根据患儿病情决定随访频率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2例(20眼)ROP患儿接受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所有眼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均有疗效,3例(5眼)出现ROP复发,平均复发时间在治疗后8.8周。1例患儿在双眼注射雷珠单抗后出现单眼复发,所有复发眼接受二次复发时间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末次随访时除1例(2眼)外,其他患眼均达到Ⅲ区血管化。除少量局限的视网膜出血外,未发现与注药治疗相关的局部及全身并发症。结论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1型阈值前病变ROP效果明确,可使视网膜血管继续生长,但存在一定的复发率。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了2012年11月至2014年5月于北京同仁医院治疗的17例(31眼)ROP患儿,在48 h内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对注射后无反应者,重复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或联合激光光凝治疗,术后1 d、1个月内每周随访观察复诊。结果所有治疗眼中,单纯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27眼,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4眼。28眼进行了一次治疗,3眼经过了二次注射治疗;4眼进行补充视网膜激光治疗。所有的ROP治疗均有效,随访期内未见有复发病例。结论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对ROP的治疗效果可靠,尤其对于病情严重、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全身麻醉的患儿,其优势明显。
文摘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都是小儿致盲的主要原因。预防ROP失明的关键在于及时发现阈值或阈值前病变,并在"时间窗"内进行冷凝或光凝治疗,尽管如此,仍有部分患眼会发展到4期、5期ROP。4期、5期ROP术后解剖结构和视力的预后都不容乐观。因此,ROP的治疗方法仍有待进一步发展,近年来有报道用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治疗ROP,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文就Bevacizumab在ROP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扼要综述。
文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全世界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可以有效地终止大部分患儿病变的进展。阈值期和高危阈值前期ROP是ROP是否需要治疗的分水岭。目前ROP主要的治疗方式为激光治疗,新型的药物抗血管内皮生成因子(Anti-VEGF)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就ROP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文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一种进行性视网膜血管异常生长、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的致盲性眼病。传统一线治疗激光光凝,存在治疗相对滞后、不可逆周边视野缺损等局限性。近年来,以哌加他尼钠、贝伐单抗、雷珠单抗、阿柏西普和康柏西普等为代表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已广泛用于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尤其在ROP治疗中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并成为其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焦点和热点。
文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发展中及发达国家儿童致盲的主要因素。近年来,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使得ROP发病机理更加清晰地被认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为ROP患儿带来了越发光明的世界。本文综述了ROP的发病机理、相关的血管生成因子、血小板体积、抗VEGF药物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文摘目的评价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间接检眼镜激光光凝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间接检眼镜光凝治疗的ROP患儿103例(197眼)临床资料,随访37~856d,观察治疗后视网膜血管区与无血管区病变消退或进展情况,记录视网膜血管扩张、迂曲、消退情况及角膜、虹膜、瞳孔、晶状体情况。结果 179眼ROP病变消退,治愈率90.86%。病变消退组的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治疗时矫正胎龄分别为(29.40±2.08)周、(1293.52±311.99)g、(37.12±3.03)周,病变进展组分别为(29.17±1.85)周、(11291.36±290.57)g、(36.67±2.42)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Ⅰ区病变74眼,病变消退60眼(81.08%),病变进展14眼(18.92%);Ⅱ区病变123眼,病变消退119眼(96.75%),病变进展4眼(3.25%),Ⅰ区病变进展率明显高于Ⅱ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1.838,P=0.001)。阈值前病变1型94眼,其中90眼(95.74%)病变消退,4眼(4.26%)病变进展;阈值期病变103眼,其中89眼(86.41%)病变完全消退,14眼(13.59%)病变进展,阈值前病变Ⅰ型病变进展率明显高于阈值期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P=0.043)。结论双目间接检眼镜激光治疗阈值前期1型和阈值期ROP病变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与病变区域、病变程度有关。
文摘视网膜消融是公认的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有效方法,寻求最佳的治疗时机意义重大。在评估早期治疗的优越性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中,以美国国立眼科研究所发起的早期治疗ROP研究临床试验的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该试验得出的客观和翔实的结果,已成为目前ROP临床工作重要的循证医学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