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平果地区二叠纪、早三叠世沉积体系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罗强 侯方浩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1期1-8,共8页
本文对平果地区二叠纪、早三叠世孤立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做了详细研究,将二叠纪古台地沉积相分为台地中心相、台地边缘相、斜坡-槽盆相。早三叠世分为碳酸盐台地相、碎屑岩槽盆相。它论述了各相的岩石学特征、古生物学特征,并对其成因... 本文对平果地区二叠纪、早三叠世孤立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做了详细研究,将二叠纪古台地沉积相分为台地中心相、台地边缘相、斜坡-槽盆相。早三叠世分为碳酸盐台地相、碎屑岩槽盆相。它论述了各相的岩石学特征、古生物学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平果古台地二叠纪、早三叠世各相带的展布,并对构造控制、沉积作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文中以系统论的观点总结了台地相与槽盆相的差别及各相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二叠纪至早三叠世平果台地沉积体系之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古地理 二叠纪三叠世 广西平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中东部地区二叠纪—早侏罗世洋陆演化过程及成矿动力学背景探讨 被引量:13
2
作者 杜兵盈 刘飞 +4 位作者 刘勇 刘宇崴 高洪岩 甄淼 张铁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31-451,共21页
我国东北古生代—中生代洋陆构造演化存在较大争议。黑龙江省中东部地区二叠纪—早侏罗世岩浆活动强烈、矿床发育,这些为我们认识中国东北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洋陆转换过程以及成矿地质背景提供了重要素材。笔者等在系统总结黑龙江省中... 我国东北古生代—中生代洋陆构造演化存在较大争议。黑龙江省中东部地区二叠纪—早侏罗世岩浆活动强烈、矿床发育,这些为我们认识中国东北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洋陆转换过程以及成矿地质背景提供了重要素材。笔者等在系统总结黑龙江省中东部的蛇绿岩、岛弧岩浆岩和矿床学研究成果基础上,分析并识别出洋内弧前弧玄武岩、富铌玄武(安山)岩和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TTG)等岩石类型,并将研究区二叠纪—早侏罗世洋陆演化与成矿划分为二叠纪、早—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三个阶段。①早二叠世佳木斯地块东侧的前弧玄武岩、富铌玄武岩和TTG岩类记录了古太平洋初始俯冲和洋陆汇聚,由于该西向俯冲导致佳木斯地块和松嫩地块间弧后拉张形成牡丹江洋,这期间佳木斯地块上的金矿围岩花岗岩类为与古太平洋俯冲背景有关的I型花岗岩。②早—中三叠世牡丹江洋发生双向俯冲消减,其中与牡丹江洋西向俯冲板片后撤相关的成矿序列为斑岩型钼矿。③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佳木斯地块东缘受到古太平洋持续俯冲,以及晚三叠世末期—早侏罗世早期牡丹江洋闭合,形成松嫩地块和佳木斯地块同碰撞、碰撞后伸展以及古太平洋俯冲相关的岩浆事件,该时期主要形成早侏罗世斑岩型钼矿床和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中东部 二叠纪侏罗世 洋内弧前弧玄武岩 TTG岩类 洋陆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南、湘中地区早二叠世四射珊瑚生态环境分异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雄华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92年第1期23-29,共7页
本文通过对黔南、湘中下二叠统(包括链带:Sphoeruschwagerina 带,Panirina m带和misllr-na 带)各个岩相内四射珊瑚及其共生分子的数量统计,探讨了这两个地区本期内四射珊瑚的生态环境分异,并区分出了几个主要岩相中四射珊瑚动物群的典... 本文通过对黔南、湘中下二叠统(包括链带:Sphoeruschwagerina 带,Panirina m带和misllr-na 带)各个岩相内四射珊瑚及其共生分子的数量统计,探讨了这两个地区本期内四射珊瑚的生态环境分异,并区分出了几个主要岩相中四射珊瑚动物群的典型面貌和特征性分子,为今后岩相古地理研究提供了重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射珊瑚 早二叠纪 生态环境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淄博地区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植物化石新种
4
作者 孙克勤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6-49,T000,共5页
本文记述了山东淄博地区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六个植物化石新种,即 Lepi-dodendron minisculum sp.nov.,L.ziboense sp.nov.,Pecopteris dongdingshan-enais sp.nov.,Cathaysiopteris simplicivenia sp.nov.,Pterophyllum shandon-gense s... 本文记述了山东淄博地区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六个植物化石新种,即 Lepi-dodendron minisculum sp.nov.,L.ziboense sp.nov.,Pecopteris dongdingshan-enais sp.nov.,Cathaysiopteris simplicivenia sp.nov.,Pterophyllum shandon-gense sp.nov.,Carpolithus unisulcus sp.no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石炭纪 早二叠纪 植物 化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二叠纪双壳类动物
5
作者 牟崇健 刘春莲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3期101-108,共8页
记述的双壳动物化石采自广州市郊嘉禾地区的二叠系中,共计25属、53种,其中3个新种.可分为两个双壳类组合,即下部的Palaeonilo-Pernopecten 组合和上部的Euchondria-Permoperna 组合.下部组合以古栉齿类及股海扇最繁盛,特点是个体小,属... 记述的双壳动物化石采自广州市郊嘉禾地区的二叠系中,共计25属、53种,其中3个新种.可分为两个双壳类组合,即下部的Palaeonilo-Pernopecten 组合和上部的Euchondria-Permoperna 组合.下部组合以古栉齿类及股海扇最繁盛,特点是个体小,属种单调,分异度较低,装饰简单;上部组合以海扇超科及二叠股蛤占主要地位,特点是个体大小不一,装饰复杂,壳刺发育,分异度高.当前双壳动物群的面貌基本上与湖南斗岭组上段的双壳动物群相似,因此,这一双壳动物群的时代无疑属早二叠世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 双壳类 早二叠纪 动物 化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宁明亭亮——下二叠统古油藏储层三史演化与成藏机理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学时 《海相油气地质》 1998年第2期16-21,共6页
亭亮生物礁古油藏为一发育于早二叠世茅口期已遭破坏的大型生物礁古油藏。探讨了该礁储层的成因、三史(埋藏—构造史、有机质演化史和孔隙演化史)关系及成藏机理。礁原生孔隙普遍发育,但由于成岩期多世代方解石的胶结、充填和埋藏压实... 亭亮生物礁古油藏为一发育于早二叠世茅口期已遭破坏的大型生物礁古油藏。探讨了该礁储层的成因、三史(埋藏—构造史、有机质演化史和孔隙演化史)关系及成藏机理。礁原生孔隙普遍发育,但由于成岩期多世代方解石的胶结、充填和埋藏压实作用而破坏殆尽,其最终礁储层和有效孔隙的形成主要受控于深埋有机溶蚀作用及礁顶部存在的不整合面和古风化壳岩溶带。同时紧邻生物礁南部的生油坳陷提供的丰富油源和地下有机酸性流体多期次地运移至礁储集体并在礁古岩溶带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深埋有机溶蚀作用,为油气储集有效孔隙带的形成和油气运聚提供了适时有效的条件和场所。结合礁顶部覆盖有连片分布的巨厚的三叠系泥质岩作区域盖层,礁油气藏即可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二叠纪 生物礁 油气藏 古油藏 储集层 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下二叠统、上三叠统水动力场与天然气保存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红 秦成明 王丽英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9-32,共4页
下二叠统和上三叠统储集层是四川盆地油气主力产层。在对其水动力场控制因素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实测地层压力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分别建立了P_1;和T_3地层压力预测模型。地层埋深、北隙度、构造抬升率和褶皱强度等为现今水动力场的主... 下二叠统和上三叠统储集层是四川盆地油气主力产层。在对其水动力场控制因素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实测地层压力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分别建立了P_1;和T_3地层压力预测模型。地层埋深、北隙度、构造抬升率和褶皱强度等为现今水动力场的主要控制因素,其中地层埋深对地层压力的影响最大。下二叠统和上三叠统现个水动力场是经喜山村造运动强烈改造、局部被断层分割的统一水动力场,渗入水承压系统对天然气保存起破坏作用,商业性气藏只分布在沉积水承压系统内,相对低的中压一常压区是油气保存条件优越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早二叠纪 晚三叠纪 水动力场 天然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下侏罗统碎屑岩骨架组分及其物源与构造背景演化示踪 被引量:7
8
作者 蔚远江 胡素云 何登发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47-1366,共20页
紧邻西准噶尔造山带的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多年勘探钻揭了二叠系-下侏罗统砂砾岩地层,这为源-汇系统研究提供了较齐全的沉积记录。笔者基于砂砾岩43个岩心和37个薄片样品,采用岩心观察与镜下碎屑骨架成分统计、多类型碎屑及端元成分分析、... 紧邻西准噶尔造山带的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多年勘探钻揭了二叠系-下侏罗统砂砾岩地层,这为源-汇系统研究提供了较齐全的沉积记录。笔者基于砂砾岩43个岩心和37个薄片样品,采用岩心观察与镜下碎屑骨架成分统计、多类型碎屑及端元成分分析、典型物源区碎屑组合模式及特征参数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其物源类型与构造背景演化开展了全层系示踪。其砂砾岩骨架碎屑组成较为复杂,砾石成分有岩浆岩砾石(30%~80%)、沉积岩砾石(10%~40%)、变质岩砾石(0%~30%)三类;岩屑成分均以凝灰质、安山质、霏细岩类岩浆岩岩屑和砂泥岩、粉砂质粘土岩、燧石类沉积岩屑为主,仅见少量石英岩、片岩岩屑,表明本区物源主要来自岩浆岩分布区,也有遭剥蚀再沉积的物源供应。其沉积物源主要来自西准噶尔造山带(扎依尔山、哈拉阿拉特山和德仑山),沉积记录反映了物源区母岩类型、组合特征及其隆升剥蚀过程。由二叠系至下侏罗统,砾岩碎屑组分和含量变化呈现"两个组骤变、三段式增减"的特点,砂岩碎屑成分和含量也有变化,表明源-汇系统经历了多次构造抬升与沉降、深部岩石被多次暴露剥蚀与沉积的幕式演化。划分出P1j-P1f、P2w、P3w、T1b-T2k、J1b-J1s五个构造-碎屑沉积响应旋回,其中P2w旋回和P3w旋回,火山岩和沉积岩砾石含量彼此消长和跳跃式变化,反映构造活跃和快速堆积;P1j-P1f、T1bT2k、J1b-J1s三个旋回,火成岩和沉积岩砾石含量均呈由高到低减少趋势,显示早期构造活跃、晚期沉积稳定的构造-碎屑沉积响应。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在二叠纪伸展-挤压→三叠纪继承性挤压→早侏罗世弱伸展的构造演化发展中,物源区构造背景经历了由弧造山带→弧造山带+冲断造山带→未切割弧造山带及碰撞造山带→切割弧造山带+冲断造山带+基底隆起区的发展演变,物源类型组合经历了由单陆源为主→陆源+内源叠加→多陆源为主→多陆源+再旋回物源混合的演化和响应。该成果为原型盆地和区域地质演化分析提供了新的依据,为油气勘探和矿产预测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架碎屑组分 物源区(类型) 构造背景 源-汇系统 沉积响应 二叠纪-侏罗世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哈拉奇辉绿岩岩脉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陈代鑫 孙军刚 +3 位作者 刘晓煌 鲁世朋 张新勇 张维新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4期81-92,共12页
新疆哈拉奇地区出露的辉绿岩岩脉为研究西南天山地区的区域大地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哈拉奇地区辉绿岩岩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和重稀土元素Yb、Y,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K和轻稀土元素La、Ce,具亏损地幔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新疆哈拉奇地区出露的辉绿岩岩脉为研究西南天山地区的区域大地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哈拉奇地区辉绿岩岩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和重稀土元素Yb、Y,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K和轻稀土元素La、Ce,具亏损地幔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可以理解为亏损的地幔在板块俯冲时受到板块俯冲改造,表明在晚石炭—早二叠纪时工作区应处于岛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绿岩 晚石炭-早二叠纪 哈拉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