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早期的岩相古地理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钟惠 葛立刚 +1 位作者 武法东 张守良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83-289,共7页
根据地层学研究的新进展,将原乐平组的官山段和下老山段划归茅口阶,编制了这一时期的沉积断面图,并对这一时期的沉积史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岩相古地理 早二叠世晚期 二叠 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宜阳地区晚二叠世晚期—早三叠世沉积记录及其对古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8
2
作者 邢智峰 林佳 +3 位作者 周虎 李妲 齐永安 郑伟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01-411,共11页
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宜阳地区位于东特提斯低纬度地区的华北板块南缘,发育一套连续且沉积特征显著的陆相碎屑岩相沉积,是研究陆相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古环境与古气候变化的理想地层。本文在前人研究与野外实测的基础上,采用岩石学、沉积学、... 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宜阳地区位于东特提斯低纬度地区的华北板块南缘,发育一套连续且沉积特征显著的陆相碎屑岩相沉积,是研究陆相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古环境与古气候变化的理想地层。本文在前人研究与野外实测的基础上,采用岩石学、沉积学、古生物学方法综合分析研究区的沉积记录,识别出宜阳地区在该时期由陆源近海的滨湖沉积环境向河流沉积环境过渡的古环境,重建了晚二叠世晚期早三叠世宜阳地区的古地理面貌。沉积特征显示,此期整体气候条件为炎热半干旱,并且在长兴期末期与奥伦尼克期早期出现了极端干旱气候,可能是受到当时全球性巨型季风环流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古气候与古环境的变化可能对二叠纪末陆地大灭绝事件起到了推动作用,并抑制了早三叠世生物复苏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晚期三叠 古环境 古气候 河湖相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构造演化与动力学背景再认识 被引量:176
3
作者 吴孔友 查明 +2 位作者 王绪龙 曲江秀 陈新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7-222,共6页
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部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关于其演化历史,至今尚存在争议。地球物理资料分析表明,准噶尔盆地地质结构在平面和剖面上具前陆盆地系统的结构特征。本文运用前陆盆地理论,通过压陷挠曲作用,以演化动力为背景,将准噶尔盆地分... 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部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关于其演化历史,至今尚存在争议。地球物理资料分析表明,准噶尔盆地地质结构在平面和剖面上具前陆盆地系统的结构特征。本文运用前陆盆地理论,通过压陷挠曲作用,以演化动力为背景,将准噶尔盆地分为5个演化阶段:①碰撞成盆阶段;②压陷挠曲阶段;③挠曲坳陷阶段;④坳陷沉降阶段;⑤再生前陆盆地阶段。石炭纪至二叠纪,准噶尔地块周围海槽先后关闭,发生陆陆碰撞。首先是西北缘:早石炭世末期形成西北缘界山的雏形;其次是东北缘:晚石炭世中晚期,形成了克拉美丽造山带;最晚是南缘:于早二叠世晚期风城组沉积期,形成南缘界山。随着周缘界山的隆升,准噶尔盆地形成三大前陆盆地系统。三叠纪至古近纪,板块挤压作用减弱,准噶尔盆地由强烈压陷期逐渐进入坳陷沉降阶段。新近纪至第四纪,受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北天山快速、大幅度隆升,准噶尔盆地南缘再次挠曲下沉,形成近EW向的再生前陆盆地。多期演化造就了盆地具有多套生、储、盖组合和多期次成藏,为油气的富集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构造演化 动力学背景 前陆盆地系统 再生前陆盆地 准噶尔盆地南缘 地球物理资料 早二叠世晚期 喜马拉雅运动 含油气盆地 中国西部 演化历史 结构特征 地质结构 演化阶段 石炭 晚石炭 盆地形成 挤压作用 挠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西准噶尔庙尔沟地区赞岐岩地球化学特征、成因机制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4
作者 段丰浩 李永军 +2 位作者 支倩 万阈 任毅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59-776,共18页
西准噶尔庙尔沟岩体中发育大量近南北向岩脉,脉体中可见暗色闪长质包体。脉体主要为石英闪长(玢)岩,包体主要为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和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98.0±3.7 Ma和299.4±2.5 Ma,属晚石炭世晚期-早二叠世... 西准噶尔庙尔沟岩体中发育大量近南北向岩脉,脉体中可见暗色闪长质包体。脉体主要为石英闪长(玢)岩,包体主要为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和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98.0±3.7 Ma和299.4±2.5 Ma,属晚石炭世晚期-早二叠世早期。岩石属钙碱性系列,具有中等的SiO_2(53.58%~57.89%)含量、较高的MgO(3.09%~4.83%)、Mg~#(44.69~54.12)、TiO_2(1.17%~1.66%)、Cr(51.24×10^(-6)~126.1×10^(-6))、Ni(35.91×10^(-6)~57.55×10^(-6))含量及K/Na值(0.35~0.70),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和U)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和Ti),具弱负铕异常(δEu=0.67~1.08),类似于日本中新世Setouchi火山岩带及西准噶尔哈图地区赞岐岩,其源区应为受流体交代的亏损地幔。俯冲板片脱水所产生的流体在上升过程中与地幔楔发生反应,导致角闪石-尖晶石橄榄岩地幔源区发生2%~5%的部分熔融而形成具赞岐岩地球化学特征的庙尔沟岩脉。研究认为,西准噶尔南部地区在早二叠世早期仍为与俯冲消减相关的岛弧环境,多期次俯冲增生作用可能是造成西准噶尔南北俯冲时限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赞岐岩 晚石炭晚期-二叠 岛弧 多期次俯冲增生 西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