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早—中侏罗世延安期碎屑锆石LA-ICP-MS定年及其物源意义 被引量:20
1
作者 赵红格 刘池洋 +6 位作者 王海然 高少华 李蒙 卓鱼周 乔建新 张孙玄琦 蒋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4-193,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延安期地层分布广泛,其周缘同期地层分布零星,不同地区岩性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对该时期的盆地沉积边界和物源属性还存在争议。文中利用锆石LA-ICP-MS U-Pb测年和地球化学分析方法,探讨了西北部不同地区延安期的物源时...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延安期地层分布广泛,其周缘同期地层分布零星,不同地区岩性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对该时期的盆地沉积边界和物源属性还存在争议。文中利用锆石LA-ICP-MS U-Pb测年和地球化学分析方法,探讨了西北部不同地区延安期的物源时代和性质。本次在贺兰山和桌子山地区共测试锆石年龄210个,获得193个有效的单颗粒碎屑锆石年龄。贺兰山地区大部分碎屑锆石阴极发光图像具有环带结构,且具左倾式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大部分Th/U值大于0.4,表明锆石来源以岩浆为主,变质为次。锆石年龄绝大部分为古生代(集中于二叠纪),其次为元古宙。桌子山地区碎屑锆石具有与贺兰山相似的阴极发光和稀土元素分布特征,但碎屑锆石年龄分布差别较大。其中大部分锆石年龄(66.7%)分布于新太古代—元古宙(集中于元古宙),其次为二叠纪(22.7%)和早—中三叠世(10.6%)。通过与周缘古老地层的年龄对比认为,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早中侏罗世延安期的沉积物源,贺兰山地区可能主要来自其西侧的阿拉善地块海西期岩浆岩,其次为西北部元古宙岩浆岩和变质岩(贺兰山群);桌子山地区可能主要为其西北部元古宙岩浆岩和变质岩,其次为海西期岩浆岩和早—中三叠世岩浆岩。早—中侏罗世延安期西缘贺兰山地区和桌子山、磁窑堡等地区的物源年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仍然存在差异,需要借助于岩石学和沉积学方面的证据进一步精细刻画其物源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中侏罗世延安期 碎屑锆石年龄分布 沉积物源 元古宙岩浆岩变质岩 海西期岩浆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惠来地区早—中侏罗世桥源组海平面相对升降及构造背景的元素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5
2
作者 许中杰 程日辉 +2 位作者 王嘹亮 张莉 李飞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66-975,982,共11页
惠来葵潭地区早—中侏罗世桥源组以海相和过渡相沉积为主。对样品进行全岩分析和ICP-MS微量元素分析,常量、微量元素及其比值反映的古盐度高低与古水深的深浅变化受海平面变化升降影响,具正相关。利用反映古盐度和古水深的m值、Sr/Ba、C... 惠来葵潭地区早—中侏罗世桥源组以海相和过渡相沉积为主。对样品进行全岩分析和ICP-MS微量元素分析,常量、微量元素及其比值反映的古盐度高低与古水深的深浅变化受海平面变化升降影响,具正相关。利用反映古盐度和古水深的m值、Sr/Ba、Ca/Mg、B/Ga和Rb/K曲线编制了桥源组海平面相对变化曲线。桥源组显示2次海侵的沉积旋回,海侵发生在桥源组中下部和中上部时期。对样品进行ICP-MS稀土元素分析和砂岩矿物成分分析,根据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图和La/Yb-∑REE源岩判别图解判断,桥源组源岩主要来自上地壳的沉积岩、玄武岩和花岗岩。根据Dickinson图解、Zr-Th、La-Th-Sc、Th-Co-Zr/10判别图解和稀土元素特征值综合分析,构造背景为弧后挤压盆地,具有大陆岛弧的特性,但少有被动大陆边缘成分。物源来自于火山弧造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来地区 早—中侏罗世 桥源组 海平面变化 元素地球化学 构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兴安岭西北部早——中侏罗世TTG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14
3
作者 赵院冬 车继英 +3 位作者 吴大天 许逢明 赵君 李士超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19-1137,共19页
通过对出露于小兴安岭西北部白石砬子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的研究,查明该地区存在一套由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和少量闪长岩为组合的花岗岩,锆石U-Pb LA-ICP-MS测年分别获得(171.1±1.3)、(173.9±3.9)、(178.3±1.5... 通过对出露于小兴安岭西北部白石砬子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的研究,查明该地区存在一套由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和少量闪长岩为组合的花岗岩,锆石U-Pb LA-ICP-MS测年分别获得(171.1±1.3)、(173.9±3.9)、(178.3±1.5)和(169.1±6.2)Ma的岩体侵位年龄,证明其形成于早—中侏罗世。通过岩石地球化学方法判别该花岗岩组合具有高Al_2O_3型T_1T_2G_1花岗岩特征,整体具有富硅、富铝,钠质,贫铁、镁、钛,属于偏铝质-弱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富集轻稀土,相对亏损重稀土,富集Rb、Ba、Th、U、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Eu具有轻微负异常的特点,与安第斯I型花岗岩具有相似性。其低Sr/Y值、(La/Yb)N值,弱或无负δEu异常等特征反映源区残留相矿物以角闪石、辉石为主,有少量斜长石,石榴石可能有少量残留。岩体露头有闪长质岩浆与英云(花岗)闪长质岩浆两种不完全机械混合的现象,反映可能存在两个以上的不同源区。另外,岩体不规则侵入元古宙地层(兴华渡口群和落马湖群)和岩浆中残留有大量早期捕获锆石,说明在岩浆上升侵位过程中与围岩发生同化混染作用。综合研究认为,该早—中侏罗世TTG岩浆形成与蒙古—鄂霍茨克洋的闭合作用密切相关,反映侏罗纪蒙古—鄂霍茨克洋存在向南侧微陆块的俯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西北部 早—中侏罗世 TTG花岗岩 地球化学 蒙古—鄂霍茨克洋 俯冲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塘盆地中—下侏罗统雀莫错组沉积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占王忠 范志伟 谭富文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9-662,共14页
通过对羌塘盆地中—下侏罗统雀莫错组岩石特征、沉积相及古地理分析,认为北羌塘坳陷雀莫错组为陆缘近海湖泊相沉积,可进一步划分为湖泊三角洲、滨湖、湖坪、咸水湖等亚相。雀莫错组沉积期咸水-半咸水湖沉积环境形成的碎屑岩-碳酸盐岩-... 通过对羌塘盆地中—下侏罗统雀莫错组岩石特征、沉积相及古地理分析,认为北羌塘坳陷雀莫错组为陆缘近海湖泊相沉积,可进一步划分为湖泊三角洲、滨湖、湖坪、咸水湖等亚相。雀莫错组沉积期咸水-半咸水湖沉积环境形成的碎屑岩-碳酸盐岩-蒸发岩等岩性组合,有利于烃源岩的形成;膏盐岩与白云岩共生的沉积环境及石膏向硬石膏转化形成的有机酸结晶水能有效改善盐下碳酸盐岩的储集物性;硬石膏的塑性和致密性可以有效保护盐下油气资源免受羌塘盆地新构造运动的破坏。羌塘盆地雀莫错组的咸水湖岩性组合区域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带,其中白滩湖—雀莫错裂陷槽是发育该类型油气藏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古地理 早—中侏罗世 咸水湖 油气资源潜力 羌塘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牛营子凹陷中元古界推覆体以下发现早中侏罗世优质烃源岩新地层
5
作者 孙求实 宗文明 +4 位作者 王斯佳 孙守亮 李永飞 郜晓勇 张涛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85-1294,共10页
【研究目的】一直以来辽西牛营子凹陷油气勘探的目的层为中新元古界。由于构造抬升等因素,该凹陷地表未见辽西其他盆地出露的重要油气勘探层系—侏罗系北票组。【研究方法】本次通过辽凌地1井钻探,在牛营子凹陷中元古界碳酸盐岩推覆体... 【研究目的】一直以来辽西牛营子凹陷油气勘探的目的层为中新元古界。由于构造抬升等因素,该凹陷地表未见辽西其他盆地出露的重要油气勘探层系—侏罗系北票组。【研究方法】本次通过辽凌地1井钻探,在牛营子凹陷中元古界碳酸盐岩推覆体下发现了一套厚层暗色泥岩,对其岩性及孢粉组合特征进行研究,并与辽西北票盆地实测的三宝四坑剖面北票组进行岩性组合对比。【研究结果】证实辽凌地1井中元古界碳酸盐岩推覆体以下厚层泥岩为侏罗系北票组。【结论】有机地球化学指标表明,该泥岩具有有机质丰度高、生烃潜力大的特点,是值得关注的优质烃源岩。该套厚层暗色沉积地层的发现表明侏罗系北票组是牛营子凹陷新的勘探层系,这一认识为研究辽西地区构造演化、油气地质条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地质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厘定 牛营子凹陷 北票组 早—中侏罗世 油气勘查工程 辽宁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武—静乐盆地侏罗系碎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振宏 董树文 +1 位作者 渠洪杰 胡健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37-655,共19页
宁武—静乐盆地侏罗系地层包括下侏罗统永定庄组,中侏罗统大同组、云岗组和天池河组,主要由粉砂岩夹泥岩组成。前侏罗纪古地貌背景和古流向相结合研究表明,物源区主要来自于北东方向的阴山—燕山造山带中段,对盆地内陈家半沟剖面24件碎... 宁武—静乐盆地侏罗系地层包括下侏罗统永定庄组,中侏罗统大同组、云岗组和天池河组,主要由粉砂岩夹泥岩组成。前侏罗纪古地貌背景和古流向相结合研究表明,物源区主要来自于北东方向的阴山—燕山造山带中段,对盆地内陈家半沟剖面24件碎屑岩样品的主量、稀土和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可以为演绎源区早—中侏罗世的物源属性和构造背景提供一定的依据。通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①碎屑岩样品中CO2与CaO具有较好的相关性,δCe与δEu、δCe与∑REE、化学蚀变指数(CIA)与Th/U、CIA与Th/Sc不具有相关性,说明研究区侏罗系碎屑成分主要受控于源岩特征,不受化学风化作用及氧化—还原条件的影响;②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基本相同,LREE/HREE值高和明显的负Eu异常,表明早中侏罗世具有相同的物源,岩石以亲花岗岩、长英质为主,母岩碎屑主要来自于上地壳,尚没有地幔物质的参与,REE—La/Yb、La/Th—Hf、Co/Th—La/Sc、Th—Hf—Co、SiO2/Al2O3—∑REE、K2O/Na2O—∑REE判别图解,也反映了相似的物源特征;③中侏罗世云岗期至天池河期,碎屑物质中CaO、CO2、Gd、成分变异指数(ICV)值以及(Gd/Yb)N值突然增加,表明源区处于快速隆升、剥蚀阶段,大量的古老沉积物质不断加入,这一变化可能与燕山运动的起始时限及造山过程存在紧密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武—静乐盆地 早—中侏罗世 碎屑岩 地球化学 物源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藏恐龙足迹的首次记录(英文) 被引量:8
7
作者 邢立达 杰瑞德D.哈里斯 菲利普J.柯里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3-178,共6页
记述了中国西藏昌都地区莫荣化石点的三道蜥脚类恐龙行迹,共8个足迹,这些足迹被归入雷龙足迹(Brontopodus)。这些具有宽或亚宽的行迹表明,早—中侏罗世的昌都地区可能生活有大型的巨龙形类。该发现还表明,西藏昌都地区的蜥脚类恐龙动物... 记述了中国西藏昌都地区莫荣化石点的三道蜥脚类恐龙行迹,共8个足迹,这些足迹被归入雷龙足迹(Brontopodus)。这些具有宽或亚宽的行迹表明,早—中侏罗世的昌都地区可能生活有大型的巨龙形类。该发现还表明,西藏昌都地区的蜥脚类恐龙动物群不仅具有与四川盆地蜥脚类动物群相同的要素,还可能具有更多样化的动物区系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中侏罗世 蜥脚类足迹 巨龙形类 雷龙足迹 西藏昌都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湖相泥页岩沉积模式及岩石相类型 被引量:27
8
作者 朱彤 龙胜祥 +1 位作者 王烽 彭勇民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2-28,共7页
四川盆地湖相页岩气勘探已在建南、涪陵、元坝地区中下侏罗统获得了显示和工业气流,展示了良好的勘探前景。通过对该盆地中下侏罗统不同层段湖相泥页岩中石灰岩和砂岩夹层比例的统计,将中下侏罗统湖相泥页岩划分为最大湖进期碳酸盐岩湖... 四川盆地湖相页岩气勘探已在建南、涪陵、元坝地区中下侏罗统获得了显示和工业气流,展示了良好的勘探前景。通过对该盆地中下侏罗统不同层段湖相泥页岩中石灰岩和砂岩夹层比例的统计,将中下侏罗统湖相泥页岩划分为最大湖进期碳酸盐岩湖泊和局限湖进期陆源碎屑湖泊2种沉积模式,前者主要分布于川东北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和东岳庙段,后者主要分布于川东—川东北地区中侏罗统千佛崖组(凉高山组)和川东北地区自流井组东岳庙段。在此基础上,按照页岩气地质、开发、工程一体化的思路,根据岩性及岩性组合、有机碳含量、脆性矿物类型3大关键参数,建立了该区湖相泥页岩岩石相划分方案,将其划分为6种岩石相类型。最后通过有机地球化学、压汞—吸附联合测定、脉冲渗透率、纳米CT、X射线衍射矿物组分、含气性测试等技术方法,对不同岩石相类型的页岩气形成基础条件进行了综合对比评价。结论认为:以碳酸盐岩占主导沉积的湖坡风暴滩与湖坡泥交替沉积的中—高碳低硅中钙页岩与介屑灰岩互层相,具有良好生烃、储集、渗透和可压裂的配置条件,有利于页岩气的形成和改造,为湖相泥页岩最有利的岩石相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早—中侏罗世 湖相泥页岩 沉积模式 岩石相类型 划分方案 页岩气 形成和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塘盆地东部鄂尔陇巴组上部火山碎屑岩锆石U-Pb年龄
9
作者 曾胜强 王剑 +4 位作者 陈文彬 付修根 颜泽 李金锋 刘君豪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73-1575,共3页
1研究目的(Objective)晚三叠世火山-沉积事件在羌塘盆地广泛分布,此次火山-沉积事件主要有陆上喷发和水下沉积两种岩相组合类型,显示出典型的双峰式组合特征,时代为晚三叠世诺利期—瑞替期。羌塘盆地东部将该套火山-沉积序列称之为鄂尔... 1研究目的(Objective)晚三叠世火山-沉积事件在羌塘盆地广泛分布,此次火山-沉积事件主要有陆上喷发和水下沉积两种岩相组合类型,显示出典型的双峰式组合特征,时代为晚三叠世诺利期—瑞替期。羌塘盆地东部将该套火山-沉积序列称之为鄂尔陇巴组,对其研究的程度相对较低,前人在该组的中下部获取的玄武岩的形成年龄为(220.4±2.3)Ma,但对该组的上部地层缺乏精确的年龄限定。笔者在羌塘盆地东部雀莫错地区开展野外地质调查过程中,在玛曲乡玛托地区鄂尔陇巴组上部发现一套火山碎屑岩夹层,与上部早—中侏罗世雀莫错组紫红色底砾岩呈不整合接触。因此,获取该层火山碎屑岩的锆石U-Pb年龄可以很好的限定鄂尔陇巴组上部的形成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碎屑岩 羌塘盆地 不整合接触 沉积事件 早—中侏罗世 底砾岩 沉积序列 组合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