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伟大建党精神涵养时代新人的价值旨趣和实践路径
1
作者 苏丹 《中国军转民》 2025年第1期163-165,共3页
伟大建党精神源自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革命精神的论证,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于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建党实践。用伟大建党精神涵养时代新人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通过实现“理论与实践”“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榜样示范和自我... 伟大建党精神源自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革命精神的论证,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于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建党实践。用伟大建党精神涵养时代新人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通过实现“理论与实践”“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榜样示范和自我教育”“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新格局,有利于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取向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大建党精神 时代新人 价值旨趣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人及其教育意蕴——兼论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的价值旨趣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润洲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11,共9页
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具有鲜明的实践取向,表现为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知识结构化的课程内容、学科实践的育人方式以及成就取向的学业评价。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的实践取向实际上蕴含着一种实践人的形象,培育实践人成为指向核... 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具有鲜明的实践取向,表现为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知识结构化的课程内容、学科实践的育人方式以及成就取向的学业评价。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的实践取向实际上蕴含着一种实践人的形象,培育实践人成为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的价值旨趣。在教育场域中,实践人是身心一体、行知融生和行果互适的人。然而,在现实的教育中,实践人或多或少地遭遇离身学习、抑行传授与错配行果等阻隔。因此,实践人的培育至少应创设虚实情境,开展具身学习;遵循识知机制,践行深度教学;参照知识类型,适配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人 核心素养 课程改革 价值旨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传统面塑艺术考察——历史、形态与旨趣
3
作者 赵杨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3-111,共9页
中国的民间面塑既是味觉的美食亦有艺术的美感,当美味与艺术巧然碰撞,那么将面塑誉为“舌尖上的艺术”也不为过。面塑艺术由面食文化衍生、发展而来,具有悠久的历史脉络。同时,面塑艺术作为我国民俗文化的载体,以多样的形态扎根在百姓... 中国的民间面塑既是味觉的美食亦有艺术的美感,当美味与艺术巧然碰撞,那么将面塑誉为“舌尖上的艺术”也不为过。面塑艺术由面食文化衍生、发展而来,具有悠久的历史脉络。同时,面塑艺术作为我国民俗文化的载体,以多样的形态扎根在百姓的民俗生活里,体现出独特的旨趣追求。本研究以史料为线索系统整理了面塑渐进式的演进脉络,归纳了面塑艺术的分布、工艺及艺术呈现形态,探究了面塑艺术在民俗文化、民俗美学及民俗传承中深层的旨趣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塑艺术 历史嬗变 形态呈现 旨趣追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廷济汉晋文字砖鉴藏旨趣发微
4
作者 杨晋玲 《书画世界》 2024年第4期65-67,共3页
清代中期,金石学者们热衷于对古代碑刻、印章、钟鼎、砖瓦等各类遗迹的搜访。张廷济作为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金石鉴藏家,收藏种类丰富,其中汉晋文字砖即是其关注的一个重要类别。张廷济汉晋文字砖鉴藏的目的和要旨主要在于以下三方面:... 清代中期,金石学者们热衷于对古代碑刻、印章、钟鼎、砖瓦等各类遗迹的搜访。张廷济作为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金石鉴藏家,收藏种类丰富,其中汉晋文字砖即是其关注的一个重要类别。张廷济汉晋文字砖鉴藏的目的和要旨主要在于以下三方面:一是探知汉晋时期的墓葬风俗、古砖用途,考察汉晋历史制度,体现了他崇古尚古的思想观念;二是考证嘉兴地区的地名、家族姓氏沿革,首倡寻访嘉兴古迹、力求修补嘉兴县志,表达出其传承乡邦文化的责任意识;三是对砖文进行细致观察、字体比对和书风鉴赏,反映出其作为文人士大夫的文化修养与审美意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廷济 汉晋文字砖 鉴藏 旨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译“非常”密码,探寻《项脊轩志》旨趣
5
作者 刘志军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3期49-53,共5页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文言散文名篇,文章的旨趣除了传统的“亲情说”外有没有更深层次的表达,需要通过对语言的深入揣摩才能获取。可以尝试寻找文中一些“非常之处”,如文章标题、删节部分及前后篇写法的落差等,结合文本和作者进行“...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文言散文名篇,文章的旨趣除了传统的“亲情说”外有没有更深层次的表达,需要通过对语言的深入揣摩才能获取。可以尝试寻找文中一些“非常之处”,如文章标题、删节部分及前后篇写法的落差等,结合文本和作者进行“破译”,以更好地走近作者,理解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脊轩志》 旨趣 深度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沪产电视剧的创作理路、审美旨趣与发展趋势
6
作者 于仰飞 《上海艺术评论》 2024年第5期78-80,共3页
沪产电视剧在中国电视剧版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时代沪产电视剧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实现文学经典与影视艺术的双向奔赴。家国情怀的立意传达、海派文化的兼容并蓄、女性题材的浪漫书写,成就了沪产电视剧的审美旨趣。... 沪产电视剧在中国电视剧版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时代沪产电视剧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实现文学经典与影视艺术的双向奔赴。家国情怀的立意传达、海派文化的兼容并蓄、女性题材的浪漫书写,成就了沪产电视剧的审美旨趣。沪产电视剧持续擦亮“上海出品”这一金字招牌,以文旅融合增强上海城市IP塑造,增强了全球叙事能力,以可信、可爱、可敬的形象,全方位、立体化的向全球展现出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品格和城市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艺术 审美旨趣 海派文化 国际化大都市 城市风貌 城市品格 家国情怀 文旅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故事的五重审美育人旨趣——以《仓老鼠和老鹰借粮》为例
7
作者 赵凯宁 《江苏教育》 2024年第25期35-37,48,共4页
经典的民间故事普遍具备五重审美育人旨趣:音乐感、角色感、层次感、智慧感和幽默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深入领会这五感相融的育人旨趣,引导学生注重诵读涵泳、戏剧表演、创新复述、内心体验及读写融通,以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民间... 经典的民间故事普遍具备五重审美育人旨趣:音乐感、角色感、层次感、智慧感和幽默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深入领会这五感相融的育人旨趣,引导学生注重诵读涵泳、戏剧表演、创新复述、内心体验及读写融通,以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民间故事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民间故事 《仓老鼠和老鹰借粮》 审美旨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的两种哲学及其意蕴——从理论旨趣与实践旨趣双重视角的考察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南湜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40,共10页
毛泽东一身而兼具理论家和实践家双重身份,因而其理论活动便不可避免的会具有理论旨趣与实践旨趣双重性质,同时,对于一种哲学来说,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这双重功能,由于理论与实践关联的复杂性,很可能会在二者之间会出现不一致性。因此之... 毛泽东一身而兼具理论家和实践家双重身份,因而其理论活动便不可避免的会具有理论旨趣与实践旨趣双重性质,同时,对于一种哲学来说,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这双重功能,由于理论与实践关联的复杂性,很可能会在二者之间会出现不一致性。因此之故,这两者之间的不一致性在兼具理论家和实践家双重身份的毛泽东那里,有着特别典型的体现。就当时以苏联教科书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而言,一方面,这种决定论的理论体系由于其具有马克思所说的理论上的彻底性,能够有效的用于掌握群众,从而不可弃绝之,但另一方面,又由于这种决论的理论不仅从逻辑上使得改变世界的行动成为不可能之事,而且还由于其抽象性、僵硬性而往往导致实践或行动的失败,因而又必须予以严厉批判。但既然这两方面都为成功的政治实践之所所必须,则尽管两个方面难于兼容,但却必须使之并存。这似乎便是毛泽东具有两种哲学之缘由。推而广之,对于任何兼具理论家与实践家的人来说,如果他既要正确地行动,同时又要掌握群众去行动,则其若要成功,必定需要两种哲学,一种用于掌握群众,另一种则用于正确地行动。这样,这种两种哲学的视野便可以作为一种方法论原则,去分析任何政治实践中的不同理论倾向及其间的张力问题。进而,对于一个行动着的理论家或者说对于一个需要理论指导和凝聚人心的政治集团来说,分别适应于正确行动和掌握群众的两种哲学的并存也表明,要想掌握群众,或许用一种理论上彻底的外来哲学理论便可,但要想成功地行动,或者说发展一种能够成功的行动的哲学,却必得借助于传统思维方式方有可能奏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哲学 实践哲学 理论旨趣 实践旨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轼诗风及其“禅喜”旨趣辨证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树海 宫波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36,共7页
苏轼诗风得佛禅霑润,其具象美学特征表现为"天地一如,雄视百代"之雄奇;"若醉若醒,诗思超然"之飘逸;"嬉笑怒骂,活泼幽默"之诙谐;"萧散简远,澹淡清美"之淡远等,是宋诗成熟期的代表标识。苏轼&qu... 苏轼诗风得佛禅霑润,其具象美学特征表现为"天地一如,雄视百代"之雄奇;"若醉若醒,诗思超然"之飘逸;"嬉笑怒骂,活泼幽默"之诙谐;"萧散简远,澹淡清美"之淡远等,是宋诗成熟期的代表标识。苏轼"禅喜"大致可归于"有意参禅""无心证佛"之属,乃"以文字作佛事",其"禅喜"旨趣的最终指归是审美的,从此意义审视,文学艺术才是他真正的"宗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诗风 “禅喜”旨趣 辨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旨趣:基本蕴涵、教育价值与教学策略 被引量:24
10
作者 潘洪建 《当代教育与文化》 CSSCI 2014年第4期50-55,共6页
知识旨趣是知识生产的目标追求与价值取向,以及知识学习的兴趣与情感。掌握知识旨趣有助于强化学习目标,激发求知热情;有助于理解知识的实质内容与探究形式。知识旨趣的教学策略有:讲述知识发生故事,洞察知识的意义;复演知识形成过程;... 知识旨趣是知识生产的目标追求与价值取向,以及知识学习的兴趣与情感。掌握知识旨趣有助于强化学习目标,激发求知热情;有助于理解知识的实质内容与探究形式。知识旨趣的教学策略有:讲述知识发生故事,洞察知识的意义;复演知识形成过程;体验知识的乐趣;运用所学知识"解题",感受知识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论 知识维度 知识旨趣 教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本管理旨趣反思与建构 被引量:3
11
作者 喻小琴 张新平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30-32,共3页
校本管理是指为了促进学校的发展,所有遵循民主参与规则的人(或组织)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的一种民主管理模式。这些民主参与规则就是参与者自愿、真诚参与学校的决策,并积极主动地为增强学校活力、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做出实质性的贡献。本... 校本管理是指为了促进学校的发展,所有遵循民主参与规则的人(或组织)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的一种民主管理模式。这些民主参与规则就是参与者自愿、真诚参与学校的决策,并积极主动地为增强学校活力、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做出实质性的贡献。本文在反思批判学术界已有校本管理旨趣的基础上,重新理解了“民主”内涵,构建了民主旨趣的校本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本管理 旨趣 反思 民主 建构 民主管理模式 学校管理 民主参与 积极主动 办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时代精神的走向与文化旨趣的当代转型 被引量:2
12
作者 牛小侠 陆杰荣 《理论视野》 CSSCI 2011年第10期30-32,59,共4页
随着当代全球化时代的形成,现时代的文化精神也发生了转型,时代精神重心的下移可以从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的哲学重心下移这一事实得到真实的确认。当代文化精神旨趣的当代转型是文化具有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思想性与历史性的统一、... 随着当代全球化时代的形成,现时代的文化精神也发生了转型,时代精神重心的下移可以从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的哲学重心下移这一事实得到真实的确认。当代文化精神旨趣的当代转型是文化具有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思想性与历史性的统一、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等特质的共同使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时代精神 文化旨趣 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旨趣与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朱中原 黄明明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51-54,共4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行文旨趣明确、实践影响深远。文稿既有写作、为人、行事的思想启迪,又有历史和未来的双重实践影响。引爆思想解放运动和助推改革开放是其历史价值,启迪人们续写理论创新与伟大实践是其现实价值。剖析《实...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行文旨趣明确、实践影响深远。文稿既有写作、为人、行事的思想启迪,又有历史和未来的双重实践影响。引爆思想解放运动和助推改革开放是其历史价值,启迪人们续写理论创新与伟大实践是其现实价值。剖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旨趣与影响,在弘扬理论创新的今天显得非常必要且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行文旨趣 实践影响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辨文旨趣:使人信从我的观点 被引量:2
14
作者 潘苇杭 潘新和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27,共4页
笔者在《语文建设》2013年第六期“学术前沿”栏目发表了《论辨文是广义的驳论文——立论文与驳论文关系新探》一文,对于“论辨文”这一类文本进行了介绍,现再对论辨文的写作要点展开阐述。笔者认为,论辨文的旨趣为“使人信从我的论... 笔者在《语文建设》2013年第六期“学术前沿”栏目发表了《论辨文是广义的驳论文——立论文与驳论文关系新探》一文,对于“论辨文”这一类文本进行了介绍,现再对论辨文的写作要点展开阐述。笔者认为,论辨文的旨趣为“使人信从我的论点”,该文类的基本性质是说理,写作的重心是明观点、讲道理——阐述论点、以理服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辨 旨趣 写作要点 驳论文 学术前沿 语文建设 论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于润洋学术旨趣的两个维度 被引量:5
15
作者 姚亚平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3期15-36,共22页
我国著名音乐学家,中央音乐学院于润洋教授长期从事音乐美学和西方音乐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这两个领域成就卓著、硕果累累,在中国音乐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望。于润洋先生的学术活动之所以涉足美学和史学,这绝不是简单的跨学科,而... 我国著名音乐学家,中央音乐学院于润洋教授长期从事音乐美学和西方音乐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这两个领域成就卓著、硕果累累,在中国音乐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望。于润洋先生的学术活动之所以涉足美学和史学,这绝不是简单的跨学科,而是包含着他很深刻地对音乐艺术本质的理解、思考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润洋 两个维度 学术旨趣 中央音乐学院 音乐学家 音乐美学 西方音乐史 中国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美育:旨趣与责任——兼论美丽乡村的建设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守斌 《美育学刊》 2017年第2期53-56,共4页
生态美育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旨趣契合了生态文明的文化需要。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时代转型中,生态美育的重要性迅速攀升。生态文明是基于生态的危机而提出的,生态危机说到底是人性的危机,生态文明的建设关键是人的问题。生态美育的... 生态美育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旨趣契合了生态文明的文化需要。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时代转型中,生态美育的重要性迅速攀升。生态文明是基于生态的危机而提出的,生态危机说到底是人性的危机,生态文明的建设关键是人的问题。生态美育的生态向性,有助于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使人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生态价值观和生态审美观,对建设美丽乡村这一生态文明的决策部署和实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育 旨趣 责任 美丽乡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价值旨趣、问题困境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2
17
作者 包丽颖 任宝龙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34,共7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作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科学论断,为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新形态在新的历史方位实现进一步跃升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需要充分认识其融通思想与实践、贯通历史与现实、联...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作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科学论断,为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新形态在新的历史方位实现进一步跃升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需要充分认识其融通思想与实践、贯通历史与现实、联通主体与客体的价值旨趣,把准系统性有待提升、整体性有待优化、协同性有待加强、平衡性有待调整等问题困境,以“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的战略部署为依据来寻求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实践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价值旨趣 问题困境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与教学论的对象与旨趣 被引量:2
18
作者 潘洪建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1年第6期29-34,共6页
作为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为普通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活动、教学制度与教学思想。其知识旨趣为描述课程与教学现象,检讨课程与教学价值,指导课程与教学实践,变革课程与教学现实,建设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如何处理课... 作为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为普通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活动、教学制度与教学思想。其知识旨趣为描述课程与教学现象,检讨课程与教学价值,指导课程与教学实践,变革课程与教学现实,建设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如何处理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编写出系统、简明而富有弹性的课程与教学论教材,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课程与教学论学者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对象 知识旨趣 课程论 教学论 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视频的媒介形态与文化旨趣 被引量:2
19
作者 宋法刚 丁明 《长江文艺评论》 2020年第6期32-36,共5页
当下,一种早已有之但借助于互联网传播而声势浩大的“新”媒介艺术形态似乎应运而成热点并几呈爆发式增长态势。多年前,我曾经论述过“大电影”与“小电影”的“美学分化”。目下,长视频与短视频的“各异其趣”、分道扬镳也带给我们神... 当下,一种早已有之但借助于互联网传播而声势浩大的“新”媒介艺术形态似乎应运而成热点并几呈爆发式增长态势。多年前,我曾经论述过“大电影”与“小电影”的“美学分化”。目下,长视频与短视频的“各异其趣”、分道扬镳也带给我们神迷目眩的思考乃至困惑。纷繁的态势呼吁我们进行多侧面乃至全方位的研究。“存在即合理”,更何况短视频已经从青年亚文化形态进入主流,不仅仅是草根个体,各个话语机制或部门都看中了短视频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不夸张地说,短视频已被我们这个时代奉为媒介翘楚、文化“上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 互联网传播 亚文化形态 媒介形态 媒介艺术 传播力 话语机制 文化旨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民族音乐学科的研究旨趣与实践指向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玉榛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17,I0002,共7页
鸦片战争之后的百余年里,中国音乐的发展呈现出西方化的倾向,即外来的欧洲文化导向。自20世纪中叶起,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西方音乐、中国音乐为主的二元音乐世界局面被打破,伴随着世界变为地球村,世界民族音乐(1)作为一门年... 鸦片战争之后的百余年里,中国音乐的发展呈现出西方化的倾向,即外来的欧洲文化导向。自20世纪中叶起,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西方音乐、中国音乐为主的二元音乐世界局面被打破,伴随着世界变为地球村,世界民族音乐(1)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逐渐发展起来并促以形成我国当代多元音乐世界的新格局。21世纪后,我国的音乐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音乐世界中的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成为学者的关注热点和研究焦点。由此,本文首先讨论我国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对“音乐”概念的理解,其次阐释世界民族音乐学科在我国的研究旨趣和实践指向,进而分析学科研究的文化内涵,体现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理念以及对中国乃至世界音乐发展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民族音乐 学科 研究旨趣 实践指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