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宣城地区的“黄土”和旧石器文化 被引量:7
1
作者 杨达源 李徐生 +3 位作者 鹿化煜 韩辉友 任黎秀 房迎三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85-89,共5页
安徽省宣城地区发现几处风尘堆积剖面,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普遍埋藏着旧石器时代的石制品。向阳陈山剖面(30°52′32″N,118°51′58″E)背依群岗,面向水阳江,剖面高约10m,大约是817kaBP以来形成... 安徽省宣城地区发现几处风尘堆积剖面,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普遍埋藏着旧石器时代的石制品。向阳陈山剖面(30°52′32″N,118°51′58″E)背依群岗,面向水阳江,剖面高约10m,大约是817kaBP以来形成的。全剖面连续采样的粒度分析与磁化率测量成果表明,该剖面除底部河漫滩相沉积—古土壤层外,还有8个“风尘堆积—古土壤层”旋回,风尘堆积的沉积环境与北方黄土的沉积环境相近。从剖面底部到近顶部,分散出土的旧石器时代石制品制作比较简单,进步缓慢,以尖状砍砸器为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尘堆积 旧石器文化 更新世 长江 黄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工地旧石器文化遗址地层和古地貌环境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夏正楷 郑公望 +1 位作者 岳生阳 郁金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87-391,共5页
北京市王府井东方广场工地发现的古人类活动遗址是一处旧石器晚期的文化遗址,包括有上、下两个文化层,其时代距今分别为1.5~1.9万年和2.2~2.6万年左右。该遗址位于当时平原河流的天然堤上,是古人类在河边进行短期活动... 北京市王府井东方广场工地发现的古人类活动遗址是一处旧石器晚期的文化遗址,包括有上、下两个文化层,其时代距今分别为1.5~1.9万年和2.2~2.6万年左右。该遗址位于当时平原河流的天然堤上,是古人类在河边进行短期活动留下的遗迹。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北京平原地区人类活动的历史和自然环境的演变,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文化遗址 古地貌环境 北京 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南旧石器文化在中华文化形成中的地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文光 翟国强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6期111-114,共4页
我国西南地区不仅是中国人类的发源地,而且是亚洲乃至世界人类的发源地;近年来发现的大量旧石器时代遗址,证明了西南地区是我国旧石器文化起源最早的地区之一,成为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中最初的"一元"。
关键词 中国 西南地区 旧石器文化 中华文化 民族文化 考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大荔县发现的早期旧石器文化遗存 被引量:6
4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20,76,共21页
陕西大荔县发现的早期旧石器文化遗存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大荔县文管会自从大荔人头骨化石发现以来,我们曾在大荔人化石地点附近做过多次野外调查①。到现在为止,除大荔人化石地点外,新发现的旧石器地点至少有十九处(其中部分地点是... 陕西大荔县发现的早期旧石器文化遗存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大荔县文管会自从大荔人头骨化石发现以来,我们曾在大荔人化石地点附近做过多次野外调查①。到现在为止,除大荔人化石地点外,新发现的旧石器地点至少有十九处(其中部分地点是对大荔人化石地点第二次发掘时发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状器 刮削器 旧石器文化 砂质粘土 更新世早期 大小变异 哺乳动物化石 石核 锤击法 大荔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周原地貌特征与旧石器文化遗存
5
作者 张洲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4期115-120,共6页
本文主要论述了周原地区黄土地层文化分布的地层特征,特别是它的原始社会旧石器文化发展渊源的特点。根据古生物组合、地层关系类型和考古学资料等,在更新世早期(Q_1)午城黄土时期的周原和我国华北其他地区一样,可能也是人类最初形成的... 本文主要论述了周原地区黄土地层文化分布的地层特征,特别是它的原始社会旧石器文化发展渊源的特点。根据古生物组合、地层关系类型和考古学资料等,在更新世早期(Q_1)午城黄土时期的周原和我国华北其他地区一样,可能也是人类最初形成的地区之一。这是因为从第三世纪以来,周原地区也曾处在秦岭地背垄宽缓地带的渭河盆地谷地地带,和我国其他广大平原地区一样,当时遇到的气候也是适宜于人类生存的。因此,只要我们继续有计划的坚持调查研究,周原地区的旧石器文化遗存,终将会被发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原 黄土地层 旧石器文化 文化遗存 中更新世 地貌特征 古土壤 全新世 早更新世 午城黄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荔、蒲城地区旧石器文化发展趋势
6
作者 周春茂 《文博》 1996年第4期32-37,43,共7页
举世闻名的大荔人遗址位于大荔县西北解放村甜水沟内,地理座标为34°52′N、109°44′E.1978年春,这个遗址首先发现了属于早期智人的大荔人头骨化石。
关键词 旧石器文化 大荔人遗址 文化发展 石制品 动物化石 文化 锤击法 更新世早期 动物群 小型石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上游新旧石器时期的文化演进
7
作者 金荣权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6-109,共4页
在淮河上游和黄淮之间,不仅有生活在距今约10万年的许昌灵井人,还有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和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的新密市李家沟文化遗址和舞阳大岗遗址。三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都属于北方猎人细石器文化,是北方猎人族群在... 在淮河上游和黄淮之间,不仅有生活在距今约10万年的许昌灵井人,还有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和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的新密市李家沟文化遗址和舞阳大岗遗址。三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都属于北方猎人细石器文化,是北方猎人族群在距今约1.8万年前后南迁而留下的文化遗存。大约在距今1.2万年猎人族群又陆续向北方回迁,淮河上游和黄河之间的细石器时代也随之结束。约在距今9000年之后,一支掌握较为先进的农业文化的先民来到中原地区,发展成为淮河上游地区著名的裴李岗——贾湖文化。从目前考古资料来看,这一地区的新旧石器之间尚存在约2000年的时间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井遗址 李家沟遗址 大岗遗址 旧石器文化 裴李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台旧石器时代古人类与文化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国强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96-102,共7页
闽台两省位于台湾海峡两岸,有着悠久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古人类学和考古学的发现证明,早在数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古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着。古人类所创造的旧石器文化,是闽台地区最古老的文化,也是闽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闽台两省位于台湾海峡两岸,有着悠久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古人类学和考古学的发现证明,早在数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古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着。古人类所创造的旧石器文化,是闽台地区最古老的文化,也是闽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继台湾发现新石器之后,1929年厦门大学林惠祥教授到台湾调查高山族(当时称为番族)时,在台北圆山发现新石器与陶片;1934年以后,林惠祥教授在福建一带又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和石器、陶片等文物;1951年,林惠祥教授在福建龙岩发现一件疑似旧石器。福建最古老旧石器,应为1989年曾五岳、尤玉桂等人发现的莲花池山遗址石器,距今4~8万年。接着应为2.5万年前的台湾“左镇人”和1.5万年前的“长滨文化”。1万年前福建的“清流人”、“东山人”、“甘棠人”是1987—1990年发现的。 闽台地区有了古人类,就必然创造出文化来。闽台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的存在,充分证明:远自4~8万年前,闽台文化就已产生,它的存在、发展,成为今日闽台文化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文化 古人类 哺乳动物化石 长滨文化 莲花池山 闽台文化 台湾海峡 更新世晚期 骨化石 牙齿化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村旧石器遗址群的黄土地层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吴文祥 刘东生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41-248,共8页
通过测量黄土的磁化率 ,并结合传统的黄土地层学研究方法 ,对丁村旧石器文化遗址群中两个典型的剖面 ,即代表丁村旧石器中期文化的 10 0地点和代表丁村旧石器早期文化的 79:0 2地点文化层上部的黄土 -古土壤序列进行划分 ,并将其结果与... 通过测量黄土的磁化率 ,并结合传统的黄土地层学研究方法 ,对丁村旧石器文化遗址群中两个典型的剖面 ,即代表丁村旧石器中期文化的 10 0地点和代表丁村旧石器早期文化的 79:0 2地点文化层上部的黄土 -古土壤序列进行划分 ,并将其结果与位于丁村附近黄土塬上的敬村黄土剖面和典型洛川黄土剖面的地层和磁化率曲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丁村 10 0地点地层上部黄土 -古土壤序列为S0 ,L1,S1;而 79:0 2地点上部的黄土 -古土壤序列则包括S0 ,L1,S1,L2 ,S2 。因此 ,丁村 10 0地点文化层的年代大于S1的形成年代即 0 13MaB .P .,79:0 2地点文化层的年代大于S2 的轨道调谐年龄 ,即 0 2 4 7MaB .P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村旧石器文化遗址群 黄土地层 磁化率 形成年代 地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匼河旧石器遗址群6056地点的地层年代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文祥 胡素芳 李虎侯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5-89,共5页
6056地点是在我国旧石器考古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匼河旧石器遗址群的一个代表性遗址,其年代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主流观点由于将遗址文化层上覆堆积巨厚的黄土层看作是"红色土",而认为文化层属于早更新世晚期或中更新世早期... 6056地点是在我国旧石器考古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匼河旧石器遗址群的一个代表性遗址,其年代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主流观点由于将遗址文化层上覆堆积巨厚的黄土层看作是"红色土",而认为文化层属于早更新世晚期或中更新世早期。在对遗址地层分析的基础上,对遗址地层进行了系统的光释光测年,结果表明该层黄土为末次冰期堆积的马兰黄土,结合对文化层的年代测定以及沉积特征的分析,认为该遗址形成年代为末次间冰期晚期,具体年代为8万年左右,这与传统上主流认识存在较大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文化 黄土层 光释光测年 匼河6056地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江上游腰市盆地的旧石器 被引量:19
11
作者 王社江 胡松梅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6-42,共7页
Four Palaeolithic sites/localities were identified from the Yaoshi Basin of the UpperDanjiang River Valley,the Shangluo region,during investigations in 1995-1999,when atotal of 870 lithic artifacts were collected.Lith... Four Palaeolithic sites/localities were identified from the Yaoshi Basin of the UpperDanjiang River Valley,the Shangluo region,during investigations in 1995-1999,when atotal of 870 lithic artifacts were collected.Lithic-stratigraphic layer bearing lithic artifacts at the 95SP03 locality belongs to the upper part of the Xiehu Form deposit,suggesting thatthe site is probably in the middle to later period of the Middle Pleistocene.This earlyPalaeolithic site is about in same time range with those found in the Luonan Basin to the east.The other sites found in the region(95SP01,95SP02,and 95SP04)were identified from the Upper Pleistoence deposit,probably affiliated with Late Palaeolithic of norther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文化 年代 丹江 阶地 为学 发现 学术界 独特 空白 分界线
全文增补中
浙江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新进展与思考 ——上马坎旧石器遗址发现始末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心喜 《文博》 2005年第2期84-89,共6页
与有文字的历史相比,旧石器时代的历史更为漫长.谁是浙江最早的祖先,他们怎样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寻求这些答案一直是专家孜孜不倦的追求.
关键词 旧石器遗址 旧石器时代文化 石制品 旧石器时代晚期 古脊椎动物 河姆渡文化 石器时代文化 定居生活 文化遗物 上山遗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石器时代遗存
13
《文博》 1997年第3期13-14,39,共3页
陕西自北而南分别为黄土高原、关中平原和秦巴山地,域内的主要水系有黄河流域的无定河、洛河、渭河、泾河和长江流域的汉江.这一地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旧石器文化的多元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使之兼具华北和华南旧石器性状的特点.在... 陕西自北而南分别为黄土高原、关中平原和秦巴山地,域内的主要水系有黄河流域的无定河、洛河、渭河、泾河和长江流域的汉江.这一地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旧石器文化的多元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使之兼具华北和华南旧石器性状的特点.在整个史前时期,受气候的波动和由此引发的生态环境以及动、植物群落的变化,也给史前文化的发展和迁徙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时代晚期 旧石器文化 旧石器时代早期 石制品 洞穴遗址 刮削器 大荔人 直立人 尖状器 石英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玛十八站新发现的旧石器 被引量:24
14
作者 魏正一 干志耿 《求是学刊》 1981年第1期118-121,共4页
关键词 呼玛 旧石器时代文化 石核 旧石器遗址 新发现 尖状器 切割器 贾兰坡 石料 天然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解放以来甘肃旧石器时代的考古 被引量:3
15
作者 谢俊义 伍德煦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3期25-29,共5页
甘肃地处亚洲腹部,平面地理位置正在祖国中心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蒙新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处。由于长期的地形剥蚀,形成纵横交错的河谷。河谷两旁,黄土堆积成台地。从地质学看,境内新生代地层发育良好,成为古代动物活动和迄今人类居住... 甘肃地处亚洲腹部,平面地理位置正在祖国中心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蒙新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处。由于长期的地形剥蚀,形成纵横交错的河谷。河谷两旁,黄土堆积成台地。从地质学看,境内新生代地层发育良好,成为古代动物活动和迄今人类居住生存的优良条件,各种动物化石和古代文化遗存埋藏丰富。然而,甘肃境内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过去虽称在酒泉发现过旧石器,但因缺乏地层关系和具体出土地点,一直未被学术界所公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时代晚期 哺乳动物化石 黄土高原 甘肃 庆阳地区 文化遗存 遗址 考古工作 旧石器时代文化 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云南新、旧石器时代界限及有关问题
16
作者 张兴永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80-82,67,共4页
本文通过云南具有代表性的旧石器遗址情况的分析,认为云南新、旧石器时代的界限应订在距今6000千年左右较妥当。以此为根据,作者对古人类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1.云南同黄河、长江流域地区相比,史前文化的发展呈不平衡性,... 本文通过云南具有代表性的旧石器遗址情况的分析,认为云南新、旧石器时代的界限应订在距今6000千年左右较妥当。以此为根据,作者对古人类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1.云南同黄河、长江流域地区相比,史前文化的发展呈不平衡性,云南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时间要晚一、二千年。2。云南新、旧石器时代之间,没有出现过中石器时代。3。迄今为止,云南出土的人工栽培的水稻化石时代较晚,云南是否能作为稻作文化起源地,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时代文化 云南 石器时代遗址 旧石器时代晚期 河姆渡遗址 旧石器遗址 起源地 史前文化 古人类 石器时代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联旧石器时代考古概述
17
作者 李卫东 《文博》 1988年第3期55-57,39,共4页
苏联旧石器时代考古经过百余年的发展,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资料,而且在进一步深入研究方面也有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近年来,西方许多考古学者都非常重视对苏联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研究,而我们在这方面却知之甚少。中苏同属欧亚大陆又为邻国,... 苏联旧石器时代考古经过百余年的发展,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资料,而且在进一步深入研究方面也有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近年来,西方许多考古学者都非常重视对苏联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研究,而我们在这方面却知之甚少。中苏同属欧亚大陆又为邻国,在研究远古文化过程中相互了解、借鉴和交流对学术发展无疑是大有裨益的。这里谨就苏联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发展与研究做以简要介绍。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发现与研究在苏联不及西欧开展的早。1871年,还是沙俄时代,丹麦考古学家伏尔索(Forco)在哥本哈根皇家北方古迹古物学会上作过一次报告,他在报告中断言:在旧石器时代几乎俄罗斯全境都是无人居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工作 远古文化 考古学者 洞穴遗址 欧亚大陆 旧石器时代晚期 古动物学 旧石器时代文化 考古学界 实验考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巩义和洛南之行浅谈砾石石器工业 被引量:6
18
作者 吕遵谔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9-37,共9页
1997年8月到9月,笔者应河南省巩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和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之邀,到巩义洪沟和洛南两处旧石器地点进行了短期考察。通过对现场地貌、地层堆积及石制品和动物化石的观察,对两处旧石器地点的内涵有了一些了解。同时对... 1997年8月到9月,笔者应河南省巩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和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之邀,到巩义洪沟和洛南两处旧石器地点进行了短期考察。通过对现场地貌、地层堆积及石制品和动物化石的观察,对两处旧石器地点的内涵有了一些了解。同时对我国的砾石石器工业,特别是汉水和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石石器工业 石制品 旧石器文化 旧石器时代晚期 旧石器时代早期 旧石器地点 洛南盆地 动物化石 中小型 中更新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流域的原始文化——西藏考古新发现及其相关问题初论 被引量:6
19
作者 霍巍 李永宪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36-144,共9页
近二十年来随着考古发现的逐年增多,西藏高原原始文化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浓烈兴趣,并正在成为考古学、民族学、历史学和藏学等领域中一项意义重大的学术课题。过去,这片高原曾被某些人视为荒脊的、不适合远古人类居... 近二十年来随着考古发现的逐年增多,西藏高原原始文化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浓烈兴趣,并正在成为考古学、民族学、历史学和藏学等领域中一项意义重大的学术课题。过去,这片高原曾被某些人视为荒脊的、不适合远古人类居住的地区,而今种种谬误之说已被越来越多的科学事实所否定。由于过去工作的种种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现 石器 原始文化 雅鲁藏布江中下游 旧石器时代文化 西藏高原 西藏考古 刮削器 相关问题 文化遗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文化的地理系统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美安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1期37-42,共6页
地理系统是指由地理诸因素的内在联系而组成的统一体。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在中国文化这个大系统(母系统)内明显存在着南北两大子系统,而南北之间在文化景观和文化生态方面又有若干子系统。本文试图探讨中国文化的地区系统和景观系统,... 地理系统是指由地理诸因素的内在联系而组成的统一体。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在中国文化这个大系统(母系统)内明显存在着南北两大子系统,而南北之间在文化景观和文化生态方面又有若干子系统。本文试图探讨中国文化的地区系统和景观系统,分析中国文化的生态系统对景观系统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系统 中国文化 遗址 文化景观 景观系统 南北差异 学派 文化源地 黄河流域 旧石器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