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欧洲旧石器时代音乐考古对我国史前音乐研究的启示
1
作者 李曼霞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4-22,共9页
本文系统总结和分析了欧洲旧石器音乐考古在史前人造发声物、音乐起源和研究方法体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讨论了我国旧石器时代音乐考古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从宏观层面上提出建立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性考古技术方法和研究体系等,是我... 本文系统总结和分析了欧洲旧石器音乐考古在史前人造发声物、音乐起源和研究方法体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讨论了我国旧石器时代音乐考古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从宏观层面上提出建立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性考古技术方法和研究体系等,是我国史前音乐研究的紧迫任务。在微观层面上提出要开展旧石器时代动物骨、角材料制作器具的音乐考古专题研究,加强旧石器器物辨识的技术和人才队伍建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时代 音乐考古 史前音乐 笛哨类 人造发声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二年来贵州古人类、旧石器的考古发现及其研究
2
作者 王海平 《贵州文史丛刊》 1987年第2期3-11,共9页
贵州地区喀斯特地貌比较发育,因此,洞穴遗址成为贵州旧石器时代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解放前,贵州的古人类、旧石器考古是一片空白。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经过考古工作者的辛勤耕耘,自1964年以来的二十二年中,在这片空白地上发现了二十... 贵州地区喀斯特地貌比较发育,因此,洞穴遗址成为贵州旧石器时代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解放前,贵州的古人类、旧石器考古是一片空白。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经过考古工作者的辛勤耕耘,自1964年以来的二十二年中,在这片空白地上发现了二十七处旧石器时代遗址或地点,挖掘到几十件人类化石。目前,贵州的古人类、旧石器考古材料已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在国内外都具有深刻的影响。本文拟对此作一简略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时代文化 古人类化石 观音洞文化 晚期智人 旧石器时代晚期 尖状器 石核 哺乳动物化石 旧石器文化 喀斯特地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石器时代中国南方砾石工业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礼堂 祝恒富 解宇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31-635,共5页
考古学发现表明,在旧石器时代,长江流域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汉水流域的鄂西北、陕南、豫西南的部分地区,珠江流域的广西左江沿岸的百色地区,存在一种以河床砾石为原料、制作粗犷、器类单一、器形偏大的原始砾石工业,这种原始砾工... 考古学发现表明,在旧石器时代,长江流域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汉水流域的鄂西北、陕南、豫西南的部分地区,珠江流域的广西左江沿岸的百色地区,存在一种以河床砾石为原料、制作粗犷、器类单一、器形偏大的原始砾石工业,这种原始砾工业与北方原始大石片工业形成鲜明的比照,它代表在我国旧石器时代的长江以南地区,客观存在着一种砾石工业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时代 中国南方 砾石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航海历史的蒙昧时期——旧石器晚期至新石器时期(公元前200世纪—公元前21世纪)
4
作者 孙光圻 《世界海运》 2011年第1期51-54,共4页
我们伟大的祖国位于亚洲东方,濒临西太平洋,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与众多的岛屿,是一个航海自然条件非常优越的大陆性兼海洋性国家。我国的航海历史极为悠久,远古航海文明的萌生可追溯至遥远的新石器时代。至少从公元前3世纪起,直到15世纪中... 我们伟大的祖国位于亚洲东方,濒临西太平洋,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与众多的岛屿,是一个航海自然条件非常优越的大陆性兼海洋性国家。我国的航海历史极为悠久,远古航海文明的萌生可追溯至遥远的新石器时代。至少从公元前3世纪起,直到15世纪中叶为止,中华民族的航海事业始终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虽然近代中国的航海事业一度中衰,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现代航海事业又迅速崛起,发展成为举世闻名的航海大国。中华民族在海洋上的非凡活动以及卓越贡献,为整个人类的航海史册留下了浩气长存的光辉篇章。从本期起,本刊特邀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孙光圻教授引领我们走进中国航海的悠远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海事业 近代中国 石器时期 历史 旧石器 晚期 大连海事大学 中华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旧石器划分依据的断代及纺器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武琼琳 于伟东 周胜 《服饰导刊》 2018年第6期4-9,共6页
新、旧石器时代的传统划分依据是"磨制"这一加工方式的出现时间,但通过现有遗址中骨针的发现,可以证明在4~2万年前人类已经掌握了"磨制"的技术。所以,即便以磨制的加工方式作为新、旧石器的划分依据,新石器的历史... 新、旧石器时代的传统划分依据是"磨制"这一加工方式的出现时间,但通过现有遗址中骨针的发现,可以证明在4~2万年前人类已经掌握了"磨制"的技术。所以,即便以磨制的加工方式作为新、旧石器的划分依据,新石器的历史依然可前推至4~3万年前。况且,磨制仅仅是实现硬工具或手执石器某一精细形态的方法之一,因此并不能作为新旧的划分依据。复合工具的使用,尤其是绳(新纺器)作为其中的重要组件,已经实现了工具新、旧的转变,可追溯到距今近30万年前,而复合工具的使用远比磨制的加工方式复杂的多。因此,石器的新旧转变应是单一石器向组复合石器的转变,即非手执工具的使用,也就是说新旧工具的转变,应该发生在距今40~30万年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器 旧石器 新纺器 复合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县大洞旧石器遗址的新发现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军 张汉刚 斯信强 《贵州文史丛刊》 1993年第6期1-6,共6页
盘县大洞是一个巨大的溶洞,原称十里坪大洞。面积8000平方米,文化遗物、遗迹和动物化石布满整个洞的前厅,是遗址的主要所在。对于此洞,成书于清光绪十五年的《普安直隶厅志》曾有过记述:“悬岩峭壁间一洞中开,可二三十丈,光明宏阔,无幽... 盘县大洞是一个巨大的溶洞,原称十里坪大洞。面积8000平方米,文化遗物、遗迹和动物化石布满整个洞的前厅,是遗址的主要所在。对于此洞,成书于清光绪十五年的《普安直隶厅志》曾有过记述:“悬岩峭壁间一洞中开,可二三十丈,光明宏阔,无幽暗之苦。地平坦,中建佛寺三间。由寺房盘曲而上,一石乳高耸而顶平,上建观音阁。折而下,石壁迫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遗址 大洞遗址 盘县大洞 文化遗物 石制品 直隶厅 石核 十里坪 洞穴遗址 发掘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遗址的空间分布、类型及其自然环境背景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鹏卜 王妙发 《历史地理研究》 CSSCI 2023年第3期99-114,157,158,共18页
对东北地区229处旧石器时代遗址的时空变化和类型分析发现:早期遗址稀疏分布于千山山麓地带和松嫩平原东部地区,约57.1%的遗址所在海拔低于200米,类型主要为山地丘陵型和岗丘台地型;中期遗址集中分布于东部山地的中小河流两岸,约58.8%位... 对东北地区229处旧石器时代遗址的时空变化和类型分析发现:早期遗址稀疏分布于千山山麓地带和松嫩平原东部地区,约57.1%的遗址所在海拔低于200米,类型主要为山地丘陵型和岗丘台地型;中期遗址集中分布于东部山地的中小河流两岸,约58.8%位于200—400米区域,主要为河谷阶地型;晚期遗址拓展至半个东北地区,在嫩江中下游、辽河下游、千山山麓地带、牡丹江下游、穆棱河上游、布尔哈通河流域、绥芬河流域等地区密集分布,约49.4%数量在200—400米区域,主要为河谷阶地型,少数为岗丘台地型和山地丘陵型。遗址分布总体由东南部向西北部、低海拔向高海拔逐渐拓展,这一变化可能是人类通过革新石器技术、保持高流动性、改变狩猎方式、强化资源利用等多样化策略以适应气候环境变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旧石器时代遗址 空间分布 类型 自然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晋地区旧石器时期的生产工具 被引量:1
8
作者 胡泽学 《当代农机》 2011年第2期62-63,共2页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华夏文明的摇篮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和游牧文化交融最直接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山西的农业生产至少有8000余年的悠久历史。纵观山西农业的发展历史,人们可以感受到山西农业的久远与悠长。
关键词 生产工具 旧石器 农业生产 中华民族 农耕文明 发展历史 文化交融 山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旧石器时代欧洲女神崇拜的传播
9
作者 穆丽芳 《美与时代(城市)》 2014年第5期109-110,共2页
奥地利的维林多夫的维纳斯女神像是旧石器时代女神宗教文化的典型,她与整个旧石器时代宗教女神崇拜的艺术表达方式有着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旧石器时代女冲崇拜这一文明的起源与传播在世界范围内是有一定的分布关系,这一女神文明经久不... 奥地利的维林多夫的维纳斯女神像是旧石器时代女神宗教文化的典型,她与整个旧石器时代宗教女神崇拜的艺术表达方式有着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旧石器时代女冲崇拜这一文明的起源与传播在世界范围内是有一定的分布关系,这一女神文明经久不衰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原因、意义与影响,是刚为这一文明有全世界宗教信仰的广泛性与统一性,因而欧洲维林多夫的维纳斯女神像有“原始宗教”雏形的特点,欧洲也是整个女神文明的发源与传播的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时代 女神崇拜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石器时代晚期洞窟壁画风格特征及形成原因
10
作者 常宁生 刘汝醴(指导) 《艺苑(美术版)》 1987年第4期24-29,共6页
考古分期与地理分布:1868年法国考古学家莫尔蒂耶(G·de Mortillet)用考古学方法将欧洲旧石器时代文化分为舍利、阿舍利、莫斯特、奥瑞纳、梭鲁特和马格德林六个文化期,前两个文化期属旧石器时代早期,其年代约为:舍利文化期(Chellea... 考古分期与地理分布:1868年法国考古学家莫尔蒂耶(G·de Mortillet)用考古学方法将欧洲旧石器时代文化分为舍利、阿舍利、莫斯特、奥瑞纳、梭鲁特和马格德林六个文化期,前两个文化期属旧石器时代早期,其年代约为:舍利文化期(Chellean距今约3500000一500000年),阿舍利文化期(Aeheulean距今约1000000一10000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画 写实风格 奥瑞纳文化 巫术观念 风格特征 马格德林文化 动物形象 洞窟 旧石器时代晚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物·文明·事典 旧石器时代
11
作者 张子平 《肉类研究》 2009年第6期2-2,共1页
旧石器时代在考古学上是以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文明发展阶段,一般认为这段时期在距今约250-1万年前,那时的人类祖先主要以采摘和狞猎为生。距今400-100万年前,在东非地区活跃着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这些物种中进化出新的... 旧石器时代在考古学上是以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文明发展阶段,一般认为这段时期在距今约250-1万年前,那时的人类祖先主要以采摘和狞猎为生。距今400-100万年前,在东非地区活跃着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这些物种中进化出新的更高智力水平的原始人类(The Hominids),这些新的种类属于人属(Homo)—人类的祖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时代 人类文明 人类祖先 南方古猿 东非地区 原始人类 智力水平 考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栾川人的旧石器之梦
12
作者 李作献 《美与时代(城市)》 2013年第9期16-16,共1页
美丽 全景 栾川
关键词 栾川人 旧石器 全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古代文化与矿业开发之旧石器时代
13
作者 张宇(文/图) 《自然资源科普与文化》 2022年第3期54-59,共6页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河南省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本系列文章以矿业发展为线索,回顾河南省古代文明的发展,从矿产地质的角度回看河南省灿烂的古代文明。了解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河南省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本系列文章以矿业发展为线索,回顾河南省古代文明的发展,从矿产地质的角度回看河南省灿烂的古代文明。了解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发展 古代文明 矿产地质 矿业开发 中国古代历史 旧石器时代 中国史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和内蒙古呼盟的旧石器晚期骨制工具
14
作者 游寿 于莲英 《北方论丛》 1980年第1期94-97,F0003,共5页
原始时代的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大多数是用石制工具,所以称石器时代,但后来从犬量出土文物证明却不尽然。如近水的原始人类,从水中捞到蚌贝,便以为蚌刀,以取水饮器,以为耕地挖土工具,从青铜时代文字来领会原始人利用蚌壳的情形... 原始时代的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大多数是用石制工具,所以称石器时代,但后来从犬量出土文物证明却不尽然。如近水的原始人类,从水中捞到蚌贝,便以为蚌刀,以取水饮器,以为耕地挖土工具,从青铜时代文字来领会原始人利用蚌壳的情形,如辰字,是象一个蚌壳人手持着挖土形,因为农耕必定从早辰开始,因之以辰为早辰之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晚期 工具 黑龙江省 内蒙古 呼盟 原始人类 原始时代 生产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器时代首服文化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田宝华 李俞霏 《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605-609,共5页
通过大量的考古资料,研究了中国古代首服在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的不同形制,分析了当时佩带首服的原因,让人们对中国古代首服早期的发展有进一步的了解.
关键词 中国古代 首服 文化 旧石器时代 石器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考古学视野中的湖南新石器时期音乐文化
16
作者 柳青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4-145,共2页
原始社会是人类的第一个社会形态。学界一般将原始社会历史阶段主要划分为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两大历史文化阶段。
关键词 石器时期 音乐考古学 音乐文化 湖南 原始社会 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 社会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新石器与新石器时代 被引量:3
17
作者 宋先世 《贵州文史丛刊》 1992年第1期27-31,69,共6页
作为人类物质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新石器时代经历了数千年的历程,上异于旧石器时代的蒙昧,下别于青铜时代的文明,是人类社会挣脱原始状态走向文明时代的重要转折时期,研究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对新石器时代的探讨显然必不可缺。
关键词 青铜时代 石器文化 重要转折时期 人类社会 旧石器时代文化 文化发展过程 青铜文化 文化面貌 战国晚期 田野考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经济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合荣 《贵州文史丛刊》 1996年第2期25-30,共6页
关键词 贵州高原 青铜时代 旧石器时代早期 石器 动物化石 文化遗址 农作物 人类群体 农业生产 野生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器时代的非石质农具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昕 《古今农业》 2001年第3期5-14,共10页
新石器时代,所用的农具多为石器。但其他材质的农具也占很大比重,特别是木、骨、蚌质农具,不仅数量大,而且种类多,对原始农业的作用是不可轻视的。这里对这三类农具,再作以简要综述。 一、石器时代的木质农具 提起木质农具,最应引以为... 新石器时代,所用的农具多为石器。但其他材质的农具也占很大比重,特别是木、骨、蚌质农具,不仅数量大,而且种类多,对原始农业的作用是不可轻视的。这里对这三类农具,再作以简要综述。 一、石器时代的木质农具 提起木质农具,最应引以为荣的就是由尖木棒发展而成的最古老的原始农具“耒”。在农业历史上,耒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崇高的。《国语·鲁语》中记述了这样一段近乎神话的故事:“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日柱,能植百谷百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考古 河姆渡遗址 石器时代早期 木农具 原始农业 文化遗址 鹤嘴锄 石器时代遗址 木质 旧石器时代晚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高原的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被引量:1
20
作者 康健文 《贵州文史丛刊》 1984年第1期71-79,共9页
崇山峻岭的贵州高原,地处祖国西南一隅,历史上经济文化的发展较为落后,过去人们认为贵州原始社会“无古可考”。解放前,在贵州地区从未进行过科学的文物考古工作。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贵州省建立了文物考古机构,在国家... 崇山峻岭的贵州高原,地处祖国西南一隅,历史上经济文化的发展较为落后,过去人们认为贵州原始社会“无古可考”。解放前,在贵州地区从未进行过科学的文物考古工作。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贵州省建立了文物考古机构,在国家有关研究部门的支持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今天,贵州旧石器时代的考古工作,已处于全国的前列;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工作,也逐渐打开了局面。大量确凿的考古发掘资料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器时代文化 考古工作 贵州高原 人类化石 考古发掘资料 贵州省博物馆 猫猫洞 旧石器时代晚期 尖状器 文化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