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旧海关出版物与近代中国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吴松弟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1-146,共6页
中国旧海关出版物由七大系列和系列外指数构成,具有系统、科学、丰富准确的特点,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资料宝库。但由于时代的局限,其统计、报告和专书中仍存在一些缺陷,谨慎地利用方能发挥其独到的学术价值。最近中国旧海关出版物大规模... 中国旧海关出版物由七大系列和系列外指数构成,具有系统、科学、丰富准确的特点,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资料宝库。但由于时代的局限,其统计、报告和专书中仍存在一些缺陷,谨慎地利用方能发挥其独到的学术价值。最近中国旧海关出版物大规模的整理出版,将在诸多方面极大地推动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海关 出版物 近代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旧海关史料在近代外贸史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莹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9-77,共9页
中国旧海关史料是研究近代外贸史的重要资料。受社会环境和学术环境的影响,各个阶段研究主题和侧重点不同。20世纪上半叶,学术界注重对海关贸易统计方法和国际贸易平衡等现实经济问题的探讨;20世纪下半叶,近代中国贸易发展动力、对外贸... 中国旧海关史料是研究近代外贸史的重要资料。受社会环境和学术环境的影响,各个阶段研究主题和侧重点不同。20世纪上半叶,学术界注重对海关贸易统计方法和国际贸易平衡等现实经济问题的探讨;20世纪下半叶,近代中国贸易发展动力、对外贸易与市场化和工业化关系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进入21世纪,《中国旧海关史料》等一系列海关资料的整理与出版使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得以在宏观框架下立体、多角度地呈现,港口—腹地关系、港口格局演变、双边贸易关系和大宗商品进出口贸易成为研究的重点。在研究方法上,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应用,使近代外贸史的研究结论更为精确、严密和简洁。利用旧海关史料研究近代外贸史,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采取审慎的态度,考订、修正贸易统计数据;放宽研究视野,拓展研究主题;加快旧海关史料数据库的建设,多层次、立体化地构建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宏观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旧海关史料 对外贸易史 统计学方法 计量经济学方法 量化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旧海关史料》中民国时期进口西装面辅料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宫 张竞琼 《服装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156-163,共8页
以《中国旧海关史料》为研究基础,对民国时期西装面辅料进口数量、来源国家以及所到关口进行统计与分析。用数据与图表直观说明进口西装面辅料的变化趋势;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与战争环境,分析国产与进口西装面辅料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同... 以《中国旧海关史料》为研究基础,对民国时期西装面辅料进口数量、来源国家以及所到关口进行统计与分析。用数据与图表直观说明进口西装面辅料的变化趋势;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与战争环境,分析国产与进口西装面辅料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同时结合区域地理背景,对所到达关口城市的相关数据与周边关系进行研究。该研究结果为近代中外服装关系史上“西风东渐”现象的研究提供了确切的数据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海关 史料 西装材料 民国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未刊中国旧海关史料》的出版评述
4
作者 马跃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9-81,共3页
《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未刊中国旧海关史料》以近代中国海关内部出版物为主要内容,分为统计、特种、杂项、关务、官署、总署和邮政七大系列。该套丛书进一步充实了近代海关研究的原始档案,资料详实,编辑合理,对于研究近代中国海关史、... 《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未刊中国旧海关史料》以近代中国海关内部出版物为主要内容,分为统计、特种、杂项、关务、官署、总署和邮政七大系列。该套丛书进一步充实了近代海关研究的原始档案,资料详实,编辑合理,对于研究近代中国海关史、近代中国经济史、中外关系史和近代中国社会史来说,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佛大学图书馆藏 中国旧海关史料 学术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上海与朝鲜的海上贸易(1883-1904) 被引量:7
5
作者 刘畅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9-68,共10页
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的缔结不仅为中国商人进入朝鲜提供了政治保障,而且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从传统的"宗藩朝贡体制"向"近代条约体制"过渡。受中日甲午战争等国际局势影响,上海的对朝鲜贸易虽然有所波动,但整体... 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的缔结不仅为中国商人进入朝鲜提供了政治保障,而且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从传统的"宗藩朝贡体制"向"近代条约体制"过渡。受中日甲午战争等国际局势影响,上海的对朝鲜贸易虽然有所波动,但整体上呈快速增长态势,这主要得益于双边贸易具备了货源、市场、航运和商人网络等方面的条件。上海对朝鲜贸易的两大特点是上海腹地资源的出口和洋货的转口。大量物资从上海流向朝鲜,使上海的贸易顺差一直处于高位,朝鲜金银的大量流入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朝鲜的贸易赤字,不受海关监管的中朝陆路贸易和红参的走私也起到了一定的弥补作用。在近代转换期,上海与朝鲜的海上贸易使相对封闭的朝鲜对接了中国的贸易网络,从而间接地融入世界贸易体系;上海则获得了朝鲜的金银,也使中国商人具备了在朝鲜市场上与日本商人竞争的能力,上海与朝鲜贸易的兴衰也折射出转换期中朝关系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旧海关史料》 中朝贸易 开港 上海 洋货转口 金银流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1843—1949)上海菌业的历史回顾(续前)
6
作者 刘遐 《食用菌》 2020年第5期76-78,共3页
上海在我国食用菌产业的近代演进中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上海港的开埠崛起,极大地推进了菌类货品的进出口贸易和埠际流通发展;沪界人口数的激增和餐饮业的繁荣,催生了国内最大的菌类消费市场;在申城倡设的“农学会”,扮演了传播东西方... 上海在我国食用菌产业的近代演进中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上海港的开埠崛起,极大地推进了菌类货品的进出口贸易和埠际流通发展;沪界人口数的激增和餐饮业的繁荣,催生了国内最大的菌类消费市场;在申城倡设的“农学会”,扮演了传播东西方先进农业技术知识的重要角色;魔都早期创办的一批蘑菇农场,开了我国新法栽培的风气之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上海菌业 旧海关贸易统计 餐饮带动 传播近代农学 新法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1843-1949)上海菌业的历史回顾
7
作者 刘遐 《食用菌》 2020年第4期85-86,共2页
上海在我国食用菌产业的近代演进中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上海港的开埠崛起,极大地推进了菌类货品的进出口贸易和埠际流通发展;沪界人口数的激增和餐饮业的繁荣,催生了国内最大的菌类消费市场;在申城倡设的"农学会",扮演了传... 上海在我国食用菌产业的近代演进中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上海港的开埠崛起,极大地推进了菌类货品的进出口贸易和埠际流通发展;沪界人口数的激增和餐饮业的繁荣,催生了国内最大的菌类消费市场;在申城倡设的"农学会",扮演了传播东西方先进农业技术知识的重要角色;魔都早期创办的一批蘑菇农场,开了我国新法栽培的风气之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上海菌业 旧海关贸易统计 餐饮带动 传播近代农学 新法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