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国文学史(1912-1949)”的概念辨析与理论整合——兼谈旧体诗文怎样入史 被引量:1
1
作者 魏泉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43,共5页
"民国文学史"这一概念的提出,是承继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反思与"重写"的学术思路而来。在讨论这一文学史概念的可能性时,我们需要重新反思近百年来现代文学史叙事背后的一系列带有价值坐标的思维定势,如以新旧论优... "民国文学史"这一概念的提出,是承继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反思与"重写"的学术思路而来。在讨论这一文学史概念的可能性时,我们需要重新反思近百年来现代文学史叙事背后的一系列带有价值坐标的思维定势,如以新旧论优劣、以雅俗论优劣、以文白论优劣、以中西论优劣等等。文学史写作,决定其对文学思潮、作家作品的选择、叙述与评判的,是其背后对整个文学史体系的理论建构。因此,想要突破现代文学史的写作框架,重建"民国文学史"叙事的宏观图景,应该考虑从更系统、更理论化的层面上,引入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以及学术史研究关于政治史、消费文化、学术场域等相关的研究,关注其与文学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才能更好地呈现民国时期包括旧体诗文在内的文学生态原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学史 旧体诗文 现代 理论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会稽山下之平民”到“日出国中之游子”——周作人日记所录鲁迅早期(1898-1902)著述论析
2
作者 李林荣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15,26,共12页
写于1898年至1902年的十余题旧体诗文或句段,构成了鲁迅全部存世著述的前奏部分。它们得以留存,皆因周作人在自己日记中的及时抄录和用心收辑。细致梳理这些诗文句段所牵连的周氏兄弟早年切磋笔墨、诗文唱和印迹,可以发现,其中隐含着先... 写于1898年至1902年的十余题旧体诗文或句段,构成了鲁迅全部存世著述的前奏部分。它们得以留存,皆因周作人在自己日记中的及时抄录和用心收辑。细致梳理这些诗文句段所牵连的周氏兄弟早年切磋笔墨、诗文唱和印迹,可以发现,其中隐含着先后走出家族台门、闯荡异地异国的兄弟两人声气相求而又彼此激发的思想感情迁延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早期著述 周作人日记 《柑酒听鹂笔记》 旧体诗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