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最终产值包涵着各个生产阶段的固定资产折旧价值,并不存在重复计算问题
1
作者 佟哲晖 《财经问题研究》 1980年第3期73-73,共1页
吉林市白山水电广生产筹备处赵维德同志来信说:“原材料(指以中间产品为原材料的生产部门的原材料,非指最初原材料)和固定资产的区别,在于原材料的价值是一次转移到产品价值中去,构成产品价值的一部分,而固定资产的价值是分次的转移到... 吉林市白山水电广生产筹备处赵维德同志来信说:“原材料(指以中间产品为原材料的生产部门的原材料,非指最初原材料)和固定资产的区别,在于原材料的价值是一次转移到产品价值中去,构成产品价值的一部分,而固定资产的价值是分次的转移到产品价值中去,构成产品价值的一部分。但从价值构成的角度看,两者都是转移价值,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可是,《论社会最终产值指标》一文,把原材料看作是转移价值的重复计算,这一点我理解,而把固定资产折旧看作是追加价值,我怎样也理解不了。望给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资产折 原材料价 最终产值 生产阶段 产品价值 转移价值 计算问题 旧价值 价值构成 中间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科技条件下的价值产品
2
作者 袭著臣 《经济问题》 1987年第4期24-27,共4页
本文分析的前提条件是,所分析的商品价值只包括抽象劳动创造的新价值,撇开了具体劳动转移的旧价值。 一、体力原子与智力原子 价值规律表明,人类耗费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撇开转移的旧价值,价值产品完全由耗费的活劳动构... 本文分析的前提条件是,所分析的商品价值只包括抽象劳动创造的新价值,撇开了具体劳动转移的旧价值。 一、体力原子与智力原子 价值规律表明,人类耗费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撇开转移的旧价值,价值产品完全由耗费的活劳动构成。马克思说:“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就是说,形成价值产品的人类劳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产品 体力劳动 脑力劳动者 商品价值 旧价值 马克思 前提条件 劳动力 复杂劳动 抽象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旧”之间的误区——“五四”新文化运动伦理策略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杜素娟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4-148,共5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伦理策略集中体现为"新、旧"二元对立伦理价值体系的建立,以及由此派生出的"批判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在这一伦理策略中,隐含着对于进化论的功利化误读。其结果不仅造成传统伦理...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伦理策略集中体现为"新、旧"二元对立伦理价值体系的建立,以及由此派生出的"批判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在这一伦理策略中,隐含着对于进化论的功利化误读。其结果不仅造成传统伦理资源没能被很好地整理、反思和继承,更使得新的伦理倡导充满内部悖论和尴尬,导致道德虚无与伦理茫然。相比于"新"与"旧"这样一组冲突色彩明显的概念,"绝对"和"相对"更容易展开思想谱系之间的互动与争鸣,西方曾借此命题,实现伦理从传统向现代的自然转变。"五四"时期,我们也一度获得这一思考途径的契机,但由于功利性的考虑,这组概念最终在新文化运动中一闪而过,留下诸多理论和实践的遗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伦理策略 “新”与“”二元对立价值体系 绝对伦理与相对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