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泾河柔远川与合水川流域降水强度趋势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翠萍 李小平 +1 位作者 陈真 蒙雅雯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2-130,共9页
开展降水强度趋势变化研究对提高防洪减灾和水资源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柔远川1980-2017年9个雨量站与合水川1981-2017年10个雨量站的日降水量和小时降水量实测资料,采用MK趋势检验法,分析了最大1 h降水强度(I_(h))、最大1 d降水... 开展降水强度趋势变化研究对提高防洪减灾和水资源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柔远川1980-2017年9个雨量站与合水川1981-2017年10个雨量站的日降水量和小时降水量实测资料,采用MK趋势检验法,分析了最大1 h降水强度(I_(h))、最大1 d降水强度(I_(d))及分级降水强度趋势变化特征。空间上,柔远川与合水川各站I_(h)、I_(d)空间分布差异均较大,I_(h)的空间变差系数均大于I_(d),但合水川I_(h)、I_(d)的空间变差系数均大于柔远川;时间上,柔远川、合水川I_(d)的空间变差系数分别呈显著增大与减小趋势(α=0.05),增大与减小幅度分别为0.018/10 a与0.039/10 a;柔远川I_(d)极值呈显著性增大趋势,增大幅度为7.68 mm/(d·10 a);柔远川分级降水强度变化不显著,合水川中雨与大雨的降水强度呈显著增加趋势,增加幅度为0.61 mm/(d·10 a)和1.29 mm/(d·10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强度 降水分级 最大日降水强度 最大小时降水强度 柔远川 合水川 泾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低涡的月际变化及其日降水分布统计特征 被引量:33
2
作者 李超 李跃清 蒋兴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91-1203,共13页
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和全国824个气象基准站的日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1983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发生在四川盆地的低涡天气过程及其降水特征,结果表明:盆地涡初生位置主要位于盆地的西南部和东北部,盆地涡夏季出现最多,冬季出... 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和全国824个气象基准站的日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1983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发生在四川盆地的低涡天气过程及其降水特征,结果表明:盆地涡初生位置主要位于盆地的西南部和东北部,盆地涡夏季出现最多,冬季出现最少,其中初生位置位于盆地西南部的低涡7月出现最多,12月和1月出现最少;位于东北部的低涡6月出现最多,1月出现最少;盆地涡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西南型盆地涡3-10月夜晚发生概率均大于白天,其他月份低涡夜发性不明显,而东北型盆地涡只在5-9月期间夜晚发生概率大于白天,其他月份低涡夜发性不明显;盆地涡生命史与对流程度具有相关性,对流发展有利于盆地涡长时间维持,然而,夏季西南型盆地涡即使对流没向上发展也能长时间维持;盆地涡夏季移出最多,尤其以7、8月最明显,冬季移出最少,7月前以偏东路径为主,7月后以东北路径为主;盆地涡频数的月际变化与川西高原西南涡源地的风场扰动移出有密切联系,九龙地区夏季风场扰动移出活跃,冬季移出不活跃。小金地区春季风场扰动移出活跃,冬季移出不活跃。九龙地区风场扰动移出对盆地涡频数的月际变化贡献明显,小金地区风场扰动移出对盆地涡频数的月际变化贡献不明显;夏半年(5-10月)西南型盆地涡和东北型盆地涡引起的日降水区域分布的月际变化特征不同,前者的日降水最大值中心随月份先由盆地东北部向西南部移动,之后再由盆地西南部向东北部折回,后者的日降水最大值中心会一直稳定维持在盆地的东北部达州地区。东北型盆地涡虽然出现频次低,但各月的日降水强度要远大于西南型盆地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涡 四川盆地涡 日降水强度 时空分布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