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55—2022年天门市气温日较差变化特征、影响因子及与水稻生长的关系
1
作者 帅文卫 葛姝玉 +2 位作者 刘伟 吴梓瑞 曾静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6期99-104,128,共7页
利用1955—2022年天门市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数据,对天门市气温日较差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55—2022年天门市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为8.2℃,整体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142℃/10年;各季节平均气温... 利用1955—2022年天门市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数据,对天门市气温日较差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55—2022年天门市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为8.2℃,整体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142℃/10年;各季节平均气温日较差中,春季表现为缓慢上升趋势,夏秋冬三季均表现为下降趋势,且冬季下降幅度最明显;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在1970年发生突变,表现为先显著减少后缓慢增加,并在1955—2022年中有2年的高频振荡周期和19年的低频振荡周期;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与日照时数表现为正相关,与降水量、平均水汽压、平均相对湿度以及总云量均表现为负相关,各气象要素通过影响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使气温日较差发生变化;天门市8月平均气温日较差与水稻产量呈正相关,年平均气温日较差整体表现为显著的下降趋势,对水稻的品质和口感品质不利,但有利于水稻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日较差 变化特征 影响因子 水稻生长 天门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最低气温及气温日较差对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响
2
作者 杨杨 訾倩倩 +2 位作者 周宁 马晓璐 马盼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00-307,共8页
为研究兰州市日最低气温(T_(min))与气温日较差(DTR)对当地消化系统疾病入院的影响,利用Spearman相关系数定性分析兰州市2016年3月至2021年5月消化道病患病人数与同期气象要素关系,通过广义相加模型和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定量分析T_(min)... 为研究兰州市日最低气温(T_(min))与气温日较差(DTR)对当地消化系统疾病入院的影响,利用Spearman相关系数定性分析兰州市2016年3月至2021年5月消化道病患病人数与同期气象要素关系,通过广义相加模型和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定量分析T_(min)、DTR对患病人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夏半年T_(min)适中偏低(6℃~11℃)时相关疾病风险升高(T_(min)=10.3℃,RR=1.215,95%CI:1.118~1.319,RR表示相对危险度,95%CI表示95%置信区间),且累积滞后风险突出、高于该阶段极端低温影响;极低T_(min)与偏大DTR共存时,综合效应可显著增加入院风险。(2)冬半年低温(T_(min)<-10℃)仅产生弱影响;T_(min)偏高(>5℃)时对入院当日危险度的影响较大(T_(min)=9℃,RR=1.28,95%CI:1.11~1.48),且与剧烈的日内温差(DTR>20℃)共存时入院风险最高,上述情形多见于秋冬过渡时期。简言之,年内不同阶段气温对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响差异明显,气温变幅大亦可增加消化道脆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疾病 最低气温 气温日较差 协同效应 半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淮梅雨期气温日较差异常及其环流背景分析
3
作者 李如琦 王谦谦 毛文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6期16040-16044,共5页
利用1951-2001年江淮地区109个台站的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对江淮地区气温日较差变化趋势的气候特征及其环流背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淮地区梅雨期的气温日较差可划分为南、北、西3个气候区域,各个区域的气温日较差呈现出明显或... 利用1951-2001年江淮地区109个台站的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对江淮地区气温日较差变化趋势的气候特征及其环流背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淮地区梅雨期的气温日较差可划分为南、北、西3个气候区域,各个区域的气温日较差呈现出明显或不明显的减小趋势,北区的减小趋势最为明显;江淮特别是江淮南区气温日较差的异常与江淮地区梅雨期的降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以江淮南区梅雨期气温日较差为代表分析其异常与环流背景的相关关系,发现季风环流、南亚高压加强(减弱),副高减弱(增强),低层暖(冷)平流加强,空气柱厚度增加(减小),使江淮南区降水减少(增多),利于气温日较差偏大(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期 气温日较差 气候特征 环流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辽地区近51年平均最高、低温及日较差变化分析
4
作者 高荣 《现代农业》 2014年第6期100-101,共2页
文章利用通辽市9个台站近51年的气温资料,分析平均最高、平均最低气温及日较差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通辽市平均最高、平均最低气温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后者升温率显著大于前者升温率;日较差呈下降趋势,三者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平均最... 文章利用通辽市9个台站近51年的气温资料,分析平均最高、平均最低气温及日较差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通辽市平均最高、平均最低气温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后者升温率显著大于前者升温率;日较差呈下降趋势,三者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在1988年发生了突变,日较差序列在1984年发生了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日较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寿光市近56年气温日较差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徐桂华 高学芹 袁静 《农学学报》 2016年第9期52-56,共5页
为了揭示寿光市气温日较差的演变规律和特征,根据寿光市1959—2014年逐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利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Mann-Kendall和信噪比等方法,对寿光市近56年的气温日较差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寿光市年平均气... 为了揭示寿光市气温日较差的演变规律和特征,根据寿光市1959—2014年逐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利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Mann-Kendall和信噪比等方法,对寿光市近56年的气温日较差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寿光市年平均气温日较差总体呈显著变小趋势,平均每10年降低0.38℃。寿光市气温日较差的年代际最大值出现在1960s,最小值出现在2000s。四季以春季日较差最大,夏季最小,各季气温日较差均呈显著变小趋势,冬季变化趋势最为显著,夏季变化幅度最小。全年各月气温日较差5月最大,8月最小,均呈减小趋势,5月减小幅度最大。年气温日较差变小的显著突变发生在1998年,春、夏、秋、冬4个季气温日较差距平由正转负的转折年分别为1981年、1988年、1993年、1992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日较差 突变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0—2014年云南省气温日较差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8
6
作者 曹言 王杰 +1 位作者 柴素盈 戚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0-108,共9页
利用1970—2014年云南省30个气象站最高、最低气温、年平均气温、降雨量、平均风速、日照时数、相对湿度等逐日观测资料,通过M-K趋势法和小波分析法研究了云南省各区气温日较差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气温日较差(Diurnal temperature r... 利用1970—2014年云南省30个气象站最高、最低气温、年平均气温、降雨量、平均风速、日照时数、相对湿度等逐日观测资料,通过M-K趋势法和小波分析法研究了云南省各区气温日较差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气温日较差(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即DTR)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970—2014年云南省年平均、春季、夏季和冬季DTR整体呈减少趋势,其中滇中减少幅度均是最大,分别减小了0.153 0,0.374 3,0.146 2,0.294 7℃/10a,秋季DTR整体呈上升趋势,滇西北上升幅度最大,为0.188 0℃/10a,同时云南各区DTR普遍存在28a左右的强震荡周期。DTR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区,DTR低值区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和西部;年平均、春季、秋季和冬季DTR减小幅度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南部和西部,上升幅度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西北部和滇中北部,夏季DTR减少幅度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西北部,上升幅度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部。云南省中东部DTR主要受平均气温和ET0影响,西部DTR则主要受降雨量和ET0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日较差 气象因子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港地区气温日较差特征分析
7
作者 周幼婵 王传辉 周顺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1期10970-10973,共4页
[目的]分析1960~2009年贵港地区气温日较差的演变趋势。[方法]利用贵港地区1960~2009年来具有连续完整记录的3个气象台站的平均气温、日最高和最低气温等资料,对该地区气温日较差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该地区气温日较差的演变趋势。... [目的]分析1960~2009年贵港地区气温日较差的演变趋势。[方法]利用贵港地区1960~2009年来具有连续完整记录的3个气象台站的平均气温、日最高和最低气温等资料,对该地区气温日较差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该地区气温日较差的演变趋势。[结果]年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最高气温上升幅度小于最低气温,气温日较差呈减小趋势;夏秋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春季,各月变化呈单峰单谷型;气温日较差空间变化倾向值形成以北回归线为中心向两侧逐渐减小趋势;远离北回归线的台站极端日较差减小幅度最大,显著性强;靠近北回归线的台站极端日较差减小幅度较小,甚至呈弱增加趋势,但显著性水平不高。不同因子对日较差影响不同,日照与日较差正相关显著,总云量、相对湿度和降水量与日较差负相关显著,而与平均风速相关性不显著。[结论]该研究为了解贵港地区气候变化规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港地区 气温日较差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尖扎地区最高·最低气温及日较差变化
8
作者 郑志红 王振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期867-869,928,共4页
利用1960~2007年尖扎气温资料,对尖扎年、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及日较差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8年尖扎年平均气温与全省基本一致,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4℃/10a,其中冬季气温变暖最明显,... 利用1960~2007年尖扎气温资料,对尖扎年、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及日较差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8年尖扎年平均气温与全省基本一致,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4℃/10a,其中冬季气温变暖最明显,秋季次之;平均最高气温较最低气温升幅大,这种特点在秋季和夏季最为明显;日较差也呈上升趋势,尤其是秋季最为显著。最高气温的升高是年平均日较差变化呈增加趋势最主要的原因,即年平均日较差变大是以最高温度增加幅度大于最低温度变暖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气温变化 日较差 尖扎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温日较差对甘蔗蔗糖分的影响评估 被引量:8
9
作者 匡昭敏 欧钊荣 +3 位作者 李莉 陈冬宇 李政 刘志平 《甘蔗糖业》 2022年第3期24-29,共6页
为更科学精准地评估和预测甘蔗蔗糖分,提高蔗糖产量预报的准确率,本文结合无雨日数、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象数据,主要对2007~2021年广西32个甘蔗主产县(市、区)气象站历年9~11月、12月~翌年2月气温日较差对相应榨季广西平均蔗糖分的影... 为更科学精准地评估和预测甘蔗蔗糖分,提高蔗糖产量预报的准确率,本文结合无雨日数、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象数据,主要对2007~2021年广西32个甘蔗主产县(市、区)气象站历年9~11月、12月~翌年2月气温日较差对相应榨季广西平均蔗糖分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①甘蔗蔗糖分转化积累关键期(9~11月)气温日较差大利于蔗糖分转化积累;②可基于9~11月气温日较差并结合未来降雨、光照等气象要素开展榨季甘蔗蔗糖分转化积累影响预估和蔗糖分预报。研究结果能为保障我国食糖安全以及糖企生产管理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日较差 甘蔗 蔗糖分 气象影响评估 蔗糖分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7年黔西南最高最低气温及气温日较差变化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腹广 张伟 +2 位作者 凌明 蒋若敏 徐啟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7期222-224,共3页
利用黔西南8个台站1981—2017年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资料,采用一元回归分析和Mann-Kend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近37年黔西南气温序列变化进行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近37年来黔西南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年际变化明显,平均最高、最低气... 利用黔西南8个台站1981—2017年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资料,采用一元回归分析和Mann-Kend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近37年黔西南气温序列变化进行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近37年来黔西南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年际变化明显,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气温日较差变化较小;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四季均呈增温趋势,其中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增温幅度春季最明显;黔西南平均最高气温在2001年发生突变,2005年以后上升趋势明显;平均最低气温在2009年发生突变,2011年以后上升趋势明显;气温日较差在1986年发生突变,37年间上升趋势不明显;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明显升高和气温日较差的较小变化可能是产生温室效应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气温日较差 变化特征 黔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日较差K均值聚类的逐时温度预报 被引量:2
11
作者 陶倩 赵振宇 +1 位作者 张青珍 刘东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7期3027-3028,共2页
采用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将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气象局观测站2006~2012年1月的气温日较差进行分类,以不同的气温日较差分型代表不同的天气状况,并统计了相应分型下的逐小时温度变化幅度,在此基础上对未来逐时温度做出客观预报。实况证明该... 采用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将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气象局观测站2006~2012年1月的气温日较差进行分类,以不同的气温日较差分型代表不同的天气状况,并统计了相应分型下的逐小时温度变化幅度,在此基础上对未来逐时温度做出客观预报。实况证明该方法对于实现时间上的精细预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均值聚类分析 气温日较差 逐时温度 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富裕县气温日较差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繁东 程义武 +1 位作者 邱海芝 袁湘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8期179-181,194,共4页
利用富裕县1961—2016年最高、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分析了近56年来富裕县气温日较差的年、季、月变化特征,揭示富裕县气温日较差的气候特征和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近56年来富裕县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为11.9℃,年平均气温日较差... 利用富裕县1961—2016年最高、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分析了近56年来富裕县气温日较差的年、季、月变化特征,揭示富裕县气温日较差的气候特征和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近56年来富裕县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为11.9℃,年平均气温日较差总体呈下降趋势,降低幅度为0.542℃/10 a。春季气温日较差最大,夏季最小,季节变化呈高—低—高—低特点;四季平均气温日较差均呈显著的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冬季、春季、夏季、秋季。月平均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出现在5月(13.6℃),最小值出现在7月(10.1℃);各月气温日较差均呈显著下降趋势,1月份下降幅度最大,8月下降幅度最小。月平均最低气温增温幅度远大于最高气温,是导致年、季、月平均气温日较差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日较差 变化特征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黑龙江省富裕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森林火灾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候的关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秀梅 姚启超 +2 位作者 刘琳 汪舟 黄茹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43,共9页
基于森林火灾报表数据(1999—2020年)和中国火灾网络数据(2005—2018年),利用相关分析、相对重要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新疆森林火灾时空规律,探讨了过火面积与气候的关系。结果表明:80%的火灾发生在13:00—17:00,3—9月是火灾起数高发月... 基于森林火灾报表数据(1999—2020年)和中国火灾网络数据(2005—2018年),利用相关分析、相对重要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新疆森林火灾时空规律,探讨了过火面积与气候的关系。结果表明:80%的火灾发生在13:00—17:00,3—9月是火灾起数高发月份(占全年89.62%),8—9月是过火面积较高月份(占全年79.59%),森林火灾起数和过火面积自1999年以来均呈现下降趋势,且过火面积下降趋势显著。空间范围80°~88°E,43°~48°N是森林火灾发生的主要区域。8—9月过火面积主要受气温日较差(原始数据:r=0.49,P<0.05;去趋势数据:r=0.68,P<0.05)和最高温(原始数据:r=0.47,P<0.05;去趋势数据:r=0.54,P<0.05)的影响。森林火灾主要是人为引起的,2017—2020年(58.46%)比1999—2016年(71.73%)人为火源比例下降13.27%。研究结果可为新疆森林火灾监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即当预测8—9月最高温度较高的时候,需加强重点时段和关键地区的火源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新疆 时空特征 气温日较差 最高温度 气候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主动蓄放热墙体改善日光温室内热环境的数值研究
14
作者 陈瑾萱 杜震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1-440,共10页
针对日光温室砌块承重墙体存在热稳定层,限制利用日间免费得到的太阳能用于夜间加热,致使室内空气昼夜温差大,不利于作物生长的问题,该文构建一种带重力循环环形管的新型主动蓄放热复合墙体,利用传热学理论建立该墙体非稳态传热模型,耦... 针对日光温室砌块承重墙体存在热稳定层,限制利用日间免费得到的太阳能用于夜间加热,致使室内空气昼夜温差大,不利于作物生长的问题,该文构建一种带重力循环环形管的新型主动蓄放热复合墙体,利用传热学理论建立该墙体非稳态传热模型,耦合室内空气热平衡方程,借助Matlab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寒冷地区的冬季,新型主动蓄放热墙体夜间可使室内空气温度提高1.21℃,相比无重力循环环形管墙体提高13.12%;日有效积温提高7.88℃·h,相比提高4.84%;日平均热负荷可降低4769.24 W/d,相比降低17.35%。该墙体能增强主动蓄放热能力,将更多太阳能转移到夜间使用,可有效降低日间过高室温、提升夜间过低室温,减小室内气温日较差,有利于作物“四段变温管理”,促进冬季作物快速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建筑 蓄热 数值模拟 日光温室 气温日较差 墙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算法驱动的极寒高原零碳建筑能源系统优化设计
15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12期30-30,共1页
《建筑节能(中英文)》期刊2024年第12期封面设计呈现了极寒高原建筑与太阳能热电联供系统深度融合的未来愿景。结合智能启发式算法的零碳能源系统优化配置寻优技术,凭借其在多性能综合权衡及自动寻优方面的优势,为建筑零碳能源系统的实... 《建筑节能(中英文)》期刊2024年第12期封面设计呈现了极寒高原建筑与太阳能热电联供系统深度融合的未来愿景。结合智能启发式算法的零碳能源系统优化配置寻优技术,凭借其在多性能综合权衡及自动寻优方面的优势,为建筑零碳能源系统的实现提供了技术路径和有效解决方案。封面设计采用三个环形结构,以层次化的方式呈现建筑与能源系统的融合,背景为广袤的青藏高原,远处映衬着绵延的雪山和牧场,表明本研究所针对的独特自然环境,冬季寒冷漫长,温度日较差大,但太阳能资源禀赋较好。封面的“内环”为极寒高原农牧区典型建筑,体现了本研究的典型建筑场景,其功能空间单一、用能强度小,呈现季节性与日间的“部分时间、部分空间”使用特征,但是周围空地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面设计 温度日较差 技术路径 环形结构 自动寻优 智能算法 功能空间 综合权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温度环境贮存固体推进剂的老化等效温度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池旭辉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84-990,共7页
采用传统方法评估自然环境贮存固体推进剂的老化,需要详细、长期的环境温度数据,应用受到很大的局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根据自然温度季节、昼夜变化规律,以及气温的地域分布的特点,基于月均气温数据得到温度季节、昼夜变化模型的各项参... 采用传统方法评估自然环境贮存固体推进剂的老化,需要详细、长期的环境温度数据,应用受到很大的局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根据自然温度季节、昼夜变化规律,以及气温的地域分布的特点,基于月均气温数据得到温度季节、昼夜变化模型的各项参数,建立了一个基于月均气温的老化等效温度计算模型,用于评估自然温度贮存固体推进剂的老化效应。应用本模型计算了: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硝酸酯增塑聚醚NEPE、复合改性双基(CMDB)三类典型固体推进剂在不同地区的老化等效温度。结果表明,老化等效温度显著大于年均气温,季节温差越大,差异越明显。固体推进剂的老化活化能越大,等效温度越向最大月均气温靠近,与年均气温的差异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化 固体推进剂 老化等效温度 气温年较差 气温日较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酒葡萄品种贵人香在吉林的引种表现 被引量:2
17
作者 温景辉 申海林 +2 位作者 邹利人 陈蕾 刘洪章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1年第1期52-53,共2页
吉林省西部地区具有光照好、积温高、气温日较差大等气候特点,是我国发展优质葡萄酒的优势地区之一。吉林省酿造葡萄基地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品种相对单一,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质酒[1-3]。
关键词 酿酒葡萄品种 吉林省 引种表现 气温日较差 国际竞争力 西部地区 气候特点 酿造葡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坡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国华 施玉川 《太阳能》 2005年第4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发电系统 热气流 太阳能 资源合理利用 气温日较差 太阳辐射 发电方式 竞争力 坡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3年咸阳最高最低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焘 张树誉 刘新生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67-76,共10页
本文利用咸阳10个气象站1960—2012年53a的气温资料,分析了咸阳区域温度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咸阳气温变化在空间分布上呈非均一性;最高、最低气温在时间变化上为非对称性增长;最高气温在1994年前后存在明显突变点,最低气温在1973年和199... 本文利用咸阳10个气象站1960—2012年53a的气温资料,分析了咸阳区域温度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咸阳气温变化在空间分布上呈非均一性;最高、最低气温在时间变化上为非对称性增长;最高气温在1994年前后存在明显突变点,最低气温在1973年和1997年前后存在两个突变点;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在时间变化上具有对称性;年日较差变化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日较差气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北方沙漠化概况、沙区地貌与气候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时永杰 常根柱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3年第S1期90-93,共4页
关键词 年平均气温 沙丘链 盆地相 湖盆 日较差 库姆 年较差 朱震达 温度变化 灌木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