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云南拉沙山黑白仰鼻猴群体规模对冬春季日移动距离和活动时间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
4
1
作者
王浩然
李延鹏
+5 位作者
管振华
任国鹏
杨歆
黄志旁
崔亮伟
肖文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19,共9页
生态限制模型(Ecological constraints model)认为随种群规模增加,灵长类种群会增加日移动距离、移动时间和取食时间,减少休息时间。果食性灵长类为取食斑块分布的高质量食物资源(如果实)而存在群内分摊竞争(Within-group scramble comp...
生态限制模型(Ecological constraints model)认为随种群规模增加,灵长类种群会增加日移动距离、移动时间和取食时间,减少休息时间。果食性灵长类为取食斑块分布的高质量食物资源(如果实)而存在群内分摊竞争(Within-group scramble competition),很好地验证了生态限制模型。为了检验温带叶食性灵长类是否适用于生态限制模型,于2018年12月—2019年5月,在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拉沙山采用20 min瞬时扫描取样法收集猴群日活动时间分配,每隔30 min在地形图(1∶50 000)上记录猴群活动位点收集其日移动距离数据,比较了同域分布的黑白仰鼻猴较大群(170只)和较小群(100只)冬春季的日移动距离和活动时间分配差异。结果表明,春季和冬季黑白仰鼻猴较大群比较小群的日移动距离更远;虽然春季较大群减少了社交时间、增加了移动时间,但是冬季两群活动时间分配无差异。此外,春季,较大群相比较小群的成年和青少年个体减少了社交时间,成年雌性增加了移动时间;冬季,较大群仅成年雌性增加了休息时间,其他不同年龄—性别组的活动时间分配无差异。本研究证实了黑白仰鼻猴群内存在分摊竞争,且春季分摊竞争的强度更高,符合生态限制模型。此外,群体规模对成年雌性的活动时间分配影响较大,这与其妊娠期相对高的营养和能量需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白仰鼻猴
时间分配
日移动距离
生态限制模型
群体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群体大小和觅食环境变化对东黑冠长臂猿日移动距离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兴康
钟旭凯
+4 位作者
韦绍干
崔亮伟
范朋飞
管振华
马长勇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8-397,共10页
日移动距离是反映动物觅食努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相关研究有助于了解动物对生境的适应策略,对濒危物种的保护至关重要。东黑冠长臂猿(Nomascus nasutus)是一种极度濒危的树栖小型类人猿,主要生活在一夫二妻制的群体中,平均群体大小6.3只,...
日移动距离是反映动物觅食努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相关研究有助于了解动物对生境的适应策略,对濒危物种的保护至关重要。东黑冠长臂猿(Nomascus nasutus)是一种极度濒危的树栖小型类人猿,主要生活在一夫二妻制的群体中,平均群体大小6.3只,目前对于该物种的日移动距离仍然缺乏足够的科学研究。我们以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两群东黑冠长臂猿群作为研究对象,在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2016年10月至2017年8月两个时期对其进行了157个全天跟踪,使用5 min间隔的瞬时扫描法记录长臂猿的取食行为和食物类型,每30 min记录长臂猿的位点,并使用轨迹法测算出日移动距离。结果发现东黑冠长臂猿在两个观察时期的不同食物类型取食比例有显著差异,全年的平均日移动距离为1373 m(354-2837 m),相比于低纬度地区营一夫一妻制(平均群体大小3.8只)生活的长臂猿类群没有明显增加。这一结果说明,虽然群体更大,但是东黑冠长臂猿并没有增加每天的觅食努力,不符合生态限制模型的预测。更大的食物斑块、更小的种间竞争和低群体密度可能是支持东黑冠长臂猿无需付出更多的觅食努力来维持更大群体的原因。另外,我们还发现东黑冠长臂猿在人类干扰强度低的研究时期果实类取食比例提高,日移动距离更长,且在果实丰富的雨季日移动距离显著高于果实匮乏的旱季,表明它们可能采取能量保守的策略来应对高质量食物匮乏的环境。总的来说,本研究在更大数据量的基础上更加准确和详细地描述了东黑冠长臂猿的日移动距离,并以此探究长臂猿对高质量食物匮乏环境的响应,为该极度濒危物种的保护提供更多的科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黑冠长臂猿
日移动距离
群体大小
人类干扰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云南拉沙山黑白仰鼻猴游走行为范围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云
李智宏
《南方农业》
2016年第12期1-6,共6页
经过2014年9月-2015年8月对拉沙山黑白仰鼻猴游走行为的研究显示:猴群夏季日移动距离最长1 826.10±603.89 m,其次为秋季1 142.38±217.46 m、春季1 032.15±597.80 m和冬季839.36±643.81 m,并且夏季分别与春季P=0.007...
经过2014年9月-2015年8月对拉沙山黑白仰鼻猴游走行为的研究显示:猴群夏季日移动距离最长1 826.10±603.89 m,其次为秋季1 142.38±217.46 m、春季1 032.15±597.80 m和冬季839.36±643.81 m,并且夏季分别与春季P=0.007,秋季P=0.026和冬季P=0.000的差异性显著;不同季节的活动海拔秋季最高3 478.13±53.17 m,夏季最低3 080.02±54.71 m,春季和冬季分别为3151.18±54.71 m和3 302.95±48.91 m;全年家域为9 km2,4季活动范围大小分别为:春季5.3 km2、夏季4.5 km2、秋季4.9 km2、冬季2.7 km2。春、夏、秋、冬猴群的移动时间比例(Chi-Square test x2=128.49 df=3 P=0.000)和取食(Chi-Square test x2=65.50 df=3P=0.000)的时间比例都极显著。移动时间比与叶的可获得性显著正相关(r=0.691 n=12 P=0.013),不同月份猴群的月均日移动距离与叶的可获得性显著正相关(r=0.788 n=12 P=0.002)。春季和夏季猴群以"高成本-高收益"的策略在食物斑块间移动较远的距离来获取高质量食物;而冬季猴群则选择"低成本-低收益"的策略,增加取食时间,减少移动时间并减少移动距离。该区域常年人为干扰较强,主要的干扰方式烧炭占55%、砍豆杆占23%、盗伐占12%,其次是放牧和挖药材等占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白仰鼻猴
日移动距离
活动范围
云南拉沙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云南拉沙山黑白仰鼻猴群体规模对冬春季日移动距离和活动时间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
4
1
作者
王浩然
李延鹏
管振华
任国鹏
杨歆
黄志旁
崔亮伟
肖文
机构
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高校极小种群野生动物保育重点实验室
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
云南省“中国三江并流区域生物多样性协同创新中心”
国际生物多样性与灵长类保护中心
大理大学三江并流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省创新团队
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出处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19,共9页
基金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SQ2019QZKK04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72474,31160422,31860164,31860168)
+2 种基金
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
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额评估”项目(2019-2-10)
大理大学校级创新团队(ZKLX2019103)。
文摘
生态限制模型(Ecological constraints model)认为随种群规模增加,灵长类种群会增加日移动距离、移动时间和取食时间,减少休息时间。果食性灵长类为取食斑块分布的高质量食物资源(如果实)而存在群内分摊竞争(Within-group scramble competition),很好地验证了生态限制模型。为了检验温带叶食性灵长类是否适用于生态限制模型,于2018年12月—2019年5月,在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拉沙山采用20 min瞬时扫描取样法收集猴群日活动时间分配,每隔30 min在地形图(1∶50 000)上记录猴群活动位点收集其日移动距离数据,比较了同域分布的黑白仰鼻猴较大群(170只)和较小群(100只)冬春季的日移动距离和活动时间分配差异。结果表明,春季和冬季黑白仰鼻猴较大群比较小群的日移动距离更远;虽然春季较大群减少了社交时间、增加了移动时间,但是冬季两群活动时间分配无差异。此外,春季,较大群相比较小群的成年和青少年个体减少了社交时间,成年雌性增加了移动时间;冬季,较大群仅成年雌性增加了休息时间,其他不同年龄—性别组的活动时间分配无差异。本研究证实了黑白仰鼻猴群内存在分摊竞争,且春季分摊竞争的强度更高,符合生态限制模型。此外,群体规模对成年雌性的活动时间分配影响较大,这与其妊娠期相对高的营养和能量需求有关。
关键词
黑白仰鼻猴
时间分配
日移动距离
生态限制模型
群体规模
Keywords
Rhinopithecus bieti
Time budgets
Daily travel distance
Ecological constraints model
Group size
分类号
Q958.1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群体大小和觅食环境变化对东黑冠长臂猿日移动距离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兴康
钟旭凯
韦绍干
崔亮伟
范朋飞
管振华
马长勇
机构
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高校极小种群野生动物保育重点实验室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
出处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8-397,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72474,32070456,31160424,31822049)
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YNWR-CYJS-2018-052)
中国三江并流区域生物多样性协同创新中心项目。
文摘
日移动距离是反映动物觅食努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相关研究有助于了解动物对生境的适应策略,对濒危物种的保护至关重要。东黑冠长臂猿(Nomascus nasutus)是一种极度濒危的树栖小型类人猿,主要生活在一夫二妻制的群体中,平均群体大小6.3只,目前对于该物种的日移动距离仍然缺乏足够的科学研究。我们以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两群东黑冠长臂猿群作为研究对象,在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2016年10月至2017年8月两个时期对其进行了157个全天跟踪,使用5 min间隔的瞬时扫描法记录长臂猿的取食行为和食物类型,每30 min记录长臂猿的位点,并使用轨迹法测算出日移动距离。结果发现东黑冠长臂猿在两个观察时期的不同食物类型取食比例有显著差异,全年的平均日移动距离为1373 m(354-2837 m),相比于低纬度地区营一夫一妻制(平均群体大小3.8只)生活的长臂猿类群没有明显增加。这一结果说明,虽然群体更大,但是东黑冠长臂猿并没有增加每天的觅食努力,不符合生态限制模型的预测。更大的食物斑块、更小的种间竞争和低群体密度可能是支持东黑冠长臂猿无需付出更多的觅食努力来维持更大群体的原因。另外,我们还发现东黑冠长臂猿在人类干扰强度低的研究时期果实类取食比例提高,日移动距离更长,且在果实丰富的雨季日移动距离显著高于果实匮乏的旱季,表明它们可能采取能量保守的策略来应对高质量食物匮乏的环境。总的来说,本研究在更大数据量的基础上更加准确和详细地描述了东黑冠长臂猿的日移动距离,并以此探究长臂猿对高质量食物匮乏环境的响应,为该极度濒危物种的保护提供更多的科学信息。
关键词
东黑冠长臂猿
日移动距离
群体大小
人类干扰
季节变化
Keywords
Nomascus nasutus
Daily path length
Group size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
Seasonal variation
分类号
Q958.1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云南拉沙山黑白仰鼻猴游走行为范围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云
李智宏
机构
西南林业大学
云南省兰坪县林业局森防站
出处
《南方农业》
2016年第12期1-6,共6页
文摘
经过2014年9月-2015年8月对拉沙山黑白仰鼻猴游走行为的研究显示:猴群夏季日移动距离最长1 826.10±603.89 m,其次为秋季1 142.38±217.46 m、春季1 032.15±597.80 m和冬季839.36±643.81 m,并且夏季分别与春季P=0.007,秋季P=0.026和冬季P=0.000的差异性显著;不同季节的活动海拔秋季最高3 478.13±53.17 m,夏季最低3 080.02±54.71 m,春季和冬季分别为3151.18±54.71 m和3 302.95±48.91 m;全年家域为9 km2,4季活动范围大小分别为:春季5.3 km2、夏季4.5 km2、秋季4.9 km2、冬季2.7 km2。春、夏、秋、冬猴群的移动时间比例(Chi-Square test x2=128.49 df=3 P=0.000)和取食(Chi-Square test x2=65.50 df=3P=0.000)的时间比例都极显著。移动时间比与叶的可获得性显著正相关(r=0.691 n=12 P=0.013),不同月份猴群的月均日移动距离与叶的可获得性显著正相关(r=0.788 n=12 P=0.002)。春季和夏季猴群以"高成本-高收益"的策略在食物斑块间移动较远的距离来获取高质量食物;而冬季猴群则选择"低成本-低收益"的策略,增加取食时间,减少移动时间并减少移动距离。该区域常年人为干扰较强,主要的干扰方式烧炭占55%、砍豆杆占23%、盗伐占12%,其次是放牧和挖药材等占10%。
关键词
黑白仰鼻猴
日移动距离
活动范围
云南拉沙山
分类号
Q958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云南拉沙山黑白仰鼻猴群体规模对冬春季日移动距离和活动时间分配的影响
王浩然
李延鹏
管振华
任国鹏
杨歆
黄志旁
崔亮伟
肖文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群体大小和觅食环境变化对东黑冠长臂猿日移动距离的影响
李兴康
钟旭凯
韦绍干
崔亮伟
范朋飞
管振华
马长勇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云南拉沙山黑白仰鼻猴游走行为范围分析
王云
李智宏
《南方农业》
201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