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日球子午面瞬态激波的传播特性 被引量:1
1
作者 贾先哲 胡友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共5页
采用日球子午面内的二维三分量MHD模型 ,研究瞬态激波的传播特性 ,着重分析日球电流片 (HCS)、日球等离子体片 (HPS)和低速流结构对激波传播的影响 .结果表明 ,HCS和HPS对激波传播几乎没有影响 ,而跨越HCS和HPS的低速流则显著改变激波... 采用日球子午面内的二维三分量MHD模型 ,研究瞬态激波的传播特性 ,着重分析日球电流片 (HCS)、日球等离子体片 (HPS)和低速流结构对激波传播的影响 .结果表明 ,HCS和HPS对激波传播几乎没有影响 ,而跨越HCS和HPS的低速流则显著改变激波的传播特性 .低速流对激波的反射 ,导致激波扰动源一侧的激波速度加快、强度增强 ,低速流对激波透射的阻碍作用导致激波扰动源异侧的激波滞后、强度减弱 ,但激波阵面的纬度跨度有所加宽 .在激波穿越过后 ,低速流区朝激波传播方向弯曲并受到骚扰 ,使得激波下游出现复杂的扰动结构 ;对于激波扰动源同侧的激波下游 ,反射波与该处等离子体的相互作用同样会导致较为复杂的扰动出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面 瞬态激波 传播特性 日球动力学 低速流 MHD激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面方位磁场扰动和行星际磁场螺旋结构
2
作者 胡友秋 郑国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49-554,共6页
本文采用球坐标下 2 .5维理想MHD模型 ,对日球子午面内方位磁场扰动的传播进行数值模拟 ,重点分析它对行星际磁场螺旋角的影响 .本文认为 ,观测到的行星际磁场螺旋角大于Parker模型的预言值 ,是太阳表面不断向行星际发出同向方位磁场扰... 本文采用球坐标下 2 .5维理想MHD模型 ,对日球子午面内方位磁场扰动的传播进行数值模拟 ,重点分析它对行星际磁场螺旋角的影响 .本文认为 ,观测到的行星际磁场螺旋角大于Parker模型的预言值 ,是太阳表面不断向行星际发出同向方位磁场扰动的结果 ;太阳较差自转在太阳内部产生的方位磁场为这类扰动提供了源头 .模拟结果表明 ,采用持续时间等于周期的十分之一、扰动幅度为 10 3nT量级的正向方位磁场扰动 ,就可使 1AU处行星际磁场的螺旋角增加 2°左右 ,与有关观测结果相符 .模拟结果还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球动力学 行星际磁场 MHD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星际速度增幅扰动的演化 被引量:2
3
作者 胡友秋 刘宝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9-294,共6页
采用二维理想MHD模型 ,分别在日球赤道面 (二维二分量模型 )和日球子午面 (二维三分量模型 )内研究太阳风中纯速度增幅扰动的演化 .结果表明 ,该扰动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逐渐演化为双重激波对 ,即由 4个激波组成的激波系统 .该 4个激波... 采用二维理想MHD模型 ,分别在日球赤道面 (二维二分量模型 )和日球子午面 (二维三分量模型 )内研究太阳风中纯速度增幅扰动的演化 .结果表明 ,该扰动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逐渐演化为双重激波对 ,即由 4个激波组成的激波系统 .该 4个激波按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后向快激波、后向慢激波、前向慢激波和前向快激波 .双重激波对在子午面内相对扰动源中心法线基本对称 ,而在赤道面内则不对称 :扰动源中心法线西侧双重激波对结构更为明显 ,所跨经度范围宽于东侧 .初步分析表明 ,行星际磁场的螺旋结构是产生日球赤道面内双重激波对结构东西不对称性的主要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D模型 日球动力学 双重激波对 行星际磁场 行星际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云-高速流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4
作者 胡友秋 陈健 章公亮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7-103,共7页
对1978年8月27至28日期间观测到的磁云与尾随高速流的相互作用进行数值模拟,基本拟合了1AU处的观测剖面.模拟结果表明,磁云-高速流系统将导致前向快、慢激波和后向快激波的形成.前向快、慢激波源于磁云,后向快激波源于高速流,它... 对1978年8月27至28日期间观测到的磁云与尾随高速流的相互作用进行数值模拟,基本拟合了1AU处的观测剖面.模拟结果表明,磁云-高速流系统将导致前向快、慢激波和后向快激波的形成.前向快、慢激波源于磁云,后向快激波源于高速流,它们的特性不同程度受到磁云-高速流相互作用的影响.在高速流的追赶下,磁云尾部的膨胀受到抑制,并在该处形成高温、高密度和强磁场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球动力学 磁云 高速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星际电流片与激波特性的东西不对称性 被引量:3
5
作者 贾先哲 杨玉林 +1 位作者 刘绍亮 胡友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81-588,共8页
采用日球赤道面二维二分量MHD模型 ,研究行星际电流片对 1AU附近激波的密度比、气压比、动压差和磁场强度比沿激波阵面分布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只有当扰动源靠近电流片时 ,这一影响才比较显著 ,且对电流片东侧扰动源形成的激波的影... 采用日球赤道面二维二分量MHD模型 ,研究行星际电流片对 1AU附近激波的密度比、气压比、动压差和磁场强度比沿激波阵面分布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只有当扰动源靠近电流片时 ,这一影响才比较显著 ,且对电流片东侧扰动源形成的激波的影响较强 .当扰动源位于电流片东 (西 )侧时 ,激波动力学参数峰值位置相对扰动源法向东 (西 )偏 ,磁场比峰值位置西偏的程度减弱 (增强 ) .电流片的上述影响与它对激波最快传播方向的偏转效应密切相关 ,而磁场强度比峰值总是西偏 ,则主要取决于行星际磁场的螺旋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球动力学 行星际电流片 MHD激波 不对称性 扰动源 磁场强度 密度比 气压比 动压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星际激波特性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杨玉林 刘绍亮 +1 位作者 胡友秋 刘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35-442,共8页
采用二维二分量 MHD模型,应用 PPM格式,研究内日球赤道面内 1AU附近激波波阵面参数的分布特性,以及太阳风速、扰动源宽度、扰动源初始传播方向和行星际电流片对分布的影响.结果指出:(1)均匀背景情况下激波阵面西侧为... 采用二维二分量 MHD模型,应用 PPM格式,研究内日球赤道面内 1AU附近激波波阵面参数的分布特性,以及太阳风速、扰动源宽度、扰动源初始传播方向和行星际电流片对分布的影响.结果指出:(1)均匀背景情况下激波阵面西侧为强磁场区,东侧的动压差比西侧大,而密度比和气压比基本对称;(2)背景太阳风流速和扰动源初始传播方向对参量分布影响较大;扰动源宽度影响不大;(3)当扰动源中心处于电流片东侧或西侧时,密度比、气压比和磁场比峰值均西偏,而动压差峰值和扰动源处于同侧;当扰动源中心与电流片重合时,激波阵面东西两侧都出现峰值,为双峰分布,东侧动力学参数大,西侧磁场强.上述结论与观测资料的统计结果趋势上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球动力学 行星际激波 MHD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