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日本细毛环腹瘿蜂对斑翅果蝇的寄生效能
- 1
-
-
作者
田烨
李银煳
陈强
张金龙
陈国华
张晓明
-
机构
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
出处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6-154,共9页
-
基金
云南省基础研究专项农业联合重点项目(202101BD070001-015)
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202105AC160071)
“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项目(YNWRQNBJ2020291)。
-
文摘
日本细毛环腹瘿蜂Leptopilina japonica是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的优势寄生性天敌之一,对斑翅果蝇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为更好地利用日本细毛环腹瘿蜂防控斑翅果蝇,本研究在室内观察了日本细毛环腹瘿蜂的行为活动和生长发育特征。采用室内接虫法研究了该蜂对斑翅果蝇2龄幼虫的寄生能力。分别运用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搜寻效应方程和Hassell-Varley模型拟合分析了日本细毛环腹瘿蜂的寄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和自身密度干扰效应。结果表明:日本细毛环腹瘿蜂的寄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模型,其拟合方程为:N_(a)=0.70 N/(1+0.03 N);寄生效能(a/T h)为15.78;在一定空间内,寄生蜂的寄生量随寄主密度增加而增大,至寄主密度达25头/罐后寄生量趋于平稳;寄生蜂的搜寻效应随着寄主密度的增加而减弱;当斑翅果蝇的密度分别为10、20、30头/罐时寄生蜂自身密度干扰模型分别为E_(10)=0.4878 P^(-0.8713),E_(20)=0.4420 P^(-0.6768)和E_(30)=0.3462 P^(-0.4337);在同一寄主密度下,日本细毛环腹瘿蜂的寻找效应均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减弱。日本细毛环腹瘿蜂对斑翅果蝇2龄幼虫具有较好的寄生效能,但寄主密度较大会导致日本细毛环腹瘿蜂的寄生效能减弱,随着寄生蜂自身密度的增加,其种内个体间会出现干扰作用。
-
关键词
日本细毛环腹瘿蜂
斑翅果蝇
生物防治
寄生功能反应
寄生效能
-
Keywords
Leptopilina japonica
Drosophila suzukii
biological control
parasitic functional response
parasitic capacity
-
分类号
S436.639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日本细毛环腹瘿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
- 2
-
-
作者
李银煳
张峰
杨凡萱
肖春
张晓明
陈国华
-
机构
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出处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1-198,共8页
-
基金
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专项(云人社通[2020]150-09号)
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后备人选(昆政发[2019]43号)
欧洲果树主要病虫害的高效实用创新型综合治理技术和策略项目(Dropsa,613678)。
-
文摘
日本细毛环腹瘿蜂为斑翅果蝇幼虫优势寄生性天敌之一,对斑翅果蝇具有较大的控制潜能。本研究以斑翅果蝇为寄主,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饲养与观察,研究了日本细毛环腹瘿蜂的寿命、行为节律、寄主选择、生长发育及繁殖。结果显示:不同营养条件下,寄生蜂寿命长短依次为20%蜂蜜水>10%蜂蜜水>清水>对照。寄生蜂羽化期为8 d,第4天为羽化高峰期,羽化期每日10∶00-12∶00为羽化高峰期,16∶00-18∶00为产卵活动高峰期。寄生不同龄期的斑翅果蝇幼虫对寄生蜂幼虫存活率没有影响,对蛹存活率、后代性比、总发育历期有显著影响,寄生2龄幼虫对寄生蜂有更好的适合度,也对寄主2龄幼虫有选择偏好。日本细毛环腹瘿蜂在3日龄达到产卵高峰为13.38头,平均每雌产卵147.50个。日本细毛环腹瘿蜂卵、幼虫、雄蜂蛹、雌蜂蛹历期分别为1.30 d、8.67 d、8.86 d、10.27 d,雄蜂的羽化时间比雌蜂平均提前1.41 d。综上结果,日本细毛环腹瘿蜂可作为斑翅果蝇生物防治的重要材料加以应用。
-
关键词
日本细毛环腹瘿蜂
斑翅果蝇
生物学特性
生物防治
-
Keywords
Leptopilina japonica
Drosophila suzukii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biological control
-
分类号
Q968.1
[生物学—昆虫学]
S476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