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立克次体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损伤1例
1
作者 张庆勇 龚萍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214,共3页
日本立克次体可引起人类及动物的日本斑点热(Japanese spotted fever),该病是由携带日本立克次体的蜱虫或恙螨叮咬传播所致。1984年,在日本德岛县发现首例病例而得名,近年来我国浙江、河南、安徽、湖北等地区均有散发病例报道,且发病呈... 日本立克次体可引起人类及动物的日本斑点热(Japanese spotted fever),该病是由携带日本立克次体的蜱虫或恙螨叮咬传播所致。1984年,在日本德岛县发现首例病例而得名,近年来我国浙江、河南、安徽、湖北等地区均有散发病例报道,且发病呈现上升态势[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立克次体 日本斑点热 多器官功能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辅助诊断日本斑点热一例
2
作者 阮永春 周宜庆 +4 位作者 张海旺 周洁 段金楠 张晓静 李明晖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49,共4页
日本斑点热是由日本立克次体感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本文报道1例日本斑点热病例,采用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血细胞中检出日本立克次体,经多西环素治疗好转,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日本立克次体 日本斑点热 诊断 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例重症日本斑点热病例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分析
3
作者 张庆勇 龚萍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76-781,共6页
目的分析重症日本斑点热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为诊治重症日本斑点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2年4月-2024年9月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日本斑点热患者病例资料,选取重症患者进行分析,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结果... 目的分析重症日本斑点热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为诊治重症日本斑点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2年4月-2024年9月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日本斑点热患者病例资料,选取重症患者进行分析,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结果共收治日本斑点热患者19例,其中轻症10例,重症9例,9例(100%)重症患者均有野外活动史。患者主要临床表现除发热、皮疹、乏力、纳差、焦痂等症状外,所有患者均存在多个脏器功能障碍。实验室检查显示:5例(55.6%)白细胞计数增高,9例(100%)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9例(100%)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8例(88.9%)血小板降低。9例(100%)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9例(100%)丙氨酸转氨酶增高,8例(88.9%)天冬氨酸转氨酶增高,6例(66.7%)总蛋白降低,9例(100%)清蛋白及清蛋白/球蛋白比值降低,3例(33.3%)血钠降低,9例(100%)血钙降低,8例(88.9%)尿素升高,6例(66.7%)肌酐升高,9例(100%)乳酸脱氢酶及α-羟丁酸脱氢酶增高,4例(44.4%)肌酸激酶同工酶增高。治疗方面:所有患者均采用多西环素联合其他抗菌药物治疗,6例(66.7%)患者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8例(88.9%)患者输入血小板、血浆等成分血制品,9例(100%)患者输白蛋白,并进行护肝、护胃、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各脏器的支持治疗,最终6例(66.7%)患者治愈。结论重症日本斑点热除引起发热、皮疹、焦痂等典型症状外,均引起多个器官功能障碍,及时应用多西环素及各脏器支持治疗,能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得到有效救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日本斑点热 多器官功能障碍 临床特征 治疗方法 日本立克次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斑点热立克次体安徽120株ompB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和B细胞抗原表位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伯玉 罗婉蓉 +6 位作者 陈振 余冬阳 高越 朱禹 洪颖 杨莉 柳燕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19-824,共6页
目的对从我国临床患者血液中新发现和分离出的日本斑点热立克次体安徽120株ompB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进行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预测,为深入了解其在立克次体致病机制中的作用、研发斑点热临床诊断试剂和疫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于日本斑点热立... 目的对从我国临床患者血液中新发现和分离出的日本斑点热立克次体安徽120株ompB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进行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预测,为深入了解其在立克次体致病机制中的作用、研发斑点热临床诊断试剂和疫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于日本斑点热立克次体安徽120株ompB基因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其信号肽、跨膜区、疏水性等性质和可能的B细胞抗原表位。结果日本斑点热立克次体安徽120株ompB基因在3 297~3 311处存在连续15个碱基的缺失,除此之外,该分离株还有4个碱基突变。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数目为1 651个,蛋白质分子量为167.69 ku,共由20种氨基酸组成,其中含量较多的氨基酸是Gly;理论等电点pI为5.15,消光系数为58 805或58 680,蛋白不稳定指数为7.15,脂肪指数为88.86,总平均亲水性(GRAVY)为0.06,为疏水性蛋白;Signal peptide (Sec/SPI) Likelihood为0.567 7,有信号肽序列;存在一个Pfam区域和自转运体区,分别与细菌黏附宿主和蛋白质转运有关;蛋白二级结构中以无规卷曲为主,其次为β-折叠和α-螺旋,分别占到53.73%、30.83%和15.45%。同源模建蛋白的三级结构中,第1 308~1 651氨基酸部分在蛋白表面形成桶状结构,可能具有丝氨酸蛋白酶的作用;蛋白分子内抗原表位较丰富,共有159个可能的抗原表位,预测分数最高(0.94)的为1 269~1 284位序列。结论成功分析和预测了日本斑点热立克次体安徽120株ompB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组成、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B细胞抗原表位,为研究日本斑点热立克次体的致病机制、临床诊断试剂和亚单位疫苗的研发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斑点热立克次体安徽120株 ompB B细胞抗原表位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斑点热立克次体近缘株重组OmpB蛋白抗原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宗佳 刘伯玉 +6 位作者 陈振 Adams 李嘉嘉 章孝成 刘晓宁 任翠平 柳燕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768-1772,共5页
目的探讨关于斑点热立克次体的临床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而进行的诊断方法学研究。方法构建R.Japonica Anhui 120 strain OmpB原核表达质粒,表达、鉴定并纯化重组蛋白,用其作为抗原建立间接ELISA检测方法,检测120份临床样本中日本斑点热... 目的探讨关于斑点热立克次体的临床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而进行的诊断方法学研究。方法构建R.Japonica Anhui 120 strain OmpB原核表达质粒,表达、鉴定并纯化重组蛋白,用其作为抗原建立间接ELISA检测方法,检测120份临床样本中日本斑点热立克次体特异性IgG抗体,并评价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获得了高表达、高纯度的OmpB重组蛋白,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体系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认可的诊断试剂盒相比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两者的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96.7%,符合率为99.2%,Kappa值为0.98。结论 OmpB重组蛋白具有很好的免疫反应性,能特异地检出斑点热立克次体IgG抗体,间接ELISA方法可作为临床诊断的技术储备及流行病调查和科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斑点热立克次体 OmpB 蛋白纯化 包涵体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斑点热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1例 被引量:6
6
作者 于雨阳 范杜 +4 位作者 官岚 朱应群 黄瓅 蔡茜 朱殷慧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43-746,共4页
日本斑点热(Japanese spotted fever)属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属的传染性疾病,是日本立克次体感染引起的,以蜱类为传播媒介的急性热性发疹性疾病。日本斑点热的典型症状表现为被蜱叮咬2~8 d后出现全身弥漫性红斑、手掌红斑、头痛、高热、... 日本斑点热(Japanese spotted fever)属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属的传染性疾病,是日本立克次体感染引起的,以蜱类为传播媒介的急性热性发疹性疾病。日本斑点热的典型症状表现为被蜱叮咬2~8 d后出现全身弥漫性红斑、手掌红斑、头痛、高热、寒战等症状。日本斑点热的主要发病地区为日本和韩国、菲律宾和泰国等邻近国家。近年来我国浙江省、安徽省、河南省、陕西省、湖北省等地区均有散发病例报道,且发病有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斑点热 日本立克次体 多器官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