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现代文学偶像的反战先声——读芥川龙之介小说《将军》 被引量:5
1
作者 陆晓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5-88,共4页
芥川龙之介后期反战系列小说之首篇的《将军》,着力描写了日军敢死队精神上的盲目、无奈和疯狂,对照表现出中国抗日志士的镇定从容、大义凛然和视死如归,辛辣讽刺了侵华日军“持枪盗贼”的本质,矛头直刺日军偶像乃木希典,而这一切是在... 芥川龙之介后期反战系列小说之首篇的《将军》,着力描写了日军敢死队精神上的盲目、无奈和疯狂,对照表现出中国抗日志士的镇定从容、大义凛然和视死如归,辛辣讽刺了侵华日军“持枪盗贼”的本质,矛头直刺日军偶像乃木希典,而这一切是在日本军国主义方兴未艾之时发出,是在日本本土中心发出,是由身为日本作家的芥川龙之介发出。其中的反战意识与被称为日本“近代思想之父”福泽谕吉之颂战思想针锋相对。仅此一篇足以评断,芥川龙之介可谓敏锐、真诚、勇于抗争军国主义的作家。他之被奉为日本现当代文学的偶像,从中国读者的立场观之也值得欣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川龙之介 反战 日本现代文学 乃木希典 福泽谕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现代文学比较研究的宏观思考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向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1-58,共8页
日本现代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与西方文学之间的媒介和桥梁,对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形成发展起着引发和启示的作用。两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进程有着高度的相通和相似性,但由于历史传统和现实环境的不同,两国文学的发展也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推... 日本现代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与西方文学之间的媒介和桥梁,对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形成发展起着引发和启示的作用。两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进程有着高度的相通和相似性,但由于历史传统和现实环境的不同,两国文学的发展也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推动力: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推动力主要来自文学外部的社会政治;日本现代文学的基本的推动力则主要来自文学内部的矛盾运动。由于两国作家的处境和立场的不同,两国的文学创作也呈现出不同的性质和特点。总体上说,日本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是引人注目、触目显眼的,但又多是外在的、暂时的和局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 日本现代文学 发展进程 基本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二十年日本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铃木将久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31,共7页
20世纪日本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以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为分界,研究目的发生了由理解中国革命到获得学术意义的转向,新世纪以来也基本循着这个方向发展。在研究方法上,20世纪日本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始终都有重视史料的特点,但伴随着21世... 20世纪日本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以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为分界,研究目的发生了由理解中国革命到获得学术意义的转向,新世纪以来也基本循着这个方向发展。在研究方法上,20世纪日本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始终都有重视史料的特点,但伴随着21世纪,尤其是近十年来数字化的发展,史料的获取与阅读方法发生了巨变,这使得研究者不得不调整研究方法。在这样的背景下,近二十年来的日本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焦点由鲁迅转向张爱玲,反映了从研究“中国”到研究“文学”的转变。同时,何谓“中国现代文学”也成为了近二十年来日本学界的热点话题,研究者们有意为其“扩容”,以更广大的视野在更广的平台上进行研究。笔者认为新一代研究者可以在两个方向延续探索:一是继承并重新激活1950年代研究的丰富遗产,重新接近中国老百姓的精神世界;二是接受并消化文化研究、日本文学研究等邻近学科的突破性成果,最终产生新时代的中国文学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 日本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史料 鲁迅 张爱玲 电影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史写作的新范式研究——评《日本现代主义的比较文学研究》
4
作者 安蓉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I0004-I0004,共1页
在研究日本现代文学的时候,"现代主义"一词是无法回避的。从文学意义上来看,现代主义一般指的是日本现代文学史上新兴艺术学派和新感觉派两个文学派别所开展的文学活动。在《日本现代主义的比较文学研究》一书中,作者千叶宣... 在研究日本现代文学的时候,"现代主义"一词是无法回避的。从文学意义上来看,现代主义一般指的是日本现代文学史上新兴艺术学派和新感觉派两个文学派别所开展的文学活动。在《日本现代主义的比较文学研究》一书中,作者千叶宣一将日本的近现代文学同西欧的现代主义文学进行了比较,并且明确指出日本近现代文学深受西欧文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研究 现代文学 新感觉派 现代主义文学 日本现代文学 文学意义 文学史写作 文学派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人危机意识的预言诗——论大江健三郎《洪水淹没我的灵魂》
5
作者 霍士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3-108,共6页
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核武器竞争正愈演愈烈,而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期却步入尾声期;日本国民刚刚走出二次大战的阴影,却又陷入另一种新的危机:核战争和环境污染。大江健三郎创作的《洪水淹没我的灵魂》无疑是这... 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核武器竞争正愈演愈烈,而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期却步入尾声期;日本国民刚刚走出二次大战的阴影,却又陷入另一种新的危机:核战争和环境污染。大江健三郎创作的《洪水淹没我的灵魂》无疑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副产物,表现了现代日本人灵魂深处的恐惧心理,成为反映人们潜意识恐惧心理的寓言诗;作者艺术地再现这一由直觉把握的、现代人的主旋律,并从现实"事件"与虚构"故事"的冲突、叙事空间的图像学构图、符号的畸形现象三部分切入,透视了大江文学时代所鸣出的现代社会的最强音和警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现代文学 大江健三郎 洪水淹没我的灵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