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盐度、pH及底质对日本海神蛤稚贝潜沙率的影响
1
作者 肖嘉鑫 李佳希 +6 位作者 郭建宝 芦艳风 陈英旭 丁鉴锋 高志鹰 刘洋 霍忠明 《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0-456,共7页
为探究环境因子对日本海神蛤稚贝潜沙行为的影响,将平均壳长(2.00±0.05)mm的日本海神蛤置于30 cm×20 cm×15 cm的白色水槽中,水深5 cm,水温分别为16、18、20、22℃和24℃;采用加入海水晶和淡水的方式调节盐度至22、25、28... 为探究环境因子对日本海神蛤稚贝潜沙行为的影响,将平均壳长(2.00±0.05)mm的日本海神蛤置于30 cm×20 cm×15 cm的白色水槽中,水深5 cm,水温分别为16、18、20、22℃和24℃;采用加入海水晶和淡水的方式调节盐度至22、25、28、31和34;采用HCl和NaOH调节pH至6.0、7.0、8.0、9.0和10.0;槽底铺5 cm厚粒径(0.250±0.125)mm的海泥沙,沙∶泥的比例分别为全沙、3∶1、2∶1、1∶1和全泥。观测其在不同温度、盐度、pH及底质条件下潜沙率的差异。结果显示,16℃,日本海神蛤5 min潜沙率显著低于10 min和30 min潜沙率(P<0.05);22℃、24℃,10 min潜沙率显著高于16℃下(P<0.05),16℃,30 min潜沙率显著低于18、22℃和24℃下(P<0.05)。盐度25和28时,5 min潜沙率显著低于10 min及30 min潜沙率(P<0.05);盐度22与25时,5、10 min及30 min潜沙率均显著低于其他盐度下对应潜沙率(P<0.05),盐度28,30 min潜沙率达100%,显著高于盐度34下(P<0.05)。pH 6下,30 min潜沙率显著高于5 min潜沙率(P<0.05);不同pH条件下,5 min及10 min潜沙率依次为pH 8>pH 9>pH 7>pH 6>pH 10,30 min潜沙率依次为pH 8、pH 9>pH 7>pH 6>pH 10。不同底质条件下,5、10 min及30 min潜沙率均为全沙组最高,全泥组最低(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盐度和底质沙泥比例是影响日本海神蛤潜沙的主要因素,pH也对潜沙有重要影响。日本海神蛤稚贝适宜在盐度28~31、pH 8~9、水温18~20℃及底质粒径为0.25 mm条件下潜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海神蛤 潜沙 温度 盐度 PH 底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露对日本海神蛤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肖友翔 霍忠明 +4 位作者 张学开 范超 李壮 杨凤 闫喜武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82-487,共6页
为研究不同时间和温度下干露对日本海神蛤Panopea japonica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以两种规格(S组壳长为1.70 mm±0.31 mm,L组壳长为5.04 mm±0.63 mm)的日本海神蛤稚贝为材料,在0、10、20℃条件下,分别干露4、8、12 h,测量并统... 为研究不同时间和温度下干露对日本海神蛤Panopea japonica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以两种规格(S组壳长为1.70 mm±0.31 mm,L组壳长为5.04 mm±0.63 mm)的日本海神蛤稚贝为材料,在0、10、20℃条件下,分别干露4、8、12 h,测量并统计干露后恢复3、6、9 d时稚贝的存活率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同干露条件下,L组稚贝的抗干露能力显著高于S组(P<0.05);在相同干露时间内,稚贝在不同温度下干露的存活率依次为10℃>20℃>0℃;0℃下S组稚贝干露后恢复6、9 d时的存活率急剧下降,分别为30.22%±6.48%、19.78%±7.70%,与其他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经干露处理后,S组日本海神蛤稚贝瞬时生长率显著高于其对照组(P<0.05),存在补偿生长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海神蛤 干露 生长 存活率 补偿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海神蛤(Panopea japonica)性腺发育生物学零度及有效积温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赵雯 车宗豪 +4 位作者 刘括 马倩颖 刘泽 霍忠明 闫喜武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8-84,共7页
日本海神蛤(一种象拔蚌)为名贵贝类,近年来我国已逐渐发展成为日本海神蛤最大的消费市场,商业潜力较大。为探究日本海神蛤繁殖特性,于2019年1月至3月,以采自日本海海域的日本海神蛤为材料,在大连庄河市贝类育苗场,通过室内人工升温促熟... 日本海神蛤(一种象拔蚌)为名贵贝类,近年来我国已逐渐发展成为日本海神蛤最大的消费市场,商业潜力较大。为探究日本海神蛤繁殖特性,于2019年1月至3月,以采自日本海海域的日本海神蛤为材料,在大连庄河市贝类育苗场,通过室内人工升温促熟方法,结合精卵排放观察和数理统计,求算日本海神蛤生物学零度及有效积温。结果显示,运用二点法、直线回归法和有效积温法求得日本海神蛤生物学零度分别为–0.87℃、–1.14℃、–0.90,℃有效积温分别为356.21℃·d、366.69℃·d、357.31℃·d。综合3种方法,求得日本海神蛤生物学零度及有效积温的平均值分别为(–0.97±0.14)℃和(360.07±5.76)℃·d。研究发现,与其他贝类相比,日本海神蛤性腺发育的生物学零度较低,这可能与日本海神蛤冷水生活的适应性及繁殖习性有关。在日本海神蛤室内人工苗种繁育过程中,结合日本海神蛤性腺发育的生物学零度和产卵的有效积温特点,通过调控生境水温,可以加快性腺发育速度,达到提早繁育效果。本研究为日本海神蛤在自然海域的苗情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对我国北黄海日本海神蛤养殖产业发展和资源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海神蛤 性腺发育 人工促熟 生物学零度 有效积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