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新糠虾(Neomysis japonica)卵巢发育与卵子发生 被引量:8
1
作者 杨筱珍 王金峰 +4 位作者 杨丽娜 赵柳兰 王小艳 吴旭干 成永旭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8-346,共9页
结合日本新糠虾雌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特征和组织结构特点,首次对日本新糠虾卵巢发育及卵子发生进行分期,并对各期卵巢发育时间及卵巢长与体长间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日本新糠虾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和输卵管组成。卵巢呈"H"... 结合日本新糠虾雌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特征和组织结构特点,首次对日本新糠虾卵巢发育及卵子发生进行分期,并对各期卵巢发育时间及卵巢长与体长间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日本新糠虾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和输卵管组成。卵巢呈"H"形,分左右两叶,两叶间有呈近三角形横桥连接,横桥内侧为生殖上皮。卵巢实质不分叶,卵细胞由横桥向两侧卵巢迁出并逐渐发育变大。卵子的发生经历5个阶段,分别为卵原细胞、卵黄合成前期卵母细胞、内源性卵黄合成期卵母细胞、外源性卵黄合成期卵母细胞和成熟期。滤泡细胞随着卵细胞的迁移而迁移,卵细胞发育后期出现滤泡细胞与卵母细胞相融合现象。卵巢发育分为5个时期,分别为未分化期(以卵原细胞为主,约为孵化后的18d)、小生长期(以内源性卵黄合成期卵细胞为主,约为孵化后的22d)、大生长期(以外源性卵黄合成期卵细胞为主,约为孵化后的25d)、成熟期(以成熟卵细胞为主,约为孵化后的28d)和退化期(为排卵后卵巢,约为孵化后的32d)。退化期卵巢中未见有结缔组织增生,而实质中存在着大量早期卵细胞,滤泡细胞呈多层分布于卵细胞周围。输卵管自卵巢末端生出,开口于第6胸肢基部内侧腹甲上,随卵巢发育,管腔渐增大。日本新糠虾卵巢长与体长间有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新糠虾 卵巢 卵子发生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新糠虾消化系统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吴志强 姜国良 项鹏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81-784,712,共5页
对日本新糠虾消化系统进行了组织学观察。日本新糠虾消化道可分为三大部分:前肠、中肠和后肠,组织结构由内向外均分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4层。其中,前肠由口、食道、胃等组成;中肠有中肠前盲囊和中肠腺等附属结构。中肠腺腺... 对日本新糠虾消化系统进行了组织学观察。日本新糠虾消化道可分为三大部分:前肠、中肠和后肠,组织结构由内向外均分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4层。其中,前肠由口、食道、胃等组成;中肠有中肠前盲囊和中肠腺等附属结构。中肠腺腺管上皮细胞由4种类型细胞组成,分别称为胚细胞(E细胞)、纤维细胞(F细胞)、吸收细胞(R细胞)和泡状细胞(B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新糠虾 消化系统 组织学 中肠前盲囊 中肠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体中组织胺对日本新糠虾生长、发育和体内组织胺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王金锋 杨筱珍 +3 位作者 吴旭干 赵柳兰 王小艳 成永旭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共5页
将日本新糠虾(Neomysis japonica)从新孵幼体至性成熟,养殖于不同质量浓度组织胺水体中,其质量浓度分别为0mg/L(对照组),5mg/L(低剂量组,L组),10mg/L(中剂量组,M组),15mg/L(高剂量组,H组),以研究水体中组织胺对日本新糠虾存活、生长和... 将日本新糠虾(Neomysis japonica)从新孵幼体至性成熟,养殖于不同质量浓度组织胺水体中,其质量浓度分别为0mg/L(对照组),5mg/L(低剂量组,L组),10mg/L(中剂量组,M组),15mg/L(高剂量组,H组),以研究水体中组织胺对日本新糠虾存活、生长和发育的影响及糠虾体内组织胺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组织胺质量浓度的升高,日本新糠虾的体长、体质量和存活率均呈现下降趋势;M组和H组日本新糠虾的体长和体质量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而L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较高质量浓度的组织胺(15mg/L)能显著降低日本新糠虾的存活率,H组存活率仅为53.92%±3.58%;各组织胺质量浓度组对雄性日本新糠虾性征出现时间无显著的影响,但对雄性日本新糠虾性成熟时间有不同程度的延迟作用,对照组性成熟时间为(25.71±0.76)d,而H组为(28.00±0.82)d,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雌性日本新糠虾的性成熟时间也有随组织胺质量浓度升高而呈延迟的趋势,但仅H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延迟近3d。经HPLC(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简称HPLC)法检测日本新糠虾体内组织胺后,发现M和H组中检测出了较高含量的组织胺,分别达到(435.33±56.94)pg/g和(478.67±140.57)pg/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说明,水体中一定质量浓度的组织胺能抑制日本新糠虾的生长和发育,其体内组织胺含量的升高可能是重要的诱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新糠虾(Neomysis japonica) 组织胺 生长 发育 存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对蒙古裸腹溞(Moina mongolica)和日本新糠虾(Neomysis japonica)的毒性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桃英 聂思宇 +2 位作者 杨欣 高强 蔡生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6-191,共6页
采用生物急性和慢性毒性实验的方法,研究了赤潮异弯藻对蒙古裸腹溞和日本新糠虾的毒性影响,并初步探讨了赤潮异弯藻导致二者较快死亡的机制。结果发现,赤潮异弯藻不仅对蒙古裸腹溞和日本新糠虾的存活有显著影响,而且使其个体变小、产幼... 采用生物急性和慢性毒性实验的方法,研究了赤潮异弯藻对蒙古裸腹溞和日本新糠虾的毒性影响,并初步探讨了赤潮异弯藻导致二者较快死亡的机制。结果发现,赤潮异弯藻不仅对蒙古裸腹溞和日本新糠虾的存活有显著影响,而且使其个体变小、产幼前发育时间延长、总生殖量降低、平均存活时间缩短,种群数量增长受抑制。显微观察发现,蒙古裸腹溞能摄食赤潮异弯藻,但摄食后,其粪便紧紧地粘在蒙古裸腹溞的肠道末端;日本新糠虾不摄食赤潮异弯藻,但该藻粘附在其触须、附肢以及腹部、尾部的刚毛上,以及作为食物的卤虫幼体也被大量粘附在一起,聚集成团,或通过赤潮异弯藻粘附在日本新糠虾的附肢上。因此赤潮异弯藻很可能通过干扰蒙古裸腹溞和日本新糠虾正常的生理活动,而导致其快速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异弯藻 蒙古裸腹滔 日本新糠虾 毒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新糠虾胚胎发育及母体大小与幼体关系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小艳 杨筱珍 +3 位作者 王金锋 吴旭干 赵柳兰 成永旭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51-859,共9页
采用组织学方法对日本新糠虾(Neomysis japonica)胚胎发育过程进行系统研究,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日本新糠虾母体体长与新孵幼体个数及新孵幼体体长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日本新糠虾整个胚胎发育过程在育卵囊内完成,约需要8d(176—1... 采用组织学方法对日本新糠虾(Neomysis japonica)胚胎发育过程进行系统研究,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日本新糠虾母体体长与新孵幼体个数及新孵幼体体长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日本新糠虾整个胚胎发育过程在育卵囊内完成,约需要8d(176—188h)。其发育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细分为7个时期。以胚胎脱膜和蜕皮情况将胚胎发育划分:卵期、无眼幼体期和有眼幼体期3阶段,其中卵期阶段包括:受精卵期、囊胚期、原肠期和前无节幼体期;无眼幼体期阶段包括:无节幼体期和后无节幼体期;有眼幼体期阶段即为眼柄期。卵期约占整个胚胎发育时期的21.2%(40h);无眼幼体期是胚胎发育的主要时期,约占整个胚胎发育时期的48.9%(92h),其中肠、触角的分叉、心跳、眼点色素、腹部分节等都发生在此期;有眼幼体期约占整个胚胎发育时期的27.6%(52h)。日本新糠虾母体体长与新孵幼体个数和新孵幼体体长间均有明显的正相关。这些结果不仅为丰富糠虾基础生物学内容提供理论资料,而且还可为糠虾的人工养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新糠虾 胚胎发育 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