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集合预报系统的日最高和最低气温预报 被引量:18
1
作者 熊敏诠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1-222,共12页
根据欧洲中心集合预报系统2 m气温预报的集合统计值,提出了BP-SM方法,针对中国512个台站2016年3月的日最高(低)气温做预报分析。将集合预报系统的模式直接输出、BP和BP-SM方法得到的日最高(低)气温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预报时效越长,BP... 根据欧洲中心集合预报系统2 m气温预报的集合统计值,提出了BP-SM方法,针对中国512个台站2016年3月的日最高(低)气温做预报分析。将集合预报系统的模式直接输出、BP和BP-SM方法得到的日最高(低)气温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预报时效越长,BP-SM方法较之BP方法的预报优势也更明显;在1至5 d的预报中,BP-SM方法显著降低了预报绝对误差,误差在2℃以内的准确率大部分在60%以上,部分站点达到90%;正技巧评分均值大多高于30%,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南部地区超过了60%。预报正技巧站点次数在绝对误差≤2℃(1℃)范围内有所提高,对日最高气温预报准确率的提高略好于日最低气温;BP-SM方法有效地降低了预报系统偏差,较大预报误差出现次数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预报系统 最高气温 气温 BP-SM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冈市7~9月日最高气温精细化预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廖仁国 吕校华 +2 位作者 刘序林 何卫晖 戴传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9期5527-5528,5543,共3页
[目的]对武冈市7~9月日最高气温精细化预报方法进行研究。[方法]利用2009~2010年T213和欧洲中心ECMWF模式产品及相应时段内测站的日最高气温,用多因子相似预报方法动态优选预报样本,采用多元回归多模式集成MOS方法,经动态地订正模式... [目的]对武冈市7~9月日最高气温精细化预报方法进行研究。[方法]利用2009~2010年T213和欧洲中心ECMWF模式产品及相应时段内测站的日最高气温,用多因子相似预报方法动态优选预报样本,采用多元回归多模式集成MOS方法,经动态地订正模式误差和回归误差后,得出动态预报方程,制作24~120 h武冈市7~9月日最高气温预报。[结果]经样本优选、误差订正得到的武冈市7~9月日最高气温方程,经多次随机抽样,并做F检验,可通过显著水平为0.1的检验。[结论]这种方法具有预报模式中外结合、充分利用多个模式的有用信息、吸取各自的优点,考虑本地局部环境因素,减少模式误差和回归误差,利于提高预报精度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高气温 多模式集成 MOS方法 动态预报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极端气温的主客观预报能力评估及多模式集成网格释用 被引量:26
3
作者 吴乃庚 曾沁 +3 位作者 刘段灵 陈炳洪 赵声蓉 张红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81-590,共10页
精细格点天气预报是我国未来几年天气预报业务发展重点。利用ECMWF、GRAPES等业务数值模式和广东站点观测资料,对日极端气温的主客观预报能力进行了多角度综合评估。统计结果表明,T_(max)、T_(min)的主客观预报误差均存在明显季节差异,... 精细格点天气预报是我国未来几年天气预报业务发展重点。利用ECMWF、GRAPES等业务数值模式和广东站点观测资料,对日极端气温的主客观预报能力进行了多角度综合评估。统计结果表明,T_(max)、T_(min)的主客观预报误差均存在明显季节差异,在系统误差相对平稳的夏半年主观预报具有较明显订正能力,模式预报呈现一定流依赖特征,温度越高(低),负(正)偏差越明显;主客观预报误差空间分布均受地形影响,随着时效延长误差总体增幅不大,主观订正能力也较稳定。根据以上评估特征和网格预报特点,研究开发了一套多模式动态集成网格释用技术方案(McGF)。结果表明,相比单个模式的预报和主观预报,McGF较明显提升了T_(max)的预报技巧;T_(min)的模式预报偏差总体较T_(max)偏小,McGF提升幅度相对较小;网格释用后的广东区域预报能较合理反映气温空间和强度特征,较周边未经释用区域明显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高()气温 预报评估 多模式集成 网格释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长江流域夏季日最高温度延伸期预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雷蕾 徐邦琪 +1 位作者 高庆九 谢洁宏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35-849,共15页
长江流域是我国夏季高温热浪灾害的多发区之一,该地区日最高温度(T_(max))具有显著的低频(10~30 d和30~60 d周期)变化特征,超前-滞后相关分析和气温方程诊断的结果显示,影响长江流域T_(max)低频变化的大尺度环流/对流信号包含:自欧亚大... 长江流域是我国夏季高温热浪灾害的多发区之一,该地区日最高温度(T_(max))具有显著的低频(10~30 d和30~60 d周期)变化特征,超前-滞后相关分析和气温方程诊断的结果显示,影响长江流域T_(max)低频变化的大尺度环流/对流信号包含:自欧亚大陆东移南下的低频波列,自东北亚向西南方向传播的异常环流,以及由西太平洋向东亚传播的低频对流;这些低频对流/环流活动通过改变辐射加热过程及绝热过程,导致长江流域T_(max)的低频变化。为了客观且有效地辨识和捕捉这些先兆信号,并考虑长江流域T_(max)与大尺度因子间的非线性作用,本文采用机器学习方法中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对大量历史数据进行训练,并构建了长江流域T_(max)的延伸期预报模型。在独立预报阶段,CNN预报模型对长江流域区域平均T_(max)的预报时效达30 d,提前5~30 d预报的T_(max)与观测T_(max)的时间相关系数介于0.63~0.70(通过99%置信度的显著性检验),量级偏差(均方根误差)小于1个标准差,显示出CNN在延伸期灾害天气预报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高温热浪 频振荡 卷积神经网络 延伸期预报 最高气温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口市气温预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赵晓川 宋卿 +1 位作者 何晓东 张晶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1期9281-9286,共6页
地面气温与大气低层温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利用NCEP/NCAR 850 hPa和925 hPa的温度资料与营口市的日最高和最低气温分季建立预报回归方程,并分析了风向、风速、低云量和降水对日最高和最低气温变化的影响程度并建立预报指标,对预报回归... 地面气温与大气低层温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利用NCEP/NCAR 850 hPa和925 hPa的温度资料与营口市的日最高和最低气温分季建立预报回归方程,并分析了风向、风速、低云量和降水对日最高和最低气温变化的影响程度并建立预报指标,对预报回归方程进行订正。对预报方程结果进行了预报检验,结果表明:日最高气温预报误差小于2℃的预报准确率,春季为57.6%,夏季为82.2%,秋季为83.3%,冬季为78.3%;日最低气温预报误差小于2℃的预报准确率,春季为64.1%,夏季为82.6%,秋季为70%,冬季为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最高气温 气温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阳地区智能网格产品气温预报检验订正 被引量:3
6
作者 赵婷婷 高凌峰 +2 位作者 黄荟羽 于涵 赵阳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2期159-163,共5页
利用2017—2018年智能网格预报产品对辽阳地区逐1 h气温、日最高(低)气温进行检验,并采用最优滑动周期法进行订正。结果表明:辽阳地区智能网格预报准确率整体表现为西部较高、东部较低;逐1 h气温预报和日最高气温预报整体较实况偏高,日... 利用2017—2018年智能网格预报产品对辽阳地区逐1 h气温、日最高(低)气温进行检验,并采用最优滑动周期法进行订正。结果表明:辽阳地区智能网格预报准确率整体表现为西部较高、东部较低;逐1 h气温预报和日最高气温预报整体较实况偏高,日最低气温预报较实况偏低;逐1 h气温预报、日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在夏季7月、8月与其他月份相比较高,冬季各月日最高气温预报准确率较高;日最高气温预报准确率最高、稳定性最好,采用最优滑动周期法订正后,准确率基本为80%~90%;中西部地区日最低气温订正后准确率也在7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格 逐1h气温 最高()气温 最优滑动周期法 辽宁辽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4—2013年琼海市气温日极值出现时间分析
7
作者 黄琼艳 王琳 钟晓晓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3期297-298,共2页
对琼海气象站2004—2013年日极值气温随时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冬半年日最高气温平均出现在14:13,夏半年在14:19,最低气温冬季出现在6:59,夏季在6:08。最高气温17%、最低气温26%在异常时间点出现,主要由冷锋、强冷空气、云、降... 对琼海气象站2004—2013年日极值气温随时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冬半年日最高气温平均出现在14:13,夏半年在14:19,最低气温冬季出现在6:59,夏季在6:08。最高气温17%、最低气温26%在异常时间点出现,主要由冷锋、强冷空气、云、降水、风、雾、霾等因素引起;气温日较差小时,气温极值出现的时间和地点存在随机性。分析异常时间点产生的原因,掌握其变化规律对提高气温预报准确率、精细化预报水平、服务工农业生产有很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高气温 气温 出现时间 天气预报 海南琼海 2004—2013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S温度预报中最优训练期方案 被引量:80
8
作者 吴启树 韩美 +1 位作者 郭弘 苏同华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6-434,共9页
以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模式细网格地面气温为预报因子,设计多种训练期方案进行2014 2015年福建省气象站每日两次1~7 d的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MOS(model output statistics)预报,并进行检验和改进。准对称混合滑动训练期... 以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模式细网格地面气温为预报因子,设计多种训练期方案进行2014 2015年福建省气象站每日两次1~7 d的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MOS(model output statistics)预报,并进行检验和改进。准对称混合滑动训练期方法为取预报日之前和前1年预报日之后相同日数的样本混合而成,分1年期或多年期。结果表明:准对称混合滑动训练期方案优于滑动训练期方案和传统季节固定期分类方案,且2年期优于1年期。以不同周期确定最佳训练期日数的方案应用对比显示,以年为评估周期优于以月为评估周期以及更短时间周期。在2015年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MOS预报中,基于上年度评估所得最佳训练期日数,2年期准对称混合滑动训练期方案较ECMWF模式细网格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优于预报员预报,有较好的应用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预报 最高气温气温 训练期 准对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递减平均法与一元线性回归法对ECMWF温度预报订正能力对比 被引量:27
9
作者 王丹 王建鹏 +1 位作者 白庆梅 高红燕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10-1321,共12页
基于ECMWF细网格模式的定时最高(低)气温预报产品,针对2017年陕西99个国家级气象站的日最高(低)气温预报,检验和比较了递减平均法和一元线性回归法两种方法对气温预报误差的订正效果。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显著地提高了日最高(低)气温的... 基于ECMWF细网格模式的定时最高(低)气温预报产品,针对2017年陕西99个国家级气象站的日最高(低)气温预报,检验和比较了递减平均法和一元线性回归法两种方法对气温预报误差的订正效果。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显著地提高了日最高(低)气温的预报准确率,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订正能力逐渐减弱。技巧评分与模式对气温的预报能力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秦岭及其以南地区的日最高气温预报和秦岭以北地区的日最低气温预报的准确率偏低,其技巧评分一般超过40%,极大值超过70%。两种方法都有效降低了系统误差,较小误差范围的站次增多,较大误差范围的站次减少,对日最高气温在预报绝对误差≤2℃误差范围的订正能力较为突出,对日最低气温在预报绝对误差≥3℃误差范围的订正更有优势。一元线性回归法对日最高气温预报的订正能力略优于递减平均法,对日最低气温预报的订正能力不及递减平均法,利用这两种方法对气温预报进行混合订正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MWF模式 最高()气温预报 误差订正 递减平均 一元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持向量机回归方法在实时业务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10
作者 冯汉中 陈永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1-44,68,共5页
简要介绍了支持向量机 (SupportVectorMachine ,简称SVM)回归方法的基本原理 ,并介绍了基于SVM回归方法 ,利用 1 990~ 2 0 0 0年 1~ 1 2月ECMWF北半球的50 0hPa高度、850hPa温度、地面气压的 0小时分析场资料构造预报因子 ,建立德阳... 简要介绍了支持向量机 (SupportVectorMachine ,简称SVM)回归方法的基本原理 ,并介绍了基于SVM回归方法 ,利用 1 990~ 2 0 0 0年 1~ 1 2月ECMWF北半球的50 0hPa高度、850hPa温度、地面气压的 0小时分析场资料构造预报因子 ,建立德阳市 5个代表站的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的SVM回归预报模型及其在业务化运用中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MWF 气温 最高气温 500hPa 业务化 地面气压 预报 支持向量机 SVM 实时业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温对辣椒人工杂交结实率的影响
11
作者 余会康 《福建农业科技》 1999年第S1期70-70,共1页
关键词 杂交结实率 人工杂交 辣椒 最高气温 平均气温 气温 去雄时间 温度偏 气温升高 温度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