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据时期朝鲜半岛鲁迅作品译介的思想谱系与文化抉择--以《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的韩译为例
1
作者 张乃禹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0-189,共10页
《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分别于1927年和1930年译介至日据时期的朝鲜半岛。两部作品韩译本虽然在翻译质量上均存在诸多无法忽视的缺陷,但是柳树人翻译的《狂人日记》作为世界上首部由外国译者翻译成外文并在国外发表的鲁迅作品,开启... 《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分别于1927年和1930年译介至日据时期的朝鲜半岛。两部作品韩译本虽然在翻译质量上均存在诸多无法忽视的缺陷,但是柳树人翻译的《狂人日记》作为世界上首部由外国译者翻译成外文并在国外发表的鲁迅作品,开启了外国译者翻译鲁迅作品的先河;梁建植翻译的《阿Q正传》作为朝鲜半岛众多韩译本中的首部作品,也在“阿Q”形象传播接受方面厥功甚伟。从译者思想谱系来看,幼时阅读《狂人日记》的思想冲击以及后来的无政府主义转向,促成了柳树人与鲁迅在无政府主义思想基点上达成了共通的文艺启蒙理论共识,成为译介《狂人日记》的内在契机。而梁建植翻译的《阿Q正传》尽管受制于日本殖民文化霸权而不得不借助于井上红梅的日译本进行转译和“译述”,但这恰恰体现了梁建植将殖民地宗主国语言--日语--为我所用的文化立场,以及即使通过迂回和曲折的方式,也要关注和译介中国新文学的文化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据时期 翻译理念 译述 思想谱系 文化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碑铭”遭遇“殖民”——日据时期台北的碑铭传统与殖民化改造 被引量:2
2
作者 罗桂林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94,共13页
台北在明清时期发展出丰富的碑铭文化,在日据时期仍然长期延续,是维系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随着殖民统治的深入,日据当局尝试改造当地的碑铭传统,强推以殖民主义为导向的叙事框架;同时引入新式碑铭形制,推动公共空间殖民化。日据时... 台北在明清时期发展出丰富的碑铭文化,在日据时期仍然长期延续,是维系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随着殖民统治的深入,日据当局尝试改造当地的碑铭传统,强推以殖民主义为导向的叙事框架;同时引入新式碑铭形制,推动公共空间殖民化。日据时期台北碑铭传统的延续及其殖民化遭遇,不仅彰显了碑铭传统对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而且也昭示出殖民者与被殖民者尽管共处一岛,却在文化上相互区隔和各行其道的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据时期 台北 碑铭 殖民叙事 空间殖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训之术:日据时期的台湾高山族教育 被引量:5
3
作者 董建辉 张雪婷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4-95,共12页
规训是一种特殊的权力技术,它塑造了个人。规训教育的目的是以规训为手段,生产出符合制度需求的个体。日据时期,日本当局为了巩固其在台湾的殖民统治,在高山族地区设立日语传习所、'蕃人'公学校及'蕃童'教育所等,试图... 规训是一种特殊的权力技术,它塑造了个人。规训教育的目的是以规训为手段,生产出符合制度需求的个体。日据时期,日本当局为了巩固其在台湾的殖民统治,在高山族地区设立日语传习所、'蕃人'公学校及'蕃童'教育所等,试图通过教育手段向台湾高山族灌输日本国家意识,改变高山族固有的语言及风俗习惯,生产出'驯服'的肉体,以服务于其殖民统治。日本殖民者操纵规训之术的意图不仅是达成肉体的顺从,更是通过重新建构高山族身体以达成对人的意识形态的教化及塑造。依靠国家权力的输入,透过教育对台湾高山族进行殖民统治,日本殖民者企图实现'同化'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训 日据时期 台湾高山族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据时期台湾民间状况与“殖民地近代性” 被引量:5
4
作者 汪思涵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5-127,共13页
自1895年日本将台湾纳入殖民体系下至1945年台湾光复的50年中,台湾社会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认同等多方面的变化和矛盾。而在此期间,台湾亦逐渐呈现出近代化的特征。本文借助“殖民地近代性”的概念,从文化转变、教育政策、原住民... 自1895年日本将台湾纳入殖民体系下至1945年台湾光复的50年中,台湾社会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认同等多方面的变化和矛盾。而在此期间,台湾亦逐渐呈现出近代化的特征。本文借助“殖民地近代性”的概念,从文化转变、教育政策、原住民生活、殖民地建设等方面来看待日据时期台湾民间社会一隅,尝试发现后殖民理论在民间社会运用的可能性,提示日据时期台湾社会除殖民主义—民族主义二元对立之外的另一种叙述方式,并注意到殖民地社会的复杂性,同时提示与试图纠正一些对殖民地经验的误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殖民地近代性 日据时期 台湾民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据时期台湾佛教略论 被引量:3
5
作者 吴敏霞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0-66,共7页
日据时期(1895——1945)的台湾佛教,是由台湾固有的中国传统佛教和在家佛教斋教以及日本殖民者传入的日本佛教三大部分组成。日据初期,日本佛教随着日本殖民者的占据台湾,先后有六宗七派进入台湾,进行零散地"宗教殖民";台湾... 日据时期(1895——1945)的台湾佛教,是由台湾固有的中国传统佛教和在家佛教斋教以及日本殖民者传入的日本佛教三大部分组成。日据初期,日本佛教随着日本殖民者的占据台湾,先后有六宗七派进入台湾,进行零散地"宗教殖民";台湾固有的中国传统佛教则因政权的转变而聚集了相当多的信众,初步形成了五大法脉;斋教因其通俗性而受大众欢迎,在这时得到了很大地发展。日据中期,日本佛教布教师虽大量来台,但并未改变台湾佛教信仰的本质信仰;台湾传统佛教在夹缝中得到空前发展,奠定了其在台湾佛教中的主体地位;斋教则因日本殖民统治的严厉打击,有所削弱。日据末期,由于日本殖民者实行了"皇民化运动",以皇道为尊,台湾佛教无论是台湾传统佛教还是斋教抑或是日本佛教,都遭到了毁灭性地打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据时期 台湾地区 佛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据时期台湾籍民教育探微——以福州和厦门为中心 被引量:2
6
作者 黄新宪 《东南学术》 2004年第4期143-148,共6页
日据时期的台湾籍民教育,是日据当局为福建、广东等地的台湾籍民举办的教育,是一种旨在使第二代籍民成为忠君爱国之日本臣民的教育,是日本在台湾实施殖民地教育的延伸。但是,这一目的最终并未达到。
关键词 日据时期 台湾籍民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蒙与救亡:台湾日据时期妇女解放运动的双重动力 被引量:1
7
作者 朱云霞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5-148,共4页
日据时期,反殖民成为台湾人民政治斗争的主要任务。在斗争中,台湾妇女解放运动在文化启蒙的指引下进入思想启蒙阶段,思想启蒙成为台湾妇女解放的精神动力;同时,妇女以抵抗日本殖民者作为妇女运动的终极目标,参与到抗日行列之中,从而也... 日据时期,反殖民成为台湾人民政治斗争的主要任务。在斗争中,台湾妇女解放运动在文化启蒙的指引下进入思想启蒙阶段,思想启蒙成为台湾妇女解放的精神动力;同时,妇女以抵抗日本殖民者作为妇女运动的终极目标,参与到抗日行列之中,从而也推动妇女自身的解放,民族救亡的解放运动事实上成为了妇女解放的实践推动力。精神和实践力两种力量相辅相成,使台湾妇女解放运动呈现出独有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据时期 启蒙 救亡 台湾妇女解放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据时期闽台农业交流的概况及特点 被引量:1
8
作者 林星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3-109,共7页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闽台人民血脉相连,两地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日据时期,闽台关系并没有中断。在农业方面,两地人员往来频繁,互相组织人员考察农业建设,福建从台湾输入农产品品种和生产技术,台湾到福建投资农垦和农产品加工。日据时...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闽台人民血脉相连,两地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日据时期,闽台关系并没有中断。在农业方面,两地人员往来频繁,互相组织人员考察农业建设,福建从台湾输入农产品品种和生产技术,台湾到福建投资农垦和农产品加工。日据时期闽台农业的交流活动,体现了闽台之间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据时期 闽台 农业 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据时期的台湾农业科技 被引量:2
9
作者 施洁斌 《古今农业》 1999年第1期66-72,共7页
台湾是祖国第一大岛,位于北纬21°45′~25°56′、东经119°18′~124°34′,南北长394公里,东西最宽处142公里,总面积3.6万平方公里。岛上有纵贯南北的中央山脉;平原多分布在西部面向福建一侧,面积占全岛的1/3,共分... 台湾是祖国第一大岛,位于北纬21°45′~25°56′、东经119°18′~124°34′,南北长394公里,东西最宽处142公里,总面积3.6万平方公里。岛上有纵贯南北的中央山脉;平原多分布在西部面向福建一侧,面积占全岛的1/3,共分台南、屏北、宜兰和花莲四大片。全岛年平均温度在22℃左右,平原地区长夏无冬,每年4~11月为夏季,1月份最低平温度在15℃以上,全岛南北温差约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农业 日据时期 台湾总督府 农业试验 肥料效应 品种改良 水稻品种 甘蔗品种 支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据时期台湾戏剧反日活动的研究
10
作者 成乔明 谢建明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4-108,共5页
台湾戏剧在日据时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日活动,先后经历了戏剧文化自发的反日倾向、戏剧团体组织性反日运动、戏剧人零散式反日创作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各有其相应的政治背景,但都深切体现了台湾人民抵抗外来殖民统治的民族精神和爱国... 台湾戏剧在日据时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日活动,先后经历了戏剧文化自发的反日倾向、戏剧团体组织性反日运动、戏剧人零散式反日创作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各有其相应的政治背景,但都深切体现了台湾人民抵抗外来殖民统治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据时期 台湾戏剧 活动 民族精神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据时期祖国大陆台湾研究状况述评
11
作者 褚静涛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21-128,共8页
关键词 日据时期 中国大陆 台湾研究 综述 发展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据时期“六三法”撤废运动与台湾知识分子民族联合阵线形成
12
作者 叶青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12-218,共7页
"六三法"为日据时期日本侵略者施行于台湾人民种种苛刻法令和总督府独裁之依据。在争取民族自决运动过程中,台湾知识分子遂将撤废"六三法"视为主要任务。"六三法"撤废运动促使台湾知识分子团体的建立,也... "六三法"为日据时期日本侵略者施行于台湾人民种种苛刻法令和总督府独裁之依据。在争取民族自决运动过程中,台湾知识分子遂将撤废"六三法"视为主要任务。"六三法"撤废运动促使台湾知识分子团体的建立,也成为台湾知识分子联合的开端。探究台湾知识分子民族联合阵线形成的背景、过程及其原因,将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日据时期台湾知识分子的历史贡献,真切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据时期 “六三法” 台湾知识分子 联合阵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据时期台湾共产党对工人运动的影响
13
作者 宋帮强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3-98,138,共7页
在20世纪20年代末,台湾工人在台湾文化协会和民众党的领导和组织下,一度掀起了台湾工人运动的高潮,给日本殖民者以沉重的打击,在近代台湾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为了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在共产国际的要求下,台湾共产党在三个方面开展工... 在20世纪20年代末,台湾工人在台湾文化协会和民众党的领导和组织下,一度掀起了台湾工人运动的高潮,给日本殖民者以沉重的打击,在近代台湾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为了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在共产国际的要求下,台湾共产党在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取得左翼工会的领导权并使右翼工会左倾化;二是在产业工人中建立工会组织;三是筹建台湾赤色总工会。由于多数党员的艰苦努力,台湾共产党在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了很大的成就。然而,1931年6月,台湾共产党遭到日本殖民者完全破坏,台湾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也最终衰落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据时期 台湾共产党 工人运动 文化协会 台湾民众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场、移转与退场:台湾日据时期宋江阵的历史演进(1895-1945) 被引量:5
14
作者 郭学松 方千华 +2 位作者 杨海晨 郭惠杰 陈萍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1-57,共7页
运用文献调研、实地考察等方法,以台湾日据五十年中宋江阵的移转轨迹为逻辑起点,探究这种乡土武术的历史演进及其功能形构。研究认:在台湾日据初期,宋江阵的主要社会功能被用于抵御日本的入侵,展示中华武术的技击本质和尚武抗争精神。... 运用文献调研、实地考察等方法,以台湾日据五十年中宋江阵的移转轨迹为逻辑起点,探究这种乡土武术的历史演进及其功能形构。研究认:在台湾日据初期,宋江阵的主要社会功能被用于抵御日本的入侵,展示中华武术的技击本质和尚武抗争精神。在日本统治台湾以后,宋江阵主要出现在庙会、余庆等场域之中,在保留其宗教仪式"保驾护航"的基础上,逐渐成为一种神人共娱的精神工具;在日本人观赏的场域中,宋江阵武术展演是一种民族精神的展示与象征。在日本推行的皇民化运动中,宋江阵成为牺牲工具,只能暗中习练和操演,成为台湾乡土民众的一种精神抗争力量。在日据五十年的历史演进中,可洞悉宋江阵始终是被选择的工具,并伴随社会的需求而移转,从中也可窥探台湾日据社会之变革,以及由此而型塑的乡土民众的历史心性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宋江阵 台湾地区 日据时期 斗争工具 精神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日据时期日本对台移民及其危害 被引量:3
15
作者 孟月明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8-98,I0003,共12页
日据时期,对台移民是日本殖民统治台湾的重要一环。日本当局大力鼓励日本内地人移殖台湾,用日本人全面控制、同化台湾人,以实现日本“内地延长主义”,让台湾最终变成日本的一部分。除了政治、资本、工商业、矿产等移民之外,日本政府还... 日据时期,对台移民是日本殖民统治台湾的重要一环。日本当局大力鼓励日本内地人移殖台湾,用日本人全面控制、同化台湾人,以实现日本“内地延长主义”,让台湾最终变成日本的一部分。除了政治、资本、工商业、矿产等移民之外,日本政府还专门制定了详细的农业、渔业移民计划,并建立日本农业移民村。殖民政策下的移民,作为日本全面统治台湾的重要社会力量,是殖民统治顺利实施的得力助手,是台湾经济的直接经营者和掠夺者,也是从文化上奴化、同化台湾人民的有力帮凶。殖民移民文化也是影响当前日台关系的重要社会历史心理症结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据时期 殖民统治 移民政策 台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据时期的台湾红茶业 被引量:1
16
作者 潘健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6-133,共8页
台湾红茶业兴起于日本占据台湾之后。20世纪初,为了平衡国际收支,满足国内的消费需求,日本殖民当局在台湾开始试制红茶。至30年代,台湾红茶的出口量超过了乌龙茶与包种茶,成为台湾茶叶中最重要的出口产品。这是台湾总督府大力扶植的结果... 台湾红茶业兴起于日本占据台湾之后。20世纪初,为了平衡国际收支,满足国内的消费需求,日本殖民当局在台湾开始试制红茶。至30年代,台湾红茶的出口量超过了乌龙茶与包种茶,成为台湾茶叶中最重要的出口产品。这是台湾总督府大力扶植的结果,但这种扶植完全是为了满足日本国内的经济利益需求,却使台湾失去了本土经济发展的自主性。日本政府主导的方式阻碍了公平的市场竞争,本土资本力量的薄弱造成战后台湾产业发展缺乏后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据时期 台湾红茶业 殖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据时期台湾学生留学日本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新宪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8-61,共4页
日据时期 ,不少台湾学生前往日本留学 ,他们在学习先进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 ,也接受了先进的新思想、新思潮 ,民族意识不断增强 ,这时台湾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日据时期 台湾省 学生 出国留学 民族意识 民族自主权 留学动机 教育史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鸟瞰台湾与图像殖民--日据时期台湾的鸟瞰图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桂林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6-96,共11页
20世纪30年代,在日据当局的主导下,以殖民地台湾为主题的鸟瞰图集中出现。这些鸟瞰图既具备地图的实用性,又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在被大量生产出来后,以多种型制在市场上流通,广受读者欢迎。鸟瞰图不仅呈现了台湾最新的地理知识,也展示... 20世纪30年代,在日据当局的主导下,以殖民地台湾为主题的鸟瞰图集中出现。这些鸟瞰图既具备地图的实用性,又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在被大量生产出来后,以多种型制在市场上流通,广受读者欢迎。鸟瞰图不仅呈现了台湾最新的地理知识,也展示了全岛的资源分布和依附性发展,显示出殖民当局掌握了“鸟瞰”式统治全岛的能力。鸟瞰图在构图方面,总是将官署、神社等所谓日本“内地”元素置于中心位置,并进行细节描绘和放大处理。在对旅游路线的规划中,除了介绍自然名胜,还楔入种种“帝国”符号,将旅游建构成“帝国”精神的归化之旅。以鸟瞰图为代表的文化殖民活动,在台湾五十年殖民史研究中是十分值得重视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据时期 台湾 鸟瞰图 文化殖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据时期日本作家台湾形象的相关性想象
19
作者 徐莉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9-95,共7页
自从1895年台湾成为日本的殖民地后,随着日本殖民政策在台湾的推进,日本作家站在其个人和帝国权力的中心,怀着各异的心理与目的,对台湾展开了种种极具魅惑性的文学想象。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相关性想象。相关性想象的最大特点在于想象... 自从1895年台湾成为日本的殖民地后,随着日本殖民政策在台湾的推进,日本作家站在其个人和帝国权力的中心,怀着各异的心理与目的,对台湾展开了种种极具魅惑性的文学想象。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相关性想象。相关性想象的最大特点在于想象主体依循相似性、相近性和相反性的想象原则,由一审美对象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审美对象。正是凭借着相关性想象,日本作家在其文学作品中,对日台两地的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进行了种种极具诱导性的联想,以期达到卑化、丑化、异化台湾及台湾人,炫耀、宣扬和美化殖民统治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据时期本作家 台湾形象 相似性想象 相近性想象 相反性想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图书馆注意搜集日据时期资料
20
作者 吴晓珊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6-36,共1页
年初,台报披露台湾「中央图书馆」正在「循线追踪」收集日据时期的史料、图书等资料。据传,台湾光复后,岛内的机关、学校等单位,接收了相当数量的日文藏书。但是,它们一直面临着「流落」的危险,「因有人不识其文献价值而任意丢弃、抛售... 年初,台报披露台湾「中央图书馆」正在「循线追踪」收集日据时期的史料、图书等资料。据传,台湾光复后,岛内的机关、学校等单位,接收了相当数量的日文藏书。但是,它们一直面临着「流落」的危险,「因有人不识其文献价值而任意丢弃、抛售、烧毁等等情事,不知凡几」。因此,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据时期 台湾光复 中央图书馆 人弃我取 文献价值 长杨 农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