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常经验法:一种人格心理学研究方法 被引量:4
1
作者 陈红 陈瑞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12,共5页
日常经验法是一种在国外的人格心理学研究中普遍使用但在国内少见运用的研究方法。日常经验法是通过研究日常生活中不断发生的事件经验,研究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进程的一种方法。根据对三种主要的日常经验,即样例经验、重建经验和发展... 日常经验法是一种在国外的人格心理学研究中普遍使用但在国内少见运用的研究方法。日常经验法是通过研究日常生活中不断发生的事件经验,研究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进程的一种方法。根据对三种主要的日常经验,即样例经验、重建经验和发展中经验的分析,探讨了三种主要的日常经验法(间隔追随法、信号追随法和事件追随法)的界定、操作程序、优点和局限及其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运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经验法 间隔追随记录 时间追随记录 事件追随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的交往对象和人格特质对社会交往与情绪体验的调节作用
2
作者 王晓丽 覃晓意 李西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5-142,共8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的社会交往与情绪体验的关系及社会交往对象、人格特质在其关系间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208名老年人,采用自编人口学信息问卷和大五人格问卷(NEOPI)进行测量,使用罗切斯特交往记录单(RIR)记录14天的交往活动,并在每次交... 目的:探讨老年人的社会交往与情绪体验的关系及社会交往对象、人格特质在其关系间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208名老年人,采用自编人口学信息问卷和大五人格问卷(NEOPI)进行测量,使用罗切斯特交往记录单(RIR)记录14天的交往活动,并在每次交往后用积极-消极情感量表(PANAS)评估情感。采用Mplus多水平模型(MLM)进行模型建构。结果:模型建构发现,开放性和交往质量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β=0.45,P<0.05),当因变量为积极情感时,老年人开放性越高,交往质量和积极情感的联系越强;当交往对象为非家人时,开放性和交往质量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β=0.52,P<0.05),老年人开放性越高,交往质量和积极情感的联系越强。结论:中等及以上开放性人格的老年人在和非家人进行社会交往时,其开放性越高交往质量和积极情感的联系越强,即交往质量越高越能促进积极情感的增加,但不能降低消极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交往质量 情绪体验 交往对象 开放性 日常经验取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