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安忆日常生活意识形成初探
1
作者 谢青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5年第S2期250-251,253,共3页
王安忆创作的一系列上海题材小说,有她自己独特的视角,那就是对上海市民日常生活意识的凸现。而王安忆创作之前的艺术体验,尤其是她的童年体验、孤独体验对王安忆的日常生活意识的形成有重大作用。
关键词 日常生活意识 童年体验 孤独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类型化现象的源来 被引量:1
2
作者 朱丽丽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1-124,共4页
本文结合“个性主义”思潮的衰落与日常生活意识形态的上升,着重论述了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类型化”现象的源来,并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对其作出自己的解释:即类型化现象是群体文化的温床上孕育的一个异数。由于当前的现实主义文学大多... 本文结合“个性主义”思潮的衰落与日常生活意识形态的上升,着重论述了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类型化”现象的源来,并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对其作出自己的解释:即类型化现象是群体文化的温床上孕育的一个异数。由于当前的现实主义文学大多沉浸于日常生活的幸福化,而不注重使日常生活价值化,从而使得现实主义文学的“类型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成为一种病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化现象 日常生活意识形态 个性主义 幸福化 价值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市背景下的现代主义文学——论新感觉派小说
3
作者 严军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91-94,共4页
本文从新感觉派小说的都市背景、理论渊源以及所反映的都市人的意识和艺术表现手法入手 ,展示作为2 0世纪 30年代海派文学的重要代表 ,他们如何以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较为前卫的现代主义意识 ,运用新感觉主义、新心理主义以及意识流等... 本文从新感觉派小说的都市背景、理论渊源以及所反映的都市人的意识和艺术表现手法入手 ,展示作为2 0世纪 30年代海派文学的重要代表 ,他们如何以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较为前卫的现代主义意识 ,运用新感觉主义、新心理主义以及意识流等手法 ,捕捉都市人的日常生活体验 ,显示 30年代上海这个繁华而又畸形的表象 ,写出都市人的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背景 日常生活意识 变态心理 主观感受 意识 现代主义文学 新感觉派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判理论的选择:从社会批判到审美批判
4
作者 孙盛涛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4期75-77,96,共4页
赫伯特·马尔库塞(1898—1979)是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群体中独树一帜的角色,是法兰克福学派左翼主要代表。他不满足于既成的马克思主义模式,孜孜不辍于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补充马克思主义”的工作。在马尔库塞那里,对审美... 赫伯特·马尔库塞(1898—1979)是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群体中独树一帜的角色,是法兰克福学派左翼主要代表。他不满足于既成的马克思主义模式,孜孜不辍于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补充马克思主义”的工作。在马尔库塞那里,对审美乌托邦理想的强调使法兰克福学派传统的批判理论成为重新构建马克思主义的依据,从而演化出一条浮土德式的思想探索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 审美乌托邦 弗洛伊德学说 马尔库塞 单面人 批判理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 法兰克福学派 生命本能 日常生活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