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现代生活的英雄何以可能?--波德莱尔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思想献疑 |
妥建清
|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作为媒介的艺术:数智时代“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媒介表征与美学建构 |
朱婕宁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3
|
“日常生活审美化”在中国 |
王德胜
李雷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50
|
|
4
|
当代“审美泛化”的全息结构——从“审美日常生活化”到“日常生活审美化” |
刘悦笛
许中云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4
|
|
5
|
艺术终结之后:试论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当代艺术转向 |
吴剑锋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7
|
|
6
|
日常生活审美化视域下的艺术设计与文化认同 |
吴剑锋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8
|
|
7
|
“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再思考 |
韩德信
王晓华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7
|
|
8
|
“日常生活审美化”背景下的微博文学热透视 |
谭真谛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6
|
|
9
|
艺术与生活的双螺旋逆转——鲍德里亚日常生活审美化思想探究 |
张冰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6
|
|
10
|
日常生活审美化——西方现代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 |
韩德信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11
|
艺术是一种生活风格——谈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艺术学效应 |
艾秀梅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12
|
论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学审美的“审美”差异 |
周强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13
|
日常生活审美化及其背景下的设计 |
安宝江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14
|
艺术转向与日常生活审美化 |
李社教
谢龙新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
2009 |
1
|
|
15
|
中国当代日常生活“审美化”命题与符号表征再探 |
伏飞雄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16
|
《闲情偶寄》与日常生活审美化 |
张筱园
|
《社会科学家》
CSSCI
|
2005 |
3
|
|
17
|
当代中国转型期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探析 |
徐昊晟
杨泳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8
|
休闲时代的审美契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启示与未来 |
于云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19
|
论“日常生活审美化”背景下网络文学的特质 |
王传领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7 |
2
|
|
20
|
文化研究的兴起与文艺学边界的消解——反思当代中国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诸问题 |
肖建华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8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