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日均气温变化对医保儿童呼吸科就诊人次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姣艳 王艺 赵耐青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19-822,共4页
目的研究上海市日均气温与医保儿童呼吸科就诊人次的关系。方法运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时间序列资料,在控制时间的中长期趋势、星期效应、节假日效应、气象因素和大气污染物的混杂效应基础上,探索7日的日均气温与医保儿童呼吸科就诊人次... 目的研究上海市日均气温与医保儿童呼吸科就诊人次的关系。方法运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时间序列资料,在控制时间的中长期趋势、星期效应、节假日效应、气象因素和大气污染物的混杂效应基础上,探索7日的日均气温与医保儿童呼吸科就诊人次之间的关系,从而预测未来的日就诊人次。结果观察日的日均气温对就诊人次的影响最大,观察日的前3日次之,其他几日的影响较小。7日加权气温与就诊人次的关系呈现一条非对称的曲线,在12.9℃左右,就诊人次最多。现有模型对未来1日的就诊人次预测效果良好。结论上海市日均气温变化对医保儿童呼吸科就诊人次有影响,可利用既往就诊人次、气象数据及大气污染物数据对未来的日就诊人次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均气温 儿童呼吸科就诊人次 医疗保险 时间序列 广义相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均气温对社区居民脑卒中死亡影响的时间序列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陈亦晨 陈华 +6 位作者 曲晓滨 孙良红 陈涵一 李小攀 彭丽 徐望红 周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838-1844,共7页
背景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气温对居民脑卒中死亡的影响正愈发受到关注。目的分析日均气温对浦东新区居民脑卒中死亡的影响。方法收集2005—2019年浦东新区居民脑卒中死亡资料(包括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死亡资料)、... 背景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气温对居民脑卒中死亡的影响正愈发受到关注。目的分析日均气温对浦东新区居民脑卒中死亡的影响。方法收集2005—2019年浦东新区居民脑卒中死亡资料(包括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死亡资料)、气象资料(包括气温、相对湿度、大气压)及大气污染物资料〔包括大气颗粒物(PM_(10))、二氧化硫(SO_(2))与二氧化氮(NO_(2))〕。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日均气温对浦东新区居民脑卒中的影响以及效应的累积性与滞后性。根据年龄及受教育水平开展分层分析,探究敏感人群。结果2005—2019年,浦东新区累计报告居民脑卒中死亡30337人,其中出血性脑卒中与缺血性脑卒中死亡分别为11221、15308人,分别占脑卒中死亡总数的36.99%、50.46%。研究期间浦东新区居民每日脑卒中死亡5.54人,出血性脑卒中与缺血性脑卒中死亡分别为2.05、2.79人;气温、相对湿度、大气压的日均值分别为17.25℃、73.75%、1015.83 hPa,PM_(10)、SO_(2)、NO_(2)浓度日均值分别为68.87、28.82、44.68μg/m^(3)。浦东新区以日均温度的中位数(P_(50)=18.2℃)为参照,低温(P5=3.0℃)对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的效应在滞后0~14 d(Lag 0~14 d)达到最大〔脑卒中:相对危险度(RR)=1.34,95%CI(1.15,1.56);出血性脑卒中:RR=1.61,95%CI(1.25,2.08)〕,低温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累积性与滞后性,缺血性脑卒中对低温的影响不敏感;高温(P_(95)=30.1℃)对脑卒中与缺血性脑卒中的效应在Lag 0~1 d达到最大〔脑卒中:RR=1.26,95%CI(1.12,1.41);缺血性脑卒中:RR=1.64,95%CI(1.39,1.93)〕,高温作用较为短促,出血性脑卒中对高温的影响不敏感。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低温对<75岁人群脑卒中死亡效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75岁人群脑卒中死亡效应在Lag 0~14 d达到最大;低温对小学及以下、中学及以上文化水平人群脑卒中死亡效应分别在Lag 0~21 d、Lag 0~14 d达到最大。高温对<75岁、中学及以上人群脑卒中死亡效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75岁、小学及以下人群脑卒中死亡效应均在Lag 0~1 d达到最大。在Lag 0~3 d,高温对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人群脑卒中死亡效应高于中学及以上文化水平人群(P<0.05)。结论低温与高温均导致浦东新区居民脑卒中死亡风险上升,低温与高温分别增加居民出血性脑卒中与缺血性脑卒中死亡风险,而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人群在高温环境下更易发生脑卒中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出血性卒中 缺血性卒中 日均气温 死亡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年龄因素 教育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均气温对兰州市支气管炎影响的时间序列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杨仁庆 董继元 +1 位作者 王雁茹 刘宁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0-350,共11页
为研究兰州市日均气温对支气管炎门诊人数的影响,收集兰州市2013—2019年三所综合性医院支气管炎患者门诊就诊资料及气象、空气污染物等数据,构建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气温和支气管炎门诊就诊风险的关系,并按性别、年龄进行分层分析... 为研究兰州市日均气温对支气管炎门诊人数的影响,收集兰州市2013—2019年三所综合性医院支气管炎患者门诊就诊资料及气象、空气污染物等数据,构建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气温和支气管炎门诊就诊风险的关系,并按性别、年龄进行分层分析。兰州市日均气温对支气管炎门诊就诊量的影响是非线性的,且存在滞后效应。低温(-5.0℃)和高温(25.4℃)的危害效应均为暴露当天最大,随着滞后天数增加危害逐渐减弱,低温持续滞后1~13 d,高温持续滞后19 d。冷效应的危害作用大于热效应,但热效应有更长的滞后时间。气温第5百分位数(-5.0℃)和第95百分位数(25.4℃)分别在累积滞后14 d和21 d时效应值最大,分别为2.832和1.070。低温和高温暴露下男性就诊风险大于女性,最大累积相对危险度(RR)值分别为3.089、1.085。低温和高温下0~14岁儿童的门诊就诊风险显著高于其他年龄人群,在-5.0℃时,累积滞后14 d时有最大值,RR值为3.191,在25.4℃时,累积滞后21 d时有最大值,RR值为1.089。低温和高温均增加兰州市居民支气管炎门诊就诊风险,低温的危害效应大于高温效应,14岁以下儿童对低温反应更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均气温 支气管炎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IGGE多模式集合的24小时气温BMA概率预报 被引量:37
4
作者 刘建国 谢正辉 +1 位作者 赵琳娜 贾炳浩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3-53,共11页
利用TIGGE(THORPEXInteractiveGrandGlobalEnsemble)单中心集合预报系统(ECMWF、UnitedKingdomMeteorologicalOffice、ChinaMeteorologicalAdministration和NCEP)以及由此所构成的多中心模式超级集合预报系统24小时地面日均气温预报,结... 利用TIGGE(THORPEXInteractiveGrandGlobalEnsemble)单中心集合预报系统(ECMWF、UnitedKingdomMeteorologicalOffice、ChinaMeteorologicalAdministration和NCEP)以及由此所构成的多中心模式超级集合预报系统24小时地面日均气温预报,结合淮河流域地面观测率定贝叶斯模型平均(Bayesianmodelaveraging,BMA)参数,从而建立地面日均气温BMA概率预报模型。由此针对淮河流域进行地面日均气温BMA概率预报及其检验与评估,结果表明BMA模型比原始集合预报效果好;单中心的BMA概率预报都有较好的预报效果,其中ECMWF最好。多中心模式超级集合比单中心BMA概率预报效果更好,采用可替换原则比普通的多中心模式超级集合BMA模型计算量小,且在上述BMA集合预报系统中效果最好。它与原始集合预报相比其平均绝对误差减少近7%,其连续等级概率评分提高近10%。基于采用可替换原则的多中心模式超级集合BMA概率预报,针对研究区域提出了极端高温预警方案,这对防范高温天气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模型平均 TIGGE 地面日均气温 集合预报 概率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挠力河流域湿地对相邻景观逐日气温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晓东 宋宇加 +2 位作者 褚丽娟 刘鑫宇 姜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5163-5169,共7页
为研究湿地对相邻不同景观的气候调节方式,选择挠力河流域湿地与3个不同类型景观的交界面(湿地与林地、湿地与灌丛、湿地与农田),实地测量2016年6月3日—2017年6月2日的气温数据,以日均气温为切入点,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趋势线拟合方法... 为研究湿地对相邻不同景观的气候调节方式,选择挠力河流域湿地与3个不同类型景观的交界面(湿地与林地、湿地与灌丛、湿地与农田),实地测量2016年6月3日—2017年6月2日的气温数据,以日均气温为切入点,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趋势线拟合方法和常规统计分析,研究湿地对相邻不同类型景观调节的差异性。3个不同交界面日均气温差异检验结果为:第1交界面(湿地与灌丛)和第2交界面(湿地与林地)的P=0.885,第1交界面和第3交界面(湿地与农田)的P<0.01,第2交界面和第3交界面的P<0.05,相邻景观与湿地差异性越大,调节作用就越弱。夏半年通过湿润水汽的渗透,冬半年利用湿地植物的屏蔽,夏半年气温调节能力大于冬半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相邻景观 日均气温 调节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春季管理技术要点
6
作者 冯福东 《现代农村科技》 2025年第3期25-26,共2页
冬小麦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冬末春初正是小麦管理的关键时期。本文主要从锄划镇压、肥水管理、预防早春冻害、科学除草、化控防倒伏、病虫害防治等几个方面,阐述小麦春季管理技术要点,借此提醒广大农民朋友加强小麦春季管... 冬小麦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冬末春初正是小麦管理的关键时期。本文主要从锄划镇压、肥水管理、预防早春冻害、科学除草、化控防倒伏、病虫害防治等几个方面,阐述小麦春季管理技术要点,借此提醒广大农民朋友加强小麦春季管理,为今年夏粮的丰产丰收奠定基础。1锄划镇压促小麦早返青,锄划是冬小麦增温提墒的重要手段。对冻害较重的麦田,早春适时搂麦或锄划,可去除枯叶,促新生叶早生快发。早春镇压可弥补土壤裂缝,夯实冬季冻融疏松的土壤,增温保墒。因此,应抓住晴好天气的有利时机,适时适度镇压,并结合镇压开展锄划,可提高地温,减少水分蒸发,促进麦苗返青和根系生长。注意事项:土壤过湿不镇压,以免造成板结;有霜冻麦田不镇压,防止损伤麦苗;3叶前和拔节麦田不镇压,以免伤苗死苗。对旱情较重,影响小麦正常生长的麦田,应根据早春温度条件,在日均气温稳定通过3℃时,浇水补墒,促进表墒和底墒相接,抗旱保苗,为小麦返青拔节创造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苗返青 小麦返青 增温保墒 春季管理 晴好天气 日均气温 病虫害防治 早春冻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气温对兰州市荨麻疹门诊人次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张静 石春蕊 +6 位作者 廖蓓 韩磊 潘亚娟 骆志成 郗群 何林 王瑞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27-735,共9页
目的评估气温对兰州市荨麻疹门诊就诊人次的影响及其滞后效应,并进行性别、年龄分层研究筛选敏感人群。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就诊于兰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荨麻疹门诊数据和同期兰州市气象数据、空气污染物数据。通过分... 目的评估气温对兰州市荨麻疹门诊就诊人次的影响及其滞后效应,并进行性别、年龄分层研究筛选敏感人群。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就诊于兰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荨麻疹门诊数据和同期兰州市气象数据、空气污染物数据。通过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分析日均气温对兰州市荨麻疹门诊就诊人次的影响,并按照不同年龄段(0~14岁、15~59岁、≥60岁)及不同性别人群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气温与兰州市荨麻疹门诊就诊人次之间的关系呈非线性关系,且存在滞后效应。兰州市3家三甲医院荨麻疹日均门诊量为25人次,范围1~76人次。当日均气温在0~10℃范围内时,荨麻疹门诊就诊风险随着气温升高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日均气温为2℃时,对荨麻疹门诊就诊人次影响的滞后效应在第18天出现,在滞后21 d时相对危险度(RR)值最大,为1.12(95%CI:1.04~1.20)。高温时荨麻疹门诊就诊风险随着气温升高而增加,且高温对兰州市荨麻疹门诊就诊人次的影响呈现出滞后效应,气温越高滞后效应越明显;在滞后21 d时,气温为19.9℃和25.5℃的RR值分别为1.20(95%CI:1.12~1.27)和1.39(95%CI:1.31~1.48)。分层分析结果显示,高温对0~14岁、15~59岁和女性人群荨麻疹门诊就诊的影响更敏感,高温累积滞后21 d时,对0~14岁、15~59岁和女性人群的RR值分别为1.60(95%CI:1.45~1.71)、1.34(95%CI:1.25~1.43)和1.43(95%CI:1.33~1.53)。低温表现为对≥60岁人群的影响,当日均气温为-4.8℃,滞后12 d时RR值最大为1.38(95%CI:1.03~1.85)。此外并未发现低温对其他人群荨麻疹门诊就诊的影响。结论兰州市日均气温会影响荨麻疹门诊就诊人次。主要表现为高温会增加0~14岁、15~59岁人群荨麻疹门诊就诊风险,低温增加≥60岁人群的荨麻疹门诊就诊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均气温 荨麻疹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门诊人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主要香稻产区气候生态因子对水稻香气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阳树英 邹应斌 +5 位作者 夏冰 刘少坤 赵继华 陈海含 沈斌 张函 《中国稻米》 2013年第4期44-49,共6页
以香稻品种Basmati、湘晚籼13号、中香1号和非香稻常规品种黄华占为试验材料,以永顺县、江永县、长沙市为3个试验点,用GC-MS交替移动窗口因子分析法(AMWFA)定性定量分析水稻香气质量,并比较分析了这3个产区地形地貌差异性及其气候生态... 以香稻品种Basmati、湘晚籼13号、中香1号和非香稻常规品种黄华占为试验材料,以永顺县、江永县、长沙市为3个试验点,用GC-MS交替移动窗口因子分析法(AMWFA)定性定量分析水稻香气质量,并比较分析了这3个产区地形地貌差异性及其气候生态因子的差异性,讨论了主要香稻产区气候生态因子与水稻香气质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香稻灌浆初期和灌浆中期日均气温最低、日最高气温最低、日最低气温最低,而气温日较差最大的传统地方香稻产区的香稻香味最浓,香味物质种类最多;日均气温低和气温日较差/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提高稻米游离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种类及含量,这也是导致江永香稻和永顺香稻比长沙地区香稻香味更浓、米粒更油光发亮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稻 香气质量 气象生态因子 日均气温 气温日较差 昼夜温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木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任建平 《中国林副特产》 2015年第3期66-68,共3页
黑木耳,俗称黑耳子、黑菜,简称木耳,是我国著名的食用菌之一。地栽黑木耳,是最近几年新兴起的一种栽培技术,具有原料来源丰富、设备简单、成本低、生产周期短、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当前,黑木耳栽培主要有春耳、秋耳和春耳秋管增... 黑木耳,俗称黑耳子、黑菜,简称木耳,是我国著名的食用菌之一。地栽黑木耳,是最近几年新兴起的一种栽培技术,具有原料来源丰富、设备简单、成本低、生产周期短、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当前,黑木耳栽培主要有春耳、秋耳和春耳秋管增产增收模式,现将其栽培管理技术总结如下:1确定春耳栽培季节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适当安排栽培季节是地栽黑木耳优质高产的前提条件。春木耳,在春季日均气温10~13℃,为开口催耳芽的有利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季节 高产栽培 日均气温 菌袋 栽培技术 技术总结 生产周期 培养料配方 气候条件 豆饼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善元谋坝区自然生态环境——封山护草领先 被引量:1
10
作者 冉国富 《生态经济》 1989年第2期47-49,共3页
元谋位于滇中高原北部,金沙江中游的龙川江河谷,地形呈南北狭长盆地,四面环山,历为滇川重要通道。据二十三年气象资料记载:多年平均气温21.9℃,】10℃积温8003℃。最热月日均气温27.1℃、最冷月日均气温14.9℃,极端最低-0.1℃,极端最高4... 元谋位于滇中高原北部,金沙江中游的龙川江河谷,地形呈南北狭长盆地,四面环山,历为滇川重要通道。据二十三年气象资料记载:多年平均气温21.9℃,】10℃积温8003℃。最热月日均气温27.1℃、最冷月日均气温14.9℃,极端最低-0.1℃,极端最高42℃。年日照时数2670.4小时,日均日照7.3小时,年均太阳总辐射量153.3千卡/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生态环境 元谋 封山 日均气温 水土流失 滇中高原 太阳总辐射 坝区 金沙江中游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芫荽的贮藏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同军 《农村新技术》 2020年第12期58-59,共2页
芫荽又名香菜,喜欢冷凉湿润的环境,耐寒性强,能耐-8^-10℃的短期低温,最适生长温度为17~20℃,超过20℃生长缓慢,30℃以上停止生长。适宜贮藏的温度为0~5℃、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一、收获与整理作为冬贮的芫荽,播期不要太早,可适当晚... 芫荽又名香菜,喜欢冷凉湿润的环境,耐寒性强,能耐-8^-10℃的短期低温,最适生长温度为17~20℃,超过20℃生长缓慢,30℃以上停止生长。适宜贮藏的温度为0~5℃、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一、收获与整理作为冬贮的芫荽,播期不要太早,可适当晚播,苗要疏密一致,以形成肥壮的个体。当气温达到0℃时(例如河南省濮阳县常年日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时间为12月11日)收获,应根据天气变化灵活掌握。收获过早,茎叶未能充分发育,单株重量小,而且收获过早的芫荽在高温贮藏的条件下容易出现叶片严重发黄的现象,品质严重下降,损耗率大大增加,从而增加了贮存难度。如果收获过晚,茎叶纤维化程度提高、口味不馨香,品质变劣,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会大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止生长 贮藏技术 日均气温 芫荽 晚播 耐寒性 冷凉 生长缓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早春冻害的发生特点、原因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1
12
作者 祝彩霞 《河南农业》 2021年第13期30-30,共1页
每年早春,小麦常出现"倒春寒"。如2018年3月11—15日,汤阴县日均气温13.98℃,其中3月13日、14日最高气温分别达26.6℃、25.8℃;3月16—18日,全县日均气温5.06℃,最低气温0.6℃,对小麦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汤阴县2018年4... 每年早春,小麦常出现"倒春寒"。如2018年3月11—15日,汤阴县日均气温13.98℃,其中3月13日、14日最高气温分别达26.6℃、25.8℃;3月16—18日,全县日均气温5.06℃,最低气温0.6℃,对小麦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汤阴县2018年4月4—7日发生在清明后的寒流,对小麦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均气温 早春冻害 日最高气温 倒春寒 汤阴县 小麦生长 最低气温 寒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至县蚕桑产业提质增效的对策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秀芬 《四川蚕业》 2021年第2期57-58,共2页
乐至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地处沱、涪两江分水岭上,全县幅员面积1424.5km^(2),辖21个乡镇(街道),总人口87万(其中农业人口71万),现有耕地66万亩(4.4万hm^(2))。乐至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丰富,日均气温16.7... 乐至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地处沱、涪两江分水岭上,全县幅员面积1424.5km^(2),辖21个乡镇(街道),总人口87万(其中农业人口71万),现有耕地66万亩(4.4万hm^(2))。乐至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丰富,日均气温16.7℃,年均日照1330h,年均降水918 mm,土壤、水文、气候等条件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是蚕桑产业发展的生态适宜区。乐至蚕桑始于隋唐,产业发展历史悠久,素有“桑乐至”“桑城”之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中部 日均气温 季风性气候 蚕桑产业 提质增效 乐至县 乡镇(街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柘城县小麦枯白穗的形成原因与防治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振坤 张俊领 《河南农业》 2015年第9期35-35,共1页
一、病害引起的枯白穗 (一)小麦纹枯病 1、症状。小麦纹枯病主要发生在小麦的茎基部,日均气温20-25℃病情发生迅速,高于30℃病害停止发展。拔节后明显。发病初期,在近地表的叶鞘上产生周围褐色,中央淡褐色,后扩展到茎秆上。在病部... 一、病害引起的枯白穗 (一)小麦纹枯病 1、症状。小麦纹枯病主要发生在小麦的茎基部,日均气温20-25℃病情发生迅速,高于30℃病害停止发展。拔节后明显。发病初期,在近地表的叶鞘上产生周围褐色,中央淡褐色,后扩展到茎秆上。在病部的叶鞘及茎秆之间,有时可见到一些白色菌丝状物,空气潮湿时,上面初期散发土黄色至黄褐色霉状小团,后逐渐变褐,形成圆形或近圆形颗粒状物,即病菌的菌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表 粒状物 丝状物 柘城县 日均气温 干热风 硅噻菌胺 土黄色 抽穗扬花期 全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个玉米新品种(系)夏播展示比较试验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相国 《河南农业》 2020年第31期48-49,共2页
社旗县位于豫西南南阳盆地东缘,年均降水量为808 mm,年日均气温14.7℃,属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县域耕地面积84267 hm^2,夏玉米种植面积42000 hm^2左右,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适宜玉米高产种植。为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高产多抗夏玉米接班当家... 社旗县位于豫西南南阳盆地东缘,年均降水量为808 mm,年日均气温14.7℃,属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县域耕地面积84267 hm^2,夏玉米种植面积42000 hm^2左右,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适宜玉米高产种植。为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高产多抗夏玉米接班当家品种,特开展了该项12个玉米新品种(系)的展示比较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品种(系) 当家品种 日均气温 南阳盆地 玉米高产 豫西南 夏玉米 年均降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个玉米新品种(系)夏播展示比较试验初报
16
作者 刘晓颖 张志豪 杜学云 《河南农业》 2022年第25期41-42,共2页
社旗县位于豫西南南阳盆地东缘,年均降水量848 mm,年日均气温14.7℃,属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县域耕地面积84 267 hm^(2),夏玉米种植面积约40 000 hm^(2)。为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多抗高产接班当家品种,农业部门特开展了该项14个玉米新品种(... 社旗县位于豫西南南阳盆地东缘,年均降水量848 mm,年日均气温14.7℃,属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县域耕地面积84 267 hm^(2),夏玉米种植面积约40 000 hm^(2)。为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多抗高产接班当家品种,农业部门特开展了该项14个玉米新品种(系)的展示比较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品种(系) 当家品种 日均气温 南阳盆地 豫西南 农业部门 年均降水量 南北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季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17
作者 尹星懿 《农业知识》 2022年第2期22-23,25,共3页
春季天气转暖,小麦生长进入关键期。加强小麦早春管理,有助于提高小麦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一、灌水对于墒情差、苗弱及茎数少的麦田,春季浇水要浇到冬小麦起身期;对于墒情较好且苗壮的麦田可延迟浇水时间。如果麦苗尚未返青,需待日均气... 春季天气转暖,小麦生长进入关键期。加强小麦早春管理,有助于提高小麦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一、灌水对于墒情差、苗弱及茎数少的麦田,春季浇水要浇到冬小麦起身期;对于墒情较好且苗壮的麦田可延迟浇水时间。如果麦苗尚未返青,需待日均气温稳定在5℃以上时进行浇水补墒。如果麦苗已返青,要及时浇足返青水,确保小麦返青所需的水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间管理技术 小麦返青 日均气温 返青水 起身期 苗壮 墒情 麦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米脂苹果营销策略的几点思考
18
作者 柴小燕 任树岗 《西北园艺(综合)》 2017年第5期45-46,共2页
陕西米脂县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层深厚,雨热同季,雨量适中,温差大,海拔高,无污染,无公害,年日均气温8.5℃,年活动积温2 800~3 200℃,无霜期165天,日照时数2 761小时,年均降水量451.5 mm,平均海拔1 049 m。苹果生产环境完全符... 陕西米脂县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层深厚,雨热同季,雨量适中,温差大,海拔高,无污染,无公害,年日均气温8.5℃,年活动积温2 800~3 200℃,无霜期165天,日照时数2 761小时,年均降水量451.5 mm,平均海拔1 049 m。苹果生产环境完全符合世界苹果优生区七项指标,是陕西优质苹果最佳生产基地。从上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发展苹果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品种 优质苹果 米脂 活动积温 日均气温 日照时数 生产基地 批发市场 同季 太白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首乌栽培技术
19
作者 刘彬 殷枝 《农业开发与装备》 1995年第5期31-33,共3页
何首乌是传统的滋补保健珍品,具有补血养肝、固肾益精、养颜乌发、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功效。何首乌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其氨基酸总量达到6%,可与人参、西洋参相媲美。近几年来,何首乌生产开发新品迭出,已有... 何首乌是传统的滋补保健珍品,具有补血养肝、固肾益精、养颜乌发、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功效。何首乌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其氨基酸总量达到6%,可与人参、西洋参相媲美。近几年来,何首乌生产开发新品迭出,已有多种保健食品、饮料及药物应市,产品供不应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技术 何首乌 日均气温 西洋参 氨基酸总量 田间管理 开发新品 田间杂草 敌敌畏 开发利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隆昌县水稻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20
作者 黎祖德 《四川农业科技》 2015年第2期51-52,共2页
隆昌县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县日均气温17.5℃,年平均日照1204.8h,年平均降雨量1078.9mm。全年水稻播种面积21000 hm2,蓄留再生稻面积13333hm2以上,年总产在20万t左右,平均产量超过500kg/667m2。隆昌县已由2000年以前的单一杂... 隆昌县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县日均气温17.5℃,年平均日照1204.8h,年平均降雨量1078.9mm。全年水稻播种面积21000 hm2,蓄留再生稻面积13333hm2以上,年总产在20万t左右,平均产量超过500kg/667m2。隆昌县已由2000年以前的单一杂交中稻耕作制度转变成杂交中稻+再生稻的两季耕作制度。近年来,随着干旱年份频发、耕作制度和栽培技术的改变以及贸易交通运输繁荣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昌县 杂交中稻 防控技术 年平均 栽培技术 二化螟性诱剂 日均气温 交通运输 稻鸭共育 高产示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