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齿螳臂相手蟹对互花米草群落土壤因子的影响分析
1
作者 肖孟阳 罗康宁 +1 位作者 廖安邦 刘茂松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2期375-380,共6页
为研究底栖动物活动对滩涂湿地土壤条件及植物生长的影响,在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三核心区的互花米草群落,以当地优势物种无齿螳臂相手蟹为工具物种,以围隔法设置少蟹组、多蟹组、对照组(邻近无围隔处理)开展原位受控试验,研... 为研究底栖动物活动对滩涂湿地土壤条件及植物生长的影响,在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三核心区的互花米草群落,以当地优势物种无齿螳臂相手蟹为工具物种,以围隔法设置少蟹组、多蟹组、对照组(邻近无围隔处理)开展原位受控试验,研究蟹穴数量、植被地上生物量及土壤的容重(BD)、盐度(DS)、总氮(TN)、总磷(TP)、总有机碳(TOC)等理化指标及因子间相关关系与底栖动物活动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不同处理组间,土壤BD、DS的相对大小及季节变化趋势差异较小,而土壤TOC、TN、TP的相对大小及季节变化趋势差异相对较大,蟹穴数量与植物地上生物量呈正比;2)不同处理组间呈显著相关的土壤因子不同,并存在季节性差异,显示蟹类数量相对大小影响土壤因子间的相关关系;3)实验初期(初夏)不同处理组间土壤因子的差异相对较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土壤理化性质的组间差异越来越大,多蟹组土壤BD较高,TOC和TN较低,少蟹组土壤TOC和TN较高,BD较低,对照组DS、TP较高。总体上,底栖动物的相对密度可影响主要土壤因子的相对大小及变化趋势,也影响主要土壤因子间的关联关系,促进土壤条件的空间分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 无齿螳臂相手蟹 穴密度 土壤因子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滩涂湿地蟹类活动对表层土壤的扰动效应 被引量:2
2
作者 罗康宁 廖安邦 +3 位作者 肖孟阳 王钰祺 杨雪姣 刘茂松 《生态科学》 CSCD 2021年第6期83-88,共6页
为探究在不同植物群落中的大型底栖动物无齿螳臂相手蟹(Chiromantes dehaani)对滨海滩涂湿地表层土壤的生物扰动效应,在江苏大丰糜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三核心区的滩涂湿地潮坪区,春季末期在潮沟附近的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为探究在不同植物群落中的大型底栖动物无齿螳臂相手蟹(Chiromantes dehaani)对滨海滩涂湿地表层土壤的生物扰动效应,在江苏大丰糜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三核心区的滩涂湿地潮坪区,春季末期在潮沟附近的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群落、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群落、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3个植物群落中,分别设置多蟹围隔区、少蟹围隔区和无围隔区,冬季采集并检测处理后围隔区蟹洞数量、土壤的理化性质及植物生物量等生态指标,分析底栖动物对表层土壤的扰动效应。研究发现:互花米草及白茅群落中土壤总有机碳(TOC)、总氮(TN)含量在多蟹区显著低于少蟹区,蟹丘土壤的TOC及TN含量显著高于多蟹区表层土壤;而在芦苇群落中则相反。互花米草群落多蟹区土壤C/N、白茅群落多蟹区土壤C/N及C/P显著低于少蟹区,芦苇群落不显著。互花米草群落蟹穴数量与植物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相手蟹扰动降低了互花米草及白茅植物群落表层土壤的有机质稳定性,加速碳氮分解,降低表层土壤的碳氮含量,并促进互花米草植物生物量的增长,但对芦苇群落表层土壤扰动的影响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涂 无齿螳臂相手蟹 生物扰动 土壤因子 植物地上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