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黏结部分预应力砼梁恢复力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唐昌辉 倪佳 程明慧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55-60,共6页
基于OpenSEES软件的二次开发平台,对无黏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截面恢复力模型进行了研究.根据试验统计和理论分析,建立了无黏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截面弯矩-曲率滞回模型,并通过编制Visual C++程序,将其植入到OpenSEES软件的材料子... 基于OpenSEES软件的二次开发平台,对无黏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截面恢复力模型进行了研究.根据试验统计和理论分析,建立了无黏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截面弯矩-曲率滞回模型,并通过编制Visual C++程序,将其植入到OpenSEES软件的材料子类中,用于无黏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非线性计算,分析过程中无需迭代计算无黏结预应力筋的应力增量,解决了无黏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受力分析的关键问题.利用OpenSEES软件,基于已建立的无黏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截面恢复力模型,选用基于柔度法的非线性梁柱单元,采用位移控制,计算了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无黏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弯矩-挠度滞回曲线,计算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良好,说明已建立的无黏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截面恢复力模型的可靠性,为无黏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非线性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黏结部分预应力砼梁 低周反复荷载 OPENSEES 恢复力模型 弯矩-挠度滞回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纶纤维筋有黏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孟履祥 陶学康 +1 位作者 关建光 徐福泉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18,36,共10页
对以芳纶纤维筋为有黏结预应力筋、环氧涂层钢筋为非预应力筋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进行研究,共进行了10根梁从混凝土开裂、裂缝开展直至梁受弯破坏的全过程试验。测定了梁的开裂弯矩,梁截面应变分布,变形的发展,裂缝出现、发... 对以芳纶纤维筋为有黏结预应力筋、环氧涂层钢筋为非预应力筋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进行研究,共进行了10根梁从混凝土开裂、裂缝开展直至梁受弯破坏的全过程试验。测定了梁的开裂弯矩,梁截面应变分布,变形的发展,裂缝出现、发展及分布情况,提出区分芳纶纤维筋破断及混凝土压坏的界限等效配筋率或界限中和轴高度,推导出芳纶纤维筋拉断和混凝土压坏同时发生,混凝土压坏、芳纶纤维筋未拉断及芳纶纤维筋拉断、混凝土未压坏等情况的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并提出芳纶纤维筋有黏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短期刚度及裂缝宽度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纶纤维筋 环氧涂层钢筋 黏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受弯承载力 短期刚度 裂缝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张部分无黏结预应力梁锚固失效下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凌宇 刘家豪 +4 位作者 方蛟鹏 MAHUNON Akim Djibril Gildas 李亚民 黄巍 刘晓春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768-2778,共11页
为了研究部分无黏结及锚固系统失效对后张预应力梁受力性能的影响,以4根后张法施工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为试验对象,分析后张法预应力梁在相同无黏结率下,跨中、梁端部分无黏结以及锚固系统失效时的受力过程、破坏形态、荷载-位移曲线、... 为了研究部分无黏结及锚固系统失效对后张预应力梁受力性能的影响,以4根后张法施工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为试验对象,分析后张法预应力梁在相同无黏结率下,跨中、梁端部分无黏结以及锚固系统失效时的受力过程、破坏形态、荷载-位移曲线、延性等指标和抗弯性能的变化规律。基于部分无黏结预应力梁的试验结果,采用考虑锚固失效损失的截面应变协调黏结折减系数计算抗弯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部分无黏结与锚固失效均降低试验梁的抗裂性能;在锚具失效条件下,跨中纯弯段无黏结显著降低试验梁的刚度和承载力,而梁端无黏结对梁刚度影响较小,承载力略降低;在锚固失效下,跨中段无黏结和梁端无黏结的梁与正常状态下的梁相比,延性指标分别提高6.3%和21.1%;在加载过程中,跨中控制截面满足平截面假定;采用考虑锚固失效损失的截面应变协调黏结折减系数计算抗弯承载力与试验值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 部分无黏结 锚固失效 抗弯承载力 黏结折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砼梁斜截面抗剪强度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杨丽梅 肖光宏 江炳章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1991年第1期1-10,共10页
本文根据25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砼梁中17根直筋梁的试验资料,分析讨论了预应力度、剪跨比及配箍率等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砼梁抗剪强度的影响,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公式概念清晰,精度可以满足使用要求。最后还将建议... 本文根据25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砼梁中17根直筋梁的试验资料,分析讨论了预应力度、剪跨比及配箍率等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砼梁抗剪强度的影响,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公式概念清晰,精度可以满足使用要求。最后还将建议公式与有粘结预应力砼梁抗剪公式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预应力 无粘结 剪跨比 抗剪强度 配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疲劳荷载作用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裂缝宽度计算模型 被引量:7
5
作者 韩基刚 宋玉普 常继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977-3985,共9页
为了模拟部分预应力混凝土(partially prestressed concrete,PPC)梁疲劳裂缝扩展过程,建立在疲劳荷载作用下PPC梁裂缝宽度数值计算模型。首先,以静载黏结应力-滑移关系为基础,提出非预应力钢筋疲劳黏结应力-滑移关系;然后给出疲劳荷载... 为了模拟部分预应力混凝土(partially prestressed concrete,PPC)梁疲劳裂缝扩展过程,建立在疲劳荷载作用下PPC梁裂缝宽度数值计算模型。首先,以静载黏结应力-滑移关系为基础,提出非预应力钢筋疲劳黏结应力-滑移关系;然后给出疲劳荷载作用下开裂截面非预应力钢筋应力计算方法,重点考虑不同类型受拉钢筋之间的应力重分布、累计残余应变(混凝土和非预应力钢筋)及受拉钢筋面积损伤的影响。最后,基于黏结-滑移理论,建立疲劳裂缝宽度计算模型,并利用2组(H1和H2组)PPC梁疲劳试验对其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裂缝宽度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同时对于低配筋率的H1组试验梁而言,利用该模型得到的裂缝宽度相对保守,因此,适于PPC构件的抗疲劳设计及验算参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裂缝宽度 疲劳黏结应力-滑移关系 钢筋应力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抗剪强度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晓宝 赵国藩 文明秀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S1期116-121,共6页
首先对12根具有不同剪跨比、预应力度和箍筋及纵钢筋含量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砼梁抗剪强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影响梁抗剪强度的因素及斜截面破环形式的分析,提出计算抗剪强度的经验公式。
关键词 无粘结 部分预应力 抗剪强度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张无黏结预应力BFRP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飞渭 李炳宏 +3 位作者 江世永 胡显奇 王兰民 石钱华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9-84,共6页
采用后张法,制作了玄武岩纤维增强塑料筋(BFRP筋)无黏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BFRP筋无黏结全预应力梁以及对比用BFRP筋非预应力梁,对其受弯性能进行对比试验,并对BFRP筋无黏结部分预应力梁中非预应力钢筋的配筋率对受弯性能的影响进行... 采用后张法,制作了玄武岩纤维增强塑料筋(BFRP筋)无黏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BFRP筋无黏结全预应力梁以及对比用BFRP筋非预应力梁,对其受弯性能进行对比试验,并对BFRP筋无黏结部分预应力梁中非预应力钢筋的配筋率对受弯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BFRP筋施加预应力,可以明显提高梁的抗裂度,有效减小梁的挠度和裂缝宽度,改善BFRP筋混凝土梁的正常使用性能;与全预应力梁相比,配置有非预应力钢筋的部分预应力BFRP筋梁的延性更好;且随着非预应力钢筋配筋率的增加,梁的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随之提高,裂缝间距、极限裂缝宽度则随之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增强塑料筋 混凝土 无黏结 预应力 部分预应力 后张法 受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C受弯构件裂缝计算与控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山洪 魏建东 冯晓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16-22,共7页
部分预应力砼 (PPC)梁裂缝开展直接导致结构的刚度发生变化 .在使用荷载作用下 ,通过配置非预应力筋来实现控制裂缝的开展宽度 ,从而达到控制结构的正常使用性能 .采用变形理论探讨了裂缝发生的机理 ,推导出相应的计算公式 ,与已有的试... 部分预应力砼 (PPC)梁裂缝开展直接导致结构的刚度发生变化 .在使用荷载作用下 ,通过配置非预应力筋来实现控制裂缝的开展宽度 ,从而达到控制结构的正常使用性能 .采用变形理论探讨了裂缝发生的机理 ,推导出相应的计算公式 ,与已有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 ,开裂荷载水平和裂缝间距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 裂缝宽度 计算 部分预应力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