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附郭县制度的两种特殊形态
            
- 1
- 
                
            
- 
                
                            作者
                                赵逸才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4-58,165,166,共17页
            
-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1批面上资助项目(2022M713123)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在中国传统的行政区划体系中,附郭县长期是连接高层政区、统县政区与县级政区的纽带。不论历代的县等标准如何变化,附郭县都处于较突出的地位,南宋以后,“附郭县”这一政区通名常见于各类文献中。历代附郭县的数量变迁直观反映了统县政区层级、数量与管理幅度的演变过程。双附郭县、三附郭县甚至四附郭县的多县共治形态可统称为“多附郭县”,始于隋唐、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其分布呈现出从北密南稀变迁到南密北稀的特点,反映了历代经济和人口重心的移动过程。此外,历史上曾存在统县政区下不设附郭县(无附郭县)的五类情形,其中多种情况在清代均有典型案例。“多附郭县”与“无附郭县”可谓中国古代附郭县制度的两种特殊形态,“多附郭县”的置废与“无附郭县”的解决,都体现出附郭县制度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中的调适作用。
                        
                    
            
- 
                    关键词
                    
                            附郭县
                            统县政区
                            双附郭县
                            多附郭县
                            无附郭县
                    
                
- 
                    分类号
                    
                            
                                
                                    K29
[历史地理—中国史]                                
                            
                            
                                
                                    D69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