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低阿片化麻醉策略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1
作者
程传喜
刘彦
+4 位作者
王凯
杨少杰
舒爱华
周密
陈小波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46-1052,共7页
目的 比较以腰方肌阻滞联合艾司氯胺酮为主的低阿片化麻醉策略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138例,男72例,女66例,年龄45~75岁,BMI 18.5~25.0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
目的 比较以腰方肌阻滞联合艾司氯胺酮为主的低阿片化麻醉策略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138例,男72例,女66例,年龄45~75岁,BMI 18.5~25.0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低阿片化麻醉策略组(L组)和无阿片化麻醉策略组(F组),每组46例。C组采用舒芬太尼和丙泊酚行麻醉诱导,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行麻醉维持。L组和F组麻醉开始前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腰方肌阻滞,采用艾司氯胺酮、丙泊酚和利多卡因行麻醉诱导。L组采用艾司氯胺酮和低剂量瑞芬太尼、丙泊酚和利多卡因行麻醉维持,F组采用艾司氯胺酮、丙泊酚和利多卡因行麻醉维持。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3、7、30 d记录15项恢复质量量表(QoR-15)评分。记录术中药物用量、术后2、6、12、24、48 h静息和活动时NRS疼痛评分、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总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情况。记录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L组和F组术后1、3、7 d身体舒适度、情绪状态评分和QoR-15总分明显升高,术后1、3 d疼痛情况评分明显升高,术后2、6、12、24、48 h静息和活动时NR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总按压次数明显减少,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L组比较,F组术中艾司氯胺酮用量明显增加,苏醒时间和术后PACU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 腰方肌阻滞联合艾司氯胺酮为主的低阿片化麻醉策略,不延长患者苏醒时间,可以提高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方肌阻滞
艾司氯胺酮
低
阿片
化
麻醉
无阿片化麻醉
恢复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低阿片化麻醉策略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1
作者
程传喜
刘彦
王凯
杨少杰
舒爱华
周密
陈小波
机构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麻醉科、三峡大学老年麻醉医学研究所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出处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46-1052,共7页
基金
宜昌市医疗卫生研究项目(A23-1-030)。
文摘
目的 比较以腰方肌阻滞联合艾司氯胺酮为主的低阿片化麻醉策略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138例,男72例,女66例,年龄45~75岁,BMI 18.5~25.0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低阿片化麻醉策略组(L组)和无阿片化麻醉策略组(F组),每组46例。C组采用舒芬太尼和丙泊酚行麻醉诱导,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行麻醉维持。L组和F组麻醉开始前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腰方肌阻滞,采用艾司氯胺酮、丙泊酚和利多卡因行麻醉诱导。L组采用艾司氯胺酮和低剂量瑞芬太尼、丙泊酚和利多卡因行麻醉维持,F组采用艾司氯胺酮、丙泊酚和利多卡因行麻醉维持。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3、7、30 d记录15项恢复质量量表(QoR-15)评分。记录术中药物用量、术后2、6、12、24、48 h静息和活动时NRS疼痛评分、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总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情况。记录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L组和F组术后1、3、7 d身体舒适度、情绪状态评分和QoR-15总分明显升高,术后1、3 d疼痛情况评分明显升高,术后2、6、12、24、48 h静息和活动时NR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总按压次数明显减少,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L组比较,F组术中艾司氯胺酮用量明显增加,苏醒时间和术后PACU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 腰方肌阻滞联合艾司氯胺酮为主的低阿片化麻醉策略,不延长患者苏醒时间,可以提高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
关键词
腰方肌阻滞
艾司氯胺酮
低
阿片
化
麻醉
无阿片化麻醉
恢复质量
Keywords
Quadratus lumborum block
Esketamine
Low-opioid anesthesia
Opioid-free anesthesia
Quality of recovery
分类号
R614 [医药卫生—麻醉学]
R735.3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低阿片化麻醉策略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程传喜
刘彦
王凯
杨少杰
舒爱华
周密
陈小波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