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钴合金钢的层裂断裂及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桂毓林 刘仓理 +1 位作者 王彦平 孙承纬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3-188,共6页
利用一级轻气炮作为加载手段,对无钴合金钢的层裂特性进行了研究,获得了Hugoniot弹性极限、层裂强度、层裂片厚度以及塑性应变率等动力学参数。对回收的样品进行了断口分析和金相分析,从宏微观角度分析了无钴合金在不同应变率下的断裂... 利用一级轻气炮作为加载手段,对无钴合金钢的层裂特性进行了研究,获得了Hugoniot弹性极限、层裂强度、层裂片厚度以及塑性应变率等动力学参数。对回收的样品进行了断口分析和金相分析,从宏微观角度分析了无钴合金在不同应变率下的断裂机制。利用LS- DYNA有限元程序对层裂现象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力学 层裂断裂 金相分析 无钴合金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钴AB_5型MlNi_(4.45-x)Mn_(0.40)Al_(0.15)Sn_x电极合金 被引量:13
2
作者 马建新 陈长聘 潘洪革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98-100,共3页
对无钴AB5型MlNi4.45-xMn0.40Al0.15Snx电极合金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XRD分析结果表明;当Sn含量x≥0.3时,合金中除了LaNi5主相外,还存在LaNiSn等第二相,且第二相析出总量随着Sn含量的增大而增加;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S... 对无钴AB5型MlNi4.45-xMn0.40Al0.15Snx电极合金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XRD分析结果表明;当Sn含量x≥0.3时,合金中除了LaNi5主相外,还存在LaNiSn等第二相,且第二相析出总量随着Sn含量的增大而增加;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Sn含量的增加,合金的电化学充放电循环稳定性得到改善,但是对合金的放电容量和大电流放电性能有不利的影响;综合比较看,Sn含量x=0.3时合金的电化学性能最好,最大放电容量Cmax=295.0mAh/g,活化次数为2次充放电循环,30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70.45%,高倍率放电性能HRD900=55.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氢合金 无钴合金 相结构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钴无钴贮氢合金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平 王新林 +1 位作者 赵韦人 吴建民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38-241,共4页
综述了低钴、无钴贮氢合金的研究进展,总结评价了开发低钴、无钴贮氢合金的理论指导-循环稳定性理论和开发低钴无钴贮氢合金的一系列方法,其中包括成分的探索方法和特种工艺的运用及在低钴无钴贮氢合金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
关键词 无钴贮氢合金 金属氢化物电极 循环稳定性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对无钴AB_5型贮氢合金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罗永春 阎汝煦 +3 位作者 张法亮 王大辉 康龙 陈剑虹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96-303,共8页
采用单辊快凝方法制备了过化学计量比稀土贮氢合金La(NiMn)a-xAlx(5〈a〈6,x为0~0.5),研究了Al含量及淬速对合金电极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快淬过化学计量比合金相结构均为过饱和CaCus型单相,且随Al含量的增加,合... 采用单辊快凝方法制备了过化学计量比稀土贮氢合金La(NiMn)a-xAlx(5〈a〈6,x为0~0.5),研究了Al含量及淬速对合金电极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快淬过化学计量比合金相结构均为过饱和CaCus型单相,且随Al含量的增加,合金晶胞体积呈线性增大;不同淬速条件下合金凝固组织的形貌和晶态存在明显差别。随Al含量的增加,合金电极的放电容量有所降低,但电极循环寿命得到极大改善。当x=0.3和淬速为10-15m/s时,合金电极的最大放电容量为322和309mA·h/g,经150次循环后,电极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3.5%和95.5%。低温(400℃)退火对合金电极活化性能有所改善,但并未影响合金的循环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5型无钴贮氢合金 AL含量 微观结构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表面激光熔覆无钴镍基合金涂层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永忠 涂义 +1 位作者 金具涛 石力开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25,共4页
为满足某装置用阀门密封面材料不能含有钴的要求,通过激光熔覆两种无钴镍基合金粉末,在0Cr18Ni10Ti不锈钢表面制备出具有梯度硬度分布的较厚涂层,分析了涂层的微观组织、硬度及界面结合强度。结果表明,采用硬度较低的镍基合金涂层作为... 为满足某装置用阀门密封面材料不能含有钴的要求,通过激光熔覆两种无钴镍基合金粉末,在0Cr18Ni10Ti不锈钢表面制备出具有梯度硬度分布的较厚涂层,分析了涂层的微观组织、硬度及界面结合强度。结果表明,采用硬度较低的镍基合金涂层作为过渡层,解决了具有较高硬度镍基合金涂层的开裂问题;涂层与基体及两种镍基合金涂层之间界面连续过渡,硬度呈梯度变化,涂层表面硬度达HRC47;涂层与基体界面为完全冶金结合,其界面结合强度大于565MPa;经弯曲及热震试验后,涂层未出现开裂及剥落现象,说明涂层具有良好的抗热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熔覆 无钴镍基合金涂层 微观组织 硬度 界面结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态及快淬态无钴AB_5型贮氢合金的循环稳定性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羊换 王国清 +3 位作者 董小平 郭世海 任江远 王新林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155-1161,共7页
对AB5型LaxMm1-x(NiMnSiAlFe)4.9(x=0,0.45,0.75,1.00,摩尔分数)贮氢合金进行了快淬处理,研究了La含量及快淬工艺对合金微观结构及电化学循环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a含量的增加对铸态合金的循环稳定性没有明显影响,但使快淬态合金的... 对AB5型LaxMm1-x(NiMnSiAlFe)4.9(x=0,0.45,0.75,1.00,摩尔分数)贮氢合金进行了快淬处理,研究了La含量及快淬工艺对合金微观结构及电化学循环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a含量的增加对铸态合金的循环稳定性没有明显影响,但使快淬态合金的循环稳定性下降,且快淬处理能显著提高合金的循环稳定性。当La替代量从0增加到1.00时,经300次充放循环后,铸态合金的容量保持率(Rh)从59.2%增加到59.8%;16m/s淬速快淬态合金的容量保持率从83.9%下降到65.0%。对于x=0.45的合金,当淬速从0(铸态被定义为淬速等于0)增加到28m/s时,容量保持率从59.8%增加到7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钴AB5型贮氢合金 快淬工艺 微观结构 循环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处理对MlNi_(4.0)Al_(0.3)Si_(0.1)Fe_(0.6)无Co储氢电极合金的微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贤礼 雷永泉 +2 位作者 廖彬 魏范松 陈立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862-1868,共7页
研究了退火处理(1173~1273K、3h)对无Co贮氢合金MlNi4.0Al0.3Si0.1Fe0.6的微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RD分析表明,退火态合金仍为单相CaCu5型结构,但合金相的成分和结构的均匀性得到明显改善。金相观察和能谱分析显示:铸态合金为比较... 研究了退火处理(1173~1273K、3h)对无Co贮氢合金MlNi4.0Al0.3Si0.1Fe0.6的微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RD分析表明,退火态合金仍为单相CaCu5型结构,但合金相的成分和结构的均匀性得到明显改善。金相观察和能谱分析显示:铸态合金为比较粗大的树枝晶结构并存在明显的成分偏析;经1173K处理后的合金仍为树枝晶,且树枝结构更为明显;但经1223~1273K处理后合金的显微组织转变为等轴晶;退火处理使合金中元素的分布趋于均匀化。电化学测试表明,退火处理后合金的放电容量有所提高,循环稳定性得到显著改善,但高倍率放电性能略有降低。研究发现,退火态合金电极的交换电流密度及氢在合金中的扩散系数较铸态合金的有所减小是导致其高倍率放电性能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氢电极合金 无钴合金 退火处理 微观结构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含量对等离子转移弧焊制备C_(x)CrFeMnNi高熵合金熔覆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卢威 魏仕勇 +3 位作者 王超敏 谌昀 罗儒凯 刘文政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4-78,共5页
采用等离子转移弧焊制备了C_(x)CrFeMnNi(x=0.2,0.4,0.6,0.8,1.0,物质的量比)高熵合金熔覆层,研究了碳含量对熔覆层的宏观形貌、物相组成、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x为0.4,0.8,1.0时,熔覆层成形质量较好,无明显的气孔、凹坑... 采用等离子转移弧焊制备了C_(x)CrFeMnNi(x=0.2,0.4,0.6,0.8,1.0,物质的量比)高熵合金熔覆层,研究了碳含量对熔覆层的宏观形貌、物相组成、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x为0.4,0.8,1.0时,熔覆层成形质量较好,无明显的气孔、凹坑、黏粉等缺陷;C_(x)CrFeMnNi高熵合金熔覆层组织均包含FCC树枝晶和(Cr,Fe)C碳化物,当x为0.6~1.0时,还析出了Cr_(7)C_(3)碳化物;随着碳含量增加,碳化物含量增加,熔覆层的平均显微硬度升高,摩擦因数和磨损量均减小;当x为1.0时,熔覆层的平均硬度最高,为368 HV,摩擦因数和磨损量最小,分别为0.541和1.38 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钴高熵合金 等离子转移弧焊 碳含量 显微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