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l/Ni双氢氧化物纳米线无酶葡萄糖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常艳兵 杨光明 +1 位作者 徐凤 杨云慧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69-672,共4页
本文采用多孔聚碳酸酯(PC)模板在加热条件下通过溶液渗透和共沉淀制得了Al/Ni双氢氧化物纳米线,并将其修饰到玻碳电极制成无酶葡萄糖传感器。考察了该传感器在不同扫描速度时的循环伏安行为,比较了裸玻碳电极、不同修饰电极对响应电流... 本文采用多孔聚碳酸酯(PC)模板在加热条件下通过溶液渗透和共沉淀制得了Al/Ni双氢氧化物纳米线,并将其修饰到玻碳电极制成无酶葡萄糖传感器。考察了该传感器在不同扫描速度时的循环伏安行为,比较了裸玻碳电极、不同修饰电极对响应电流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进行葡萄糖检测,线性范围为2.0×10-5~1.3×10-3 mol/L,检出限可以达到5.0×10-6 mol/L。该方法快捷、灵敏、分析性能好,操作简便。可将其应用于血清中葡萄糖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Ni双氢氧化物纳米线 PC模板 渗透 共沉淀 无酶葡萄糖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纳米颗粒修饰柔性石墨构建无酶葡萄糖传感器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吉辉 唐嘉欣 +5 位作者 卫洛 何帅杰 马力强 沈万慈 康飞宇 黄正宏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0-419,共10页
柔性石墨片(FGS)具备优良的导电性与柔韧性,可作为葡萄糖传感器的自支撑载体,解决由于使用黏结剂降低传感器性能的问题。本文采用水热法,使用抗坏血酸还原硫酸铜,在FGS上复合铜纳米颗粒构建Cu/FGS自支撑无酶葡萄糖传感器,在线性范围0.1~... 柔性石墨片(FGS)具备优良的导电性与柔韧性,可作为葡萄糖传感器的自支撑载体,解决由于使用黏结剂降低传感器性能的问题。本文采用水热法,使用抗坏血酸还原硫酸铜,在FGS上复合铜纳米颗粒构建Cu/FGS自支撑无酶葡萄糖传感器,在线性范围0.1~3.4 mmol/L内具有较高的灵敏度7254.1μA·mM-1·cm-2(R2=0.9961),较低的检测限1.05μmol/L;在线性范围3.4~5.6 mmol/L灵敏度为3804.5μA·mM-1·cm-2(R2=0.9995)。此外,该电极还有较好的抗干扰性、重复性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纳米粒子 柔性石墨片 水热 自支撑无酶葡萄糖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沉积Cu_2O在无酶葡萄糖传感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艺兰 包晓玉 +2 位作者 杨妍 鲍克燕 刘梦菲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74,共4页
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Cu_2O,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Cu_2O的微观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研究了Cu_2O对葡萄糖的电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对葡萄糖有良好催化作用... 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Cu_2O,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Cu_2O的微观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研究了Cu_2O对葡萄糖的电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对葡萄糖有良好催化作用,葡萄糖检测的线性范围为5.0μmol/L^6.23mmol/L,检测限(S/N=3)为0.4μmol/L。该传感器制备简单,稳定性和重复性好,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O 电沉积 电催化氧化 无酶葡萄糖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无酶葡萄糖传感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永健 代海坡 +3 位作者 李纪伟 冯娜娜 翟辉 李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共5页
近几十年葡萄糖传感器的发展取得了巨大进展,如今已经进入无酶葡萄糖传感器的发展阶段。介绍了无酶葡萄糖传感器的机理,综述了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NiO、CuO、Co3O4、ZnO等在无酶葡萄糖传感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无酶葡萄糖传感器的... 近几十年葡萄糖传感器的发展取得了巨大进展,如今已经进入无酶葡萄糖传感器的发展阶段。介绍了无酶葡萄糖传感器的机理,综述了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NiO、CuO、Co3O4、ZnO等在无酶葡萄糖传感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无酶葡萄糖传感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酶葡萄糖传感器 金属氧化物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氧化石墨烯/ZnO纳米阵列的无酶葡萄糖传感器
5
作者 梁旭 韩露 +5 位作者 雷雅京 黎雯 黄瑞滨 陈荣生 倪红卫 詹玮婷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30-35,共6页
采用微波水热合成法在不锈钢表面制备氧化石墨烯/ZnO纳米棒阵列(GO/ZnO NRs)作为无酶葡萄糖传感器电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电极进行形貌、组织和结构的表征,并通过电化学工作站在有光和无光条件下对... 采用微波水热合成法在不锈钢表面制备氧化石墨烯/ZnO纳米棒阵列(GO/ZnO NRs)作为无酶葡萄糖传感器电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电极进行形貌、组织和结构的表征,并通过电化学工作站在有光和无光条件下对电极进行了电流-时间(I-t)曲线测试,分析了在不同氧化石墨烯(GO)沉积条件下GO/ZnO NRs的光电化学性能,在无酶条件下对电极进行光电化学葡萄糖传感测试。结果表明,GO的添加使得ZnO无序的纳米颗粒/棒形貌转变为定向生长的一维阵列,并随着GO的全程添加,ZnO(200)晶面的垂直堆积被抑制,(100)晶面和(101)晶面逐渐堆积,从而使ZnO纳米棒的形貌从原有的尖头生长成平头形。所得GO/ZnO NRs对葡萄糖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较低的检测限和良好的检测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纳米棒阵列 氧化石墨烯 无酶葡萄糖传感器 不锈钢 光电化学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泡沫状CuO微纳米纤维的制备及用于无酶葡萄糖传感器 被引量:9
6
作者 王永鹏 徐子勃 +2 位作者 刘梦竹 张海博 姜振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10-1316,共7页
以静电纺丝技术结合煅烧工艺制备多孔泡沫状CuO微纳米纤维.通过SEM, IR及XRD对材料进行形貌与结构表征.样品表面粗糙且呈多孔泡沫状.利用该材料对玻碳电极进行修饰,并检测修饰电极对葡萄糖的电氧化性能,发现该电极对葡萄糖的检测灵敏度... 以静电纺丝技术结合煅烧工艺制备多孔泡沫状CuO微纳米纤维.通过SEM, IR及XRD对材料进行形貌与结构表征.样品表面粗糙且呈多孔泡沫状.利用该材料对玻碳电极进行修饰,并检测修饰电极对葡萄糖的电氧化性能,发现该电极对葡萄糖的检测灵敏度为6.17 μA·L·mmol ^-1 ·cm ^-2 ,检测限为65.3 μmol/L.同时,该电极对抗坏血酸、尿酸和乙醇表现出良好的抗干扰性.这些优良的性能取决于CuO特殊的形貌.多孔泡沫结构有助于增大比表面积从而提高与葡萄糖的反应活性.研究表明,多孔泡沫状CuO微纳米纤维在无酶葡萄糖传感器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多孔泡沫状CuO微纳米纤维 无酶葡萄糖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Ⅱ)Co(Ⅱ)双金属碳纳米片用于无酶葡萄糖传感器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小梅 邓祥 +3 位作者 邢浪漫 陈伟 孙莉 朱晓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91-1902,共12页
采用室温、水溶剂一步共混工艺合成了铜钴双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纤维(CuCo-MOF),以CuCo-MOF为前驱体,在空气中高温煅烧,获得均匀负载纳米尺寸氧化铜和氧化钴的碳纳米片(Cu(Ⅱ)Co(Ⅱ)@C)。将Cu(Ⅱ)Co(Ⅱ)@C修饰于玻碳电极,在碱性溶液中直接... 采用室温、水溶剂一步共混工艺合成了铜钴双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纤维(CuCo-MOF),以CuCo-MOF为前驱体,在空气中高温煅烧,获得均匀负载纳米尺寸氧化铜和氧化钴的碳纳米片(Cu(Ⅱ)Co(Ⅱ)@C)。将Cu(Ⅱ)Co(Ⅱ)@C修饰于玻碳电极,在碱性溶液中直接催化葡萄糖,实现了无酶传感器对葡萄糖的超灵敏检测。由于CuO和CoO均匀牢固地镶嵌在碳基纳米片上,防止了催化剂的团聚,从而极大地增大其催化比表面积,增加了催化活性位点,增强了稳定性,同时因碳纳米片中铜钴双金属的协同作用,使无酶葡萄糖传感器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好的催化性能和较高的灵敏度。该无酶传感器对葡萄糖的检测范围为0.03μmol/L~13.60 mmol/L,检测限为0.01μmol/L(S/N=3),灵敏度为10.56 mA·L/(cm^(2)·mmol)。此外,该无酶传感器还具有制备方法简单和抗干扰性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Cu(Ⅱ)Co(Ⅱ)双金属碳基纳米片 无酶葡萄糖传感器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DHs无酶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孙萌萌 袁宇鹏 +2 位作者 张珊珊 孙兰兰 顾雪松 《电镀与精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7-99,共13页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纳米材料,在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LDHs因其优异的催化性能、简单的合成方法、可调的组分和形貌、低廉的成本等突出特点和优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总结了近...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纳米材料,在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LDHs因其优异的催化性能、简单的合成方法、可调的组分和形貌、低廉的成本等突出特点和优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总结了近年来基于LDHs修饰电极材料的种类以及相关无酶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最后,对基于LDHs无酶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开发过程中面临的潜在挑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葡萄糖检测 电化学传感器 无酶葡萄糖传感器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镍基碱式碳酸盐修饰电极的无酶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构建 被引量:2
9
作者 刘丽 张智锋 +6 位作者 王松磊 李海峰 李恳恳 马亮 魏培媛 张也 武康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39-345,共7页
在碳纸基底上采用一步水热法原位生长过渡金属镍基碱式碳酸盐(Ni-CHs),构建高灵敏度和选择性的无酶葡萄糖传感器。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材料进行物相鉴定和形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和时间-电流曲线评估传感器的性能。结果表... 在碳纸基底上采用一步水热法原位生长过渡金属镍基碱式碳酸盐(Ni-CHs),构建高灵敏度和选择性的无酶葡萄糖传感器。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材料进行物相鉴定和形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和时间-电流曲线评估传感器的性能。结果表明,Ni-CHs/CP在0.5 V的低电势下对葡萄糖具有最佳检测能力,传感器的氧化峰电流在葡萄糖浓度为0.95μmol/L~2.623 m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检出限为0.31μmol/L(R_(SN)=3),响应时间为3.5 s。此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并成功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加标回收率在95.65%~105.56%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碱式碳酸盐 无酶葡萄糖传感器 水热法 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晶多孔钯纳米花的无酶型葡萄糖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强 王其钰 +2 位作者 祁琨 管伟明 崔小强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A01期139-151,共13页
研究了单晶多孔钯纳米花的制备以及它作为无酶型葡萄糖传感器的催化性能。通过XRD、TEM以及HRTEM表征手段证实合成的产物为以{100}为主导晶面的单晶多孔钯纳米花,并合成了与钯纳米花尺寸相近的钯纳米立方体和钯纳米八面体,比较了3种... 研究了单晶多孔钯纳米花的制备以及它作为无酶型葡萄糖传感器的催化性能。通过XRD、TEM以及HRTEM表征手段证实合成的产物为以{100}为主导晶面的单晶多孔钯纳米花,并合成了与钯纳米花尺寸相近的钯纳米立方体和钯纳米八面体,比较了3种纳米粒子对葡萄糖的催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以{100}为主导晶面的单晶多孔钯纳米花和钯纳米立方体对葡萄糖的催化活性优于以{111}为主导晶面的钯纳米八面体。单晶多孔的钯纳米花是3者中催化活性最强,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以及抗干扰能力,检测范围为0.05~6.5mmol/L(R^2=0.9984),最低检测限为1μmol/L(S/N=3),灵敏度为1.1721μA(mmol/L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钯纳米花 钯纳米立方体 钯纳米八面体 无酶葡萄糖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Pd/UCNTs无酶生物传感器的研制与葡萄糖检测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易静 吴绒 +3 位作者 南俊民 刘玉英 叶翠 胡建强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5-390,共6页
研究了铂-钯/裂解碳纳米管(Pt-Pd/UCNTs)无酶生物传感器的研制及其对葡萄糖的电催化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循环伏安法(CV)分析发现,沉积的Pt-Pd金属纳米粒子颗粒均匀,且很好地分散在UCNTs修饰电极的表面上;... 研究了铂-钯/裂解碳纳米管(Pt-Pd/UCNTs)无酶生物传感器的研制及其对葡萄糖的电催化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循环伏安法(CV)分析发现,沉积的Pt-Pd金属纳米粒子颗粒均匀,且很好地分散在UCNTs修饰电极的表面上;与UCNTs、Pd/UCNTs和Pt/UCNTs修饰电极相比,Pt-Pd/UCNTs复合修饰电极对葡萄糖氧化具有更强的催化活性(如催化响应快和催化电流大),对葡萄糖检测有更好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钯/裂解碳纳米管 无酶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电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iMoO_(4)纳米棒的无酶型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 被引量:3
12
作者 彭程 周同 鲁青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36-540,共5页
通过水热反应和退火处理制备NiMoO4纳米棒(NiMoO_(4)NRs),并以该材料构建了无酶型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表征显示,合成的NiMoO_(4)NRs为纳米带成束组装形成的纳米棒结构,且为α相的单斜晶体。电化学测试表明,NiMoO4NR... 通过水热反应和退火处理制备NiMoO4纳米棒(NiMoO_(4)NRs),并以该材料构建了无酶型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表征显示,合成的NiMoO_(4)NRs为纳米带成束组装形成的纳米棒结构,且为α相的单斜晶体。电化学测试表明,NiMoO4NRs对葡萄糖的氧化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和灵敏的响应,其线性范围为0.2μmol/L~2.633 mmol/L和2.633~10.133 mmol/L,检出限(S/N=3)为0.02μmol/L。该电化学传感器选择性、重现性和稳定性良好,可以实现人体血清中葡萄糖含量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传感 无酶葡萄糖传感器 钼酸镍纳米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枝晶状纳米铜修饰激光诱导石墨烯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在葡萄糖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梅正方 姚梦婷 +1 位作者 陈荣生 胡成国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22-528,共7页
本文以柔性聚酰亚胺(PI)薄膜为原料,采用激光雕刻方法构筑激光诱导石墨烯(LIG)三电极阵列。以此为基底,通过电沉积方法制备Ag/AgCl参比电极和枝晶状纳米Cu修饰工作电极,用于构建柔性非酶型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在0.1 mol/L NaOH和0.1 mo... 本文以柔性聚酰亚胺(PI)薄膜为原料,采用激光雕刻方法构筑激光诱导石墨烯(LIG)三电极阵列。以此为基底,通过电沉积方法制备Ag/AgCl参比电极和枝晶状纳米Cu修饰工作电极,用于构建柔性非酶型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在0.1 mol/L NaOH和0.1 mol/L KCl的混合溶液中,施加0.5 V检测电位,其检测葡萄糖的灵敏度为1554.5μA/(mmol/L·cm2),线性范围为0.5~365.5μmol/L,检测限(S/N=3)为0.098μmol/L。该柔性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其相对标准偏差(RSD,n=10)为2.96%;同时对多巴胺、抗坏血酸、尿酸、5-羟色胺和组胺等物质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石墨烯 电化学沉积 柔性无酶葡萄糖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NiO_(4)@碳布复合电极的制备及其在葡萄糖传感器中的应用
14
作者 李赛赛 周珈民 +3 位作者 王梦虎 赵嘉浙 汪丽娜 金达莱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3-162,共10页
为了获得传感性能优异的无酶葡萄糖传感器的电极材料,采用水热法在碳布(CC)表面原位生长纳米针状的前驱体,再通过热处理得到Co_(2)NiO_(4)纳米针状阵列,构建Co_(2)NiO_(4)@CC复合电极体系。采用XRD、SEM和BET对该复合电极材料进行物相... 为了获得传感性能优异的无酶葡萄糖传感器的电极材料,采用水热法在碳布(CC)表面原位生长纳米针状的前驱体,再通过热处理得到Co_(2)NiO_(4)纳米针状阵列,构建Co_(2)NiO_(4)@CC复合电极体系。采用XRD、SEM和BET对该复合电极材料进行物相、形貌与结构表征。在0.10 mol/L氢氧化钠溶液体系中,采用自主搭建的测试平台进行葡萄糖检测。结果表明:Co_(2)NiO_(4)@CC电极对葡萄糖表现出较高的灵敏度29.72μA/(mM·cm^(2))和良好线性响应0.01 mol/L~11.50 mmol/L;根据信噪比S/N=3,计算出检测限为1.65 mol/L,并且表现出良好的重复使用性和选择性。本文为复合型无酶葡萄糖传感材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无酶葡萄糖传感器 碳布 纳米线 Co_(2)NiO_(4)@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柿单宁-还原型氧化石墨烯-Pt-Pd无酶血糖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薛叶薇 曾俊祥 +3 位作者 赵乐 李昊远 黄勇 李桂银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8,33,共5页
以柿单宁(PT)为原料,利用抗坏血酸还原法制备了柿单宁-还原型氧化石墨烯-铂-钯合金(PT-RGO-Pt-Pd)纳米复合材料。然后用滴涂法将 PT-RGO-Pt-Pd 修饰到金电极表面,构建了基于PT-RGO-Pt-Pd 纳米复合材料的新型无酶血糖传感器。该传感器对... 以柿单宁(PT)为原料,利用抗坏血酸还原法制备了柿单宁-还原型氧化石墨烯-铂-钯合金(PT-RGO-Pt-Pd)纳米复合材料。然后用滴涂法将 PT-RGO-Pt-Pd 修饰到金电极表面,构建了基于PT-RGO-Pt-Pd 纳米复合材料的新型无酶血糖传感器。该传感器对葡萄糖氧化有出色的催化能力,具有0.01~0.40mol / L(R=0.99873)的宽线性范围,其检测限(S/N=3)为1.43μmol以及具有稳定性高、快速响应时间(<3 s)以及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构建的新型无酶葡萄糖传感器有用于临床血糖检测的潜力,可为糖尿病中的血糖检测提供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快速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单宁 还原氧化石墨烯 Pt-Pd 纳米粒子 无酶葡萄糖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拱桥状NiO/碳纸电极的制备及对葡萄糖的电传感性能
16
作者 王瑞娟 曾涛 +1 位作者 施灿璨 景钇淇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16-1221,共6页
采用纳米NiO构建无酶葡萄糖传感器时,纳米NiO易团聚,导致电极的比表面积和电传感性能降低,因此进行了题示研究。采用恒电位法在碳纸(CP)上修饰纳米NiO,分别以所得的NiO/CP电极、铂片电极和甘汞电极作工作电极、辅助电极和参比电极,在0.1... 采用纳米NiO构建无酶葡萄糖传感器时,纳米NiO易团聚,导致电极的比表面积和电传感性能降低,因此进行了题示研究。采用恒电位法在碳纸(CP)上修饰纳米NiO,分别以所得的NiO/CP电极、铂片电极和甘汞电极作工作电极、辅助电极和参比电极,在0.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中采用安培电流-时间(I-t)法定量检测葡萄糖。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结果显示,合成的NiO/CP电极上纳米NiO呈拱桥状,其表面为层状堆砌结构,有利于增加电极的比表面积和表面的活性位点。能量色散光谱(EDS)表征结果显示,电极中含有C、Ni、O元素,结合SEM图说明纳米NiO已成功与CP复合。循环伏安法结果显示,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大,氧化/还原峰电流绝对值不断增大/减小且分别向高/低电位移动,电极对葡萄糖的电催化过程主要受扩散控制。在检测电位0.50 V下,I-t法表征结果显示:电极对葡萄糖的响应时间约为10 s;电流密度绝对值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大呈台阶式上升,电流密度绝对值与葡萄糖浓度在0.000 5~0.71 mmol·L^(-1),0.71~4.71 mmol·L^(-1)和4.71~12.21 mmol·L^(-1)内呈线性关系,且电极的重现性、重复性和抗干扰能力均较好;方法用于5%(质量分数)葡萄糖注射液的分析,葡萄糖测定值为理论值的96.44%,且经5次重复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为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桥状NiO/碳纸电极 无酶葡萄糖传感器 安培电流-时间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法制备氢氧化镍-石墨烯纳米复合结构及在葡萄糖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胡耀娟 黄梦丹 +1 位作者 陈昌云 张长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68-474,共7页
采用微波辅助合成法制备了氢氧化镍-石墨烯[Ni(OH)_2-graphene]纳米复合结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电子能谱(EDS)、X射线衍射(XRD)及电化学阻抗谱(EIS)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与单独... 采用微波辅助合成法制备了氢氧化镍-石墨烯[Ni(OH)_2-graphene]纳米复合结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电子能谱(EDS)、X射线衍射(XRD)及电化学阻抗谱(EIS)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与单独的Ni(OH)_2相比,Ni(OH)_2-graphene纳米复合结构对葡萄糖氧化反应表现出更高的电催化活性;同时,据此构建的无酶葡萄糖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性能,检测线性范围为10μmol/L^7.5 mmol/L,灵敏度为174.7μA·cm^(-2)·mmol·L^(-1),检出限为2.0μmol/L(S/N=3),且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选择性,可用于实际样品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镍-石墨烯复合结构 微波辅助法 无酶葡萄糖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纳米粒子自支撑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用于葡萄糖传感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珊 齐凯丽 陈荣生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53-758,共6页
本文通过阳极氧化法在钛片上制备出一维Ti Ow纳米管阵列(TiO_2 NTAs),并以此为基底制备出镍纳米颗粒(Ni NPs)负载的碳包TiO_2 NTAs(NiNPs/TiO_2@CNTAs),纳米管长度约4.5μm,外径约120nm。在0.2mol/LNaOH溶液中,外加电位为0.55V(vs.Ag/Ag... 本文通过阳极氧化法在钛片上制备出一维Ti Ow纳米管阵列(TiO_2 NTAs),并以此为基底制备出镍纳米颗粒(Ni NPs)负载的碳包TiO_2 NTAs(NiNPs/TiO_2@CNTAs),纳米管长度约4.5μm,外径约120nm。在0.2mol/LNaOH溶液中,外加电位为0.55V(vs.Ag/AgCl)时,对葡萄糖响应的灵敏度为182.72μA/(mmol/L·cm^2),线性范围为11~4986μmol/L,检测限(S/N=3)为13μmol/L。该电极对葡萄糖的测定具有良好的重现性,相对标准偏差(RSD,n=10)为6.8%,人体血清中共存的生物分子如尿酸、抗坏血酸等均不会对其造成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传感器 无酶葡萄糖传感器 自支撑电极 一维纳米管阵列 水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大学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第25卷总目次
19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I0001-I0010,共10页
关键词 simulation Zn 无酶葡萄糖传感器 复合材料 DPM 动态库存 Cu 无人艇 SPRING LSSVM 演化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ghly-dispersed iron element decorated nickel foam synthesized by an acid-free and one-pot method for enzyme-free glucose sensor 被引量:1
20
作者 ZHANG Yin-he HUANG Su-ping XIAO Q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3期669-678,共10页
The highly-dispersed iron element decorated Ni foam was prepared by simple immersion in a ferric nitrate solu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without using acid etching, and characterized by X-ray powder diffraction(XRD), sca... The highly-dispersed iron element decorated Ni foam was prepared by simple immersion in a ferric nitrate solu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without using acid etching, and characterized by X-ray powder diffraction(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EDAX spectrum(EDAX mapping) and Raman spectroscopy. The EDAX spectrum illustrated that iron element was highly-dispersed over the entire surface of nickel foam, and the Raman spectroscopy revealed that both Ni-O and Fe-O bonds were form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as-prepared electrode. Moreover, the iron element decorated Ni foam electrode can be used as non-enzymatic glucose sensor and it exhibits not only an ultra-wide linear concentration range of 1-18 mmol/L with an outstanding sensitivity of 1.0388 m A·mmol/(L·cm2), but also an excellent ability of stability and selectivity. Therefore, this work presents a simple yet effective approach to successfully modify Ni foam as non-enzymatic glucose sens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ne-pot synthesis acid-free highly-dispersed iron element nickel foam non-enzymatic glucose sens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