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1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不同Wx与ALK基因组合的水稻品系
1
作者 付澳秋 欧旭华 +5 位作者 杨雪丽 张思琪 周华 郭涛 杨瑰丽 刘永柱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9-449,共11页
【目的】Wx和ALK是影响稻米蒸煮和食味品质的2个主效基因,其不同的基因型组合对稻米食味品质具有不同的效应。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不同Wx和ALK组合以获得具有不同食味品质的水稻株系,满足人们对稻米口感及用途多元化的需求。【方法】... 【目的】Wx和ALK是影响稻米蒸煮和食味品质的2个主效基因,其不同的基因型组合对稻米食味品质具有不同的效应。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不同Wx和ALK组合以获得具有不同食味品质的水稻株系,满足人们对稻米口感及用途多元化的需求。【方法】以‘航香丝苗3号’为供体亲本,分别以‘华航特占’和‘航聚香丝苗’为回交亲本,构建BC_(1)F_(4)群体,结合分子标记筛选不同Wx和ALK组合的株系,分析候选株系的稻米品质性状。【结果】在‘华航特占’回交后代群体中筛选出3个候选株系,其中,2个携带Wx^(b)ALK^(c),1个携带Wx^(a)ALK^(c);在‘航聚香丝苗’回交后代中筛选出14个候选株系,其中,5个携带Wx^(b)ALK^(c),9个携带Wx^(b)ALK^(b)。与Wx^(b)ALK^(b)株系相比,Wx^(b)ALK^(c)株系具有相近的直链淀粉含量,但具有更高的胶稠度和崩解值以及较低的消减值,蒸煮食味口感偏软且弹滑。筛选出的Wx^(a)ALK^(c)株系在直链淀粉含量(ω)高达32.2%时,还具有很高的胶稠度,适合米粉加工等特殊用途。【结论】本研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了17份不同Wx和ALK组合的水稻株系,这些株系具有不同类型的蒸煮食味品质,同时也具有多种用途,为未来满足人们对稻米口感及用途多元化需求的水稻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有价值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质基因 糊化温度基因 水稻 稻米品质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Pigm基因改良水稻不育系桃农1A的苗瘟抗性 被引量:3
2
作者 周庚 黄俊 +10 位作者 邹玉莹 邓吉奇 李家鑫 谌强 郭成龙 李博文 车凡昊 姚威 黄希来 刘金灵 刘雄伦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6,共8页
为了改良桃农1B和桃农1A的苗瘟抗性,以携带广谱持久抗稻瘟病基因Pigm的中国地方水稻品种谷梅4号为供体亲本,先后以三系保持系桃农1B及其不育系桃农1A为受体亲本,利用与Pigm紧密连锁共显性DNA标记T9E3开展辅助选择育种。T9E3在桃农1B或桃... 为了改良桃农1B和桃农1A的苗瘟抗性,以携带广谱持久抗稻瘟病基因Pigm的中国地方水稻品种谷梅4号为供体亲本,先后以三系保持系桃农1B及其不育系桃农1A为受体亲本,利用与Pigm紧密连锁共显性DNA标记T9E3开展辅助选择育种。T9E3在桃农1B或桃农1A基因组中的PCR扩增条带约为2 000 bp,而对谷梅4号基因组的扩增产物大小为926 bp,多态性稳定;采用来自国内外不同稻区的32份稻瘟菌菌株室内接种苗瘟,桃农1B和桃农1A抗性频率均为9.38%,谷梅4号与改良系抗性频率均为90.63%;田间天然病圃鉴定桃农1B和桃农1A苗瘟8级,而改良系和供体亲本谷梅4号苗瘟均为0级。通过T9E3辅助选择、田间病圃筛选和室内接种鉴定,初步获得了3份高抗稻瘟病的改良不育系(桃农1A-Pigm-1—桃农1A-Pigm-3)及其保持系(桃农1B-Pigm-1—桃农1B-Pigm-3),进一步通过不育特性、农艺性状与产量结构调查分析,从中遴选出1个高抗稻瘟病、不育性稳定、包颈率低、农艺产量性状优良的优异不育系桃农1A-Pigm-2及其配套保持系桃农1B-Pigm-2。桃农1A-Pigm-2不育度和不育株率均为100%,典败花粉约占60%、圆败花粉约占40%,柱头外露率高达71.1%,包颈粒率仅为33.6%;桃农1B-Pigm-2播始历期为69 d,株高76.2 cm,主穗穗长28.1 cm,单株有效穗数15.8穗,单穗总颖花数115.3个,千粒质量27.7 g。实现了桃农1A和桃农1B苗瘟抗性及其他性状的综合改良,为三系杂交水稻育种应用创制了新的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抗性改良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Pigm 桃农1A 桃农1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共转化和花药培养技术快速获得无选择标记的三价转基因水稻 被引量:13
3
作者 朱丽 傅亚萍 +4 位作者 刘文真 胡国成 斯华敏 唐克轩 孙宗修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75-481,共7页
采用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化体系,将包含选择标记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t)和目的基因人乳铁蛋白(hLF)、高赖氨酸(SB401)、高甲硫氨酸(RZ10)基因的双T-DNA表达载体p13HSR转化水稻。筛选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和目的基因都是阳性的转基因植... 采用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化体系,将包含选择标记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t)和目的基因人乳铁蛋白(hLF)、高赖氨酸(SB401)、高甲硫氨酸(RZ10)基因的双T-DNA表达载体p13HSR转化水稻。筛选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和目的基因都是阳性的转基因植株,按单株进行花药培养,快速得到无选择标记而目的基因阳性的转基因纯合植株,得率为9.87%。RT-PCR检测结果显示外源基因已整合到转基因水稻基因组中并转录。同时观测到三价表达载体在转化过程中部分目的基因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药培养 共转化 无选择标记 转基因水稻 双T-DNA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转化方法培育无抗性选择标记转基因水稻效率的比较 被引量:11
4
作者 于恒秀 陆美芳 +3 位作者 陈秀花 龚志云 刘巧泉 顾铭洪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0-126,共7页
为研究不同的转化方法培育无抗性选择标记转基因水稻的效果,以4个籼粳稻品种为受体材料,比较了用农杆菌介导的双菌双载体和双T-DNA单载体两种共转化技术的共转化频率及随后获得的无抗性选择标记基因转化子的效率。结果表明,在双菌双载... 为研究不同的转化方法培育无抗性选择标记转基因水稻的效果,以4个籼粳稻品种为受体材料,比较了用农杆菌介导的双菌双载体和双T-DNA单载体两种共转化技术的共转化频率及随后获得的无抗性选择标记基因转化子的效率。结果表明,在双菌双载体介导的转化中,4个水稻品种的平均共转化频率为10.1%,其中55.6%的共转化植株自交后代中可筛选出无抗性选择标记的转基因水稻植株。在单载体双T-DNA介导的共转化中,平均共转化频率为45.0%,从其中60.0%的共转化植株自交后代中可获得无抗性选择标记的转基因植株,即双T-DNA单载体法的去选择标记的效率(27.0%)要较双菌双载体法(5.6%)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农杆菌 无抗性选择标记 共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无选择标记Xa21转基因系CX8621的获得与遗传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夏志辉 刘鹏程 +5 位作者 高利芬 刘栋峰 姜丽 江光怀 郭乐群 翟文学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6,共7页
无选择标记和转基因稳定遗传是转基因作物安全应用的基本要求。按照我国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指南,利用双右边界T-DNA载体系统将广谱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转入水稻恢复系明恢86。通过抗性鉴定、PCR分析和Southern杂交,跟踪了外源Xa21基因在... 无选择标记和转基因稳定遗传是转基因作物安全应用的基本要求。按照我国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指南,利用双右边界T-DNA载体系统将广谱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转入水稻恢复系明恢86。通过抗性鉴定、PCR分析和Southern杂交,跟踪了外源Xa21基因在转基因后代植株的遗传,并在T3代获得了无选择标记和载体骨架序列的单拷贝抗病纯合系CX8621。多年的观察和鉴定表明转基因恢复系CX8621具有稳定的白叶枯病抗性。目前CX8621已经稳定遗传至T16,并已通过小规模的田间试验(环境释放)和大规模的田间试验(生产性试验)的安全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白叶枯病 XA21 无选择标记 稳定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共转化法培育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水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海青 邹敏 +1 位作者 姚方印 刘炜 《山东农业科学》 2011年第7期9-14,共6页
植物基因工程可有效地改良农作物的品质、性状或产量,尤其是对水稻这样重要的粮食作物,进行该方面的研究意义重大。在遗传转化过程中,抗性标记基因是筛选转化体的有效手段,但也带来了生态环境及食品安全方面的潜在隐患。为培育无选择标... 植物基因工程可有效地改良农作物的品质、性状或产量,尤其是对水稻这样重要的粮食作物,进行该方面的研究意义重大。在遗传转化过程中,抗性标记基因是筛选转化体的有效手段,但也带来了生态环境及食品安全方面的潜在隐患。为培育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水稻,可采用共转化无选择标记系统,此方法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尤其是农杆菌介导的共转化法,应用较为广泛。同时,对获得的转基因水稻,其生物安全性也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对近几年应用农杆菌介导的共转化系统培育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水稻的研究进展及优化方法进行了综述,结合转基因材料安全评价标准,对转基因植物的推广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杆菌 共转化 无选择标记 转基因水稻 生物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规模回交法结合GUS标记选择快速育成水稻转基因抗虫不育系
7
作者 周屹峰 赵霏 +2 位作者 崔海瑞 舒庆尧 沈圣泉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05-910,共6页
以"克螟稻"衍生系Tb26(籼)为Bt转基因抗虫种质,采用小规模回交法,结合GUS标记辅助选择,快速改良D62A(B)的抗螟虫特性,育成了"抗DA(B)"。经鉴定,抗DA的外源Bt基因纯合,自身抗虫性表达稳定,且所配杂种F1也表现出高抗... 以"克螟稻"衍生系Tb26(籼)为Bt转基因抗虫种质,采用小规模回交法,结合GUS标记辅助选择,快速改良D62A(B)的抗螟虫特性,育成了"抗DA(B)"。经鉴定,抗DA的外源Bt基因纯合,自身抗虫性表达稳定,且所配杂种F1也表现出高抗螟虫特性;抗DA的花器性状和开花习性良好,花粉败育彻底,不育度高,农艺性状、品质性状、配合力等方面,也与D62A(CK)相仿。若能将生产上推广的D62A系列组合逐步替换成抗DA同型系列,则有望起到节省治虫用药成本,减少污染等一举多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不育系 BT基因 抗螟虫性 GUS标记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PCR分子标记定位及辅助选择 被引量:82
8
作者 潘海军 王春连 +4 位作者 赵开军 章琦 樊颖伦 周少川 朱立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01-507,共7页
用Xa2 3的近等基因系CBB2 3及其感病轮回亲本JG30构建了包含 2 5 6 2个单株的F2 作图群体。通过分析 5 71个感病单株 ,找到 2个新的与Xa2 3基因连锁的SSR标记RM187和RM2 0 6 ,它们与Xa2 3之间的遗传图距分别为 7 1cM和 1 9cM。通过筛选 ... 用Xa2 3的近等基因系CBB2 3及其感病轮回亲本JG30构建了包含 2 5 6 2个单株的F2 作图群体。通过分析 5 71个感病单株 ,找到 2个新的与Xa2 3基因连锁的SSR标记RM187和RM2 0 6 ,它们与Xa2 3之间的遗传图距分别为 7 1cM和 1 9cM。通过筛选 12 0 0个RAPD引物 ,获得 2个与Xa2 3基因连锁的RAPD标记RpdH5和RpdS1184 ,与Xa2 3之间的遗传图距分别为 7 0cM和 7 6cM。利用丰富占 /CBB2 3、绿油占 /CBB2 3两个实际育种F2 群体 ,结合抗病性人工接种鉴定 ,测算了RpdS1184、RM2 0 6和RpdH5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MAS)的可能性。结果表明 ,对于丰富 2 3群体 ,RpdH5和RpdS1184的MAS准确率分别为 91 0 %和 87 3% ,如果同时使用这两个标记 ,可使MAS的准确率达 99%。对于绿油 2 3群体 ,RpdH5、RpdS1184和RM2 0 6的MAS准确率分别为 77 1%、81 1%和 80 8%。同时使用RpdH5、RpdS1184标记的MAS准确率为 90 3% ;同时使用RpdH5、RM2 0 6的准确率为 91 3% ;同时使用RpdH5、RM2 0 6、RpdS1184标记的准确率为 90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白叶枯病基因 XA23 PCR分子标记 标记定位 辅助选择 人工接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水稻抗病基因Pi-ta、Pi-b和Stv-b^i 被引量:52
9
作者 王军 杨杰 +4 位作者 陈志德 范方军 朱金燕 杨金欢 仲维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75-981,共7页
水稻稻瘟病和条纹叶枯病是长江中下游粳稻稻区两大主要病害,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这两大病害最有效的方法。以同时含有稻瘟病抗病基因Pi-ta和Pi-b的武运粳8号,含有条纹叶枯病抗病基因Stv-bi的镇稻42为基因供体配置杂交组合。利用Pi-ta和P... 水稻稻瘟病和条纹叶枯病是长江中下游粳稻稻区两大主要病害,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这两大病害最有效的方法。以同时含有稻瘟病抗病基因Pi-ta和Pi-b的武运粳8号,含有条纹叶枯病抗病基因Stv-bi的镇稻42为基因供体配置杂交组合。利用Pi-ta和Pi-b的基因标记和Stv-bi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分离世代进行基因位点的检测,结合田间多代选育、抗性鉴定将3个抗病基因同时转育到高产品种中,选育出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系74121。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为选育多抗水稻新品种提供了一种简单、快捷的选择方法,同时也为水稻抗病育种提供了新的遗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条纹叶枯病 Pi-ta Pi-b Stv-bi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水稻抗病虫基因聚合上的应用 被引量:26
10
作者 裴庆利 王春连 +2 位作者 刘丕庆 王坚 赵开军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9-129,共11页
稻瘟病、白叶枯病、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是危害水稻生产的主要病虫害。实践证明,培育抗病虫品种是控制水稻病虫害最经济和有效的途径。总结了目前已报道和定位的抗病虫基因的研究和利用情况,指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不同类型抗病虫基... 稻瘟病、白叶枯病、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是危害水稻生产的主要病虫害。实践证明,培育抗病虫品种是控制水稻病虫害最经济和有效的途径。总结了目前已报道和定位的抗病虫基因的研究和利用情况,指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不同类型抗病虫基因到同一品种,可以提高品种抗性、拓宽抗谱,是水稻抗病虫品种培育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病性 抗虫性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基因聚合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地高辛标记的PCR-ELISA技术快速检测转基因水稻 被引量:14
11
作者 陈茹 林志雄 +2 位作者 刘琳琳 朱道中 鱼海琼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8-81,共4页
应用地高辛标记的PCR-ELISA(Dig-PCR-ELISA)技术进行转基因水稻检测研究。针对转基因水稻中普遍存在的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35S 启动子(p35S)、胭脂碱合成酶(NOS)终止子(Tnos),筛选标记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t,hpt)、β-葡萄糖苷酸酶... 应用地高辛标记的PCR-ELISA(Dig-PCR-ELISA)技术进行转基因水稻检测研究。针对转基因水稻中普遍存在的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35S 启动子(p35S)、胭脂碱合成酶(NOS)终止子(Tnos),筛选标记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t,hpt)、β-葡萄糖苷酸酶基因(gus)、抗草丁膦除草剂基因(bar),建立Dig-PCR-ELISA检测方法;能进行半定量检测,敏感性试验表明,Dig-ELISA检测比常规电泳检测可提高敏感性达1 000倍,可检测含量达0.1%的GMO样品。全过程可在24 h内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地高辛标记 PCR-EHSA技术 转基因检测 花椰菜花叶病毒 胭脂碱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水稻Pi-ta、Pi-b和Wx-mq基因 被引量:37
12
作者 姚姝 陈涛 +6 位作者 张亚东 朱镇 赵庆勇 周丽慧 赵凌 赵春芳 王才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22-1631,共10页
近年来,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南粳46、南粳5055和南粳9108在江苏等地大面积推广,促进了优质稻米产业的发展。但这些品种均不抗稻瘟病,且缺乏适合在淮北地区种植的中熟中粳型优良食味粳稻品种。本研究以同时携带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和Pi-b的... 近年来,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南粳46、南粳5055和南粳9108在江苏等地大面积推广,促进了优质稻米产业的发展。但这些品种均不抗稻瘟病,且缺乏适合在淮北地区种植的中熟中粳型优良食味粳稻品种。本研究以同时携带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和Pi-b的江苏抗病、高产粳稻品种武粳15为母本,携带低直链淀粉含量基因Wx-mq的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南粳5055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进行聚合育种。利用Pi-ta和Pi-b基因的分子标记多重PCR体系以及Wx-mq基因的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CR检测技术,分别在不同的分离世代对目标基因位点进行检测,结合田间多代选育、抗性鉴定和籽粒胚乳外观鉴定,成功地将Pi-ta、Pi-b和Wx-mq基因聚合于一体,选育出稻瘟病抗性好、食味品质优、产量高的水稻新品系"南粳0051",适合在江苏省淮北地区种植。本研究将三套自主研发的PCR检测体系成功应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不仅为水稻多基因聚合育种提供了快捷、高效的选择方法,也为水稻抗病、优质育种创制了新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低直链淀粉含量 Pi-ta Pi-b Wx-mq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选育携有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3的水稻株系 被引量:23
13
作者 范宏环 王林友 +4 位作者 张礼霞 于新 王曦 金庆生 王建军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1-334,共4页
通过杂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亲本材料18113携有的水稻白叶枯病抗病基因Xa23导入亚种间恢复系H705和优质恢复系H706。利用EST标记C189检测目的基因,在18113/H705F3和18113/H706F3株系中,分别获得71和52份携有Xa23纯合基因型恢复... 通过杂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亲本材料18113携有的水稻白叶枯病抗病基因Xa23导入亚种间恢复系H705和优质恢复系H706。利用EST标记C189检测目的基因,在18113/H705F3和18113/H706F3株系中,分别获得71和52份携有Xa23纯合基因型恢复系。采用水稻白叶枯病Ⅳ型小种代表菌株浙173进行剪叶接种,分别鉴定出61和44份抗病株系,它们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准确率分别为85.92%和84.61%。研究结果表明,C189是检测Xa23基因的有效分子标记之一,不过,其假阳性的几率高于理论交换率的现象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抗性基因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ta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被引量:109
14
作者 王忠华 贾育林 +1 位作者 吴殿星 夏英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259-1265,共7页
利用已建立的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 ta显性分子标记对 30个品系和 1 57个来自不同国家的一些水稻品种进行分子鉴定 ,并采用稻瘟病菌菌株ZN57(IC 1 7)和ZN6 1 (IB 4 9)人工接种试验进行致病性测试。结果表明 ,大部分品系和少数水稻品种含... 利用已建立的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 ta显性分子标记对 30个品系和 1 57个来自不同国家的一些水稻品种进行分子鉴定 ,并采用稻瘟病菌菌株ZN57(IC 1 7)和ZN6 1 (IB 4 9)人工接种试验进行致病性测试。结果表明 ,大部分品系和少数水稻品种含抗病基因Pi ta ,且对稻瘟病菌菌株ZN57和ZN6 1表现抗病反应。除此之外 ,利用两对显性分子标记YL1 55 YL87和YL1 83 YL87对 350个杂交F3代株系进行早期筛选 ,得到 1 1 8个抗病基因Pi ta纯合的株系。这些株系田间抗性调查结果表明 ,抗病基因存在与否与田间抗性相吻合。因Pi ta基因与许多其他抗病基因紧密连锁 ,而使含有Pi ta基因的品种具有广谱抗性 ,由此确立了Pi ta基因显性分子标记在育种辅助选择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稻瘟病基因Pi-ta 分子标记 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抗稻白叶枯病基因在选育水稻广亲和恢复系上的应用 被引量:30
15
作者 罗彦长 王守海 +3 位作者 李成荃 吴爽 王德正 杜士云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6-40,共5页
以IRBB21为Xa21 基因供体,广亲和恢复系4183为受体,进行1次杂交并回交3次,逐代用分子标记检测手段,导入广谱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 ,在保持广亲和恢复系4183优良经济性状的基础上,增强其抗白叶枯病的能力,育成抗白叶枯病的广亲和恢复系抗41... 以IRBB21为Xa21 基因供体,广亲和恢复系4183为受体,进行1次杂交并回交3次,逐代用分子标记检测手段,导入广谱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 ,在保持广亲和恢复系4183优良经济性状的基础上,增强其抗白叶枯病的能力,育成抗白叶枯病的广亲和恢复系抗4183,其抗性达到了IRBB21的抗性水平,且保持了 4183 的广亲和性、恢复性及优良的经济性状。并就杂交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改良及育种对策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白叶枯病 抗病基因 抗病育种 广亲和恢复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水稻暗胚乳突变基因Wx-mq和抗条纹叶枯病基因Stv-b^i 被引量:35
16
作者 姚姝 陈涛 +5 位作者 张亚东 朱镇 赵凌 赵庆勇 周丽慧 王才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1-347,共7页
以江苏高产粳稻品种武运粳7号为母本,具有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Stv-bi和暗胚乳突变基因Wx-mq的日本粳稻品种关东194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进行聚合育种。利用与Stv-bi基因共分离的SCAR标记及与暗胚乳突变基因Wx-mq紧密连锁的CAPS功能标记对... 以江苏高产粳稻品种武运粳7号为母本,具有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Stv-bi和暗胚乳突变基因Wx-mq的日本粳稻品种关东194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进行聚合育种。利用与Stv-bi基因共分离的SCAR标记及与暗胚乳突变基因Wx-mq紧密连锁的CAPS功能标记对其分离世代进行标记位点的检测,结合田间多代选育、抗性鉴定和籽粒胚乳外观鉴定,将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Stv-bi和暗胚乳突变基因Wx-mq同时转育到高产品种中,筛选、培育出优质、抗病、高产且农艺性状优良的水稻新品系宁9108。利用与水稻优质及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不仅初步建立了优质、抗病育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体系,也为水稻优质、抗病、高产育种提供了一种简单、快捷的选择方法和重要的中间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暗胚乳突变基因 抗条纹叶枯病基因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聚合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抗性选择标记转基因软米和糯稻新品系的选育及中间试验 被引量:6
17
作者 于恒秀 刘巧泉 +6 位作者 徐丽 陆美芳 蔡秀玲 龚志云 裔传灯 王宗阳 顾铭洪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67-973,共7页
直链淀粉含量是影响稻米品质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为培育直链淀粉含量较低的软米和糯稻新品系,在经共转化法获得的转反义Wx基因水稻自交后代中筛选获得了不含抗性选择标记基因的纯合体。对这些纯合转基因水稻的分析表明,其未成熟种子胚乳... 直链淀粉含量是影响稻米品质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为培育直链淀粉含量较低的软米和糯稻新品系,在经共转化法获得的转反义Wx基因水稻自交后代中筛选获得了不含抗性选择标记基因的纯合体。对这些纯合转基因水稻的分析表明,其未成熟种子胚乳中Wx基因表达水平和成熟种子中Wx蛋白量较未转化对照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转基因水稻成熟种子中直链淀粉含量较未转化对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个转基因系降低至10%左右,相当于软米的直链淀粉含量,1个转基因系降到了2%以下,形成了糯稻新品系。转基因稻米中直链淀粉含量降低后,其胶稠度相应变软,而糊化温度未发生明显改变。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的大部分农艺性状与受体品种武香粳9号无显著差异。因此,本研究成功培育了无抗性选择标记且淀粉品质改良的转反义Wx基因水稻新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反义WX基因 软米 糯稻 无抗性选择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花药培养相结合快速聚合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 被引量:25
18
作者 王兴春 杨长登 +1 位作者 李西明 马良勇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10,共4页
以受微效多基因控制白叶枯病抗性的五丰占 2号和主基因xa5控制的IRBB5为材料 ,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花药培养和回交技术研究了主基因与微效多基因聚合的途径。经查阅GeneBank中RG5 5 6的序列 ,利用在线引物设计软件Primer 3设计了一... 以受微效多基因控制白叶枯病抗性的五丰占 2号和主基因xa5控制的IRBB5为材料 ,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花药培养和回交技术研究了主基因与微效多基因聚合的途径。经查阅GeneBank中RG5 5 6的序列 ,利用在线引物设计软件Primer 3设计了一条新的R引物 :5′CCAGACACCACTGCACATTC3′,克服了原引物Tm 值相差太大 ,扩增效率低的缺点 ,使PCR扩增效率提高了近 10倍。采用病斑长度与五丰占 2号相近且携有xa5基因的五丰占 2号2 /IRBB5B1 F1 植株进行花药培养 ,获得 30株二倍体植株 ,其中 16株携有xa5基因。携有xa5基因的植株的平均病斑长度仅 0 .1cm ,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明显强于双亲。成功地聚合了白叶枯病抗性主基因和微效多基因。从配组到获得主基因和微效多基因聚合材料仅用两年时间 ,比常规育种方法缩短 1~ 2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叶枯病 抗性基因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花药培养 基因聚合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水稻Pi-ta,Pi-b和Pi-9基因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凯 宛柏杰 +8 位作者 赵绍路 朱静雯 张桂云 代金英 严国红 王爱民 朱国永 唐红生 孙明法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26-931,共6页
【目的】稻瘟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最有效的方式。【方法】本研究以携带稻瘟病抗性基因Pi-9的‘盐稻10号’为母本,以同时携带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和Pi-b的‘武运粳8号’为父本杂交,进行基因聚合育种。利用Pi-t... 【目的】稻瘟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最有效的方式。【方法】本研究以携带稻瘟病抗性基因Pi-9的‘盐稻10号’为母本,以同时携带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和Pi-b的‘武运粳8号’为父本杂交,进行基因聚合育种。利用Pi-ta、Pi-b和Pi-9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对杂交后代的分离株系进行基因检测,结合田间选育,抗性接种鉴定。【结果】将Pi-ta,Pi-b和Pi-9基因聚合于一体,选育出抗稻瘟病、产量高,米质优的水稻新品系‘盐稻1626’。【结论】该品种适宜在我国北方黄淮海粳稻区域推广种植,不仅为育种家提供水稻抗性多基因聚合育种的方法,而且为水稻稻瘟病抗性育种创制了新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基因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Xa23基因在选育抗白叶枯病水稻新品系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艳 王逸超 +5 位作者 樊继伟 卢白关 秦德荣 曹文磊 王萍 徐大勇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8-251,共4页
以携带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抗病品系‘中野5112’为抗源,以优良水稻品种‘中稻88’和‘中粳Q-196’为受体材料,采用杂交和回交在分离群体中利用与Xa23紧密连锁的EST标记C189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通过分子标记检测和成株期农艺性状选择... 以携带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抗病品系‘中野5112’为抗源,以优良水稻品种‘中稻88’和‘中粳Q-196’为受体材料,采用杂交和回交在分离群体中利用与Xa23紧密连锁的EST标记C189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通过分子标记检测和成株期农艺性状选择,获得70份目标基因纯合且农艺性状稳定的株系。使用鉴别菌系P6,采用人工剪叶接种法,在孕穗期对44份重点株系进行抗性鉴定,所有株系在孕穗期都表现抗病。结果表明利用与Xa23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C189开展抗白叶枯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一简便、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XA23 白叶枯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