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癌无进展生存时间预测模型及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陈佳莹 褚以忞 彭海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4-334,共11页
目的·探究影响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风险因素,建立相应的预后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的533例经手术切除并... 目的·探究影响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风险因素,建立相应的预后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的533例经手术切除并病理确诊为结直肠腺癌的患者,按照7∶3的比例随机拆分为训练集(373例)和验证集(160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纳入的临床资料,分析CRC患者术后PFS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建立关于结直肠癌的临床预后预测模型。使用一致性指数(concordance index,C-index)、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校准曲线、生存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进一步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不同年龄、性别以及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癌症分期人群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吸烟史、肝脏疾病、糖类抗原724(carbohydrate antigen 724,CA724)、AJCC分期是PFS的独立影响因素。在训练集中,该PFS模型的C-index为0.69,3年和5年的AUC分别为0.744和0.713。在验证集中,该PFS模型的C-index为0.64,3年和5年的AUC分别为0.706和0.683。校准曲线图可见训练集和验证集的PFS预测校准曲线均趋近标准曲线。生存曲线提示低风险组患者的进展率显著低于高风险组。分层分析结果表明:对年龄≥65岁患者,年龄、肝脏疾病、AJCC临床分期是术后PFS的独立影响因素;对年龄<65岁的患者,吸烟史、CA724、AJCC临床分期是术后PFS的独立影响因素。对男性患者,年龄、吸烟史、CA724、AJCC临床分期是术后PFS的独立影响因素;对女性患者,肝脏疾病、CA724、AJCC临床分期是术后PFS的独立影响因素。对AJCC分期Ⅰ~Ⅱ期的患者,年龄和吸烟史是术后PFS的独立影响因素;对AJCC分期Ⅲ~Ⅳ期的患者,年龄、肝脏疾病和CA724是术后PF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针对CRC患者建立的PFS预后模型具有较好区分能力,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有效的风险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无进展生存时间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脑胶质瘤无进展生存期的MRI深度学习研究
2
作者 张秋芬 高宇 +2 位作者 毛珂 韩东明 翟晓阳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9,28,共7页
目的基于T2WI开发并验证一种预测脑胶质瘤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模型。材料与方法收集了来自三个中心共345名被诊断为胶质瘤患者的MRI图像和临床资料。建立了9个DL模型来预测PFS... 目的基于T2WI开发并验证一种预测脑胶质瘤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模型。材料与方法收集了来自三个中心共345名被诊断为胶质瘤患者的MRI图像和临床资料。建立了9个DL模型来预测PFS,使用外部测试集对模型性能进行验证。采用C指数确定最佳模型,并比较了这些模型的性能。根据训练集中计算的风险评分截止值,将患者分层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评估他们的PFS之间的差异。结果训练集和测试集分别由249名和96名患者组成。Wide ResNet50-2深度学习模型表现优异,在训练集和测试集的C指数分别为0.694和0.714。将临床特征与DL特征结合后建立的综合模型得到最高的模型表现,在训练集和外部测试集的C指数分别为0.724和0.795。根据深度学习特征计算的风险评分可以用于区分不同风险的患者。结论基于术前MRI的DL模型能够预测胶质瘤患者的PFS,并可作为术前风险分层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深度学习 机器学习 无进展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CA125和HE4的动态变化在预测卵巢高级别浆液性腺癌无进展生存期方面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何乐伟 王充 +2 位作者 杨诗敏 张春晓 席晓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07-1216,共10页
目的:研究血清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和人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al protein 4,HE4)在术前以及术后化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与卵巢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及铂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目的:研究血清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和人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al protein 4,HE4)在术前以及术后化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与卵巢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及铂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妇科肿瘤病房收治的经过规范化治疗的卵巢癌患者术前、术后化疗前,以及化疗中至少2次血清CA125及HE4水平,并收集对铂类药物敏感性、PFS等数据。主要统计学方法包括卡方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及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等。结果:对117例卵巢高级别浆液性腺癌患者的分析结果提示,CA125和HE4阳性与肿瘤较高期别、多腹水量、不满意减灭、腹水细胞学阳性相关。通过Cox回归分析验证得出CA125和HE4均是预后的危险因素(OR=4.29,P=0.010;OR=1.77,P=0.049)。CA125、HE4均阳性患者组与仅CA125阳性的患者组比较,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公式t_(1/2)=t_(1)/[2×lg(c_(1)/c_(2))]计算CA125和HE4半衰期,截取术前CA125和HE4、术后CA125和HE4最低值、CA125和HE4半衰期的最优cut-off值,分别为436 U/L和400 pmol/L、12 U/L和35 pmol/L、21 d和25 d,预后分析提示除了HE4最低值与预后无关,其余均和预后相关,其中CA125半衰期>21 d的HR值最高为3.28,中位PFS下降57.5%(P<0.001)。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CA125半衰期>21 d(AUC=0.76)、CA125最低值>12 U/L(AUC=0.70)及第3程化疗后CA125未回归正常(AUC=0.71)这3项指标对于预测存在3年内复发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其灵敏度分别为71.8%、68.3%、68.2%,特异度分别为79.6%、71.7%、72.6%。结论:CA125半衰期、CA125化疗过程中最低值、第3程化疗后CA125未回归正常及6项指标中≥2项阳性这4个指标对于预测存在3年内复发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而对于预测铂敏感性的价值有待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高级别浆液性腺癌 无进展生存 CA125 HE4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肺纤维化无进展生存结局指标应用现状及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何佳宇 杨曙光 +1 位作者 于宁霞 余学庆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76-1485,共10页
目的:系统总结分析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无进展生存(PFS)结局指标的应用现状,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 目的:系统总结分析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无进展生存(PFS)结局指标的应用现状,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有关IPF无进展生存结局指标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筛选文献,提取资料,整理IPF防治研究中的PFS结局指标,对其应用频次,涵盖各项单一结局指标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纳入51篇文献,PFS存结局指标是临床常用的复合结局指标,主要涵盖肺功能、肺移植、6MWD(6分钟步行距离)、死亡、AE-IPF(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等结局指标中的一项或多项。结论:目前IPF防治研究中PFS结局指标应用标准不统一,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及规范、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纤维化 无进展生存 结局指标 中西医结合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影像组学预测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微血管侵犯及其切除术后无进展生存期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明月 曹阳阳 +1 位作者 覃伟 崔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7-442,共6页
目的:基于影像组学方法分析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合并微血管侵犯(MVI)的术前CT影像特征和临床指标并建立预测模型,探讨模型预测HCC合并MVI状态及其切除术后无进展生存期(PFS)的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8年1月于本院行HCC根治性切... 目的:基于影像组学方法分析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合并微血管侵犯(MVI)的术前CT影像特征和临床指标并建立预测模型,探讨模型预测HCC合并MVI状态及其切除术后无进展生存期(PFS)的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8年1月于本院行HCC根治性切除术的260例患者(术后至少随访3年)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随机种子数以4∶1比例分成训练集(208例)与测试集(52例)。使用3D-slicer软件在术前CT门脉期图像中对病灶区域进行手动绘制,通过联合最大相关最小冗余(MRMR)、随机生存森林(RSF)的特征排序以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Cox回归分析对稳定特征参数进行降维并建立影像组学分数(Rad-score),整合临床指标建立联合预测模型。结果:3种预测模型在训练集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0.77、0.91,在测试集中的AUC分别为0.81、0.78、0.92。与临床预测模型、影像组学预测模型比较,联合预测模型在预测MVI状态方面的效能最优(P<0.05)。联合预测模型(OR=2.913,95%CI 1.612~4.215)、MVI (OR=2.69,95%CI 1.21~7.53)是HCC患者特异性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术前可准确预测HCC的MVI状态,在PFS分组中也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基于CT影像组学并整合临床指标在预测MVI状态和其手术切除术后PFS方面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有助于为HCC患者的精准医疗提供更有价值的术前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肝细胞癌 微血管侵犯 无进展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增强联合DWI在不可切除肝内胆管癌靶免联合治疗无进展生存预测中的价值
6
作者 盛若凡 吴东 +2 位作者 郑碚璇 黄晓勇 曾蒙苏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7-232,共6页
目的:探讨MRI在不可切除肝内胆管癌(iCCA)靶免联合治疗无进展生存预测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3例经穿刺病理证实的iCCA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Gemox化疗联合伦伐替尼和PD-1单抗治疗。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分析治疗后疾病进展的临床... 目的:探讨MRI在不可切除肝内胆管癌(iCCA)靶免联合治疗无进展生存预测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3例经穿刺病理证实的iCCA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Gemox化疗联合伦伐替尼和PD-1单抗治疗。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分析治疗后疾病进展的临床-影像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无进展生存预测诺莫图。结果:23例患者中15例在随访期间出现疾病进展,总体1年无进展生存率仅为33.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动脉期瘤周异常强化(风险比=5.747,P=0.029)、出血(风险比=5.460,P=0.033),表观扩散系数(ADC)值≤1.273×10^(-3)mm^(2)/s(风险比=6.261,P=0.004)是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伴有动脉期瘤周异常强化、出血和低ADC值的iCCA患者1年无进展生存率显著低于无动脉期瘤周异常强化(P=0.0045)、无出血(P=0.013)和高ADC值(P=0.002)。联合上述3项独立影像特征构建的诺莫图具有最高的无进展生存预测效能,C指数值为0.856(95%CI:0.785~0.927),优于任一单一影像特征(P=0.0015~0.022)。结论:基于常规增强联合DWI、诺莫图对靶免治疗不可切除iCCA无进展生存预测具有更优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癌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无进展生存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半球高级别胶质瘤全切术后无进展生存期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水源 郑宗清 +5 位作者 林志雄 石松生 黄延林 陈宏颉 曹代荣 康德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25-330,共6页
目的探讨初诊MRI影像特征及术后放疗、化疗对大脑半球高级别胶质瘤全切术后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个临床中心的54例影像学确定全切除又经病理证实复发或临床随访判断为进展的高级别胶质... 目的探讨初诊MRI影像特征及术后放疗、化疗对大脑半球高级别胶质瘤全切术后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个临床中心的54例影像学确定全切除又经病理证实复发或临床随访判断为进展的高级别胶质瘤的初诊MRI影像特征(包括肿瘤最大径、瘤周水肿特征、肿瘤增强程度、坏死程度、囊性变与否及是否存在卫星灶)及术后辅助放化疗情况。单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等统计方法研究这些因素与PFS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09)、瘤周水肿程度(P=0.001)、肿瘤坏死程度(P<0.0001)、肿瘤强化程度(P<0.0001)、术后放疗(P=0.008)、化疗(P=0.035)与肿瘤PFS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水肿程度(P=0.019)、肿瘤坏死程度(P<0.0001)为影响肿瘤PFS的独立因素且水肿和坏死程度越轻其PFS越长、术后放疗(P=0.035)、化疗(P=0.049)也为影响肿瘤PFS的独立因素且规放化疗PFS较长。结论术前MRI影像瘤周水肿程度及肿瘤坏死程度可用于评估胶质瘤全切术后PFS,大脑半球高级别脑胶质瘤即使在影像学上全切,术后也应提倡积极、规范的放疗和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磁共振影像 无进展生存 多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娟 商丽艳 徐燕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8期33-35,53,共4页
随着全球癌症发病率的不断上升,癌症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以及给卫生保健体系带来的经济负担日益显著。寻找安全有效、低成本、高效益的治疗方式,成为摆在所有医务工作者面前的挑战。癌症患者在癌细胞转移的情况下,由于治愈的可能性非常... 随着全球癌症发病率的不断上升,癌症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以及给卫生保健体系带来的经济负担日益显著。寻找安全有效、低成本、高效益的治疗方式,成为摆在所有医务工作者面前的挑战。癌症患者在癌细胞转移的情况下,由于治愈的可能性非常有限,治疗的目标就集中在延长生命、减轻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上。在癌症患者癌细胞有转移的临床试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患者 无进展生存 癌细胞转移 癌症发病率 治疗方式 癌症患者 医务工作者 经济负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补三升汤对晚期肺鳞癌化疗患者近期疗效及无进展生存期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志光 林丽珠 +4 位作者 王三虎 范先基 邢晓娟 张定进 杨子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8期1664-1668,共5页
目的:研究中药通补三升汤对晚期肺鳞癌化疗患者毒副反应及肿瘤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83例晚期肺鳞癌患者,按患者意愿分为治疗组42例及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G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 目的:研究中药通补三升汤对晚期肺鳞癌化疗患者毒副反应及肿瘤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83例晚期肺鳞癌患者,按患者意愿分为治疗组42例及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G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化疗,治疗组接受化疗的同时服用中药通补三升汤。评价两组患者化疗期间毒副反应及近期疗效,记录患者PFS。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粒细胞水平降低无差异(P=0.115),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亦无差异(P=0.081);治疗组发生恶心呕吐及血小板水平降低的几率低于对照组(P=0.037、P=0.040),治疗组患者的PFS较对照组患者延长(4.31±0.24 VS 3.78±0.16月,P=0.043)。结论:中药通补三升汤不能改善肺鳞癌患者化疗期间的粒细胞水平降低程度,也不能提高近期有效率(Response Rate RR),但能延长PFS,并对化疗期间的恶心呕吐反应及血小板水平降低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补三升汤 肺鳞癌 近期疗效 无进展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无进展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陆阳 汤蕊嘉 +1 位作者 谢璇丞 赵卫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6-250,共5页
目的探讨可能影响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至3月收治的32例用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的中晚期HCC患者。记录每例患者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并... 目的探讨可能影响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至3月收治的32例用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的中晚期HCC患者。记录每例患者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并对所有可能影响患者PFS的因素进行分析。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患者的中位PFS(mPFS)是14个月;BCLC B期患者mPFS为18个月,而BCLC C期患者为8个月;治疗前AFP<400 ng/mL患者mPFS为16个月,而治疗前AFP≥400 ng/mL患者为11个月;高血压患者m PFS为18个月,无高血压患者为10个月;蛋白尿患者m PFS为19个月,而无蛋白尿患者为12个月;伴手足综合征患者m PFS为16个月,而无手足综合征患者为9个月,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LC分期、治疗前AFP水平以及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综合征的发生情况是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HCC患者PFS的影响因素,且BCLC分期和高血压的发生情况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阿帕替尼 无进展生存时间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食用鲜铁皮石斛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及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梁颖 戚静燕 +2 位作者 闫峰 徐晖 叶春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4期901-903,共3页
目的:探讨连续食用鲜铁皮石斛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及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中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TP(紫杉醇+顺铂)化疗方案。试验组在对照组化疗方案基础上连续... 目的:探讨连续食用鲜铁皮石斛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及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中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TP(紫杉醇+顺铂)化疗方案。试验组在对照组化疗方案基础上连续食用鲜铁皮石斛。观察患者直至出现病情进展后终止观察。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采用CT扫描实体瘤大小;采用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水平;记录治疗前后KPS评分;记录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实体瘤疗效总有效率(CR+PR+SD)为84.0%,对照组为7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KPS评分提高,稳定率为86.0%,优于对照组的66.0%(P<0.05);治疗后试验组生活质量评价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整体生活质量、疲倦、恶心与呕吐、睡眠困难、食欲和便秘等维度方面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CEA和CYFRA-2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PFS为(7.7±1.69)个月优于对照组的(4.6±1.38)个月(P<0.01)。结论:连续食用新鲜铁皮石斛能减轻中晚期NSCLC化疗患者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能降低患者血清CEA和CYFRA-21水平,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化疗结束后继续服用,能保持病情稳定,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铁皮石斛 生活质量 无进展生存 细胞角蛋白19片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癌因性疲乏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及益气健脾方对炎症因子及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爱祥 王锡恩 邵中一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85-88,共4页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方辅助治疗对宫颈癌癌因性疲乏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炎症因子及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方法71例中晚期宫颈癌癌因性疲乏者均采用同步放化疗方案,其中有39例辅助给予益气健脾方,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癌因性疲乏症的评...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方辅助治疗对宫颈癌癌因性疲乏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炎症因子及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方法71例中晚期宫颈癌癌因性疲乏者均采用同步放化疗方案,其中有39例辅助给予益气健脾方,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癌因性疲乏症的评分情况、炎症因子及无进展生存期等的变化情况。结果益气健脾方辅助治疗组中重度疲乏患者比例明显降低,而轻度疲乏患者比例显著增高(P=0.044),所有患者的疲倦总体评分亦显著降低和得到改善(P=0.021)。益气健脾方治疗组患者(前)炎症因子TNF-α、hs-CRP和IL-6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气健脾方治疗组患者在无进展生存期方面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平均总生存时间(OS)方面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36.89±7.59和50.13±9.82,P=0.003;中位OS方面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38.79±7.27和47.29±9.36,P=0.016。结论益气健脾方辅助治疗能显著改善宫颈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症评分,显著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无进展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健脾方 宫颈癌 癌因性疲乏症 炎症因子 无进展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的空间异质性在预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后无病生存期的应用
13
作者 王伟 李陆 +3 位作者 张玉文 姜海东 张文婷 沈俊杰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32-741,共10页
目的: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多序列MR图像中识别不同亚区域,建立亚区域影像组学评分(SRS)模型,并评估模型在预测LARC患者术后无病生存期(DF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3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LARC患者,按照8:2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n=... 目的: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多序列MR图像中识别不同亚区域,建立亚区域影像组学评分(SRS)模型,并评估模型在预测LARC患者术后无病生存期(DF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3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LARC患者,按照8:2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n=122例)和测试组(n=31例),使用K-means无监督聚类法从训练组T_(2)WI、DWI及T_(1)WI增强静脉图像中分别聚类生成亚区域,对不同亚区域分别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通过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联合Cox回归筛选并建立SRS模型,并结合临床独立危险因素构建联合(Combined)模型。通过预测模型的C指数、K-M生存曲线的Log-rank检验、3年的时间依赖受试者工作曲线(Time-ROC)的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效能。结果:在训练组和测试组中,Combined模型的C指数分别为0.764和0.747,Log-rank检验的P值分别为P<0.001和P=0.0029,3年Time-ROC的AUC值分别为0.835(95%CI:0.751~0.920)和0.809(95%CI:0.644~0.973),校准曲线显示Combined模型拟合性良好,DCA曲线示Combined模型临床收益更佳。结论:联合SRS和临床独立危险因素的Combined模型可以实现体外无创性的评估肿瘤异质性,并能够进行肿瘤预后分层评估,是一种能够促进LARC个性化治疗发展的潜在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异质性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预后 无进展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术期应用帕瑞昔布对胶质瘤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影响
14
作者 张桂 徐亚洁 +4 位作者 陆军 左小华 范后宝 段加方 鲍红光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01-605,共5页
目的 探讨围术期应用帕瑞昔布对胶质瘤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全身麻醉下接受胶质瘤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根据围术期是否应用帕瑞昔布将患者分为两组:帕瑞昔布组(P组)和对照组(C组)。收集患者一般... 目的 探讨围术期应用帕瑞昔布对胶质瘤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全身麻醉下接受胶质瘤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根据围术期是否应用帕瑞昔布将患者分为两组:帕瑞昔布组(P组)和对照组(C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围术期资料以及术后生存资料,包括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随访截止日期为2024年5月1日。对患者基线数据进行倾向性评分1∶1配对。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生存时间。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影响患者生存期的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患者388例,其中P组203例,C组185例,倾向性评分配对后每组117例。P组中位PFS为14个月(95%CI 12.46~15.54个月),明显长于C组的9个月(95%CI 8.71~9.28个月);P组中位OS为17个月(95%CI 15.73~18.27个月),明显长于C组的15个月(95%CI 14.37~15.63个月)。P组PFS和OS均明显长于C组(P<0.001)。多因素Cox比例分析结果显示,围术期应用帕瑞昔布明显降低胶质瘤患者术后无进展死亡率(HR=0.25,95%CI 0.15~0.42,P<0.001)和总死亡率(HR=0.38,95%CI 0.25~0.58,P<0.001)。结论 围术期应用帕瑞昔布可延长胶质瘤手术患者术后生存期,降低术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 帕瑞昔布 胶质瘤 无进展生存 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乳腺导管癌进展后生存时间的Cox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妮 彭康强 +4 位作者 周露茜 吕宁 黄职妹 吴沛宏 伍尧泮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4-151,共8页
【目的】评估通过不同预后因子预测乳腺导管癌患者转移后生存时间的可行性。【方法】1990年至2005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就诊的乳腺导管癌患者,在过去20余年随访中证实发生转移者入组回顾性研究。按不同的临床预测因子分组,记录中位... 【目的】评估通过不同预后因子预测乳腺导管癌患者转移后生存时间的可行性。【方法】1990年至2005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就诊的乳腺导管癌患者,在过去20余年随访中证实发生转移者入组回顾性研究。按不同的临床预测因子分组,记录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中位进展后生存时间(POS)及中位总生存时间(OS),评估通过初诊信息、PFS及转移位点3方面信息推测一个乳腺导管癌患者的POS的可能性。【结果】1 050个入组患者,中位PFS为39个月,中位POS为29个月,中位OS为67个月。肿瘤初诊情况包括病人特征(年龄、月经)、肿瘤特点(大小、核分级、分子亚型、激素受体、Her2受体、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初诊肿瘤治疗方案可导致中位PFS/POS/OS不同。2000-2005年就诊的患者其中位POS长于其他时间(P=0.000),但中位PFS与OS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PFS亚组和进展情况亚组(局部复发及转移位点)的患者的中位POS明显不同(P<0.000),故我们认为可通过患者的PFS及进展情况推测患者的进展后生存时间,进而推断总生存时间。【结论】POS与PFS及转移位点密相关。结合初诊信息(肿瘤大小、核分级、淋巴结转移及初诊是否接受手术治疗),可帮助临床医生推断患者准确POS区间,选择最为适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癌 预测 无进展生存时间 进展生存时间 生存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诊超高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硼替佐米基础方案治疗的生存预后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凤仪 李新 +5 位作者 詹晓凯 张佳佳 申曼 汤然 范斯斌 黄仲夏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71-977,共7页
背景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超高龄老年MM患者是一类特殊群体,其治疗决策和一般评价缺乏一定的循证医学依据,在衰弱评估方面也有一定争议。目的分析以硼替佐米为基础方案治疗初诊超高龄MM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和生存预后... 背景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超高龄老年MM患者是一类特殊群体,其治疗决策和一般评价缺乏一定的循证医学依据,在衰弱评估方面也有一定争议。目的分析以硼替佐米为基础方案治疗初诊超高龄MM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和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同时评价超高龄MM患者一般状况的最佳评估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23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石景山院区收治的29例初诊超高龄MM患者病例资料,通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病案系统进行生存随访,随访截至2023-04-01,本研究结局终点为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两药治疗组(n=18)和三药治疗组(n=1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和遗传学特征。采用老年评分系统(GA)评分、英国骨髓瘤研究联盟风险状况(MRP)评分和梅奥(Mayo)评分评估患者的衰弱状态,并进行疗效评价。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MM患者OS和PFS的生存曲线,不同影响因素的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讨MM患者OS和PFS的影响因素。结果随访中位PFS为8.70(1.90~43.87)个月,中位OS为17.23(2.00~72.83)个月。至末次随访,共21例(72.41%)患者出现疾病进展(PD)或复发,12例(41.38%)患者死亡;一线治疗客观缓解率(ORR)为82.76%(24/29),部分缓解(PR)率为51.72%(15/29),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率为24.14%(7/29),完全缓解(CR)率为6.90%(2/29)。两组初诊超高龄MM患者CR率、VGPR率、PR率、OR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RP衰弱(HR=0.213,95%CI=0.049~0.924,P=0.039)、血清校正钙升高(HR=0.153,95%CI=0.041~0.570,P=0.005)和维持治疗(HR=4.301,95%CI=1.219~15.169,P=0.023)是初诊超高龄MM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维持治疗(HR=4.372,95%CI=1.049~18.221,P=0.043)是初诊超高龄MM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含硼替佐米两药或三药治疗方案对初诊超高龄MM疗效和预后影响无明显差异,血清校正钙升高和维持治疗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MRP评分可用于评估初诊超高龄MM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预后 衰弱 老年人 80以上 生存 无进展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因素参与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后进展预测模型
17
作者 胡明 司华玟 +4 位作者 蔡晶晶 魏聪敏 张红玉 鲍计章 胡琦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978-2984,共7页
目的:构建一个中医因素参与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化疗后进展风险模型,为DLBCL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上海市中医医院的初发DLBCL患者110例,依据复发情况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2例,对照组78... 目的:构建一个中医因素参与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化疗后进展风险模型,为DLBCL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上海市中医医院的初发DLBCL患者110例,依据复发情况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2例,对照组78例,随访2年。将年龄、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功能状态评分(ECOG评分)、基础疾病数、中药服用时间、性别、分期、B症状(a.不明原因发热,非感染性发热,体温>38℃;b.夜间盗汗;c.6个月内体质量下降10%,以上3条满足1条即符合B症状。)、受累淋巴结≥5个、大包块、结外病变、生发中心、初次治疗结局和服用中药13个变量纳入分析,基于LASSO回归与多变量Cox回归的结果,开发列线图模型,分析是否服用中药及服用中药时间是否可改善DLBCL患者预后。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ROC曲线下面积(AUC)、临床决策曲线(DCA)、校准曲线等评估模型的效能,并通过Bootstrap法自抽样验证模型的稳定性。结果:LASSO回归与Cox回归结果表明中医因素:中药服用时间为DLBCL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保护因素(P<0.05),基础疾病数、大包块、初次治疗结局是DLBCL PFS的危险因素(P<0.05)。整合到模型中,6、12、24个月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0.93、0.92,均大于单个危险因素;校准曲线接近理想曲线。结论:本研究根据LASSO回归与Cox回归筛选的DLBCL患者化疗后进展的影响因素:中药服用时间、基础疾病数、大包块、初次治疗结局构建了列线图预测模型,经Bootstrap内部验证后,该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效能与稳定性,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DLBCL患者化疗后6、12、24个月复发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无进展生存 临床预测模型 中医因素 诺模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肉瘤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陈倩倩(综述) 蔡小攀(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309,共7页
骨肉瘤是常见且高度恶性的原发性骨肿瘤,其治疗面临复发和转移的挑战,迫切需要探索新的骨肉瘤靶向治疗药物。该文聚焦于靶向新生血管形成的治疗策略,特别是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抗血管生成治疗。综述了不同骨肉瘤抗血管生成药物在骨... 骨肉瘤是常见且高度恶性的原发性骨肿瘤,其治疗面临复发和转移的挑战,迫切需要探索新的骨肉瘤靶向治疗药物。该文聚焦于靶向新生血管形成的治疗策略,特别是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抗血管生成治疗。综述了不同骨肉瘤抗血管生成药物在骨肉瘤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临床效果及潜在的副作用。这些药物能有效抑制肿瘤增殖,但存在耐药性和不良反应的问题。通过对现有药物的分析和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并为骨肉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靶向治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无进展生存 总体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对中晚期三阴乳腺癌的生存影响及中医治疗策略探讨 被引量:35
19
作者 卢雯平 徐兵和 +8 位作者 姜翠红 高雅静 马飞 车焕丽 郑洪刚 李道睿 石闻光 张培彤 林洪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观察辨证服用中药对三阴乳腺癌的生存影响并探讨中医治疗策略。方法: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01例三阴乳腺癌分为2个队列,辨证服用中药联合西医治疗队列及单纯西医治疗队列。中药1剂/d,服药至少半年或至肿瘤进展;... 目的:观察辨证服用中药对三阴乳腺癌的生存影响并探讨中医治疗策略。方法: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01例三阴乳腺癌分为2个队列,辨证服用中药联合西医治疗队列及单纯西医治疗队列。中药1剂/d,服药至少半年或至肿瘤进展;西医按照美国综合癌症治疗网指南给予相应的治疗。随访3年观察患者3年疾病无进展生存(PFS)及患者生存质量。结果: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中西医结合组的3年PFS较单纯西药治疗组显示一定优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2组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脑及肢体麻木症状在服药1个月后统计显示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辨证服用中药可能对患者的生存有益,需要扩大病例数进一步研究证实。中药可改善因化疗引起的麻木及化疗脑,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证中药 三阴乳腺癌 无进展生存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2例胃癌肝转移化疗后进展的介入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3
20
作者 刘鹏 朱旭 +5 位作者 杨仁杰 陈辉 徐海峰 高嵩 朱林忠 王晓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42-746,共5页
目的对肝动脉灌注化疗为主的介入治疗在胃癌肝转移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作为化疗后进展的二线治疗手段,介入治疗的实施注意事项及与预后相关因素。方法系统回顾2006年6月至2011年8月胃癌肝转移化疗后进展而进行介... 目的对肝动脉灌注化疗为主的介入治疗在胃癌肝转移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作为化疗后进展的二线治疗手段,介入治疗的实施注意事项及与预后相关因素。方法系统回顾2006年6月至2011年8月胃癌肝转移化疗后进展而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72例,收集介入治疗的方法、动脉灌注的化疗方案等具体资料,对定量资料进行方差分析,定性资料则采用x^2检验,用Kaplan—Meier法估计生存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率的比较,并纳入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人组的胃癌肝转移患者介入治疗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5.0个月、中位生存期8.0个月,有效率40.3%(29/72),疾病控制率77.8%(56/72),与治疗效果相关的因素有肿瘤血供及染色情况、是否使用含OXA的化疗方案。在使用相同方案情况下,静脉化疗进展后的患者经介入治疗仍取得CR1例(3.8%,1/26).PR12例(46.2%,12,26),SD9例(34.6%,9/26)的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介入治疗胃癌肝转移的方法安全有效,但仍需进一步探究规范介入治疗的方法,以完善介入治疗在转移性肝癌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肝转移 肝动脉灌注化疗 回顾性研究 无进展生存 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