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粉末LaOCl:Eu^(3+)的~5D_1能级的无辐射跃迁几率 被引量:5
1
作者 蒋雪茵 张志林 许少鸿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61-166,共6页
本文使用多次漫反射法测得粉末LaOCl:Eu的漫反射吸收谱,结合所测的LaOCl:Eu的激发光谱,直接得出~5D_1能级的无辐射量子效率,再由所测~5D_1能级寿命得出它的无辐射跃迁几率。另一方面,使用Ω参数法,即利用Ω参数计算~5D_1的辐射跃迁几率... 本文使用多次漫反射法测得粉末LaOCl:Eu的漫反射吸收谱,结合所测的LaOCl:Eu的激发光谱,直接得出~5D_1能级的无辐射量子效率,再由所测~5D_1能级寿命得出它的无辐射跃迁几率。另一方面,使用Ω参数法,即利用Ω参数计算~5D_1的辐射跃迁几率,然后由所测寿命值计算出无辐射跃迁几率,来验证第一种方法所得结果。两者结果接近,表明前一种方法是简便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DCL EU 能级 无辐射 跃迁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3+)掺杂的玻璃材料的黄昆因子与无辐射跃迁 被引量:6
2
作者 陈宝玖 王海宇 黄世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3-257,共5页
本文提出了从Eu3 + 掺杂的玻璃材料激发光谱中声子边带确定黄昆因子的方法 ,并对制备的不同组份玻璃材料的黄昆因子进行了计算 ,研究了黄昆因子对玻璃组份的依赖关系 ,同时讨论了材料的无辐射跃迁行为。
关键词 黄昆因子 无辐射跃迁 声子边带 EU^3+离子 离子掺杂 玻璃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π堆积的腺嘌呤-胸腺嘧啶体系激发态电荷转移和无辐射失活的半经典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文英 马静 +2 位作者 袁帅 舒坤贤 豆育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676-1682,共7页
采用半经典电子-辐射-离子动力学(SERID)模型模拟了π堆积的腺嘌呤-胸腺嘧啶(A-T)体系激发态的光物理失活过程.设置激光脉冲仅作用于T,模拟发现电子由A转移到T,形成(A+T-)*激基缔合物(exciplex).当分子间距缩短至0.300nm时,由于轨道离... 采用半经典电子-辐射-离子动力学(SERID)模型模拟了π堆积的腺嘌呤-胸腺嘧啶(A-T)体系激发态的光物理失活过程.设置激光脉冲仅作用于T,模拟发现电子由A转移到T,形成(A+T-)*激基缔合物(exciplex).当分子间距缩短至0.300nm时,由于轨道离域效应产生电荷重组,体系恢复电中性;当A分子的C4-C5扭曲程度最大时,体系通过避免交叉点衰减至基态.Exciplex的失活途径由分子间距离和A分子的变形程序两个因素决定.由于A分子的C4、C5原子位阻较大,难以达到失活所必需的强烈扭曲,因此(A-T)*的寿命比胸腺嘧啶堆积体系(T-T)*显著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碱基 堆积效应 激基缔合物 电荷转移 无辐射失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Cl中F_H(CN)^-缺陷中心的吸收光谱及无辐射过程理论研究
4
作者 余和五 陈凌孚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15-322,共8页
本文采用扩展离子处理自洽迭代计算方法研究了CsCl中F_H(CN)^-缺陷中心基态两种不同位形F-(CN)^-及F-(NC)^-,认为在CsCl中F-(NC)^-位形是F_H(CN)^-缺陷中心应该优先占据的位形;计算了F_H(CN)^-的基态及激发态的能量一位形绝热势能曲线;... 本文采用扩展离子处理自洽迭代计算方法研究了CsCl中F_H(CN)^-缺陷中心基态两种不同位形F-(CN)^-及F-(NC)^-,认为在CsCl中F-(NC)^-位形是F_H(CN)^-缺陷中心应该优先占据的位形;计算了F_H(CN)^-的基态及激发态的能量一位形绝热势能曲线;研究了F_H(CN)^-的吸收光谱特性.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并首次给出了该系统中无辐过程的物理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铯 F心 吸收谱 无辐射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李斯因子及温度对多声子无辐射跃迁的影响
5
作者 王德民 贾荣谊 阎立根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622-630,共9页
本文将黄昆等人的多声子统计分布理论与严格公式进行对比,在强、弱耦合及不同的晶格弛豫能分配形式下,分别计算了多声子无辐射跃迁几率因式I(e)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并由此得出统计分布理论的适用范围:由计算表明,对于高温、强耦合二者将... 本文将黄昆等人的多声子统计分布理论与严格公式进行对比,在强、弱耦合及不同的晶格弛豫能分配形式下,分别计算了多声子无辐射跃迁几率因式I(e)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并由此得出统计分布理论的适用范围:由计算表明,对于高温、强耦合二者将出现较大偏差。但此时可采用高温强耦合近似化为单频膜式来进行讨论。此外,I(e)对表征晶格弛豫强度的参量S的变化较为灵敏,一般存在一个极值区域,且它随着跃迁能量的增大将向S增大的方向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格驰豫 温度 多声子 无辐射跃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沟槽型无辐射介质波导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章文勋 祝雷 肖利苓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1991年第1期275-278,共4页
一引言在毫米波技术获得迅速发展的八十年代,出现了名目繁多的新型波导传输结构,一类无辐射的敞开结构的波导以其低损耗、无泄漏、易于改变传输方向等优点而独树一帜。Yoneyama和Nishida率先提出无辐射介质(NRD)波导结构(图1a),并研制... 一引言在毫米波技术获得迅速发展的八十年代,出现了名目繁多的新型波导传输结构,一类无辐射的敞开结构的波导以其低损耗、无泄漏、易于改变传输方向等优点而独树一帜。Yoneyama和Nishida率先提出无辐射介质(NRD)波导结构(图1a),并研制了多种毫米波NRD波导的无源元件、有源电路和漏波天线。Oliner和Lampadello则提出无辐射沟槽(NRG)波导结构(图1b),并应用于漏波天线。在这种无辐射结构的横截面内,在含介质条或沟槽的区域以外,传输主模呈截止状态,使电磁波能量集中于介质条或沟槽区内及其邻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槽型 无辐射 介质波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激光光声量热装置的研制及用之对香豆素激光染料无辐射跃迁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宋小清 陈建新 +2 位作者 张兴康 徐广智 唐有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63-468,共6页
本文报道了一套适用于液相体系的高灵敏度脉冲激光光声量热装置的建立。用此仪器对香豆素激光染料C428,C47和C120的无辐射过程进行了研究,测得它们在无水乙醇中的无辐射跃迁量子产额分别为0.50,0.47和0.38。
关键词 香豆素 无辐射跃迁 PLP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染料无辐射过程的分子轨道研究——结构可动性效应的EHMO计算
8
作者 张清国 金乾元 王良琛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7年第5期632-635,共4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估算结构可动性大小的方法,并用Rosamine 4、Rhod-amine 110的EHMO计算数据,具体估算了它们各自的结构可动性大小。结果是:Rosamine4在78°—90°范围可动,Rhodamine 110在82°—90°范围可动,证实了Rosa... 本文提出了一种估算结构可动性大小的方法,并用Rosamine 4、Rhod-amine 110的EHMO计算数据,具体估算了它们各自的结构可动性大小。结果是:Rosamine4在78°—90°范围可动,Rhodamine 110在82°—90°范围可动,证实了Rosamine 4的结构可动性大于Rhodamine110的结构可动性这一实验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轨道 量子化学 无辐射过程 染料 激光染料 结构可动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下多声子无辐射跃迁
9
作者 贾荣谊 刘东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7年第4期39-44,共6页
根据黄昆等的声子统计分布理论,计算了4.2K和20K下的多声子跃迁几率因式和发射的平均声子数目.得出统计理论的结果与严格公式的结果完全一致,且与极限0K的结果非常接近.还对发射负声子能量数目作了讨论.
关键词 低温 多声子 无辐射跃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镧系离子间无辐射能量传递速率的教程综述
10
作者 Albano N Carneiro Neto Renaldo T Moura Jr +4 位作者 Jorge A A Coelho Mauro E Silva-Junior Janderson L Costa Oscar L Malta Ricardo L Longo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71-1891,共21页
在本教程综述中,我们重新阐述和表达了镧系离子间无辐射能量传递(ET)速率的理论形式,并且强调了考虑镧系离子本身特异性所引发的与Förster和Dexter理论不同之处。所给出的表达式遵循了Judd-Ofelt的4f-4f跃迁理论框架之下的Kushida... 在本教程综述中,我们重新阐述和表达了镧系离子间无辐射能量传递(ET)速率的理论形式,并且强调了考虑镧系离子本身特异性所引发的与Förster和Dexter理论不同之处。所给出的表达式遵循了Judd-Ofelt的4f-4f跃迁理论框架之下的Kushida方法,并计入了如下电多极机制:偶极-偶极(W_(d-d))、偶极-四极(W_(d-q))和四极-四极(W_(q-q))。更为重要的是,当前的机制也扩展包括了交换(W_(ex))和磁偶极子-磁偶极子(W_(md-md))作用,并经过改进进一步包含了屏蔽效应以及给出了F因子(费米黄金规则中的态密度)的解析表达式。与Kushida的原始方法类似,我们只考虑了强制电偶极子(FED)对Judd-Ofelt强度参数的贡献,并细节性地讨论了磁偶极-磁偶极相互作用的选择定则以及相关矩阵元的计算。此外,我们还以Tb(Ⅲ)-Eu(Ⅲ)和Yb(Ⅲ)-Er(Ⅲ)的能量传递速率计算为例,逐步展示了计算过程、主要的计算支撑信息以及所使用的计算脚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辐射能量传递 镧系 理论计算 Ln-Ln能量传递速率 选择定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序列优化VBQs与QCT对骨质疏松诊断效能分析
11
作者 白雯琪 钱伟军 +3 位作者 蒋新新 李亚庆 李立 商飞翔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6-115,共10页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包括T11~L2、L1~L2及单个椎体)基于MRI平扫多序列优化的椎体骨质量评分(vertebral bone quality score based on MRI,VBQ)与定量计算机体层成像(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测得的体积骨密度(volume bone...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包括T11~L2、L1~L2及单个椎体)基于MRI平扫多序列优化的椎体骨质量评分(vertebral bone quality score based on MRI,VBQ)与定量计算机体层成像(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测得的体积骨密度(volume bone density,vBMD)的相关性及对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诊断价值,明确筛查及诊断分组的最佳“单个椎体窗口”及序列。材料与方法收集在开封市中心医院医学影像科同时(扫描时间间隔小于3天)行胸腰段椎体1.5 T MRI及CT平扫且年龄大于18岁的健检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共69例。分别测量胸腰段椎体及L3后方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MRI平均信号强度(signal intensity,SI),进一步计算多序列(包括T11、T12、L1、L2、T11~L2及L1~L2)及优化的VBQ,其中T11~L2、L1~L2椎体的VBQ取平均值(多序列及优化的VBQ,包括VBQT1、VBQT2、VBQT2-STIR、VBQFLAIR、VBQ_(压脂优化)、VBQ_(压水优化)、VBQ_(共同优化))。测量T11、T12、L1、L2的vBMD,进一步取平均值计算T11~L2、L1~L2椎体vBMD。依次分别进行两次分组:(1)筛查分组,以vBMD=120 mg/cm^(3)为界限分为骨量正常组及非骨量正常组(OP+骨量减少);(2)诊断分组,以vBMD=80 mg/cm^(3)为界限分为OP组及非OP组(骨量正常+骨量减少)。探讨胸腰椎段椎体多序列及优化的VBQ与QCT-vBMD的相关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探究多序列及优化的VBQ对OP的诊断价值。结果(1)相关性分析显示:在单个椎体VBQ中,VBQ_((L2)压脂优化)与vBMD负相关性最强(r=-0.531,P<0.001);在L1~L2椎体平均值的VBQ中,VBQ_((L1~L2)压脂优化)与vBMD负相关性最强(r=-0.561,P<0.001);在T11~L2椎体平均值的VBQ中,VBQ_((总体)压脂优化)与vBMD负相关性最强(r=-0.562,P<0.001)。值得注意的是,在L1椎体的VBQ中,VBQ_((L1)压水优化)与vBMD负相关性最强(r=-0.463,P<0.001)。(2)从T11到L2,单椎体vBMD的均值依次递减,压脂序列优化的VBQ值依次递增。(3)ROC曲线分析显示:单个椎体中L2椎体诊断VBQ_((L2)压脂优化)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928,最佳截断值(Cut-off)为8.765,敏感度为88.9%,特异度为80.8%。(4)筛查分组:在T11~L2水平的VBQ中,VBQ_((总体)压脂优化)的AUC最高(0.791),Cut-off值为7.829;在L1~L2的VBQ中,VBQ_((L1~L2)压脂优化)的AUC最高(0.756),最大约登指数为0.492,敏感度为63.2%,特异度为86.0%,Cut-off值为8.406。(5)诊断分组:在T11~L2的VBQ中,VBQ_((总体)压脂优化)的AUC最高(0.791),Cut-off值为7.829;在L1~L2的VBQ中,VBQ_((L1~L2)压脂优化)的AUC最高(0.912),最大约登指数为0.680,敏感度为86.0%,特异度为82.0%,Cut-off值为8.406。结论(1)多序列优化的VBQ与vBMD具有负相关性。(2)从T11到L2,单椎体的骨密度逐渐降低,脂肪含量逐渐增加;单个椎体可以预测OP的发生,在体检人群中比T11~L2或L1~L2的平均值预测价值高,单个椎体VBQ可以无辐射精准评价椎体骨质量,可以提示临床。(3)无论采用筛查标准还是诊断标准分组、无论是T11~L2、L1~L2,压脂优化的VBQ诊断效能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骨质量评分 磁共振成像 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 骨密度 骨质疏松 无辐射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_2O_3:Ho/Yb纳米晶的上转换发光性质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杨林梅 宋宏伟 +3 位作者 于立新 刘钟馨 吕少哲 马丽群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10-714,共5页
采用燃烧法制备了不同尺寸和不同掺杂浓度的Y2O3∶Ho/Yb纳米晶,并系统地研究了颗粒尺寸对Y2O3∶Ho/Yb纳米晶发光性质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尺寸的减小,发射强度和荧光分支比均发生了显著变化,Ho3+的整体发射强度降低,但5F5→5I8的红光... 采用燃烧法制备了不同尺寸和不同掺杂浓度的Y2O3∶Ho/Yb纳米晶,并系统地研究了颗粒尺寸对Y2O3∶Ho/Yb纳米晶发光性质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尺寸的减小,发射强度和荧光分支比均发生了显著变化,Ho3+的整体发射强度降低,但5F5→5I8的红光发射比5S2(5F4)→5I8的绿光发射的荧光分支比增强。尺寸减小,表面原子更易吸附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引入一些较大的振动模式,从而增大了无辐射跃迁的速率,荧光分支比随尺寸的变化被归因于表面效应引起的无辐射弛豫过程5S2(5F4)→5F5和5I6→5I7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2O3:Ho/Yb纳米晶 荧光分支比 表面缺陷 无辐射跃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离子激活发光材料中能级跃迁的选择定则 被引量:9
13
作者 尹民 闻军 段昌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43-649,共7页
能级跃迁的选择定则可用于判别含稀土离子的发光材料中的光吸收、能量传递和发光及非辐射能量弛豫过程是否发生。本研究中,我们根据跃迁所涉及到的电子组态、稀土离子所处格位的对称性、跃迁所涉及到的多重态及晶格振动情况进行了细致... 能级跃迁的选择定则可用于判别含稀土离子的发光材料中的光吸收、能量传递和发光及非辐射能量弛豫过程是否发生。本研究中,我们根据跃迁所涉及到的电子组态、稀土离子所处格位的对称性、跃迁所涉及到的多重态及晶格振动情况进行了细致地讨论分析。对于光吸收和发射过程,我们得到了和相关文献报道一致的结果,并对有些结果进行了更细致的解释。对于非辐射弛豫过程,在考虑到对电子的单体作用的电声子耦合或非谐性作用,我们给出了和辐射过程类似的选择定则。对于能量传递过程,我们讨论了电多极-电多极能量传递的选择定则。我们采用获得的选择定则对文献中报道的几例能量传递与发光过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跃迁 无辐射弛豫 能量传递 稀土 选择定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3+)掺杂硅酸盐玻璃的变温发射光谱特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绩伟 宋宏伟 +5 位作者 夏海平 孔祥贵 彭洪尚 陈宝玖 张家骅 许武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91-496,共6页
研究了从 77K到 6 70K不同基质、不同掺杂浓度下硅酸盐玻璃中Eu3 + 离子在 4 88nm激光激发下的变温荧光发射特性。发现有些样品荧光发射强度先随温度升高而增强而后又随温度升高而减弱 ;而有些样品的荧光发射强度在观察温度区域内随温... 研究了从 77K到 6 70K不同基质、不同掺杂浓度下硅酸盐玻璃中Eu3 + 离子在 4 88nm激光激发下的变温荧光发射特性。发现有些样品荧光发射强度先随温度升高而增强而后又随温度升高而减弱 ;而有些样品的荧光发射强度在观察温度区域内随温度升高一直增强。本文用热激活、声子辅助吸收过程和无辐射能量传递过程造成的温度猝灭相互关系的机制解释了样品荧光发射强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用同一公式拟合了这些样品的变温曲线。比较了不同激发通道的数量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温发射光谱特性 硅酸盐玻璃 热激活 声子辅助吸收 无辐射能量传递 温度猝灭 铕掺杂 荧光发射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学方法研究Tm^(3+)离子的上转换发光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喜生 晏春愉 郑海荣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15-1518,共4页
应用激光光谱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探讨了红色激光抽运Tm3+离子掺杂纳米体系中上转换荧光辐射性质的影响因素.通过变化基质和改变样品的环境温度,研究了声子能量大小对Tm3+离子掺杂纳米体系中上转换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合适声子能量可... 应用激光光谱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探讨了红色激光抽运Tm3+离子掺杂纳米体系中上转换荧光辐射性质的影响因素.通过变化基质和改变样品的环境温度,研究了声子能量大小对Tm3+离子掺杂纳米体系中上转换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合适声子能量可以有效提高Tm3+离子蓝色上转换效率.此外,依据声子能量与温度之间的联系,改变样品环境温度可调节低声子基质材料中Tm3+离子激发态能级的布居速率,改变上转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 声子能量 无辐射弛豫 荧光寿命 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对掺钕磷酸盐激光玻璃激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永春 李顺光 +2 位作者 温磊 陈伟 胡丽丽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15-818,共4页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具体讨论了Fe质量分数小于10-4对1 053 nm处光吸收损耗和Nd3+无辐射跃迁几率的影响规律,发现Fe在1 053 nm处的光吸收损耗和Nd3+无辐射跃迁能量转移都与Fe质量分数成平方关系增长,Fe对1 053 nm光吸收的影响较大而Fe与...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具体讨论了Fe质量分数小于10-4对1 053 nm处光吸收损耗和Nd3+无辐射跃迁几率的影响规律,发现Fe在1 053 nm处的光吸收损耗和Nd3+无辐射跃迁能量转移都与Fe质量分数成平方关系增长,Fe对1 053 nm光吸收的影响较大而Fe与Nd3+之间的能量转移不足50 Hz。这对生产过程中Fe含量的控制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钕磷酸盐激光玻璃 过渡金属杂质 光吸收损耗 无辐射跃迁能量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掺杂纳米氧化锌的发光特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马华 朱光平 徐春祥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5-28,共4页
应用气相传输法,以铜为催化剂,在硅衬底上制备了锰掺杂氧化锌四足纳米晶须。利用X射线与电子衍射谱、扫瞄电镜和高分辨率透射电镜对样品形貌、结构和成份进行表征与检测。通过355 nm与375 nm紫外光激发下掺杂与未掺杂样品光致发光谱的对... 应用气相传输法,以铜为催化剂,在硅衬底上制备了锰掺杂氧化锌四足纳米晶须。利用X射线与电子衍射谱、扫瞄电镜和高分辨率透射电镜对样品形貌、结构和成份进行表征与检测。通过355 nm与375 nm紫外光激发下掺杂与未掺杂样品光致发光谱的对比,结合拉曼散射谱与光致激发谱,对掺杂样品中光致发光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品由沿[0001]方向生长、前端和内部长有纤细刺状结构的中空六方管组成;样品中掺入的Mn^(2+)的无辐射复合中心作用,是掺杂样品紫外辐射强度和谱宽变小的主要原因,而氧化锌晶体晶格周期对Mn^(2+)中d-d电子跃迁过程的影响,则是375 nm紫外光激发下掺杂样品中产生415 nm辐射峰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发光 锰掺杂 纳米氧化锌晶体 D-D跃迁 无辐射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3+)掺杂的MFT玻璃材料~2H_[(11)/2]、~4S_(3/2)→~4I_[(15)/2]荧光性质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宝玖 吕少哲 黄世华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23-229,共7页
计算了Er3+掺杂的氟氧化物玻璃材料MFT的J-O参数,进而获得了一些能级间跃 迁的跃迁几率、分支比、及寿命等数据.测量了室温下Er3+的较强的两个绿色发射2H11/2、 4S3/2→4I15/2及红色发射4F9/2→... 计算了Er3+掺杂的氟氧化物玻璃材料MFT的J-O参数,进而获得了一些能级间跃 迁的跃迁几率、分支比、及寿命等数据.测量了室温下Er3+的较强的两个绿色发射2H11/2、 4S3/2→4I15/2及红色发射4F9/2→4I15/2的激发光谱,观测2H11/2、4S3/2→4I15/2跃迁 荧光强度随着温度的变化,测量了室温下这两个跃迁衰减曲线,计算了这两个能级的无辐射跃 迁几率及量子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O理论 量子效率 无辐射跃迁 铒离子掺杂 氟氧化物玻璃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_4Al_(14)O_(25)∶RE^(3+)(RE=Eu,Ce,Tb)中稀土离子的发光性质 被引量:4
19
作者 彭明营 裴治武 洪广言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5-188,共4页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Sr4Al14O25∶RE3+(RE=Eu,Ce,Tb)样品,研究了其中Eu3+,Ce3+和Tb3+的光谱性质,以及Ce3+与Tb3+共掺时的能量传递现象;发现Eu3+,Ce3+和Tb3+占有两个格位,与Eu2+在此基质中的情况相似;在Tb3+的发射光谱中同时观察到了...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Sr4Al14O25∶RE3+(RE=Eu,Ce,Tb)样品,研究了其中Eu3+,Ce3+和Tb3+的光谱性质,以及Ce3+与Tb3+共掺时的能量传递现象;发现Eu3+,Ce3+和Tb3+占有两个格位,与Eu2+在此基质中的情况相似;在Tb3+的发射光谱中同时观察到了来自5D3与5D4的发射,表明两能级间无辐射跃迁过程不显著;Ce3+对Tb3+有敏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离子 发光性质 Sr4Al14O25 RE^3+ 高温固相反应 无辐射跃迁 能量传递 铝酸锶 发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分子A^2Σ←X^2Π跃迁的激光双光子荧光激发谱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连水 张贵银 +2 位作者 赵晓辉 杨晓冬 李裔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41-643,共3页
以Nd :YAG脉冲激光器泵浦的光学参量发生器 放大器 (OPG OPA)作激发光源 ,获得了 4 2 0~ 4 72nm波长范围内NO分子的双光子激光荧光激发谱 ,并利用此技术对NO分子的能级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 ,将所得谱线峰归属为NO(A2 Σ←X2 Π)的跃迁 ... 以Nd :YAG脉冲激光器泵浦的光学参量发生器 放大器 (OPG OPA)作激发光源 ,获得了 4 2 0~ 4 72nm波长范围内NO分子的双光子激光荧光激发谱 ,并利用此技术对NO分子的能级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 ,将所得谱线峰归属为NO(A2 Σ←X2 Π)的跃迁 ,荧光强度随激光强度的二次方变化关系表明此过程是一双光子激发过程。利用实验所得峰值波长计算了NO(A2 Σ)态的基振动频率ωe 和平衡位置的力常数k。通过对NO分子A2 Σ→X2 Π跃迁的荧光时间分辨光谱进行实验研究 ,得到 2 6 6Pa气压下A2 Σ(v′ =0 )态的能级寿命τ=5 3 76ns。测量荧光寿命随气压的变化 ,利用曲线拟合得到NOA2 Σ(v′=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激光双光子荧光激发谱 能级结构 自发辐射寿命 无辐射跃迁驰豫速率常数 大气污染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