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黑色素瘤中VEGF-C和微淋巴管密度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
1
1
作者
危敬逾
罗滨林
章宏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86-1090,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微淋巴管密度在黑色素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黑色素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表达和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分析VEGF-C和微淋巴管...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微淋巴管密度在黑色素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黑色素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表达和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分析VEGF-C和微淋巴管密度的相关性及两者与黑色素瘤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生存分析评价两者表达高低对黑色素瘤无转移生存率的影响。取黑痣为对照。结果:黑色素瘤微淋巴管密度(14.30±4.91)明显高于黑痣(7.64±3.08)(P<0.01);黑色素瘤溃疡组的微淋巴管密度高于无溃疡组(P=0.005);VEGF-C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未发现相关性(P>0.05),且其表达强度高低对微淋巴管密度大小及无转移生存率均无影响(P>0.05)。而微淋巴管密度≥14.7比<14.7的黑色素瘤患者的无转移生存率缩短(P<0.05)。结论:黑色素瘤内部存在新生淋巴管,微淋巴管密度大小和原发灶有无溃疡正相关,检测微淋巴管密度可以预测黑色素瘤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微淋巴管密度
无转移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黑色素瘤中VEGF-C和微淋巴管密度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
1
1
作者
危敬逾
罗滨林
章宏伟
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烧伤科
出处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86-1090,共5页
基金
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创新基金(CX2002008)
文摘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微淋巴管密度在黑色素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黑色素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表达和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分析VEGF-C和微淋巴管密度的相关性及两者与黑色素瘤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生存分析评价两者表达高低对黑色素瘤无转移生存率的影响。取黑痣为对照。结果:黑色素瘤微淋巴管密度(14.30±4.91)明显高于黑痣(7.64±3.08)(P<0.01);黑色素瘤溃疡组的微淋巴管密度高于无溃疡组(P=0.005);VEGF-C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未发现相关性(P>0.05),且其表达强度高低对微淋巴管密度大小及无转移生存率均无影响(P>0.05)。而微淋巴管密度≥14.7比<14.7的黑色素瘤患者的无转移生存率缩短(P<0.05)。结论:黑色素瘤内部存在新生淋巴管,微淋巴管密度大小和原发灶有无溃疡正相关,检测微淋巴管密度可以预测黑色素瘤淋巴结转移。
关键词
黑色素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微淋巴管密度
无转移生存率
Keywords
melanoma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
lymphatic micro-vessel density
metastasis-free survival rate
分类号
R739.5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黑色素瘤中VEGF-C和微淋巴管密度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危敬逾
罗滨林
章宏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